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精准监测疗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科普: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精准监测疗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及适应症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主要药理作用是 1.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症介质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用于发热(感冒、流感等)、轻至中度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等)、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在体内被水解为水杨酸等物质,与血小板的环氧合酶(COX)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抑制血栓素A2(TXA2)的生成,TXA2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从而抑制血小板凝固,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冠脉血栓、脑缺血、心肌梗死以及术后血栓等。


阿司匹林为什么需要个体化用药?
阿司匹林是目前全球较为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心脑血管 疾病高危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 死亡率和血栓形成发生率。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阿司匹林抵抗是指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后仍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在我国复发性卒中及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阿司匹林抵抗率、半抵抗率和敏感率分别为 20.4%,4.4%和75.2%。
基因多态性对阿司匹林用药的影响
阿司匹林抵抗(AR)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患者的依从性差、高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炎性疾病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钙拮抗剂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阿司匹林抵抗 。此外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也会导致阿司匹林抵抗,有文献报道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多肽(GP1BA)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 1 (PEAR1)等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具有相关性,白三烯 C4 合酶 (LTC4S)等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1.GP1BA基因编码糖蛋白GP Ⅰb的α亚单位,这个亚单位包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结合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只有在高切应力下,血小板才会因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GP Ⅰbα结合而被激活和聚集。有研究报道GP1BA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有关,其中rs6065 有两个等位基因(C、T)形成3个基因型(TT、CT、CC)。CC 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 CT/TT 基因型患者,且 CC 基因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风险更高。因此CC(rs6065)基因型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小板等检测,如果常规剂量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若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考虑更换其它药物,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
2.PEAR1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PEAR1 基因突变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这些遗传变异会导致血小板功能的变化。PEAR1 参与了诱导血小板接触性激活过程,PEAR1 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残存功能性血小板的一个重要因素,rs*******(G > A)基因多态性与 PEAR1 蛋白表达量有关。有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时,与 AA和G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
3.LTC4S 是白三烯合成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酶 , 白三烯是一种较强的炎症介导物质 , 对呼吸道疾病哮喘、鼻炎等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癫痫等疾病的发生与病情进展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与 AA基因型相比,AC和CC基因型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升高,患荨麻疹的风险升高。因此,AC和CC基因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药源性皮疹和哮喘的发生,若出现症状,停用阿司匹林,其他的环氧酶抑制剂类药物也应避免使用,换用其它药物。有荨麻疹、哮喘、慢性鼻炎、鼻息肉、鼻旁窦炎等患者应谨慎使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性药物。
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精准监测疗效、预防不良反应
目前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精准用药实验室主要采用多通道荧光定量分析仪测定人体GP1BA 、LTC4S、PEAR1等位基因,根据结果并结合其他遗传因素、疾病及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对用药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具体如下: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基因检测 药学 不良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