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8日

丹棱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体要求4

第一节 背景和现状4

第二节 困难和挑战5

第三节 指导思想6

第四节 基本原则6

第五节 规划目标8

第二章 统筹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12

第一节 体系构成12

第二节 机构设置12

第三节 床位配置12

第四节 人员配置13

第五节 信息配置13

第六节 设备配置13

第七节 技术配置14

第三章 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4

第一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14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19

第三节 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26

第四节 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29

第四章 持之以恒推动“三医”联动改革38

第一节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38

第二节 优化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38

第三节 加强药品保障体系建设39

第四节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40

第五节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40

第六节 健全多方位医疗保障制度40

第五章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素保障41

第一节 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41

第二节 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43

第三节 提高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水平44

第六章 强化服务体系规划组织实施46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6

第二节 落实相关责任46

第三节 动员各方参与46

第四节 强化监测评价4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构建优质、高效、均衡、系统、连续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我县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所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丹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丹棱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编制丹棱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体要求

第一节 背景和现状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创新发展,机构建设、服务能力、人员队伍、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升。新址修建了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新址修建了县中医医院,解决了县中医专科医院有名无实问题;新建了丹棱恒康精神病医院,弥补了我县专科医院“空缺”问题;实施了齐乐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医问题;县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实现了管理和技术“同频共振”;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实现了县域内“一盘棋”联动发展。2020年全县年均诊疗量达到61.49万人次,同比2016年增长32.06%。实施了基层公共卫生“优质服务行”达标创建行动,代表眉山市接受省级绩效评价,获得全省第二成绩。实施人才队伍“柔性”引进政策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建设,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81人、2.63人、3.6人。截止2020年全县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取得有效进展,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8岁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婴儿死亡率下降至3.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从2015年的21.03提升至2020年24.34。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市较好水平。

第二节 困难和挑战

“十四五”期间,是我县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成立了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丹棱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等七个领域于一体的丹棱县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了县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等建设项目,为我县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随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加重,人口出生逐年减少,同时城乡居民对卫生健康多元化需求增加,给我县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服务供给不足,目前我县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4.43%,预估“十四五”期末将达到26%左右。全县提供托育服务的专业机构仅有1家,婴幼儿照护公共设施建设不够,专业照护服务人才匮乏等因素造成“一老一小”群体所需的康养、保健、护理、照护等服务资源还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卫生健康资源结构性问题凸出。老年病、传染病等专科医院缺失,县中医医院无等级,乡镇卫生院普遍医技能力不足,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不够,加之流动人口变动、城镇化加速等原因,使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紧张。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力量单薄。目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虽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了很好的完善但还不够健全,全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县疾控中心由于专业技术不到50人,无法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同时疾防领域信息化赋能存在明显短板,整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优质高效、均衡协同、保障健全的发展思路,坚持以能力提升为基础,推动县、乡(镇)、村三级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上档升级,坚持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下沉”。坚持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全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速现代化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提升。同时把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始终,全面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由被动应对健康问题转变为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第四节 基本原则

提质增效。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首要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疑难复杂疾病转诊服务能力。同时加快优质资源区域均衡布局,缩小县乡资源配置、服务水平差距,促进能力均衡发展。

医防融合。着力于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四个方面建设内容,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加大投入保障和建设力度,强化医防领域信息化赋能建设,不断提升重大疫情和重大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

中西并重。以推进四川省国家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县中医医院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强化综合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中医科室能力建设,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以及预防保健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上下联动。持续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推动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利益、服务、发展、责任等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双向转诊、区域内检验、影像等互通互认建设,优化“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引育”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三级联动服务格局形成。

多元配置。强化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规划、制度、服务、保障、监管等方面的统筹、调配力度,切实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供给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杠杆”在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最大化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在办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县域内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五节 规划目标

以“三医”联动改革为动力,合理适度扩充我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展医养结合、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保健等延续性卫生健康特色服务,全面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服务行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上下联动、优质高效、特色凸出的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十五分钟”就近就医服务圈,基本实现县域内“小病不出乡(镇)村,大病不出县”目标。

