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三代轮毂单元宝马专线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三代轮毂单元宝马专线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三代轮毂单元宝马专线
一、装配线总体技术、质量要求:
1.1 产线总体技术要求
1.1.1工件尺寸范围:
①外圈安装外径max:120mm,沟间距max:50mm,高度max:100mm。
② 法兰外径max:170mm,高度max:150mm, 沟位max:50mm。
③ 内圈外径max:80mm,内径max:55mm, 高度max:40mm, 沟位max:30mm。
1.1.2产线工作节拍:≤18.0 秒/套;
1.1.3产线进出口方向:设备方设备投产前双方协商确认;
1.1.4气缸、电磁阀、电机、加压缸、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卡、通讯接口/协议等执行模块及电气元件,在国内可以采购到的一线品牌产品(主要配置项参考第6项)。设备的控制器配置数据输出用以太网(RJ45),可输出数据。设备控制器支持的通讯协议有Modbus,TCP/IP、OPC标准化协议,后续将进行数采并接入MES。
1.1.5监控仪表(压力、转速、温度等)。
1.1.6设备运行信息,如:稼动时间、故障时间、待料时间、故障内容、稼动效率、日生产数、合计生产数、不合格数等内容应得到显示等。
1.1.7工装交换、型号切换、设备调整的要快速、便捷,需结合快速换模理念,单机时间≤30分钟(含调试,对于复杂的结构调整,可考虑整体更换)。工装安装应采用简洁、快速定位,紧固件统一等;通过工装切换,能基本完成精工所有三代轮毂单的装配工作。换型工装设计要做到通用、耐用、制作成本低等,同时乙方需提供全套工装设计图纸(标明设计基准)。
1.1.8机架采用方管/角钢焊接,表面烤漆处理,色号:RAL9010,油漆外观均匀,无剥落等异常。机身上部框架采用铝合金型材,门板采用低可视化有机玻璃(玻璃颜色与精工现场统一)。所有安全护栏颜色为交通黄,色号RAL1023。
1.1.9设备所有标识、LOGO必须是甲方指定的型式,一般情况下设备承制方的标识、LOGO不得展示。
1.1.10各类结构类零部件、工装零件的表面需经过处理(镀硬铬、发黑、阳极化等),起到防锈蚀、美观作用。防磕碰类材料选用:MC尼龙,赛钢、聚氨酯等材质。
1.1.11设备适用能源动力:电源:交流(380±38)Va.c,(50±1)Hz;压缩空气压力:0.4Mpa-0.5Mpa;有油雾过滤、自动排水装置;产线需增加整体气体干燥,增压,稳压装置。
1.1.12所有设备的PLC程序均为注释版,保证报警输出有明确的信息指示,且设备的PLC程序,触控屏程序质保期满后应对甲方开放。
1.2 装配线总体质量管控点
1.2.1装配线的生产信息管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零件、辅件生产批次(在测量分选工位,手工输入套圈的批次号,能传递到合套产品中)。
②合套产品的pitch测量值、钢球选用规格、计算游隙值、判断值。该工序预留导出功能,合套件PITCH信息可被传递到磨削加工工序显示(具备反馈能力,后续有改造需求时可以实现该功能)。
③油脂量下限报警、油脂牌号、注脂量上下限设定值、判断值等。
④外侧密封件/环的压装、内圈压装工位,能记录压入起始点、压入终了点的压力、位移的设定值、实测值、判断值、密封件/环压装高度、跳动检查值、上下限设定值等。
⑤钢球数检查,提示少球的规值信息。外侧密封唇口涂脂检查的判断信息。
⑥产线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必须在显示终端显示、存储、导出功能。
1.2.2产线上的检查、检测工序的设备,应包括有以下内容:
①提供有关接受或拒绝的通讯;
②将检查、检测不合格品排放到对应的NG料道中(按工序和失效模式区分)。
③对检查、检测结果,能可视化,并能在系统中可被查阅、可被导出。
④要有统计信息,所有的测量、检查数据、生产数量、合格数、NG数。
⑤当NG时,应明确原因、部位等。
⑥在出现趋势时,提供报警,如连续在控制界限附近、连续NG等;
⑦对检查、检测工序的系统进行重新设定时,有对此类修改时间的记录。
1.2.3产线中报警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合套前钢球保持架组件缺球检测,漏装报警;
②密封圈、齿圈、小内圈、螺栓等所有压装工位,压力位移监控曲线超出设定范围报警(压装过程中某一点、压装到位这两点压入力监控);
③螺栓、油脂、球仓等辅件缺料报警;
④错拿钢球保持架组件报警;
⑤ 设备气源压力异常报警;
⑥伺服电机过载报警;
⑦ 测振和 ABS 检测时,转速出现异常时报警;
⑧设备动作异常报警;
⑨NG 品确认报警;
⑩安全门打开报警;
? 所有压装工位,附件无成功抓取时报警,放料时无料报警;
1.2.4产线需具备单个轮毂轴承追溯功能,所有零件的加工、检测信息均需在服务器中进行记录,并与打标信息进行绑定,以便后续查询。追溯打标位从清洗后外圈打码开始,打码及扫码设备需采用进口,同时保证节拍,不影响整线节拍,需要对外圈打码后的工序以及合套后的工位进行追溯,在服务器中能进行对应产品查询。
二、适用产品类型:
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最大外径≤Φ170mm,装配高 35mm-75mm;
产品型号:F54、F55、D72(工装提供,共计3套),验收参考协议要求,图纸待协议确认后正式外发,供产线及工装设计参考,检测及加工均需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出现工序缺失或检测位置、数量不对的情况。
F54结构图
F55结构图
D72结构图
三、装配线组成及主要参数
装配线区域:长31m,宽9m,区域中存在钢梁,需进行规避,在投产前供应商需现场进一步确认放置场地情况,避免产生干涉,同步进行场地会签
产线布置时需走直线形设计,允许辅助设备后移或工位后移,不允许U型设计
3.1 装配线工序组成(匹配工艺流程)
工序号 | 工序/功能/动作简述 | 备注 | 质量管控点 |
前置工序 (离线) | 外圈、法兰螺纹通规检测、位置度检测 2台设备(含上下料自动化) | 外圈4个螺纹孔需一起通过,法兰6个螺纹孔(含沉孔螺纹孔) 影像检查位置度 | 具备单个孔位扭力监控扭矩值输出,NG 标准件(无螺纹、螺纹过紧、螺纹过松、螺纹未攻通、螺距不对)能100%识别并剔除 螺纹孔位置度标准件重复测量要求:与实际值偏差≤±0.03mm(30次测量);螺纹通规/位置度检测误判率≤5% |
前置工序 (离线) | 法兰螺栓检查、插入、压装、位置度检查 节拍<18.0S,含上下料自动化及与整线衔接自动化 | 采用电缸模组(压力≥5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 | 检测系统的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 能对不同螺距/螺牙的螺栓进行识别剔除 |
