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

中江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重点产业

第一节 粮油生猪

第二节 果蔬加工

第三节 现代中药

第四章 产业布局

第一节 布局原则

第二节 总体布局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融合

第二节 实施技术升级战略,推动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

第三节 实施质量提升战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

第四节 实施品牌塑造战略,强化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

第五节 实施物流畅通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电商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制度

第三节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第四节 保障落实推进机制

附 录 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中江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扩大财政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天府粮仓”新使命的重要驱动力,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富裕和我县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贯彻二十大报告中“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的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德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3年——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采取政策扶持和创新驱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不断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存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盈利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实现产值230.2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工业总产值的52.1%。

特色加工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特色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及消费市场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基本覆盖中江县优势农产品产区,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中江高新区作为第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个,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41家。电商交易额突破33亿元,石林谷、中国挂面村、四川盆底等文旅项目初具雏形。

优势品牌不断涌现。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提升战略,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有效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中江柚作为首个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成为继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挂面后我县第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立“教授专家+土专家”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绵阳市农科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1个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团队和30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选派1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在发展理念、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巡回指导服务。

第二节 机遇挑战

食品消费升级带来巨大的产品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食品“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个性化和精致化”六化是食品消费升级的主流和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的消费成为潮流,城镇居民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自给型和自烹型食品的消费比例逐步降低,家庭厨房的功能逐步弱化,食品消费由原料型食品为主向加工型食品为主快速转变,从粗加工食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食品为主转变,这为中江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优势持续改善产业成长环境。2020—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农产品流通复工复产,利好农产品加工业价格持续上行。从四川省看,2022年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德阳市看,《德阳市“十四五”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中给中江发展定位为医药食品产业功能区,《德阳市“十四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以中江高新区为主的现代中药城。国、省、市政策为中江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定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江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线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地带,紧邻成都东部新区,龙泉山东侧现代产业带核心区,“六高八快四轨”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实现,助力区位优势凸显。粮食、油料、生猪、中药材、蚕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德阳市委立足中江县资源禀赋,科学确定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有利于推动中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为中江工业兴县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偏小。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而来,总体上规模较小,经营水平较低,转型升级相对滞后,生产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产业化体系不完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连接不足,尚未完全构建起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化体系,缺少高水平的第二、三次精深加工,农产品增值幅度不大;产后流通渠道开拓不够,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技术装备依然落后。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未建立专业的研发机构,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耗能高、污染处理落后等问题,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低值化。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主要目标,以贯通产加销为路径,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基地支撑、链条构建、创新驱动、品牌创建、绿色引领、园区承载、抱团发展的思路,发挥本县资源和市场优势,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由松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重点行业和优势行业快速发展;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和品牌化,为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支撑。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县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经营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立足中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深耕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和现代中药等产业细分领域,形成“专而精”的产业优势。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新增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或“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生产清洁的农场加工业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引导园区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健全完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整体提升,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产品品牌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打造一批行业领先、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初加工基地15个,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1个,规划建设中江县经济开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5%以上,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0.24:1以上。

——农产品园区持续扩大。到2025年,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2个,市级5个,县级N个,形成“1+2+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建设体系,园区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9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投入比提高1个百分点,建立“产学研用金”研发体系;质量品牌有效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农产品加工业态更加丰富。农林牧渔辅助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中央厨房、观光工厂、加工体验、餐饮外卖、网络直播等大量出现,到2025年,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和配送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达30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电商主体达到500个,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增至100%,农产品电商网络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完善加工、物流、服务、科技、信息、人才等保障要素方面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模式,探索“订单农业+合同价收购+二次分红”利益分配,促进与小农户的有效衔接。到2025年计划新增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以上,计划建立粮食类、油料类、畜牧类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5个。

表1 中江县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

2022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属性

质量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230.2

300

8.7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52.1

43.7

——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能力(万吨)

——

30

——

预期性

产业结构

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个)

0

1

——

预期性

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

——

90

——

预期性

创新能力

市级及以上技术平台(个)

预期性

加工业态

各类涉农电商(家)

——

500

——

预期性

涉农电商销售额(亿元)

——

20

——

预期性

加工企业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家)

10

预期性


第三章 重点产业

着力发展粮油生猪、果蔬加工和现代中药三大产业,加快构建“农产品就地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重点地区的重点突破和重点产业的梯次推进。

第一节 粮油生猪

产业基础:

中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7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8次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粮食生产规模、技术、产业化程度都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畜禽生产总量稳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中江县一产总产值不断增加,增速不断提升,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217.1万亩,粮食产量82.3万吨,全省第一;油料产量14.4万吨、增长7.5%。2022年生猪出栏123.2万头,出栏小家禽2252万只,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推广八宝油糕等20余个农产品,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中江县川中手工空心挂面厂荣获2019—2021年优秀生产基地(企业)。