就医环境全面改善。县人民医院完成新址修建1期建设任务,开放床位达到500张左右。仁美卫生院完成次中心整体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100张;杨场卫生院完成提标扩能建设,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80张。35个村级卫生室完成高标准建设,达标覆盖率实现100%。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县中医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水平。仁美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齐乐镇卫生院达到眉山市一类乡镇卫生院能力标准,杨场镇、张场镇卫生院达到眉山市二类乡镇卫生院能力标准,顺龙乡卫生院达到眉山市三类卫生院能力标准,村级卫生室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50%的村级卫生室达到一类卫生室标准。

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县50个村(社区)建立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县11个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达到基层基本公共卫生“基层优质服务行”国家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实现100%,其中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达到20%。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域内紧密医共体建设,实质性开展统一服务、统一质量、统一人员调配等运行管理。建成互通、互认、互联的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5大医疗共享中心,完成2个市级、6个县级重点专科建设。完善医防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建成县健康服务促进中心,加快基层公共卫生质控信息平台、县健康大数据平台等医防融合信息平台建设。

中医药服务更为凸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成县中医医养中心、县中医治未病中心等中医药服务3大中心。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标扩能建设,完成1个旗舰中医馆打造,建成35个精品中医阁,乡村中医阁覆盖率达到60%左右。县级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11类45项以上,乡村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6类10项以上。自主研究开发的中医药康复保健产品达到3个(种)以上。

全领域服务更为健全。加快“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建设,新增特色服务科室2个以上,新开展新技术3项以上。完成端淑托育服务中心、大雅托育服务中心等多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全县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全县托育机构配备专业保健员的覆盖率达到100%。启动县中医医养中心建设、张场医养分中心建设,实质性开展仁美双桥医养分中心运行,全县医养结合床位达到200张。完成3个以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完成5个以上农村就近居家健康养老阵地建设,全县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门诊”达到100%,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强化健康促进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健康政策、优化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化、加大健康环境建设等,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力争到2025年完成健康县创建。

表1 主要发展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现状

2025年

目标

指标

性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

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

7.31

7.95

预期性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

全覆盖

预期性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50

100

约束性

4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床位和人力配置

5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5.98

7.3—7.8

预期性

其中: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02

4.5左右

预期性

6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

0.54

0.85

预期性

7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3

3.1

预期性

8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6

3.8

预期性

9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

0.23

0.5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79

3.2

约束性

11

医护比

1:1.18

1:1.23

预期性

12

床人(卫生人员)比

1:1.2

1:1.3

预期性

中医药服务体系

13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46

0.92

预期性

14

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50

100

约束性

15

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重点人群服务补短板

1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23

4.5

预期性

17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健康

水平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8.3

预期性

19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注:医院床位含各类专科医院床位。

第二章 统筹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第一节 体系构成

按照一体化规划原则,丹棱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县、乡、村(社区)三级,主要由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四个体系组成,是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基础,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服务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服务体系。是面向全县所有人群,提供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等全周期、全过程的服务。是全面推进健康丹棱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城乡居民健康安全的基础保障。

第二节 机构设置

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应符合《丹棱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通过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持续完善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医防融合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重大疫情防控、处置、救治能力。通过科学布局和合理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同质化能力提升,差异化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三节 床位配置

适度合理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总体规模,积极盘活床位存量,提高床位使用率,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其中县人民医院床位达到500张左右,乡镇卫生院床位数总数达到350张左右。

第四节 人员配置

持续深化我县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在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四个方面制定实用政策,推动我县优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资源扩容,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保障。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2人和3.8人,其中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资格人员占比达到45%左右,全县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2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1.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占乡镇医师比例达到25%左右。

第五节 信息配置

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赋能建设,加快智慧医疗、智慧公卫、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推进新型信息技术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领域运用,加大乡村层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到2025年初步形成共建共享的远程会诊、区域影像、区域检验、公卫质控、健康促进“五大信息中心”。

第六节 设备配置

按照群众需求、标准配置、严格准入、有效使用的原则,科学引导医疗卫生机构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同时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到2025年县人民医院医疗设施设备配置达到三乙综合医院要求,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疗设施设备配置达到二甲专科医院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眉山市二级能力乡镇卫生院要求,各村级卫生室配齐消毒机、诊疗床、血氧仪等常规诊疗设施设备。同时以县域内常住人口的3倍为基础,按照每3万人配置1辆救护车的原则配置15辆左右的救护车,其中负压救护车比例达到25%左右。