OP000 | 上料:外圈、法兰采用输送链板(与磨加工连线) 内圈采用上料平台(设计中需考虑内圈上料的便捷性,在空间/布局上合理配置、上料作业空间保证) | 储料条件: 输送链板预留零件缓存数量≥10只 上料平台时间间隔≥30分钟 | 储料、搬送等过程中不出现划伤、磕碰伤 外圈、内圈在上料输送链板上需设置正反方错,并对裸露在外的气缸做好防护 |
OP100 | 退磁、清洗(防锈)、干燥 (油雾处理需彻底,杜绝清洗剂/油外溢) 外圈清洗后进行打码(追溯) | 使用碳氢清洗剂(添加防锈油) (清洗剂实际可用容积≥500L) | 清洁度要求(总成密封腔涉及部位)<1.6 mg/套,残油量<0.05g/件; 退磁残磁量要求:外圈≤0.5mT;法兰≤0.5mT;内圈≤0.3mT; |
OP110 OP210 OP310 | 涡流检查(外圈、内圈、法兰裂纹探伤) | 具体涡流检测位置参考第四部分,需增加防碰撞机构 | 针对各部位的裂纹标准件100%检出,不允许出现NG件判定为合格件(NG样件能100%被识别),合格件误判为NG件误判率≤1% |
OP120、OP130 OP220 OP330、OP340 | 外圈外径、内圈内径、法兰盘制动外径、法兰配合轴径、内圈&法兰&外圈(异径)Pitch测量、法兰盘外密封环压入、压装检测 料库+选配取料系统 有NG正面排出通道 | 三通道模式/料库内待选数量暂定: 内圈≥20只,法兰≥20只、外圈≥20只 电缸模组(压力≥3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 | 外圈外径测量:≤3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内圈内径:≤1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法兰盘制动外径:≤3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法兰配合轴径:≤3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外圈(异径)Pitch测量:≤3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内圈&法兰Pitch测量:≤2μm(重复测量30次,Cgk≥1.33) 法兰盘外密封环压入(深度+平行差测量):≤10μm(重复测量30次) 合套率:Pitch±15μ,合套率>99.5% |
OP140 | 外圈称重、外圈外侧沟道注脂、注脂量检查(称重式) 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 外侧B&C插入、外侧球数检查 | 7个球仓(0、±2、±4、±6) 应消除搬运夹持导致的球伤,保持架开裂问题,搬送组装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掉球 少球时,应能提示球的分规值 适用异径产品 加钢球带扫码防错 | 称重分辩精度:0.1g 注脂工序能力指数:Cmk>1.67(公差±0.5g) 钢球数量检测:100%识别不合格品 |
外侧密封圈压装、密封圈压装高度/跳动检查、 待合套的法兰、内圈装合套前准备 | 采用电缸模组(压力≥3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 机后方附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 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 | 外侧密封圈深度测量:≤10μ(重复测量30次) 外侧密封圈压装工序能力指数:≤±10μ(重复测量30次);CMK>1.67 外侧密封圈平行差测量:≤10μ(重复测量30次)(使用置零环进行Cgk≥1.33) 有无注脂100%识别 称重分辩精度:0.1g 注脂工序能力指数:Cmk>1.67(公差±0.5g) 钢球数量检测:100%识别不合格品 | |
外圈翻转,法兰旋转、合套、 内侧注脂、注脂量检查(称重) 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 内侧(C&B)搬入、钢球数量检查 | 应消除搬运夹持导致的球伤,保持架开裂问题,搬送组装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掉球 适用异径产品 | ||
OP430 OP440 | 内圈搬入、内圈预压、正游隙检测、内圈完全压装、内圈压入位移量检测 | 采用电缸模组(压力≥7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 内圈放入法兰时给与适当力使得内圈进入引导直径 | 内圈预压后内圈大端面相对于法兰盘法兰面平行差≤0.02(需保证产品本身平行差符合图纸要求) 压入力、压入位移:能设定、测量指定点的压入力 小内圈预压、终压:能设定、测量指定点的压入力 轴向正游隙检测H1:≤3μm(重复测量30次差值) |
OP450 | 卷边/预卷边 卷边头部需自动涂油/预卷边/裂纹、高度检测 | W-F54卷边(随后进行高度、裂纹检测),W-F55预卷边 卷边头部需有风冷(产品冷却+铆头冷却) 需保证节拍(含自动化CT:18.0S) | ≥30吨,需保证卷边效果 卷边高度检测:≤5μm(重复测量30次) 裂纹标准件100%检出,不允许出现NG件判定为合格件(NG样件能100%被识别),合格件误判为NG件误判率≤1% |
OP460 | 端面齿成型 卷边头部涂油/端面齿成型/冷却 | 端面齿成型(W-F55)(产品冷却+设备铆头冷却),预留至少4个产品冷却工位,保证节拍18.0S | ≥35吨,需保证端面齿效果 产品+铆头冷却 |
物流 | 考虑在该工序前后增加龙门,以便附件上料及人员故障排查 | ||
OP465 | 端面齿同轴度和跳动检测 | 检测工装由厂家提供 | 端齿同轴度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30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 端齿跳动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15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 |
OP470 | 负游隙检测 | 拨叉法 (需检测单个产品准确游隙值) | ≤±750 N(重复测量30次) |
OP480 | 振动检测(检测探头数量≥4) (外侧沟道≥2个,内测≥2个) | 重点识别超精不良、棱圆、圆度不良、沟道伤等问题 推荐使用大连盛德检测软件 | 缺陷标准件100%检出: 1.外圈外侧滚道棱圆超差 2.外圈外侧滚道振纹 3.外圈外侧滚道未超精 4.外圈外侧滚道超精不良 5.外圈内侧滚道棱圆超差 6.外圈内侧超精不良 7.外圈内侧滚道振纹 8.外圈内侧滚道超精不良 9.法兰滚道未超精 10.法兰棱圆不良 11.法兰超精不良 12.法兰沟道振纹 13.法兰工件停转 14.内圈工件停转 15.内圈滚道超精不良 16.内圈棱圆 17.内圈滚道振纹 振动设备对掩膜和包络谱最大值实测值进行记录,利于数据分析 |
