11月8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拉开帷幕。为全面展示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与投资机遇,汇聚全球优质产业与资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政府联合香港、澳门面向广大企业举办投资政策宣讲会。
据初步统计,大会共达成投资贸易项目859个,总金额超2.24万亿元。大会现场遴选了26个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政策宣讲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作广东投资政策宣讲。
“去年12月,广东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共达成投资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一年来,这些项目紧张有序推进,目前开工率超过78%,企业热火朝天的劲头,展示的是对大湾区、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张劲松在大会上介绍。
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招商大会,广东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含金量的新政策,同时对一些原有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张劲松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广东的招商引资政策,并将其凝练为“1+2+1”组合招商。
第一个“1”,即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广东将招商引资作为牵引经济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成功举办了“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中国-海合会经贸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在欧洲、东南亚、中东、日韩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达成签约项目640个,投资总额4270亿元。
“2”是指两个招商重点,制造业招商和总部招商。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形成了8大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当前,广东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海洋牧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广东正在大力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希望更多跨国企业到广东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第二个“1”就是一套组合政策。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8月,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措施》。目前,广东还在进一步研究制定吸引外资的专项政策。
在张劲松看来,支持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外资企业奖补政策。近年来,广东省级财政支持外资项目超过300个,兑现奖励资金近41亿元,撬动实际外资超过2000亿元。今年以来,全球企业持续看好广东,前三季度广东吸收外资192.5亿美元,来自发达国家外资增长84.4%,其中来自欧洲的投资增长1.5倍,美国的投资增长15.7%,新加坡的投资增长38.9%。
目前,广东正对原有政策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对制造业外资项目的支持;充分考虑广东省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降低粤东西北外资的奖励门槛;简化总部项目奖补方式,由按比例奖补改为一次性奖励。
二是招引国际贸易商采购商政策。广东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年进出口额超过1.2万亿美元,是连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今年广东专门出台了招引国际贸易商采购商8条政策,重点招引具有全球集散分拨能力的贸易型总部、大宗商品贸易商、全球采购商、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落户。同时,广东还是中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00亿美元,对全球优质商品拥有海量需求,每年进口规模达到4500亿美元。今年,广东全面启动了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飞机、汽车、农产品、中高端消费品等六大类进口基地建设。
三是自贸试验区专项支持政策。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前海、南沙)是目前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最具竞争力的支持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政策就是“双15%”税收优惠政策。第一个15%是指各片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第二个15%是指各片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享受15%个人所得税优惠。
今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纳入“双15%”支持范围。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在进一步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深化制度型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广东将开展市场准入系统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政策宣讲会上发言时表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中国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载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伟作投资政策宣讲。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广东持续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重大合作平台释放政策红利均为企业带来投资机遇。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4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湾区科创生态系统不断完善。
朱伟表示,广东将积极对接国际科研管理制度,借鉴港澳先进经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协同产业、科技、金融、市场、人才等科技创新各领域各环节,有效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我们将加快建设散裂中子源、人类细胞谱系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向社会开放共享,支持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支持建设一批中试和概念验证平台,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朱伟表示,广东着力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大湾区不断涌现。
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广东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跨境基础设施相继建设运营,经由港珠澳大桥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已实现一小时通达。朱伟透露,在此基础上,广东将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继续推进连接香港洪水桥和深圳前海的深港西部铁路建设,支持澳门轻轨在横琴站与高铁城际铁路连接,推动粤港澳三地间往来更加便捷,城市间联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也将聚焦土地、金融、数据等领域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优化产业用地供给运营方式,不断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充分激活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潜能,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广东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规则,充分借鉴港澳先进经验,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改革,不断提升粤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为全球企业家来大湾区投资兴业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朱伟在会上表示。
目前,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成为国家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了营造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规则和营商环境,国家赋予四大平台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四大重大合作平台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比如,企业所得税方面,4个平台对于鼓励类产业企业均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横琴已经明确五大类185项产业可按此优惠政策执行。