第七节 技术配置

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为目标,强化临床学科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按照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基础学科、薄弱学科等对医学学科进行分类建设,按照常规服务项目、短板服务项目、群众所需服务项目、特色服务项目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类侧重打造。同时分别制定相应举措,加快推进适宜医疗卫生技术的引进、研发与推广应用。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特色明显、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整体学科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县建成2个以上的市级以上重点专科,建成2个以上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县域内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达到11类45项左右。

第三章 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构建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线,医防融合为抓手,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强化疾控人员队伍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夯实公共卫生防护网。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强化公立疾控机构建设。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县疾控中心与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合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职能作用发挥,在全县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各类防治工作。同时在全县各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室,并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推进乡、村级公共卫生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接受县疾控中心对传染病防控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将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支持县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或改造提升,全县配置4个以上P2实验室。以县疾控中心为主体,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哨点,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监测预警机制,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同时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平急结合”的长效防控机制。县疾控中心配备疫情监测、标本采集、现场处置等设施设备,提升常见传染病采样检测能力,形成24小时内完成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快速检测能力。

创新医防融合协同机制。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实现服务衔接联动、人员柔性流动、信息互通共享,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探索县疾控中心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建设发展。强化县域内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增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完善项目经费财政补助稳步增长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制度化。以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实施城乡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建立健全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为哨点,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强化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协同,实现传染病信息实时直报和患者就医症状信息直接抓取。加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传染病监测水平。完善疫情报告分析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完善院内传染病报告制度,强化对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的监测与报告工作,鼓励社会公众主动报告疑似传染病和异常健康事件。按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规范、时限和渠道等要求,依法依规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疫情信息报告责任,并实行首诊负责制。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报告、救治等应对处置方案。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县域内跨部门紧急事件数据共享调度平台。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状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机制,为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科学规划布局2个以上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站点,有效提升现场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伤员接收救治能力。

三、完善疫情和公共卫生救治体系

强化急救站(点)、传染病救治机构以及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增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患者转运和集中救治能力。

完善卫生急救体系。依托县级医疗机构构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为我县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及时、安全的急救服务。构建院前急救网络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急救待命点,全县急救站(点)达到2个以上。根据县域常住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其中至少25%为负压救护车。推进县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智能化调度系统,与健康信息平台、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急诊科,按医院床位的2%—3%设置急诊科观察床。

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完善县、乡(镇)两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医疗救治能力,全面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加强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专科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以及齐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独立发热门诊,一般乡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哨点、诊室。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全县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保障和区域布局。健全储备体系,完善储备品类、规模、结构,构建以县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以医疗卫生机构实物储备、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产能储备为基础,以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并与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相衔接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和重大疾病防治上的特殊作用。启动县中医医院二甲创建工作,建立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推进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管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县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提升疫病防治能力。

专栏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县疾控中心提能建设项目:对县疾控中心P2实验室进行提升改造,购置DR、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ICP—MS)等相关设备,加强县疾控中心卫技人员配置,强化疾控信息化系统建设等。

县医防融合中心建设项目:以建立基层公共卫生质控信息平台为基础,打造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预警监测分析和公共卫生一体化服务系统。

重大疾病监测防控服务项目:实施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监测和评估服务项目;实施青少年、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服务项目;实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肿瘤随访登记等服务项目;实施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服务项目;实施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服务项目。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办医主导地位,突出以公益性为目标,不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聚焦县域内城乡居民紧需的医疗服务项目,强化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管理模式,加大新技术引进和使用力度。同时大力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作用,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一、聚力打造县域医疗中心

按照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一主两辅”布局规划推动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即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以县人民医院新址修建项目为载体,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合体”布局在一个区域内整合运行,同时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构建起功能强大、服务高效、就医便捷的县域医疗中心。

打造三级乙等县人民医院。启动投资总额为4.8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新址修建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到2025年完成一期1.5万平方米的诊疗综合楼建设,完成临床“五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完成2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完成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影像等中心建设,完善临床基础科室设置,基本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

打造二级甲等县中医医院。以县中医医养中心建设项目为抓手,实施县中医医院二甲创建工作。到2025年新增临床科室9个以上,建成中医治未病中心、建成1个以上的市级重点专科,建成一期50张医养床位的医养区域,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中医文化长廊。开发2个以上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或产品。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达到11类45项以上。全院中医师队伍总数达到60人以上,基本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