OP500 | 磁性密封圈(F55、F55)/压装、位置检查 | 采用电缸模组(压力≥3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 机后方附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 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 | 磁性圈/密封件检测系统及防尘罩(内密封环)/端盖检测系统: 平行差检测: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Cgk≥1.33; 高度(深度)检测: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Cgk≥1.33 |
OP510 | 内侧密封件(F54)/防尘罩(F55)/端盖(带角向)压装、位置检查 | ||
OP520 | 成品车前增加端跳检测工序 成品车削加工 成品车后增加线外制动外径检测工位 | 行架或机器人上下料 制动外径线外检测反馈刀补(机器人、机床、产品需实现信息对称) 成品车前需要进行外圈的角向定位,再送入成品车(气密定位) 需对产品进行清洁,防止铁屑带出 | 端跳检测系统的重复测量精度<2μ(重复测量30次) 制动外径检测:径跳重复测量精度<3μ(重复测量30次,Cgk≥1.33 ) |
OP530 OP540 | 磁性编码器信号(ABS)检测 转矩(启动力矩)检测 | 智能传感器适用 | NG品100%检出、排出 单磁极误差差值:≤±0.3%(重复测量30次) 总磁极误差差值:≤2%(重复测量30次) 启动扭矩测量:≤±0.03 N.m(重复测量30次) |
OP550 | 装配高、端跳、径跳检查 | 法兰梅花状(压块式) | 端跳、径跳、装配高测量系统: 端跳重复测量精度<2μ(重复测量30次); 径跳重复测量精度<3μ(重复测量30次,Cgk≥1.33 ) 装配高重复测量精度<3μ(重复测量30次) |
OP560 | 激光打标/扫码导出信息/扫码识别 | 功率≥30W 采用进口,其中二维码与字符不在同一平面 不允许打标机出现重码(手动+自动双模式下) 需对打码质量进行扫码验证 | 具体打标内容、位置等参考图纸 需满足节拍及连续达标要求 需保证打标质量 需实现追溯 |
OP565 | 雾化防锈 | 雾化涂油时螺栓、磁性圈、端盖孔等需进行防护 采用罩壳式,禁止防锈油滴落 | 设备、产品不能出现滴油,漏油 |
自动完成整列 完成外观检查、人工清洁、包装 | 台高应利于人员作业 | / | |
产线整 体要求 | 产线所有输送带,输送链板需带自清洁装置(如带滚轮或其他机构),同时做好污渍的收集,人工定期清理 输送带需保证直径直出,采用电缸(机械手)抓取,避免非必要弯折 | ||
所有附件上料及抓取工位,需具备是否有料的判定,配合设备进行抓取,同时,抓取过程中需对相邻的附件做好格挡,避免出现附件粘连及一次性夹持2件的情况 | |||
所有剔除的NG件需按工序和失效模式区分进行区分(明确NG的具体工位和失效模式),单个通道内可储存相同零件数(≥3),另外内圈需与外圈、法兰分离,避免在通道中对内圈造成磕碰、划伤等。 | |||
所有压装工位均采用电缸模组,能实时进行压力位移监控,重点监控起始点、终止点、转折点;定位面和检测尺寸需满足总成图要求,具体需后续会签确认,经确认后进行设备及工装投产 压装工位的过程能力均需满足CPK≥1.33 | |||
厂家需提供的标准件:外圈外径、外圈外密封件高度、密封环高度、法兰轴颈、制动盘引导直径、磁性圈高度、内圈内径、卷边高度、内密封环高度 其余标准件由精工提供 | |||
标准件均置于标准件流转车内,流转车需能放置整线标准件,具体数量、规格需厂家评估(涵盖3套产品的所有标准件) 产线需配置工装柜,包含3套工装柜(一套工装柜包含的柜子数量需根据产线确认,需要能按工序分类且能放下一整套工装) | |||
追溯 | 所有附件上料位均需配置扫码枪。 外圈从打码开始,后续均需数据采集,包含合套后数据,在加工件进入设备前需进行扫码操作,具体位置以及数量需厂家评估,可在后续会签确认 具备产线智能管控终端,所有零件的加工、检测信息均需在服务器中进行记录,并与打标信息(二维码)进行绑定,以便查询及追溯(单追),数据保存记录不低于6个月 | ||
备注 | 宝马产品均不带螺栓,整条产线的设备结构中,均需兼容带螺栓的产品结构 |
3.2 整线性能参数
序号 | 项 目 | 参 数 |
1 | 节拍/班产 | 整线节拍:18.0秒; 班产预估:1350±50套/班(8H) |
2 | 注脂量 | 15-20g/套,精度0.1g |
3 | 换型时间 | 设备配快速换模装置,切换工装时方便快捷,换型时间不大于 30 分钟/人/单机。同产线间工装能通用 |
4 | 工作面高度,长宽高 | 高度 900±50mm |
5 | 设备长宽高 | 设备高度 2200mm(参考) |
6 | 验收产品型号 | F54、F55、D72(工装)共计3套 |
7 | 整线配备操作人员 | 2人 |
3.3 安全要求技术要求(描述性指标)
序号 | 项 目 | 参 数 |
1 | 安全要求 | 设备的设计制造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机械。须经需方确认无安全隐患; 运行无安全隐患或有安全防护措施,具备异常/故障自动停机报警功能,避免因异常/故障致使设备出现损坏或引起安全事故;电气元器件按配置要求选用防油,控制箱要求密封性能好。 |
2 | 防护要求 | 所有裸露在外的机械结构如龙门、翻转机构等均需进行防护,安全护栏颜色为交通黄,色号RAL1023。 |
3 | 结构要求 | 见本表(3~10)项 |
4 | 床身 | 结构坚固,稳定性好。 |
5 | 外观要求 | 设备外观美观,无锈蚀,无划伤,管路布线整洁。床身、机壳、外罩等 按需方要求油漆和台面表面处理,并要求色泽一致,机加工非 运动副部位镀镍或镀铬处理(不锈钢或工程塑料料道除外); 设备床身、液压箱、设备护罩、电箱:(RAL9010)。 |
6 | 动作/程序 | 人机结合方式,PLC 数据采集。 |
7 | 控制面板 | 采用触摸屏控制,常用按钮采用按钮控制,面板操作按钮及说明必须有 简体中文显示。屏幕显示轴承型号、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实际 加载、显示各功能开关、感应开关等的 I/O 状态以及故障分类、报警停机提示 |
8 | 检测系统 | NG 品自动提示,自动做 SPC 控制图。 |
9 | 控制系统 | 自动报警、急停功能、三色柱灯、蜂鸣器,故障排除提示功能。自动循 环中具有有料、无料及故障的自动开、停机功能且前后序形成闭环。 |
10 | 电气系统 | 电气系统符合 GB/T5226.-1-1996 及 GB*****-89 国家标准。 |
11 | 环保要求 | 任何部位均无任何油液的滴、冒、漏现象,台面设计加四边油槽及集油 盒,输送结构加接油盘,不允许有地面接油盘,不得让油液流到地面上。 整机运行时噪音≤70 分贝 |
12 | 工作环境 | 常温,相对湿度:≤95% |
四、各装配工序动作描述、质量管控要点
