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中等职业教育2019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衢州市中等职业教育2019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要求,衢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教育发展生态。现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2019年度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规模与结构。衢州市共有11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名校立项单位3所,省三级以上中职学校9所,民办职校4所。2019年全市中职在校生*****人,当年普高招生数*****人,中职招生9960人,中职学校招生占高中段招生比例43.33%,较2018年提高2.24%。

1.2设施设备。2018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9667元/人,2019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35元/人,与上年度相比提高916.35元/人,提高9.48%。2018年全市中职教育实训设施设备投入3507.36万元,2019年全市中职教育实训设施设备投入2371.88万元,生均校内实训工位数达0.483个,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得到了保障。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纸质图书*******册,生均纸质图书43.7册。

1.3教师队伍。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数*****人,专任教师1632人,生师比16.26:1,与上年度相比下降0.45:1。“双师型”教师727人,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90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79%,其中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数472人。兼职教师162人,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21.26%。当年录用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入职培训情况:应培训人数36人,实际参加培训人数33人。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347人,占比21.26%,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594人,占比36.4%,高级职称比例比上年度提高0.26%。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衢州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发展为目标、工匠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基础,全面推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5月上旬,围绕“荣光70年 成就人生梦”的主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参与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96%,参与活动的企业273家,观摩体验活动项目73个,省级新闻报道6篇。积极参加省级“阳光学生、最美教师、美丽校园”评选活动,共选拔推荐3所中职学校、9名教师、12名学生(学生团体)参与评选。最终获得“美丽校园提名奖”1所;“最美教师”2人,“最美教师提名奖”2人,“阳光学生”1人。

各中职学校以德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交织,共同成就了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其中衢州中专荣获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积极举办学生学业水平测试,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9.52%,与上年度相比增长0.56%。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9.64%、体质测评合格率92.50%,较上年度相比专业技能合格率提高了1.61个百分点。2019年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率为92.15%。

2.2就业质量。中职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衢州市着力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深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确保在较高就业率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2019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8.99%,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53%;2019年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79.95%、初次就业月收入2839元,与上年度相比,对口就业率提高了8.11%、初次就业月收入上升了46.44元。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按照“扶强、扶特、扶优、扶专”的思路,围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统筹和优化中职教育区域发展布局,2019年新增专业4个。按照专业统筹相关要求,本着做大做强、强化特色的宗旨,经过 “二下二上一答辩一论证”等方式,12月底前完成第一轮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由原有的56个专业107个专业布点,拟调整为48个专业82个专业布点,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旅康养等为主的专业大类,助力智慧产业和幸福产业建设。积极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中职学校共有11个专业进行试点,试点证书为母婴护理、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智能财税、传感网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网店运营推广等。

3.2质量保证优化测试。质量是中职学校立身之本,衢州市以推进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务改革工作为契机,紧抓师生技能大赛和“面向人人”竞赛等,完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努力提升中职教育办学质量,单独考试升学稳中有升。

2019年共先后组织衢州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学生“面向人人”比赛等6个赛项,并推荐参加省赛、国赛,最终在浙江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类”职业素养比赛获得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等。推荐16位教师参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赛项的比赛,获省一等奖2项,省三等奖6项。24名教师参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获省二等奖3人,省三等奖7人。其中获全国创新杯教学说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人;获全国教学说课展示活动一等奖6人。

主动把握中高职教育发展新动向,打通了中职升学通道,2019年全市共有10所中职院校与17所高职院校合作,共同招收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人才1830名。全市3所中职院校成为省第二批中本一体化培养试点学校,共招收中本一体化学生102名。全市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4971人,约占毕业生数58.88%,较上一年度增涨15.94%。全市2019年高考质量稳中有升,本科录取228人,全省排名较前,本科率2.7%。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1973人,中高职一体升学1233人,升入技师学院717人,函授、远程及参加高职扩招学生达820人。

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做好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所有项目在年度评估中均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衢州中专名校建设获第二年度优秀等次。积极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申报,2019年共有18个项目申报成功,其中省创新创业实验室2个,省优秀毕业生2个,省德育品牌2个,省校企合作共同体3个,省学习型城市1个,省成教品牌项目4个,省现代化成人学校4个。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为重点,按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协同名特教师结对帮扶。发挥14位职教名师和3位特级教师及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结对教师100多名。举办名师送教、主题研讨活动,协同开发分享学科网络资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开展中高职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协同研修活动,重点就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等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并开展面对面交流,二次活动近300名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三是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2019年借力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开展的第三批中等职业教育重点扶持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交流,全市派出4名骨干教师扶持省内薄弱学校,同时安排4所职业学校的8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省内其他学校进行结对学习与帮扶。2019年全市共选派7名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深化“校企合作共同体”和“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发挥,全市中职学校与51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继续开展“开山学院”“红五环班”等企业冠名班的人才培养,运维好前期已建有的10家校企合作共同体,6家职业教育集团,保持与省内外39所院校49个专业开展校校合作。结合衢州实际,探索机械、化工、互联网、健康养老养生、乡村旅游等“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2019年全市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式培养、联合办班、工学交替、学徒学习、共同研发等形式,培养中级工技术技能人才8700余人。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单位建立实习工厂、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经济实体,开展“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2019年新增校企合作共同体2个,逐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梳理红五环“五共”产教融合模式,提炼形成《衢州市创新“红五环”校企合作模式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的批示。根据批示精神,由市经信局牵头,从学校、企业两个层面先行摸排与职业院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共计34家。梳理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领头羊共计百余人,组建组团联企服务活动,为衢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赋能。联合市发改委组织企业、学校积极申报“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型项目,最终上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8个,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9个。