打造特色鲜明县妇保院。以县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项目为抓手,补齐服务短板、发展特色服务项目,壮大优势科室,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服务。到2025年,完成1个以上的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完成2个以上的特色服务项目拓展,完成2项以上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完成县产前筛查中心建设,完成县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同时以儿保技术力量为支撑,大力支持县域内普惠型托育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妇幼服务体系。

二、聚力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实施仁美卫生院二乙创建工作,并辐射带动杨场、张场片区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同时在区域内建设区域医疗救治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构建县域内农村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诊疗15分钟内服务圈。

开展二级乙等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强基础、抓临床、优公卫、创特色为思路,实施仁美卫生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达标创建。到2025年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左右,补齐临床基础科室达到37个以上,并创建1个以上的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能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数达到100种左右,收治住院病种基本达到80种,能够开展常规一二级手术,基本达到二级综合医院能力标准。

开展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实施齐乐镇卫生院眉山市一类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张场镇卫生院眉山市二类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杨场镇卫生院补短提能建设等5个乡镇卫生院提标扩能建设项目。到2025年齐乐镇卫生院、杨场镇卫生院、张场镇卫生院各打造1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顺龙乡卫生院、齐乐镇卫生院增设口腔、中医皮肤等分类科室,形成功能基本齐全的科室设置体系。仁美卫生院建成1个县域医养分中心,并实质性开展运行,齐乐、张场、仁美3个卫生院完成中医馆内涵建设,杨场镇卫生院完成1000平方米的康复综合楼建设。

三、聚力夯实村级医疗服务“网底”

按照一村一高标准村卫生室规划,推动村级卫生室达标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结合群众就医需求和村级卫生室服务功能定位,将全县村级卫生室进行优化调整,解决“弱小散”问题。同时创新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逐步提升村级卫生室初步诊疗识别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家门口就医需求。

实施村级卫生室扩能建设。按照村级卫生室服务人口多少和群众就医实际需求,开展村级卫生室达标建设。到2025年全覆盖完成35个以上的村级卫生室扩能建设,全县村级卫生室平均业务用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设置中医阁的村级卫生室占比达到60%以上,规范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种类达到4类6项以上,能够初步识别和初步诊治的病种达到30种以上。

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创新。以大幅度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为目标,试点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到2025年70%以上的村级卫生室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人员、财务、药械、质量等七个统一,同时将符合条件的村级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90%以上的村级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45%以上村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

四、大力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基础上,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非公立医疗机构,向全县城乡居民提供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等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卫生健康需求,形成公立主导、私立辅助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支持私营医疗机构规范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综合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及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尤其优先支持短缺专科医院和紧需的服务中心、特色诊所建设。到2025年全县非公立医疗机构科室设置更为健全,服务门类更为丰富,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作用更为突出。

促进公私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支持和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以专科联盟和医共体等形式与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科室联建、学科共建和人才培养等。到2025年全县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学科合作建设的比例占比达到50%,参与人才培养互动的比例达到50%。

五、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等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健全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县域内均衡布局,以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为重点,构建整合型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积极推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疗机构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支持,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和专科有效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开展。在县人民医院建立县远程会诊中心,针对疑难复杂疾病聚集多学科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省时省力、规范化、个体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鼓励将麻醉、检验、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同时支持医疗机构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服务,实现“多元化”服务。

专栏2—1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一主两辅”布局规划推动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投资总额为4.8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新址修建项目建设,

打造三级乙等县人民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实施仁美卫生院二乙创建工作,并辐射带动杨场、张场片区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能力,

同时在区域内建设区域医疗救治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

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项目:实施齐乐镇卫生院眉山市一类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张场镇卫生院眉山市二类乡镇卫生院能力达标建设、杨场镇卫生院补短提能建设、

顺龙乡卫生院住院病区改扩建,齐乐镇石桥卫生分院中医馆内涵建设5个项目。

村级卫生室扩能建设项目:按照一村一高标准村卫生室的规划对全县村级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新增健康教育、中医理疗等功能室,对短缺和陈旧的医疗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配置。