在“农业固县”的发展理念下,中江县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改革,评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2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现已建成牧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若干。农产品线上销售初具规模。中江共有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主流电商平台上开设销售中江农产品的网店有75家,占中江网店总数的25%,农产品电商成交总额达2.4亿元。

发展思路:

依托年丰食品、温氏畜牧、万凤粮油、雄健实业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江挂面和中江全域有机示范县优势,重点发展粮油、饲料、有机酱油、生猪肉类和高低温熟食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及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延伸粮油生猪加工产业链、完善服务链,壮大粮油生猪加工业,促进粮油与旅游、粮油与加工、粮油与商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集粮油绿色种植、生态加工、商贸服务、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粮油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引领全县粮油生猪加工业向标准化、精深加工化、高效化、旅游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发展。


产业链

原材料

加工及制造

配套服务

种养殖业

捕捞业

饲养业

粮食、油脂加工

酒水饮料

方便休闲食品

畜禽加工

饲料加工

销售

仓储物流

检验检测

国内领军企业

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宏辉果蔬、新希望等

四川白家食品、康师傅、涪陵榨菜、郫县豆瓣、五粮液、统一、汇源、达能、达利园、蒙牛、农夫山泉、华润怡宝、海天、老干妈等

京东、新希望、中国文旅、太古冷链、沃尔玛、阿里巴巴、海底捞等

中江已有企业

温氏畜牧等

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凤粮油、颜氏粮油、新希望六和、温氏畜牧、凯达饲料、科飞饲料、方源饲料等

——

中江技术来源

雄健实业市级院士工作站、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西南科技大学等

——

中江可重点发展方向

规模化种植、养殖

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生猪产业;饲料加工

建立粮油生猪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成渝经济区粮油生猪生产配送基地

图1:粮油生猪加工业产业链图


产业重点:

粮食加工。坚持“五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五优”(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联动,强化“五个能力”(生产保障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加工转化能力、消费服务能力、品牌带动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多元参与、多重叠加、价值重构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粮食加工水平。充分发挥中江县全域有机示范县优势,积极引进有机酱油、有机蔬菜、有机糖料加工、精加工农产品等相关企业,重点发展功能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提高“中江挂面”品牌知名度,推进传统食品规模化,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建设优质有机绿色食品供给基地,重点推进订单农业、可追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实现产品系列化、多元化。

——米面深加工。围绕“中江挂面”区域品牌,发挥雄健实业、颜氏粮油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雄健实业“中江挂面产业示范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颜氏粮油精制面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小麦初深精加工、大米初深精加工、粗粮配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培育以雄健实业、万凤粮油为龙头的50亿级小麦制品、大米加工产业链。

——休闲方便食品。借鉴白家粉丝、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发展“中江挂面”品牌方便休闲食品,开拓国内市场。招引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方便面、方便火锅、方面米饭、方面粉丝加工企业如白家粉丝、得益食品等省内龙头企业,打造方便食品基地。招引一批速冻方便食品龙头企业如思念、三全食品、成都海霸王等国内外企业,打造速冻方便食品加工基地。

——调味品加工。探索发展复合调味品,开发生产有机酱油、川味香辣酱、增鲜品、汤料、蘸料和佐餐料等;发展方便调味品和专用调味品,针对不同烹饪方法开发生产蒸菜调料、凉拌调料、烧烤调料、煲汤调料、速成汤料等。

——旅游+挂面重点建设挂面村,以生态与农业为核心资源,以农助旅、以旅兴农,持续性探索综合型发展新业态,打造中江农旅融合发展新示范。

油脂加工。依托油菜籽资源优势,推进年丰食品食用植物油产业园建设。围绕油菜全生育期利用、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集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品种、品质和品牌“三品”提升。

——油料加工。更新和选用节能设备,稳定现有油脂初级加工能力,重点发展高油酸菜籽油、小包装精制油、特种食用油脂、工业专用油脂和饲用蛋白等,构建高油酸油菜“种植+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综合体,建成高油酸油菜科技集成创新中心、精深加工中心。提升油料规模化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雄健实业、颜氏粮油等企业,实施技改工程,按照科技领先、绿色环保、产能高效的标准,建设高油酸油脂加工生产线,培育以年丰食品为龙头的100亿级食用油(调味品)加工产业链。

——“旅游+油菜依托油菜花基地建设,打造大规模油菜花海,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市场,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发展布局。加大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发展绿色食品、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升“旅游+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

生猪加工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争创数字化生猪养殖示范场,打造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屠宰分割、冷链物流、预制菜到品牌销售的猪肉全产业链建设,推动畜禽加工业全面升级。到2025年,推进屠宰、肉制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冷链物流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创建美丽生态牧场50个,力争各类生猪加工产品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猪肉加工量占总量的50%以上,其中深加工达20%以上。