4.2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工作,始终把中职学生实习工作摆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作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手段。认真贯彻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督促指导各中职学校全面落实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和安全职责等方面的要求,做到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让上级主管部门放心。

4.3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围绕“一核心、两主体、六个共同”要求,积极推进学校、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市现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家,省级试点11家,其中企业2家。6家试点单位顺利通过省级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工作,各校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样板,其中江山中等专业学校创新“技能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省职教改革创新案例。衢州中专借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本地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为红五环集团开发和设计了内曲线钢球油马达核心部件加工和内壁钻孔专用机床,为企业配套加工实现年产值100万元,被誉为企业的“技术保姆”。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衢州市始终坚持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增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努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9年,衢州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9407人,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智慧产业和幸福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5.2社会服务。抓准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民生事业,依托产业发展,大力开发各类技能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2019年全市招生涉农类、服务类专业共计2024人。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成人非学历培训共计******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次,农民工培训*****人次,企业职工培训*****人次,退役士兵培训1256人次,家政培训*****人次。成人中等教育双证制培训4961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1651人。

5.3对口支援。积极开展浙江省《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经四川省相关县政府与浙江省衢州市教育系统的总体协调部署,全市共有4所中职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对口扶贫工作,对来衢就读的贫困学生全部实施建档立卡,并签署了《职业教育高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合作协议》,全市资助受援方资金数额达77.93万元,与受援方共建示范专业点数达8个,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协作时间为6个月-1年不等,教学任务和培训项目并举,切实在东西部协作行动中贡献力量。此外,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自2012年9月份以来,累计招生新疆各族学生588名,输送毕业生310名,其中81人已升入大学就读。学校提炼的《互联网“+”新思维构建新疆内职办民族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一文收入《全国民族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

6.政府履责

6.1经费落实。制定了市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衢财教〔2016〕26号),确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500元/生,且根据国家政策、物价水平变动、地方财力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动态调整。2019年全市基建项目建设中投入9593.2万元,实训设施设备投入2371.88万元。

6.2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以市长担任组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全市域专业、师资、招生、实训、就业“五个统筹”的开展,该方案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的肯定和批示。参照12.5:1的生师比标准核定中职学校教职工编制,提出了对中职学校实行“编内外聘、财政定补”的聘任教师经费补助政策。出台市级层面四所院校社会培训劳务报酬管理办法,逐步落实职业院校兼具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法定职责。

7.特色创新

案例一:职教改革有进展,职教未来可期待。

一是《方案》发布,全市域统筹职业教育。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衢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衢州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汤飞帆市长、王良春副市长多次调研职业教育。4月2日,汤飞帆市长调研职业教育时明确指出抓好职业教育是推进衢州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要下决心花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将职业教育作为2019年教育工作需要突破解决的一项重点问题。6月,在全省率先出台《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以市长担任组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全市域专业、师资、招生、实训、就业“五个统筹”的开展。该方案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的肯定和批示。

二是《规划》引领,助力职教改革弯道超车。聘请由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浙大教授博导方展画领衔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团队编制《衢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0-2025》,该规划将对接衢州经济社会与主导产业,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拉动并提升衢州职业教育的区位优势,形成衢州职业教育标杆性的区域特色。12月4日已组织各部门召开《规划》论证会,修订完善后,待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发布。

三是“五共”模式,牵引产教融合共生发展。根据成岳冲副省长6月18日调研衢州职业教育的精神,市教育局于7月初梳理归纳出红五环“五共”产教融合模式,形成《衢州市创新“红五环”校企合作模式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得成省长的批示。事后,由市经信局牵头,从学校、企业两个层面先行摸排与职业院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共计34家。梳理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领头羊共计百余人,开展组团联企服务活动,为衢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赋能,为后期红五环模式推广奠定基础。