1. 前置工序:成品外圈、法兰螺纹通规/位置度检测(原工序OP120/OP330)
1.1.对外圈螺纹孔进行螺纹通规检测,要求四个孔同时进行检测,有位移到位判别传感器,具备单个孔位扭力监控/扭矩值输出,判断螺纹的加工质量(螺纹有无、螺纹过紧、螺纹过松、螺纹是否攻通、螺距是否合格)
1.2.对法兰螺纹孔(含沉孔螺纹孔)进行螺纹通规检测,有位移到位判别传感器,具备单个孔位扭力监控/扭矩值输出,判断螺纹的加工质量(螺纹有无、螺纹过紧、螺纹过松、螺纹是否攻通、螺距是否合格)
1.3.NG 标准件(无螺纹、螺纹过紧、螺纹过松、螺纹未攻通、螺距不对)能100%识别并剔除
1.4.法兰、外圈在通规检测后进行影像位置度检测(含沉孔螺纹孔),测量精度≤±0.05mm
1.5.螺纹孔位置度标准件重复测量要求:与实际值偏差≤±0.03mm
1.6.具体工位数量厂家评估,需满足外圈、法兰含自动化上下料节拍均<18.0S
1.7.需对铁屑进行处理(如吹气等),避免在检测过程中螺纹孔内铁屑掉落影响产品检测结果
1.8.产线批量生产过程中,螺纹通规/位置度检测误判率≤5%(仅允许出现合格件误判为NG件,同时需加长NG料道,避免持续NG造成人员频繁取料)
1.9.需识别具体超差孔位,能设定控制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10.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11.该工序中分外圈一台设备,法兰一台设备,含上下料自动化
1.12.(具体实现方式需厂家补充确认,描述具体方式来实现各项功能,可会签确认)
2. 离线工序:法兰螺栓检查、插入、压装、位置度检查
2.1.检测工位:在螺栓补给时,逐个确认螺栓长度。检测系统的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异品螺栓检出时,报警,自动剔除,循环继续,超过3次异常报警,停机检查
2.2.压装工位:采用电缸模组(电缸压力≥50KN,厂家需保证压装到位,参考图纸要求),具备位移、压力监控系统,对指定的压装位移点,显示对应的压力值,即:压入开始点和压入结束点的位移、压力值需得到显示与记录,保压力、保压时间可设定
2.3.螺栓压装质量要求:①螺栓头部座面间隙<0.05mm。②螺栓头部位置度<¢0.25mm(线外检查)。③螺纹无损伤。④对不同螺距/螺牙的螺栓(如1.25/1.5/1.75/2.0等)进行识别
2.4.位置度检查由人工线外进行抽检
2.5.能设定压入力、压入位置等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压力)CPK。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2.6.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
3. OP000上料/OP100清洗工序
3.1.外圈、法兰是输送链板零件缓存数量≥10只;内圈上料台储料条件:单次上料时间间隔≥30分钟,提前告知补料作业
3.2.外圈、内圈在上料输送链板上需设置正反方错,并对裸露在外的气缸做好防护
3.3.采用三通道式结构,在封闭空间内清洗,带油雾收集,不允许清洗或吹干/甩干过程中出现油雾外泄。强制回转冲洗、回转吹干/甩干,清洗时采用工件高速旋转(500转以上),吹干+甩干时采用工件高速旋转(800转以上);清洗时需根据节拍进行工位核算,为保证吹干,外圈建议设4个气口,沟道2个,上下表面各一个,法兰需注意轴颈处的吹气(吹气口≥2,不允许非驱法兰轴颈清洗液的残留),达到残油量标准。(具体实现方式会签确认)
3.4.清洗机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阀,管路衔接处均进行防漏处理,不允许出现漏油、渗油问题
3.5.配置两级过滤系统,过滤精度3mm、1mm
3.6.碳氢或油剂更换频次>2周(清洗剂实际可用容积≥500L)
3.7.清洁度要求(总成密封腔涉及部位)<1.6 mg/套,残油量<0.05g/件
3.8.退磁残磁量要求:外圈≤0.5mT;法兰≤0.5mT;内圈≤0.3mT
4. OP110/OP210/OP310涡流检测工序
4.1.对外圈、内圈、法兰进行探伤检查确认
内圈:对沟道进行扫描检测
外圈:对两侧沟道+中间台阶(淬火区域)、W区(非锻造面连续R角)共计5处进行扫描检测(参考图纸)
法兰:对淬火区域(彷形扫描)、P区共计2处进行扫描检测(参考图纸,零件图纸后续会签)
表面伤痕(纵向、横向)分辨率:3.0±0.1/0.05±0.01/0.05±0.01mm(长*宽*深)。不允许出现NG件判定为合格件(NG样件能100%被识别),合格件误判为NG件误判率≤1%
4.2.涡流检测工位探头均需具备防碰撞功能(参考CMS),探头也可考虑整体式
4.3.增加零件放置是否到位的确认,避免因放置不到位导致的探头碰撞(该项针对仿形结构)
4.4.设备应有标准件定时校准/补偿功能,能设定标准件校准的时间间隔,在操作界面中提示需要校准要求
4.5.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4.6.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4.7.(具体实现方式需厂家补充确认,描述具体方式来实现各项功能,如防碰撞、零件放置位置确认等,可会签确认)
5. OP130/OP220/OP330/OP340外圈外径、内圈内径、法兰盘制动外径、法兰配合轴径、内圈&法兰&外圈(异径)Pitch测量、法兰盘外密封环压入、压装检测、料库+选配取料系统
5.1.外圈、法兰、内圈通过搬送系统,从上工序送入
5.2.三通道的内圈内径、外圈外径、法兰盘制动外径、法兰轴径及Pitch测量,外圈前面通道,法兰中间通道,内圈后侧通道
① PITCH测量系统的重复测量精度要求:外圈<3μ,法兰、内圈<2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
② 套圈Pitch测量界限±15μ,游隙界限值±10μ,钢球规值-6~+6,合套率>99.5%
③ 设备控制界面主要条目包括不限于:监控、型号变更、型号参数设定、参数量设定、有标准件校准/补偿功能、手动操作、单动循环等
④ 参数量设定内容:测量时间设定、标准件值、偏差及测量值界限设定
⑤ 在监控项目下,有:实时的测量值、选球结果、合套游隙结果显示,合套率、生产数量、循环时间等。分项目有:计数、参数量、测定结果、合套履历、异常履历等
⑥ 型号参数量设定项目下,有:游隙中央值,允许偏差量、接触角、球仓规值对应等
⑦ Pitch测量值能反馈到磨削工序,供磨削工序调整加工尺寸,保证合套率(需具备此功能,后续人工调整)
5.3.法兰盘减阻环压装,采用电缸模组(电缸压力≥30KN,厂家需保证压装到位,参考图纸要求),显示并监控设定位移点对应压力值,机后方附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提前告知补料作业;挡环深度及平行差检测要求:挡环深度≤10μ,平行差测量≤10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上料位需配置扫码枪,辅料需实现批次追溯