——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集中发展以屠宰、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生猪制品加工区,引进以河南双汇集团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推动生猪与肉制品加工,形成120亿级肉制品深精加工产业链。新建中江县仓山镇农产品加工园,支持新希望六和食品、温氏畜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以中江为中心、成德绵遂为半径、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川内有影响力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

——即烹预制菜。重点发展对主要原料已进行一定程度加工或烹调,可直接烹饪的菜品。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畜肉类、禽肉类等预制调理制品,大力开发绿色、健康、快捷新品。

——冷链物流。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园布局建设,加快推进中江县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加强猪肉食品冷链运输、检验检疫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强化产地预冷、分拣分级、集散配送、产地直销等功能,确保畜禽食品质量安全。

饲料加工。推动饲料加工业发展,支持温氏畜牧、凯达饲料、方源饲料、科飞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业发展上台阶,在中江形成猪、牛、鸡、鱼畜禽水产饲料全系产品。加强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重点以配合饲料和水产饲料为主,稳定饲料添加剂的规模化生产,积极开发新型饲料资源以及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加快饲料产品的更新换代,形成依靠质量、服务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发展高附加值的饲料加工业。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积极开发新型高效复合饲料,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加快成果转化效率。坚决保障饲料质量安全。

发展路径:

培育龙头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依托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中江县粮油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集聚、延伸和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中小粮油生猪食品企业,引导中小企业找准定位,为龙头企业补链配套服务,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之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面推进品牌建设,提升中江粮油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工作,挖掘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名品名牌企业,支持有知名品牌的粮油生猪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壮大规模,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强化科技队伍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龙头,在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方面予以紧密合作和支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有实力的粮油生猪加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逐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全面提升中江县粮油生猪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生产数控化、自动化水平,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思维和模式,借鉴、引进先进的营销策略,充分结合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的传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互联网+中江”品牌,探索构建“一馆一中心一平台”(淘宝特色中江馆、中江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拓展新兴消费市场。

加强安全监管,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健全粮油生猪加工产品的安全质量体系,强化对原料源头的污染监管,完善污染源监测技术保证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推行政府扶持奖励政策与环保、食品安全挂钩,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中江粮油生猪加工产品安全信息建设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图2:粮油生猪加工产业发展路径

第二节 果蔬加工

产业基础:

中江县粮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是德阳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的中江县五大主要园区之一,园区以回龙镇江东村、临江新村、回龙村、花竹村、新站村、五义村、沿河村、长沟新村8个村为核心,打造1万亩核心区,辐射带动悦来、东北、南华3个镇发展粮食+蔬菜,形成中江县10万亩粮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已整合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重点建设粮食蔬菜园区蔬菜数字化种苗繁育中心、蔬菜加工中心、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设施蔬菜高效示范区等,并引企业拟建立集蔬菜育苗、种植、加工、体验、消费、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提升蔬菜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化水平,带动辐射区悦来镇、南华镇、东北镇粮食蔬菜产业的发展。2022年全县蔬菜(含食用菌)产量49.89万吨,增速4%以上。

中江县把中江柚基地建设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为农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途径。“中江柚”是四川省的优质柚品种之一,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具有很高的开发前景,中江县把中江柚列为全县水果生产的拳头产品。

发展思路:

发挥全县果蔬资源丰富、品牌效应强的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规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定制青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绿色蔬菜加工业和预制菜发展工程,以新、特、绿为重点,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蔬菜加工业和预制菜发展。以连片发展和集群发展为方向,加快中江柚加工基地建设,适度发展工厂化食用菌、大棚地栽食用菌、塑料袋地栽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蔬菜水果加工产业集群,引入休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突出发展高品质蔬菜、食用菌、辣椒等加工业。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初深加工水平,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推进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


产业链

种植

果蔬加工

配套服务

水果种植

蔬菜种植

精品水果

脱水果蔬

休闲食品

果蔬饮料

调味酱

销售

仓储物流

检验检测

国内领军企业

宏辉果蔬、寿光蔬菜、上海星辉、昆明晨农、上海多利、北京绿富隆、陕西华圣、新疆三海等

朗源股份、冠农股份、宏辉果蔬、寿光蔬菜、上海银龙、汇源、南阳鲜百汇、北京昊德盟、康美来、青川川珍、顶新国际、农夫山泉、娃哈哈、保定槐茂、四川吉香居、川南酿造、高福记等

京东、太古冷链、沃尔玛、阿里巴巴、海底捞、深圳百果园等

中江已有企业

四川古蜀鲜、橙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兴友蔬菜专业合作社等

四川古蜀鲜橙、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兴友蔬菜专业合作社、万福镇花果蔬菜产业园等

“集展”电商物流服务中心等

中江技术来源

江东村蔬菜专家大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西南科技大学等

——

中江可重点发展方向

规模化种植

预制菜;脱水果蔬、休闲食品;食用菌加工;罐头食品

建立蔬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成渝经济区蔬果生产配送基地

图3:果蔬加工业链图


产业重点:

即食和即热预制菜。重点发展已完成杀菌或熟制,拆封后可直接食用或经过复热即可食用的预制食品。支持企业围绕国内主要菜系和地方风味,结合我县本地食材特色,重点开发速冻食品、筵席菜肴、家餐菜肴、特色菜肴、高端菜肴,自热等方便速食类产品,学生营养餐等即食热链团餐,减肥降脂餐,航空航天、应急救援等领域专用套餐或菜品等。

即配预制净菜。重点发展对植物性食材进行清洗、切分、消毒、漂洗、漂烫、去除表面水分等处理并经预包装的产品,大力发展酒店用、火锅用、家庭用等蔬菜类、瓜果类等预制净菜。

脱水果蔬发展蔬菜、薯类、食用菌等原料及精深加工,进行订单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由单一原料向多元细分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到2025年,建成200亩良繁基地、*****亩示范基地、3条脱水蔬菜生产线及3个批发市场、3个蔬菜级配中心、6000立方冻库、3个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80个,新增种苗供应量4000万株、蔬菜产量20万吨,脱水蔬菜加工3万吨。

休闲食品。紧抓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机遇,坚持绿色有机和名优特精并重,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加快中江柚加工基地建设,探索深加工成种类繁多的美食产品,如柚子茶、果脯蜜饯、软糖蜜饯等相关产品。加大对干果、水果干等休闲食品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生产糖果、糕点、果脯、果仁、干果、膨化等特色休闲食品。加大商标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重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着力全产业链优化布局,打造“中江造”休闲食品产业集团军。推动龙头企业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商超)市场同时发力,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

食用菌加工。以香菇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香菇深加工等食用菌产业。积极引进调味酱和自热式快餐生产线,推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注重提高香菇罐头、香菇酱等食用菌深加工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围绕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生物制品方向等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方向发展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完善食用菌种植辅材加工→食用菌种植→深加工→冷链物流→网上销售产业链,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中江县食用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罐头食品。大力招引果蔬罐头加工企业,在加快推进肉类、禽类、水产、水果、蔬菜等传统罐头制造的同时,积极研发塑封新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罐头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形成规模效益、聚集效益,杜绝农残、兽残超标,原料不安全、质量不达标等现象。

发展路径:

加快发展产地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产地初加工,重点推广采后处理、预冷保鲜、净菜加工、精品包装等技术与装备,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积极发展腌制蔬菜、冷冻锁鲜果蔬、果蔬制干、休闲食品和方便菜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稳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研发、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预制菜、果蔬汁、酵素、功能性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增值空间。积极探索柚子皮等副产物加工,推进产地精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资源梯次、高效、高值利用,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拓展果蔬加工产业功能。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特色蔬菜观赏等新业态,开发“伴手礼”“后备箱”等旅游产品。引导有条件的设施果蔬园区融合科普教育、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内容,建设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果蔬加工上的应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在线经营,推广大众参与式评价、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体验等经营新模式。对接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美团优选等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生产基地采用会员宅配、门店直销、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团膳配送等形式,丰富营销业态。

增强科研支撑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围绕果蔬加工产业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全区果蔬加工“产学研推用”一体化产业技术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深化和县外农业院校的战略合作,成立工作站,吸引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全县果蔬加工业发展。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区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提供智力服务。


图4:果蔬加工产业发展路径

三节 现代中药

产业基础:

中江县地处川西北片区,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龙泉山脉末段,是“川药”的重要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道地药材——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以其优质的药效、良好的品质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78万亩,产量2.13万吨,农业产值4.85亿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江是当前我国栽培丹参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中江丹参、中江白芍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天府神龙、万生农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此外,中江县还取得了“济福生”丹参茶、“菩宁堂”丹参粉、“逢春”复方丹参片、“同兴”丹参酒等品牌的认证登记。近年来,中江县辐射集凤、辑庆、富兴三个乡镇,打造10万亩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中江县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思路:基于丹参、白芍等道地中药优势及逢春、天府神龙、同兴、天然生等骨干企业的现有基础,围绕中江丹参等道地药材,建设全国知名的中江现代中药城,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食品及其他中药衍生产品。按照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康养旅游“七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蓝图,大力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特色中药材基地,积极发展壮大中江丹参茶等保健食品,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丹参、白芍、麝香等优势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中药品种,全方位发展以丹参提取物、白芍提取物、麝香提取物为主导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全力打造保健食品生产基地,加快打造现代化的中江道地中药精深加工基地,培育以逢春制药、天府神龙为龙头的80亿级现代中药产业链。