专栏2—2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计划

序号

机构名称

2025年机构等级

1

丹棱县人民医院

三乙

2

丹棱县中医医院

二甲

3

丹棱县妇幼保健院

4

丹棱县疾控中心

专栏2—3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创建计划

序号

机构名称

数量(个)

临床重点专科

四川省

眉山市

丹棱县

1

丹棱县人民医院

2


2


2

丹棱县中医医院

1


1


3

丹棱县妇幼保健院

1


1


4

齐乐镇卫生院

1



1

5

仁美镇卫生院

2

1(基层临床特色科室)


1

6

杨场镇卫生院

1



1

7

张场镇卫生院

1



1

8

顺龙乡卫生院

1



1

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1

第三节 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以县中医医院为核心,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要素

强化县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推进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到2025年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水平并力争建成县中医医养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建成中医儿保科和中医妇保科,齐乐镇卫生院、仁美镇卫生院建成2个“旗舰”中医馆,各村社区卫生室建成35个以上的中医阁,5个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占比达到50%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达到6类10项左右,村级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达到4类6项左右。基本形成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二、优化中医药服务工作

以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为抓手,在县域内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鼓励县中医医院和南苑中医医院开展诊疗模式创新,探索完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养生、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构建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全方位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推动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相关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县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名中医定期坐巡诊和帮带教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县中医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中医皮肤科。到2025年全县中医类市级重点专科达到1个以上,中医医养床位达到50张以上,中医类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达到2个以上。

三、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开展疑难疾病及传染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综合治疗,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促进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将中医药服务人员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和5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不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效。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格局。

专栏3—1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县中医医养中心建设项目:改扩建业务用房5600平方米,打造中医养生文化广场900平方米,打造医养床位50张,购置中医康复、理疗设施设备。

基层中医馆、阁建设项目:对仁美双桥分院、齐乐石桥分院中医馆进行内涵建设和“旗舰”打造,对有条件的村级卫生室进行中医阁建设。

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改建业务用房约800平方米,新建中医健康干预、康复、保健等5大区域,配置相关设施设备,并进行中医文化内涵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立县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名中医定期坐巡诊和帮带教服务,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县中医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中医皮肤科,齐乐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等,

到2025年全县中医类市级重点专科达到1个以上,中医类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达到2个以上。

第四节 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一、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为核心,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上下联动、管理规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

加强妇女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入开展妇、儿特色专科建设,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为重点,以必需和必要的临床诊疗技术为支撑,为县域内妇幼群体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健康服务。以提升妇幼群体健康水平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和优化妇幼领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妇儿常见病防治力度,持续实施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民生实事,持续实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到2025年,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达80%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0 %以上。

强化母婴安全服务网络。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计划,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建设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为县域内育龄妇女和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死亡率只减不增。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加大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力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强化先天性心脏病、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等重点疾病防治,继续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70%、98%、80%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强化儿童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强化新生儿保健和高危儿管理,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和指导,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加强贫血、肥胖、视力不良、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重点健康问题筛查、诊断和干预,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近视,强化儿童孤独症筛查和干预。到2025年,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二、发展普惠型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构建“1+2+N”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成1个县级指导服务中心、2个公立型示范机构、N种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和类型机构,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

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和统筹指导,制定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做好对家庭和机构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技术指导,增加家庭科学育儿能力。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县大型公共场所中60%以上配置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三、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以县综合医院为技术支撑,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中心、站)等为基础,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完善老龄医疗资源布局。加强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县域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加快县中医医院、齐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仁美卫生院、张场卫生院医养中心和分中心建设进度,到2025年全县开展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达到3个以上,提供医养床位达到100张以上。加快丹棱县养护院建设进度,到2025年建成养护床位达到200张以上的县公立老年养护院。鼓励和支持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办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和助老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到2025年全县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达到7个以上。大力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人友好社区和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到2025年建成1个示范社区和7个以上的友善机构。

推动医养结合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和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业务,启动县中医医养中心、齐乐镇社区医养分中心、张场镇医养分中心等医养建设项目。到2025年全县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个以上,支持有条件的村级卫生室利用村(社区)养老分中心开展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健康照护等业务,到2025年完成3个以上点位的建设和运行。鼓励社会力量与医疗机构以合作运行的模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

拓展老龄健康护理业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支撑,开展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能力,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城乡居民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同时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2025年在1个医疗机构建成安宁疗护病区。