5.4.转送料库(内圈≥20只,法兰≥20只、外圈≥20只),料库中长时间无法选配的零件需设定车程序当异常品踢出。
5.5.选出的内圈、法兰、外圈分别按三通道同步搬送到下工位。合套产品重点数据项目;按日期时间序号对应,Pitch值,钢球规值、计算游隙值、判断
5.6.设备应有标准件定时校准/补偿功能,能设定标准件校准的时间间隔,在操作界面中提示需要校准要求
5.7.能设定控制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5.8.有正面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6. OP140 外圈称重、外圈外侧沟道注脂、注脂量检查(称重式)/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适配异径)/外侧B&C插入、外侧球数检查
6.1.外圈进入称重工位检测重量,检测系统测量精度0.1g;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称重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6.2.外圈移入注脂工位,外侧沟道注脂,进入称重工位,检测注脂量。注脂量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Cmk>1.67(公差±0.5g);
6.3.注脂泵取油时需增加油脂过滤装置(进口);在注脂量的控制上,需定量阀+ 流量计(进口)两重控制,确保注脂量符合图纸要求
6.4.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适配异径)
l 保持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提前告知补料作业,上料位需配置扫码枪,辅料需实现批次追溯
l 根据选配用球信号,自动组合出所需规值的B&C(ball&cage),球仓7只,钢球规值:±0、±2、±4、±6,需保证单一钢球25min的供料时间;
l 布球过程中需考虑保持架定位不准的问题(如增加多个传感器等),规避出现频繁报警,钢球布球不到位的情况
l B&C搬送
l 添加钢球时,仓门开启应有通过条码扫描确定实现。球仓高度应尽可能低,方便作业。球仓内有球位传感器,提前告知补球作业
l 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钢球、保持架批次信息,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6.5.外圈夹紧移动到加球工位, B&C取料器移动,送B&C插入外侧沟道,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掉球
6.6.增加钢球保持架运转过程中的收集装置,收集在运转过程中因保持架开口问题或其他问题导致掉落的钢球
6.7.传感器检测外侧沟道内的钢球数量,少球品必须100%检出。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少球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6.8.能设定控制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6.9.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7. OP150 外侧密封圈压装(端面定位)、高度/跳动检查、搬运
7.1.搬送到外侧密封圈压装工位,自动导向、密封件放入,压装完成。机后方附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提前告知补料作业,上料位需配置扫码枪,辅料需实现批次追溯
7.2.搬送到下密封圈高度检查工位,工件顶升,检查密封圈高度/跳动。厂家需确认测头直径及精度要求,不允许出现因测头直径小导致测量时测头被压弯,影响测头寿命的情况。尺寸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10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外侧密封圈压装工序能力指数:≤士10μ(重复测量30次),CMK>1.67。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测量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7.3.待合套的法兰、内圈装合套前准备。
7.4.采用电缸压装(压力≥30KN,具备实时压力位移监控,需保证压装效果,参考图纸要求),有位移、压力监控系统,对指定的压装位移点,显示对应的压力值,即:压入开始点和压入结束点的位移、压力值需得到显示与记录。
7.5.能设定控制项目:压入力、检测高度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7.6.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7.7.(具体实现方式需厂家补充确认,描述具体方式来实现各项功能,可会签确认);
8. OP410 外圈翻转,法兰旋转、合套、内侧注脂、注脂量检查(称重)/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异径)/内侧(C&B)搬入、钢球数量检查
8.1.外圈组件、法兰组件、内圈合套前准备;外圈翻转,法兰前移、回转,外圈组件套入
8.2.内侧沟道注脂:称重法注脂,称重系统精度0.1g。定量泵法注脂,注脂量的过程能力指数:Cmk>1.67(公差±0.5g)
8.3.注脂泵取油时需增加油脂过滤装置(进口);在注脂量的控制上,需定量阀+ 流量计(进口)两重控制,确保注脂量符合图纸要求
8.4.B&C搬送放入外侧沟道,组件回转,采用传感器检查外侧沟道内的钢球数量,少球品必须100%检出。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少球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8.5.增加钢球保持架运转过程中的收集装置,收集在运转过程中因保持架开口问题或其他问题导致掉落的钢球
8.6.钢球、保持组合(C&B)、搬运(适配异径)
l 保持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提前告知补料作业,上料位需配置扫码枪, 辅料需实现批次追溯
l 根据选配用球信号,自动组合出所需规值的B&C(ball&cage),球仓7只,钢球规值:±0、±2、±4、±6,需保证单一钢球25min的供料时间
l B&C搬送
l 布球过程中需考虑保持架定位不准的问题(如增加多个传感器等),规避出现频繁报警,钢球布球不到位的情况
l 添加钢球时,仓门开启应有通过条码扫描确定实现。球仓高度应尽可能低,方便作业。球仓内有球位传感器,提前告知补球作业