产业链

原材料

中药制造业

中药销售

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研究与培育

中成药

中药提取物

中药日化产品

中药保健食品

中药饮品

医药服务

医药电商

药店和超市

国内领军企业

以岭药业、步长制药、盘龙药业、康美药业、天士力等

安利纽崔莱、汤臣倍健、康美药业、中国中药、四川新绿色药业、白云山等

京东、阿里巴巴、同仁堂、老百姓、药明康德等

中江已有企业

逢春制药等

四川汉诺维生物、天府神龙、逢春制药、同兴天然植物药、九寨沟药业、四川天然生中药饮片、德成动物保健品等

——

中江技术来源

德阳市道地药材丹参、白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江可重点发展方向

特色中药材基地

中药材精深加工(丹参提取物、白勺提取物;麝香提取物)、中药保健品

建立现代中药交易中心,建设成渝经济区中药生产配送基地,加强与大型药企合作

图5:现代中药产业链图


产业重点:

特色中药材基地。打造中药特色突出、养生文化内涵丰富和旅游功能复合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丹参、白芍及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建设龙泉山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在集凤镇,辑庆镇、富兴镇、永太镇等建设芍药鲜切花初加工厂30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对现有26家新型经营主体的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进行技改扩能,提升园区就近初加工能力,拓展新建20家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解决园区产地就近初加工能力较弱问题,实现园区鲜品产地就近初加工。到2025年,建成中药材种植地10.0万亩。

中药材精深加工依托县域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引进一批中药材精深加工的领军企业。支持凯州逢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围绕中药产业龙头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依托逢春制药、天府神龙等龙头企业,以德阳现代教育集团在中江建校为契机,提档升级现代中成药产业,推动丹参提取物、白芍提取物、麝香提取物等领域发展,支持天府神龙、天然生、同兴等企业组织中药材深加工和精细生产,在重点扶持川射干黄酮胶囊等新药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天府神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改建工作,鼓励企业强化中药品种开发。

中药保健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万亿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丹参茶、东方洋参酒等品牌优势,开展中药保健养生食品研发,丰富中江生产的保健食品品种,全力打造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积极壮大现代健康保健食品产业。培育重点挖掘丹参、白芍等中药材中功能性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或添加到其他食品中开发出新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功能性代餐类食品和营养功能性食品。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企业创建“原料基地+初加工+实体连锁/互联网+销售”“原料基地+休闲旅游”“原料基地+科普基地”“原料基地+精深加工+疗养体验+私人定制”四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形成具有中江特色的中药保健品产业格局。

中药生态旅游聚焦麝香、丹参、白芍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推动白芍等GAP种植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丰富中药材的旅游、休闲、科普等功能。把中药材基地拓展成为成集自然、生产、休闲、保健、教育于一身的景观综合体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开展养生综合服务,研究发掘中医药宝库,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药膳,让游客一次旅游,形成多重体验。

发展路径:

做优中药产业链。完善中药加工体系壮大产业规模。强化补链强链,支持企业在中江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健全我县中药产业链;支持饮片精深加工和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优化产品结构,有效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骨干企业兼并收购盘活资源,支持企业加速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有设备工艺等不断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招商引资,支持项目落地,加大对新引进项目及本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以我县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日化等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培育新增长点。研究制定中药材加工基地、新药产业化、优化中成药产品结构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不断壮大。

提升中药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省内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人才优势,推动在中江打造以中药研发、保健食品研制、中药材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中药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强协同创新,提高中药研发和转化能力,支持建设各类“双创”孵化平台。推动应用安全、疗效显著、知识产权清晰的特色中成药开发。鼓励开展以中药材和非药用部位为原料的健康食品、日化产品、中药兽药研发和生产。鼓励开展中医器械和适老产品研发,推动先进的中医器械的应用。

加快中药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国内中医药研究机构,探索制定和中江相关的中药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会同中江中医药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加快生产流通全过程标准研究。建立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和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推动“中药+”跨界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中药与养生保健、健康养老、休闲旅游、健康产品深度融合,跨界发展,构建“中药+”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加强服务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实施“中药+”旅游行动,提供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药健康旅游产品。推动建设一批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景观、传统健身运动、药膳食疗于一体的中药健康旅游基地。推动建立中医药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和中药资源馆。

图6:现代中药加工产业发展路径


第四章 产业布局 第一节 布局原则

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结合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明晰农产品加工业细分领域,精准配置和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所需创新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要素,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完善,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定位“入园进区”,形成定位明确、产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持续完善全县交通配套设施,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活设施等配套条件,满足生产及工作人员生活需求。

园区集聚,集群化发展。优先选择在园区内进行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便于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便于共享各类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设施。

集约优化,拓展产业空间。加快扩区调位工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为新入园项目建设和已入园企业的再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第二节 总体布局

加快构建定位明确、产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江粮油生猪、果蔬加工、现代中

药等优势,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持续推动中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7:农产品加工业空间布局图