朱伟表示,未来4个平台将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发展的示范区,为广大企业提供更优的政策环境,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诚邀企业到大湾区实地考察交流,亲身体验大湾区的新精彩,共享新机遇,共创美好明天。
广东持续推动“大项目”扩容增量,以制造业当家挺起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
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政策宣讲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广东省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顶层政策制定情况,并向世界各地企业发出来粤投资兴业的邀请。
今年,广东旗帜鲜明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顶层设计与各方统筹,于6月正式公开印发实施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
陈磊提出,“制造业当家22条”有五个方面亮点:突出制造新格局,更全面体现制造业当家的内涵;突出变革新气象,更有力破解对“制造业当家”的约束;突出创新理念,更聚焦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发展新动能,更有力做厚做实制造业当家的家底;突出政策新发展,更强调前后衔接、持续完善形成政策体系。
“按照‘制造业当家22条’,广东将实施好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共计22条重要任务。”陈磊介绍,通过这些举措,到2027年广东制造强省建设将迈上重要台阶;到2035年广东将全面建成制造强省。
在“大产业”方面,广东将实施立柱架梁行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沿海产业发展带和北部绿色低碳发展区;培育壮大千亿万亿元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的新制造生态系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十年倍增。
在“大平台”方面,广东将实施提级赋能行动,打造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主平台、30个“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等产业发展平台;“一县一园”建设县域工业经济主引擎;同时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增创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大项目”上,广东将实施扩容增量行动,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包括推动制造业存量企业投资跃增,实施新一轮技改和设备更新;滚动谋划、储备、推进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省领导挂点“一项目一专班”全过程跟踪服务。
此外,围绕“大企业”,广东将实施培优增效行动,培育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引领、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坚、
*****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并加强产学研融合,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最后,在“大环境”方面,广东将实施生态优化行动,完善各级党政“一把手”抓制造业工作机制;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推动科技、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陈磊表示,为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广东还制定了五大工作体系,“例如,我们将利用好如链长+链主制、地市对口帮扶协作、‘一把手’招商、世界500强企业省长直通车、优质企业常态化服务等工作机制;工信厅还牵头建立了对各地各部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综合评价体系,从宏观、中微观层面共促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好家。”
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
用好香港完善的国际网络,助力大湾区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工作
会上,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博士在政策推介时表示,当前,大湾区人口已经达到8600万,2022年经济总量超过1900亿美元。在中央的支持下,大湾区潜力无限,相信香港可以持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贡献。
陈百里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将会做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工作,对接好大湾区建设还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工作,善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八大中心定位,利用基建项目,包括北部都会区发展、深港河套科技园,推动创科发展。
“我们会利用香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的优势,做好‘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我们希望一方面可以提升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非常希望可以助力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陈百里说。
陈百里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由三位司长担任副组长,由商务局、经济发展局担任秘书处,这一安排能有效落实相关政策。通过督导组带领香港参与大湾区的工作,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工作,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把大湾区发展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陈百里表示,香港在支持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优势是有比较完善的国际网络。香港投资推广署连同贸发局、驻外经贸办,在全球共有65个办事处,覆盖128个经济体。香港将利用好这个国际网络,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工作,一方面帮助大湾区企业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务、创业服务走出去,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通过国际网络,把海外的基金、人才、项目引进香港,带进大湾区城市。
澳门贸促局主席余雨生:粤港澳大湾区是理想的创新土壤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政策宣讲会上分享大湾区的优势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创新’”,余雨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二章第二节中提到了6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点就是“创新驱动 改革引领”。
“大家的印象中,创新跟科研和技术突破有关,但其实创新也不单只是这个方面,也可以是通过要素组合的变化来产生新的增值。”余雨生表示,创新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但能互补的元素碰撞产生火花的一种化学反应。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鲜明特点,城市之间亦各有优势,在他看来,大湾区就是一个理想的创新土壤。
其中,澳门除了拥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货物资金自由流动、简单低税制度等优势特点之外,也拥有两个重要的平台,分别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余雨生表示,今年是中葡论坛成立20周年,早前澳门主办了第一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博览会(澳门),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平台的独特优势。澳门始终与9个葡语国家保持着紧密联系,担当着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服务平台,目前中葡合作发展基金总规模已达10亿美元,澳门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各城市一同拓展葡语国家市场。
此外,余雨生提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的新平台,未来期望叠加横琴空间优势,逐步构建出澳琴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共同创造投资发展新机遇。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凡未注明“原创”等字样的均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3.如千辛万苦未找到原作者或原始出处,请理解并联系我们。
4.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5.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本公众号发布此文出于传播消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