l 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钢球、保持架批次信息,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8.7.能设定控制项目:压入力、注脂量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PPK。实时生产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8.8.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9. OP430/OP440 内圈搬入、内圈预压、正游隙检测、内圈完全压装、内圈压入位移量检测
9.1.组件移动到后工位,内圈搬入(给与适当力使得内圈进入引导直径),与法兰组合,进行预压(压装预留正游隙),内圈预压后内圈大端面相对于法兰盘法兰面平行差≤0.02(产品自身平行差须符合图纸要求)。采用电缸压装(≥70KNmax,需保证压装效果),有位移、压力监控系统,对指定的压装位移点,显示对应的压力值
9.2.预压完成品自动搬运到正游隙检测工位,工件顶升,外圈固定,法兰盘旋转,轴向上下分别加载,测量正游隙H1,测量传感仪器精度为0.1mm;轴向正游隙检测H1≤3um (重复测量30次)
9.3.游隙测量完成后自动搬运到小内圈终压工位,小内圈自动压装(采用电缸压装,压装压力≥70KNmax,厂家需保证压装效果,符合图纸要求),根据小圈的位移量(H2),压装深度H0=H1-H2。采用电缸模组压装,有位移、压力监控系统,对指定的压装位移点,显示对应的压力值,即:压入开始点和压入结束点的位移、压力值需得到显示与记录,保压力可设定,保压时间可设定
9.4.能设定控制项目:压入力、注脂量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9.5.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0. OP450 卷边头部涂油/卷边(预卷边)/裂纹、高度检测
10.1.组件移入涂油工位,涂完后移入卷边工位,设备能支持的卷边压力≥30T:针对W-F54等非驱产品(随后进行高度、裂纹检测),针对W-F55等端面驱动产品进行预卷边(供应商需确保达到节拍要求,工位数量及设备数量由厂家确认)
10.2.卷边头部需有风冷(产品冷却+铆头冷却),底座需能固定。需考虑卷边头的自清洁,供应商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若不可行,则设置卷边数量(寿命监控),可设置人工清洁时间数,如200件后人工清洁(设备带喷枪),但供应商需进行明确。
10.3.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5μ(30次以上测量),高度NG品,裂纹标准件100%检出。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0.4.ECT检查采用双探头,对应内侧/外侧部位进行扫描检测。表面裂纹(纵向、横向)3.0±0.1/0.05±0.01/0.05±0.01mm(长*宽*深)。不允许出现NG件判定为合格件(NG样件能100%被识别),合格件误判为NG件误判率≤1%
10.5.涡流检测工位探头均需具备防碰撞功能,且做好探头防护(需供应商作功能及结构说明,参考CMS)
10.6.能设定控制项目:旋铆部高度、铆头寿命、涡流检测判断值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0.7.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1. OP460 卷边头部涂油/端面齿成型/冷却
11.1.组件移入涂油工位,涂完后移入端面齿成型工位,设备能支持的卷边压力≥35T:针对W-F55等端面驱动产品进行预卷边(工位数需考虑供应商设备节拍进行评估)
11.2.端面齿过程中,增加铁屑防护装置,增加气吹,对铆头+端面齿(对端面齿模需从内而外发散吹气,产品端面齿需由外而内收拢吹气,放置铁屑、杂物等进入产品内部)
11.3.卷边头部需有冷却功能(产品冷却+设备/铆头自冷却),产品可采用风冷,设备/铆头自冷却推荐水冷,也可采用润滑/风冷,需供应商确保节拍要求(≤18S,含上下料自动化)
11.4.产线中预留产品冷却工位数≥4个(整线CT:18S,单个冷却时间≥60S),考虑合理化布局,需保证经冷却后流入下一工位产品卷边温度≤35℃,工位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监控;
11.5.底座需固定。需考虑卷边头的自清洁,供应商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若不可行,则设置卷边数量(寿命监控),可设置人工清洁时间数,如200件后人工清洁(设备带喷枪),但供应商需进行明确
11.6.端面齿成型后增加视觉影像识别,对端面齿的磕碰、磨损进行识别,应对端面齿模具寿命到限时造成的端齿破坏,需能识别端齿不良NG件。(该工序具体摆放位置可后续确认)
11.7.能设定控制项目:旋铆部高度、压力、寿命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1.8.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1.9.该设备可作为辅助设备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对于非端面齿产品,不流入该设备,直接从产线中流入后续工序,随布局后续会签确认;
12. OP465 端面齿同轴度和跳动检测
12.1.组件移入端面齿同轴度和跳动检测工位:针对W-F55等端面驱动产品进行同轴度和跳动检测(工位数需考虑供应商设备节拍进行评估);针对W-F54等非驱产品,该工序设置为“通过”
12.2.端齿同轴度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30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端齿跳动检测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要偏差≤±15μ(30次以上测量,Cgk≥1.33)。检测工装由厂家提供。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测量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2.3.能设定控制项目:同轴度、跳动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2.4.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对于非端面齿产品,该工序设置为“通过”
12.5.该设备可作为辅助设备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对于非端面齿产品,不流入该设备,直接从产线中流入后续工序,随布局后续会签确认;