优质高效粮食加工在黄鹿、永太、东北、玉兴、龙台、继光、永兴等7个乡镇建设2个优质高产高效粮食加工区。分别为凯北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区与继光湖优质高效粮食加工区。围绕农业产业布局,依托现有工业产业体系先进的加工技术,进一步强化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划区集中集群发展,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增长动力。

——天府粮仓鱼米加工区。以黄鹿镇宝塘村为核心,依托中江县众玉辉稻谷专业合作社,发挥好迪庄园优势,串联黄鹿水库景风区,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稻虾综合种养、农事体验、农产品展示、园区观光、住宿、餐饮、休闲、康养、农耕文化等一体的天府粮仓鱼米加工区。

——天府粮仓数字中江区。以黄鹿镇青藕村为核心,依托中江县青藕粮食专业合作社,与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技术服务关系,建设1个专家工作站,组建1个专家团队,建设智慧农业展示区1000亩,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天府粮仓循环加工区。以永太镇石狮村为核心,依托金梓源农业有限公司,新建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种养循环覆盖面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用地15亩以内。

——粮油综合供给物流中心。依托近郊和交通优势,在东北镇建设粮油综合供给物流中心,集粮油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产品展示、电子商务一体化的供给物流中心。

——鱼米之乡循环加工区。以玉兴镇为核心,依托玉屏水库丰富水资源,达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经济增强、生态增优的建设目标,建成鱼米之乡循环加工区。

——粮油高产高效加工区。以龙台镇为核心,配套建设烘干冷链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5亩以内。

——农旅融合加工区。以龙台镇沼源村为核心,充分发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依托继光湖天然的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种途径培育“产村融合”示范村。

绿色粮经复合加工区在集凤镇、回龙镇、永安镇、太安镇等22个乡镇,建设2个绿色粮经复合生产区,分别为中西部绿色粮经复合生产区与东南部绿色粮经复合生产区。该区域重点利用绿色生态栽培模式,建设中江特色优势产业复合模式。结合特色农产品,如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柚等,发展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旨在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及乡村振兴。

——蔬菜集成加工区:位于中江县高新区和县东北部,涉及回龙、悦来、东北等5个镇,以回龙镇凯江两岸冲积坝为中心,面积10万亩。依托江东村蔬菜专家大院建设项目,开发整套科技配套设施,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科技成果等创新与应用相结合,把蔬菜加工建设成一个科技集成的体系。

——中江柚加工区:于中江县中东部,主要布局在永安镇、柏树乡等乡镇,以永安镇永安村、丰收村、红马村,天岭村、石堰村、金山村建设为核心,带动柏树乡中江柚产业发展,构建中江柚发展空间布局,面积5万亩。包括永安镇、柏树乡全域,通山乡包括前进村、金兴村。通过政府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推动柚园业主利用自身资源,建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多功能体验式果园,并重点培育10家以上规模较大、综合配套设施完善的星级农家乐。

——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加工园以仓山为核心,合理布局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厂,持续加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强化产地预冷、分拣分级、集散配送、产地直销等功能,打通中江畜牧产业链条,推动中江南片区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

——农旅融合加工区依托现有的中江县中药材专家大院为基础,加强与各大研究院校展开合作,建设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包装原料基地、质量检测检验实验室、库房仓储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区管理会所、服务中心等。整合“中江芍药谷”“专家大家”“情花广场”等多处景点,打造“挂面村”“情花岭”休闲康养主题公园、“芍药谷”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农旅融合。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融合

壮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一方面,着力推动逢春制药等优势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引导现有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民有效对接,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另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中江挂面产业示范园项目”、天府神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改建工作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集成各类优势资源,带动专业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依托当前在农产品加工业已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围绕温氏畜牧、万凤粮油和雄健实业等龙头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产业链,积极引导本地中小企业加快集聚,不断提高对规模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构建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效应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天府神龙、天然生、同兴等企业组织中药材深加工和精细生产,提升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制造等产业链条的依存力度。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鼓励创办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有优势产品、有品牌价值、有稳定市场的中小企业。

推动食品产业跨界融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绿色食品企业挖掘自身资源,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美食,继续办好太安桃花节、芍药谷芍花节和菊花节、瓦店乡村旅游节,推动“食品+生态旅游”新业态发展。到2025年,培育1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3个、省级示范村20个,重点建设10个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努力把中江县打造成德阳市乃至全省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高端旅游集聚地、乡村旅游标志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达到20亿元。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农业园区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向农业园区集中的思路,构建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骨干、市县级园区为基础的梯次推进体系,推行“新村+园区”“大园区套小园区”等模式,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产业深度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到2025年,争取纳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创建单位、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多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专栏1 农业企业培育工程

1、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与转型升级改造、建设主要农产品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着力打造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到2025年计划新增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以上。

2、龙头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资金融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发展。