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症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县域内医疗机构100%建立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并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推动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及方式,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

四、提升职业健康支撑能力

提升职业病监测评估能力。以县疾控中心技术力量为支撑,以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力量为基础,不断完善职业病监测评估网络体系。加快职业病监测软硬件升级建设,提升监测质量,做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有效发挥预警监测作用。到2025年建成县级职业病防治中心1个,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职业病康复站,开展职业病患者康复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建立职业病康复点。

提高职业病诊断救治能力。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推进健康企业建设。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加强重点人群职业健康促进管理,不断提升与其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等防治知识普及率。建立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加强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高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与危害控制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救治能力。

五、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股室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完善健康教育特色基地设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及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场所建设,建设一批健康教育特色基地。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达到50%以上。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室),暂不具备条件的确定相关科(室)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接受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估。积极落实优质的健康科普服务项目,鼓励县融媒体中心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办健康科普栏目。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到2025年,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5%左右。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加强医体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工作开展。

六、优化心理和精神卫生体系

以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优化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在有条件的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主要承担基层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居家康复指导、居民心理健康指导等任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承担公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任务。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达到80%以上,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00%依法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强化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着力提升丹棱恒康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服务能力,加强对学生、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职业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提升医务人员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能力,提高精神疾病治疗、心理问题识别和干预水平。建设县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逐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七、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以康复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康复医疗能力建设。加强丹棱康复医院建设,以康复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以康复需求为服务导向,运用治疗手段,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健康质量。加强康复医疗专业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

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好双向转诊机制,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提升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者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康复医疗服务床位。

八、加快建设血站服务体系

将献血屋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在城区人员聚集地段增加2个固定献血点位。对流动采血车、送血车出行和停放提供支持。加强对丹棱蜀阳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的支持和指导发展力度,推进智慧化血站建设,实现血液采集全流程信息化服务,提高血液采集、制备、检测、供应自动化操作水平。

专栏4—1 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县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项目:对县妇幼保健院妇保、儿保两个科室进行提升建设,对县妇幼保健院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提升建设,对紧缺的设施设备进行配置等。

县大雅托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改扩建托班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新增普惠型托位100个左右,新建婴幼儿户外活动场地600平方米,配置婴幼儿照护相关设施设备等。

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以县级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为支撑,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中心、站)等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

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健康服务。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快丹棱县老年养护院建设力度,到2025年建成养护床位达到200张以上的县公立老年养护院。

基层医养试点建设项目:以县中医医养建设项目为支撑,推动齐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试点建设,推动张场镇卫生院开展医养试点建设,推动仁美镇双桥卫生院医养分中心实质性运营,

到2025年全县医养床位达到100张以上。

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提升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及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场所建设,建成一批健康教育特色基地。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达到50%以上。加快医体结合项目实施,到2025年建成1个示范性医体结合项目并开展实质性运行。

专栏4—2 妇幼保健机构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创建计划

机构名称

数量(个)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丹棱县妇幼保健院

1



1

第四章 持之以恒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第一节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主导性地位,持续巩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运营管理为抓手,强化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质量、效率和服务改革。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成立县公立医院集团,推动县域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运营方式、资源调配、财务预决算、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创新和改革,逐步构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的三级医疗卫生联合服务体。

第二节 优化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

建立适应我县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医共体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医务人员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并与药品、耗材和检验收入脱钩。实行医院集团人员编制统一管理,对医院集团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进行分类核定,编制总量由医共体统筹使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的用人需求。医院集团内所有人员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推行县聘乡用、岗编适度分离。建立编制周转池,新招录人员编制在周转池调剂使用,实施“定岗、定编、不定人”的灵活用人机制。

第三节 加强药品保障体系建设

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优化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管理。全县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应用,推动医疗机构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促进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提高医疗保险参保人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到2025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规范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县公立医院集团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用药衔接。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逐步扩大政府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推动医用耗材统一集中采购。对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病人实施基本药物免费或定额付费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加强对传染病药品监测预警,推进传染病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建设。

第四节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健全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远程医疗、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第五节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实行紧密型医共体“一个总额付费、结余归己、超支自付”的医保综合管理。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优化DRG基层病组政策。推进实行医疗康复、安宁疗护、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及医养结合住院按床日付费。完善家庭医生医保签约服务包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探索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纳入门诊统筹支付范围,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探索将中医诊疗效果明显、诊疗方案明确、诊疗技术成熟的疾病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合理确定付费标准。