13. OP470 负游隙检查
13.1.负游隙测量方法:拨叉法,≤±750N(重复测量30次)
13.2.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3.3.需在满足整线节拍情况下测得游隙值(设备数量、工位数量厂家进行评估)
13.4.能设定负游隙判断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3.5.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3.6.该设备可作为辅助设备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若产品无该工序,不流入该设备,直接从产线中流入后续工序,随布局后续会签确认;
14. OP480 振动检测
14.1.外圈、法兰与定位面采用聚氨酯减振/摩擦措施。驱动系统采用静压驱动主轴
14.2.工件法兰驱动回转(900r/min),左右侧速度型传感器与外圈两侧滚道附件接触,压入行程不少于2mm,定点重复测量精度≤±2.5dB(30次)
14.3.测量软件推荐使用大连盛德(检测探头数量≥4,外侧沟道≥2个,内测沟道≥2个)的测量分析系统,轮毂单元振动检查技术要求:能识别下列不良状况:①沟道未超精;②沟道伤(工件磨削超精时停止回转造成的磨削伤、沟道磕碰伤);③沟道圆度(棱圆)不良,沟道振纹不良等;④少球/混球检(参考)。各项NG标准件能100%排出。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4.4.对掩膜和包络谱最大值实测值等数据进行记录
14.5.能设定各类判断项目等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4.6.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4.7.该设备可作为辅助设备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后续会签确认;
15. OP500 磁性密封圈、位置检查
OP510 内侧密封件压装/防尘罩/端盖压装、位置检查
15.1.压装工位:采用电缸模组,加压力≥30KNmax,厂家需保证压装到位,尺寸参考图纸要求。有位移、压力监控系统,对指定的压装位移点,显示对应的压力值,即:压入开始点和压入结束点的位移、压力值需得到显示与记录,保压力、保压时间可设定。机后方附件补料需方便快捷,单次上料时间间隔≥40min,补料作业空间保证,提前告知补料作业,上料位需配置扫码枪,辅料需实现批次追溯
15.2.检测工位:确认磁性圈/密封件/端盖的高度与跳动量(平行差)。磁性圈检测系统的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Cgk≥1.33;防尘罩(内密封环)/端盖检测系统的重复(30次)测量精度≤±10μ,Cgk≥1.33。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5.3.针对不同磁性密封圈(F55、F54结构不同)能进行兼容,针对防尘罩/内密封环/端盖需能进行兼容,端盖工位需要(单孔定位),附带角向定位等辅助工位(需兼容相位校正功能)
15.4.能设定压入力、压入高度、跳动等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5.5.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对于非压装产品,该工序设置为“通过”
16. OP520 成品车削加工
16.1.成品车前增加端跳检测工序,采用加盘检测的方式,端跳检测系统的重复测量精度<2μ(重复测量30次),需要带必要的零件翻转工位,合格产品流入后续工序,不合格产品流入车床
16.2.因外圈特殊性,产品在成品车前需要进行外圈的角向定位,以便后续车床的气密装夹
16.3.该项目中,车床由精工提供,整线自动化(含行架,机械人等)、通讯、布局、护栏等整合工作由装配线厂家负责,另外机器人工作区域需增加区域扫描功能。
16.4.节拍要求:满足整线节拍≤18.0S要求(成品车单机节拍由精工提供)。可采用机器人或桁架机械手上下料
16.5.因涉及追溯,且成品车数量为 2台,装配线内需保证产品间数据一对一对应,不乱序;需要保证车床与自动化之间通讯正常,且功能性上实现一台车床故障不影响整线使用
16.6.车床数据如加工数量、刀具数量、使用寿命等需在装配线内进行显示
16.7.产品在加工完成转入装配线过程中,需对产品进行清洁(吹扫或其他动作),防止铁屑带出(铁屑不能流入后续工位)
16.8.成品车后需增加轮辋外径检测工位,在进行车加工时,能进行线外检测反馈刀补;工位数量视厂家方案进行确定,但需保证机器人、机床、产品间的信息对称,不允许出现顺序错乱。
16.9.轮辋外径重复测量精度<3μ(重复测量30次,Cgk≥1.33);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能设定跳动等检测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6.10.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6.11.该设备可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当成品车前检测端跳合格时,不流入车床,直接从产线中流入后续工序,后续会签确认
17. OP530/OP540/OP550磁性编码器信号(ABS)检测、启动力矩(转矩)检查、装配高、端径跳检测
17.1.信号检测工位:信号分析系统能兼容智能型传感器的信号(需进行孔定位);传感器需进行防护,避免因铁屑吸附在磁性圈导致的传感器磨损
17.2.启动转矩检测工位:对应低速回转/高速回转状况下的启动力矩和回转力矩检测,低速/高速可以设定(转速在0-1000rpm范围内可调)。启动力矩检测精度要求量程2%。
17.3.端跳检测、径跳检测、装配高检测工位:采取加盘检测,在端跳检测工序,输出端跳量及产品的装配高值
17.4.检测系统的精度要求:
① ABS信号检测:单磁极误差差值:≤±0.3%(重复测量30次),总磁极误差差值:≤2%(重复测量30次)。NG品100%检出、排出。
② 启动扭矩测量:≤±0.03 N.m(重复测量30次)。NG品100%检出、排出。
③ 端径跳、装配高测量系统:端跳重复测量精度<2μ(重复测量30次);装配高重复测量精度<3μ(重复测量30次)。
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7.5.能设信号检测各项目、启动力矩、跳动等检测项目的上下限界定值,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7.6.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8. OP560 激光打码(字符、二维码)