3、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推进颜氏粮油“年产1万吨高精度发酵挂面智能控制技术新建项目”、逢春制药“凯州逢春大健康产业园暨中医药研发中心项目”、年丰食品“食用植物油产业园项目(二期)”、雄健实业“中江挂面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项目(二期)”、中江盛昱“绿色食品产业园(粮油产业发展)项目”、广德成“书亦烧仙草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河南双汇“年出栏1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建设。

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升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在水果、蔬菜、薯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清洗、分级、贮藏、烘干、包装和冷链物流等农产品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推动建设粮油、中药材、畜禽、水产品等为主的农产品烘干及冷藏设施设备。

5、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中江粮油、特色果蔬、畜禽、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通过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融合发展主体建设一批融合发展项目,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休闲农业等产业业态,积极打造中江“挂面村”,探索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方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

6、新建中江县仓山镇农产品加工园。合理布局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中江南片区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社会资本等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推动仓山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支撑能力提升。开展招商入园专项行动,吸引各类加工主体进园集聚发展。持续加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强化产地预冷、分拣分级、集散配送、产地直销等功能。

第二节 实施技术升级战略,推动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

培育创新主体。依托逢春制药、天府神龙等龙头企业,加快组建中成药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中成药加工炮制技术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攻克一批涉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现代中药研发基地。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与四川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快形成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能力。

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升级。扎实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无损和在线检测等技术的应用,研发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加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

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在产业功能区布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精准定位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设发展共同体,分层推进产业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双创”空间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专栏2 农产品科技创新重项目

1、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依托温氏畜牧、万凤粮油和雄健实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依托逢春制药、天府神龙等龙头企业,攻克一批涉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建成现代中药研发基地。

2、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项目:支持逢春制药、天府神龙等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平台

3、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项目: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度孵化体系,推进区域性重点科创平台及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

第三节 实施质量提升战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建立完善食品检测标准中心,建立园区认证和行业认证双重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问题可追究。完善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加快县级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经营主体责任制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重点做好农产品病虫害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流通销售、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全县农产品产地安全、产品优质。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粮、油、肉、中药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安全,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实施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化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生态特色农产品。全面推行种养技术标准、加工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扩大有机生产基地认证。做好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争创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片区建设,形成一批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原料优势产业带。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扶持一批新型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原料供应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强抓种子工程,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发展标准化养殖户,加大对传统养殖方式的改造力度,大力推行以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圈舍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产品安全化的健康养殖体系。

专栏3 农产品加工质量提升工程

1、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大力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到2025年,创建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

2、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认证。为切实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扶持力度。

第四节 实施品牌塑造战略,强化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

推动产业发展品牌化。鼓励企业申请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培育集体品牌、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中江造”区域品牌。提升中江挂面、中江丹参等知名品牌含金量。结合中江农产品禀赋优势,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鼓励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打造行业品牌。到2025年,扶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共5个;培育四川知名品牌1—2个。

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加快中江农产品品牌培育,坚持从产品化到产业化、从产业化到品牌化建设思路,打造一批“中江造”“三品一标”认证农特产品,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产业(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积极支持温氏畜牧、万凤粮油和雄健实业等龙头企业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做强“中江柚”“中江丹参”“中江挂面”“雄健面粉”和“纯乡”菜籽油等产业(产品)品牌。开展知名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天府品质”认证评价,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天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品牌在成渝地区乃至全国知晓度,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加强特优农产品品牌管理,打击假冒伪劣。

拓展特优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借力西博会等各类大型农业综合展会、产销对接会平台,借助《人民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以及成渝地区主流媒体平台和县外中江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平台,线上线下齐动,打好品牌宣传组合拳,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深化农产品区域合作,大力招引成渝地区龙头企业来中江布局生产基地,牵头建立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经营方式,带领本地生产经营主体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把中江建成带动群众增收、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地。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在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产业配套方面的合作,主动承接成都、重庆功能疏解和高质量产业项目转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专人专职专班”跟踪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大力支持温氏畜牧、万凤粮油和雄健实业等骨干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推动更多“中江造”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专栏4 农产品加工品牌提升工程

1、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宣传推介一批中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和品牌。组织开展优质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创建和宣传周活动,遴选和推介一批品牌建设成效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及经营专用品牌。

2、农产品品牌创建项目。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和信息“五大工程”,支持区域性公用品牌、重点企业自主品牌、重要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突出打造“中江柚”“中江丹参”等品牌,着力培育“雄健面粉”和“纯乡”菜籽油等品牌,强化品牌保护。用好菜博会、泡菜展销会、农交会、“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平台,加大品牌推介和产品促销力度。

第五节 实施物流畅通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电商发展

建设冷链物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户等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等设施,建设覆盖全县、服务四川、辐射全国、全程“无断链”的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绿色低碳、运行高效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提升农产品产地集散分销能力。到2025年,冷库总容量达1.5万立方米,冷链静态库容能力达*****吨。果蔬、肉制品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45%、50%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60%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降低至10%、5%以下。

