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全椒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安徽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滁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全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一)“十三五”期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全椒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迅速,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响应、科普宣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6-2020年连续五年在全省地震系统综合评比中被省地震局表彰,2016年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1、综合保障坚强有力。主动适应“大应急”、“全灾种”管理体制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新成立了全椒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建立了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成员单位任务,凝聚各方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共治、协调规范、运行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大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名。不断加大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资金投入,“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总投资约 300万元。
2、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顺利通过省人大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防震减灾执法培训、考试,成立了一支具备防震减灾执法资格的高素质队伍,有效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开展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法治意识。
3、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率始终保持在 9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在全省第一例更新换代二代数采。强震台标准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不断优化调整宏观观测点,在全省率先推广使用宏观观测EGIS 信息管理系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全椒站点顺利建设,实现了地震监测微观、宏观、预警同步发展。
4、震害防御能力稳步增强。在全市率先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事项,纳入安徽省政务服务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滁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三大平台,抗震设防核定真正实现 “一网一门一次”要求。严格依法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核定,“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事项 91件。组织开展对辖区内重大建设工程及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培训工匠累计超过 1000 人次。
5、应急响应能力有效提升。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了全县地震应急预案新一轮修编,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重新进行了分工和细化。按照有队伍、有技术、有系统、有装备的“四有”要求,购置配备破拆、生命探测仪等地震救援装备30万元,利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不断加强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实战演练,指导学校、企业、社区定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太平文化广场被认定为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6、科普宣传效果明显。完成“十三五”期间建成5个地震科普馆的目标任务,其中全椒县气象地震科普馆为全省首个将气象和地震科普知识相融合的场馆。2020年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评审会在全椒召开。“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创建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所国家级和5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名选手荣获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十三五”期间,不断拓宽宣传载体,利用“5·12”、“7·28”等重大地震纪念日和重要时段,通过举办培训班、征文比赛、网上有奖竞赛、科普场馆参观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与防震避险能力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震灾害已经由单纯的自然灾害转变为综合的社会灾害,高层建筑、高铁、水库大坝等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一旦遭受地震,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农居、部分城市老旧建筑和“城中村”建筑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社会公众对地震及其灾害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主动防灾减灾救灾的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二、“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 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融入长三角防震减灾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 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地震灾害防治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防震风险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加快建设“智造强县 康养福地”新全椒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现代智慧防震减灾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地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事业基础更加坚实。
具体目标:进一步提升地震前兆监测和预警能力,1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初步建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格局,完成省级开发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实现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等基础设施抗御相当于本地基本烈度的地震;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创建供需对接、便捷智能、综合性的防震减灾智慧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产品,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三、“十四五”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
1、夯实监测基础。加强台网运行维护,实施地震前兆监测台标准化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化前兆台现有观测手段,完善监测技术方法,提升非天然地震事件的监测与信息发布能力。
2、加强地震预报预警。协助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全椒县的项目建设,提升地震预警和速报能力,力争实现震后10-30 秒提供地震预警信息、15分钟提供地震烈度速报结果等信息。
3、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设。优化调整全县“三网一员”宏观观测网点布局,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网一员”观测体系。加强管理和培训,进一步规范“三网一员”工作,充分发挥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群测群防信息员的作用。
4、增强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修订完善地震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演练。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1、摸清风险底数。结合全椒县实际,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治理和服务为链条,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重点隐患排查,摸清地震灾害底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2.加强抗震设防。持续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开展开发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完成率达到100%。开展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提高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标准,确保一般工程达到本地区抗震设防标准。
3、加强建设工程监管。严格按照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要求,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落实监督问责机制。
(三)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1、建立健全科普宣传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地震、宣传、教体、应急、科协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凝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合力。
2、加强地震科普场馆建设。综合利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主题公园、农家书屋等场所,新建1-3个地震科普场馆。加强已建成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运维管理,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定期新增和更新布展内容,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宣传阵地作用。
3、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和重大地震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创新宣传方法、拓宽宣传渠道,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七进”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内容科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普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创作。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4、积极推动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地震、教体、应急、科协、气象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5所、省级以上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5个。
(四)提升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能力
1、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及时调整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各有关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健全防震减灾协同联动机制。制定全县防震减灾专项规划,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管,推行规划中期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和基层组织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公务服务工作,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开展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3、加强防震减灾法制监督检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邀请县人大、县政府和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督查检查。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绩效考核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各镇、各部门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
四、防震减灾“十四五”重点项目
(一)地震前兆监测台标准化改造项目。按照智慧地震台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5G移动通讯新技术,“又快又准”监测地震活动、产出即时数据,为政府、社会、媒体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二)新增优化地震前兆监测手段。新增无人值守监测仪器设备,建立多学科、多手段、全方位的地震监测体系,提高台站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全椒站点)。结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建设,在安徽省综合布点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全椒站点建设任务,并入全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体系。
(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改善“四最”营商环境,开展开发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完成率达到100%。
(五)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全面摸清我县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治理和服务为链条,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六)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5年内争创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5所、省级以上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5个,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提升城镇综合防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防震减灾运行机制。进一步细化任务和责任,相关部门全力协作配合,确保各项防震减灾任务和项目落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和防震减灾能力。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防震减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责任制,将防震减灾规划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中期评估,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三)完善保障机制。要依法落实县级地震工作机构职能职责,优化人员结构,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保障经费投入,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科普宣传、公共服务和示范创建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增长机制。
(四)强化人才培养。建设与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适应的干部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构建不同年龄层次、专业类型和科技特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