案例二:启动“五个统筹”,向市域治理转变。

根据衢州市职业教育事业现有基础和发展目标,逐步启动统筹攻坚项目,以专业结构调整为契入点,实施专业、师资、实训、招生、就业五大统筹,实现县域治理向市域治理的转变。一是全面开展专业结构调整。通过“二上二下一答辩一论证”,基本完成专业结构第一轮调整优化,全市中职院校由原有56个专业形成的107个专业布点拟调整为50个专业84个专业布点(含2个新增专业)。推进专门化职业学校建设,启动将江山育仁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浙江省衢州护士学校。二是不断加大师资统筹力度。在做实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围绕职业学校教师“进得了课堂、开得了培训、服务得了企业”的专业定位,加大职业教育师资统筹。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协同研修活动,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成为职业院校“客座教授”,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开展组团联企活动等。三是科学规划实训资源统筹建用。全市各职业院校经过多年努力均已建立实训中心,并逐步开展统筹使用。如衢州中专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承担两所高校机电、汽修、电子、光伏等专业学生的实训,衢职院的护理实训基地承担衢州中职学生的赛前集训,各校内的实训资源也为社会培训服务。此外,全市规划2020-2025年建设“现代服务实训中心”、“现代智能化实训中心”和“新兴技术实训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助力衢州智慧产业和幸福产业建设。四是尝试统筹县市区招生指标。为保证招生政策的延续性,发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招生统筹中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招生统筹,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多样化、选择性、高质量的职业教育。2019年,尝试将省级示范、骨干、品牌、优势特色专业20%的招生指标数跨县(市、区)进行招生。五是多方保障就业统筹领域。树立大衢州就业观,进行就业统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本地就业率。一方面计划以建设全国最优数字营商环境城市为契机,打造一站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就业—招生—专业设置联动统筹机制,并同步关注回流就业群体。

案例三:资源整合,成人教育有突破。

一是部门联动,成教工作更具生命力。及时调整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成人教育活动。以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为载体,联合市委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十百千万”行动实施方案》,全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93.84%。借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合优质师资开展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共计*****人次。11月2日成功举办衢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并得到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

二是学会借力,项目培育更具竞争力。改变以往的项目培育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 ,借力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力量,实施跨界思维,全面谋划项目培育和申报,共培育衢州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学习品牌”和“特色课程” 建设对象28个。2019年“浙江省中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数共27项,获立项项目数18项,相比去年同期增幅80 %;近期在全省开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评选中,衢州市入选绝对数位居全省排位第2。

三是资源整合,社会培训更具吸引力。全面整合力量,将农民学院、职业技术培训、农函大等各条线培训资金、师资力量归口管理,统筹培训资金336项6500多万元,教材11大类1200余种,各类师资1100余人,其中教授以上高层次师资120余人。目前,全市开办乡镇中心讲堂103个,村级教学点1386个,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中心讲堂,村村都有教学点。2019年全市仅教育系统成人非学历培训共计******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次,农民工培训*****人次,企业职工培训*****人次,退役士兵培训1256人次,家政培训*****人次。成人中等教育双证制培训4961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1651人。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8.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着重抓好思想建设与引领。按照省委、市委和市教育局党委工作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多层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等,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中职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8.2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着重提升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严守组织生活与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守纪律、讲规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青年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注重业余党校、团校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

8.3深化纪律作风建设,着重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从党政班子层面、中层干部层面、教职工和普通党员层面,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定期承诺工作,进一步严肃了工作纪律;抓好党风廉政定期学习教育工作,强化对教职工的廉洁自律和工作、生活作风教育;做好党务校务定期公开工作,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够匹配。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契合度不高,没有及时跟上“转方式,调结构”对人才的新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错配。这一方面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造成人才培养“供大于求”,导致有些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如以区域内计算机应用、会计专业为例,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仅为60%左右。下一步将结合本地经济需求,做好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统筹全市域招生,做好专业与产业对接。

9.2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不衔接。目前,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存在“两条腿分开走路”的现状,未能厘清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职业标准是教学标准制定的基础;达到职业标准要求是专业教学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职业标准的发展也会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更新产生影响。在现实的标准开发过程中,二者是独立和并行的,没有衔接和融合,既造成了开发过程存在重复和浪费,也导致二者的衔接度不高,各自为阵,最终导致学而无用,考而用不上的现状。下步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机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职业能力标准建设委员会,指导和改进教学,实现二者有效对接。

9.3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不够互融。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基本来自于普通师范类毕业生,普遍缺少企业实践经历。据统计,衢州市中职教师中,具有3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比例仅为10.44%。现行政策规定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三个月,但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普遍是“走走过场”,“真刀真枪”的比较少,能够深度参与到企业技术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的就更少了。由于待遇问题、时间问题和所在企业的重视问题,目前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兼职任教的人数不多,主动性不强,作用发挥不佳。建议将企业师资进校园列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同时企业大师等评选中增加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指标,形成一个激励、系统的闭环。打开学校企业师资互通渠道,开展“双进”工程。

衢州市教育局

2020年1月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