畅通加工品流通渠道。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加工厂,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用标准化技术改造提升做强农产品加工等产品。鼓励特色农产品进大型特产超市,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做活商贸物流。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餐饮门店、商超销售)和中央厨房+餐饮门店(连锁店、社区网店、终端客户)等模式。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网”“端”(前端后端)“流”(物流)建设,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方式、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措施,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打通“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构建特色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集群,引导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发展农商直供、预制菜肴、餐饮外卖、自营门店、商超专柜、团餐服务、在线销售、场景销售等业态。到2025年,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和配送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达30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80%以上。

专栏5 农产品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农业产业强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一村一品”村级仓储保鲜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建设1个区域性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5个农业产业强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10个“一村一品”村级仓储保鲜设施。

2、“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供给能力和供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健全农产品加工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落实机构人员,明确工作责任,使农产品加工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全面调查掌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短板,进一步研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积极协调落实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制度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化资金、技术、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多渠道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保障需求,协调推进项目立项报批、环评等工作,落实直购电、直供气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严格执行落实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相关奖补政策。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动出台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引育政策,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尽快形成与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第三节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在产业功能区投资新建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和纳入省、市两级重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在年度土地供应阶段优先安排、加快审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联合社会资本、龙头资本,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上市培育后备资源库,为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四节 保障落实推进机制

加强监测评估。制定全县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探索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和政策措施。强化目标管理,健全规划实施评估机制,明确规划各项指标的职责分工和阶段任务,组织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适时开展终期评估,对规划目标、执行过程、实施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督促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成。


附录 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序号

主要方向

重点领域

招商目标企业

企业地址

联系方式

1

粮食加工

大米加工

中粮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8号

010-********

北大荒米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长江路207号

0451-********

金健米业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山办事处莲池居委会崇德路158号

0736-*******

兴唐米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工业园区

0951-*******

绵阳仙特

绵阳市游仙路81号

0816-*******

穗花食为天粮油

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康富路8号

133*****531

小麦粉加工

五得利面粉

河北省大名县五得利街

0310-*******

金龙鱼粮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博成路1379号15层

021-********

陕富面业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齐村乡街道

0913-*******

陕西西瑞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吴办食品工业园区(西宝中线西吴东段北)

029-********

调味品

海天调味

佛山市文沙路16号

0757-********

李锦记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二街5号

020-********

广东美味鲜

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厨邦路1号

0760-********

烟台欣和

烟台开发区金沙江路169号

0535-*******

千禾味业

眉山市东坡区城南岷家渡

028-********

2

油脂加工

油脂加工

道道全粮油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盘岭路113号

0730-*******

竹本油脂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老卫清路1089号1幢1128室

021-********

东风嘉实多

武汉市青山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化工五路8号1栋1单元1楼1号

027-********

3

生猪加工

肉制品

河南双汇

河南省漯河市牡丹江路288号

0395-*******

山东龙大

山东省莱阳市食品工业园

400-658-2266

河南华英

河南省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工业大道1号

0376-*******

饲料加工

海大集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万博四路42号2座701

020-********

双胞胎集团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东大道7003号

400-888-1622

正大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金和东路20号院3号楼5至45层501内41层

010-*****000

禾丰食品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15940083278

力源粮油

桂林市中山北路122号

0773-2602335

大北农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19层1901A

010-82856450

通威集团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588号

028-85199999

唐人神集团

湖南省株洲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栗雨工业园

0731-28591298

4

果蔬加工

脱水果蔬

菏泽嘉宏

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工业区(镇政府南300米)

13655407265

浙江万好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齐家集镇

0573-86768888

山东鲁丰

安丘经济开发区外食街

0536-4187688

临沂益匹马

郯城县高峰头镇77号

0539-6221726

开封美达

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纬七路北侧

15565113237

休闲食品

杭州郝姆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纬七路1999号

0571-86937272

三只松鼠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久盛路8号

0553-8783333

良品铺子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革新大道8号

13871253353

北京御食园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牤牛河路71号院

010-61668198

华味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星桥街道星桥北路74号

0571-89007297

广东十记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彩山路

0753-2623988

江西硕丰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广场西路6号7幢(新闻出版局内)

0796-8287289

5

现代中医

丹参制品

云南七丹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

0876-2190737

云南白药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白药街3686号

0871-66350538

白芍制品

四川藏曦堂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聚霞路1号成都国际商贸城六区6-2-0622号

18683886391

六安丹贝尔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经济开发区迎驾大道东侧霍山国际汽车城2#汽配楼

18756441336

麝香制品

雷允上药业

上海市奉贤区航谊路320号12幢102室

021-67103277

厦门中药厂

厦门市同安区白云大道97号

0592-7266566

无锡山禾

无锡市人民西路94号

0510-82734183

成都永康

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海科西路669号

028-82700111

标签: 农产品加工 发展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