第六节 健全多方位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公平适度的医疗保障机制。统筹门诊和住院待遇政策衔接,深化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结核病、丙肝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重大传染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探索建立重大疫情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支付和豁免制度。探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等级后享受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政策。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对7个基层病组支付标准上调5%,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收治常见病、多发病,提升诊疗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在县域内医共体实行一个总额打包付费,提升医共体慢病管理能力和效率。建立“1+N”的“两病”管理服务体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优报销额度。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分类参保资助政策,实现农村群众应保尽保。

第五章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素保障

第一节 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一、建强医疗服务人才队伍

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人才“培植固化”三年行动。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强化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定向医学生培养等政策。加大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制定重症、感染、麻醉、康复、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托育等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职业注册,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到3.1左右,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达到45%。探索县域内人才队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依托医共体建立县域内医疗卫生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师承、确有专长等中医师培养,逐年增加全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量。

二、建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实施公共卫生人才提能建设行动,全县每个村(社区)成立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承担辖区内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县级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并配备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各乡镇卫生院按照辖区服务人口数量足额配备公共卫生人员。加强村医基层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并按照乡镇卫生院的要求承担辖区内基层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加强老年医学、急救康复等专科人才培养并将其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形成全科+专科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县疾控中心加强流行病学、大数据分析等疾病预防控制骨干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疾防人才队伍配置结构。

三、建好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推荐培养一批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实施“丹棱名医”培才计划,大力遴选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基层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健全基层及紧缺人才激励机制,落实好人才管理、人才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卫生健康行业特点,以医疗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公卫”人才评聘机制。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医疗卫生人才提供户政管理、子女就学等服务。

四、优化人才队伍引进培养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发展建设重大机遇,推动我县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乘势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一些能够创新技能、技术,推动发展的高新人才队伍。抓实人才培训,重点瞄准具有家乡情怀的眉山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专家人才,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邀请优秀人才来丹带教、开展专题讲座、推广新技术等。持续实施农村医学定向项目,为基层定向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中医学本科生。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持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第二节 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大力支持医共体成员单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牵头建立县域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逐步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并逐步将免疫接种、卫生监督、生育服务登记、职业健康管理等涉及公众健康信息和便民服务应用信息纳入数据平台集成管理,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信息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到2025年县域内二级公立医院中50%建成智慧医院。

二、持续推进线上签约服务

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全面对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逐步融入更广泛的健康数据,改善群众签约服务体验感,逐步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电子健康卡转变。

三、全面推进健康大数据应用

建立县基层公共卫生质控数据平台和医防融合促进中心两大健康大数据融合平台,同时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并逐步向普通城乡居民开放,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逐步推动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与省、市对应健康数据平台的对接,实现全领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大力开展5G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和拓展,逐步实现医院综合管理、疾病预防、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

第三节 提高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水平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卫生健康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中作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发挥信用机制、信息公开机制、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医疗卫生行业“八五”普法实施计划,完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扎实推进“法律十进”。完善集中学法制度,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

专栏5 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医疗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建设: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人才“培植固化”三年行动。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大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逐年增加全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量。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医共体成员单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牵头实施县域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建设项目,逐步构建覆盖诊前、诊中、

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并逐步将免疫接种、卫生监督、生育服务登记、职业健康管理等涉及公众健康信息和便民服务应用信息纳入数据平台集成管理。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提升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医疗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医疗卫生行业“八五”普法实施计划。

第六章 强化服务体系规划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县委、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指标,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卫生健康倾斜,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卫生健康需求,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卫生健康发展需要。同时把卫生健康规划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建立问责机制。

第二节 落实相关责任

县财政局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政策。县人社局要指导县卫健局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县发改局、县规自局、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指导县卫健局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县民政局与县卫健局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县医保局与县卫健局在医疗、医药、医保等方面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其他部门和乡镇根据各自职能协助县卫健局实施规划。

第三节 动员各方参与

充分调动个人和家庭的积极性,将卫生健康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引导群众主动落实健康主体责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调动县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健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向我县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等服务。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第四节 强化监测评价

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以主要指标和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推动将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县卫健局会同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