18.1.激光打标:按图纸要求打码:字符、二维码、字符与二维码不在同一平面上,需保证字符与二维码之间对应,在结构源头规避重码现象发生,同时除大端面打二维码、法兰小端面字符外,端盖上也需进行字符刻印。(具体参考图纸要求,同时需满足节拍要求)
18.2.二维码打码工位需能调整打码级别要求,正常情况下为四级,且后续扫码工位需能分辨四级二维码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设备中需予以剔除。
18.3.采用进口品牌,需确保节拍及打标质量(工位数厂家评估),同时需做好散热,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宕机。(具体实现方式由厂家补充确认)
18.4.在任何打标模式(手动+自动)下,不允许打标机出现重码(重码无法打出)
18.5.打标信息涵括:产品型号、生产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公司代码、客户代码、项目代码、二维码等,与产线系统中加工、检测工序的测量、检查结果进行绑定(即与外圈二维码进行绑定),实现单一追溯。
18.6.在打码结束后,需对产品进行扫码验证(需与打码品牌能兼容),验证质量的同时对重码进行防错
18.7.操作界面有定时(2HR/4HR)检查系统校准要求提示。
18.8.能设打标的各项内容,能自动统计制程的CPK。实时生产、检测数据均在总服务器中记录并显示,便于后续进行追溯,在型号切换前后,各型号的生产数据、测量数据,机内可被保存不少于6个月,同时应支持U盘(>16G)拷贝导出。
18.9.有NG品排出工位/通道(需区分各工序/失效模式不良品)
19. OP565 雾化防锈
19.1.雾化防锈需对磁性圈,端盖孔、法兰螺纹孔等位置做好防,避免油雾覆盖,同时需考虑油雾回收(使用江苏青松线式结构),同时影响涂油量的参数需可量化,并可进行调整。
19.2.设备内部做好油雾回收,不允许出现漏油、滴油
19.3.该工序不能影响前后工序使用
19.4.该设备可置于产线后侧,与产线采用自动化连接,后续会签确认
20. 自动完成整列、完成外观检查、人工清洁、包装
20.1.完成整理台储存料60只(最多)。
20.2.整列台朝向与后续物流相关,产线会签确认
20.3.外观检查处有充足的照明措施,有一定的工具、物品存放设计,有悬挂作业文件的设计。
20.4.有存放电脑主机、显示屏位置,用于产线状态、生产进度管理,可调取各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检测信息,实现单一追溯的数据终端(服务器、主机单独置于产线中)
21. 设备技术参数(设备由厂家补充说明,设备参数及过程指标以工序描述、质量管控要点为准)
设备名称 | 序号 | 项目 | 参数 (具体指标参考第三、第四大项) |
外圈螺纹检测机 | 1 | 功率 | ≤1.5kw |
2 | 节拍 | ≤18S/个 | |
法兰螺纹检测机 | 1 | 功率 | ≤1.5kw |
2 | 节拍 | ≤18S/个 | |
法兰压螺栓 | 1 | 功率 | ≤3.5kw |
2 | 节拍 | ≤18S/个 | |
全自动清洗机 | 1 | 功率 | ≤6kw |
2 | 节拍 | ≤18S | |
3 | 清洁度 | 清洁度要求<1.6 mg/套 | |
涡流检查 (裂纹) | 1 | 节拍 | ≤18S |
2 | 沟道裂纹标准件 | 100%检出 3.0±0.1/0.05±0.01/0.05±0.01mm(长*宽*深) | |
三通道自动测量分选 | 1 | 功率 | ≤3kw |
2 | 节拍 | ≤18S 秒/套 | |
3 | 外圈 Pitch | ≤3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4 | 内圈 Pitch | ≤2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5 | 法兰盘 Pitch | ≤2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伺服选配料库 | 1 | 功率 | ≤3.0kw |
2 | 节拍 | ≤18S/套 | |
自动加球机*2套 | 1 | 功率 | ≤3.0kw |
2 | 节拍 | ≤15秒/列 | |
全自动合套 | 1 | 功率 | ≤5kw |
2 | 节拍 | ≤18S秒/个 | |
3 | 流量计分辩精度 注脂工序能力指数 | 0.1g CMK>1.67(公差±0.5g) | |
4 | 钢球数量检测 | 100%识别不合格品 | |
5 | 外侧密封圈深度测量 外侧密封圈压装工序能力指数 外侧密封圈平行差测量 | ≤0.01mm(重复测量 30 次) ≤0.01mm(重复测量 30 次) | |
6 | 压入力、压入位移 | 能设定、测量指定点的压入力 | |
7 | 小内圈预压、终压 | 能设定、测量指定点的压入力 | |
8 | 轴向正游隙检测H1 | ≤3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旋铆探伤 | 1 | 功率 | ≤25kw |
2 | 节拍 | ≤20 秒/个 | |
3 | 卷边高度检测 | ≤5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4 | 裂纹检测(长×宽×深) | ≥3mm×0.05mm×0.05mm | |
角游隙&负 游隙验证 | 1 | 功率 | ≤3 kw |
2 | 节拍 | ≤18S/个 | |
振动检查 | 1 | 功率 | ≤2kw |
2 | 节拍 | ≤18S/个 | |
3 | 内外圈零件划伤、球伤、杂质、未超精等项目 | 缺陷标准件100%检出 | |
内侧密封圈/磁性圈/齿圈/端盖压装 | 1 | 功率 | ≤1kw |
2 | 节拍 | ≤18S/个 | |
3 | 平行差测量 | ≤0.01mmm(重复测量 30 次) | |
4 | 高度(深度)测量 | ≤0.01mmm(重复测量 30 次) | |
齿圈距端盖高度检测 | 1 | 功率 | ≤5kw |
2 | 节拍 | ≤18S /个 | |
3 | 高度(深度)测量 | ≤0.01mmm(重复测量 30 次) | |
成品车削 | 1 | 功率 | ≤15kw |
2 | 节拍 | ≤18S/件/2台 | |
自动端跳检、ABS检测 | 1 | 功率 | ≤1kw |
2 | 节拍 | ≤18S/个 | |
3 | 端跳重复精度 (带压块检测) | ≤ 2.0μm(重复测量 30 次) | |
刻印打标 | 1 | 功率 | ≤2kw |
2 | 节拍 | ≤18S/个 | |
防锈+外观检查 | 1 | 功率 | ≤2kw |
2 | 节拍 | ≤18S/个 |
六、主要配置要求:
序号 | 部件名称 | 品牌 | 规格、型号 | 备注 |
1 | PLC | 西门子/三菱 | 略 | |
2 | 触摸屏 | 西门子/三菱 | 略 | 与PLC进行匹配 |
3 | 气动元件 (含各类阀类元器件) | SMC/Festo | 略 | 在空间允许范围内均采用接近开关取代磁性开关 |
4 | 电缸 | 奇士乐/Promess | 略 | 所有压装工位 |
5 | 打码+扫码 | 刻宝/基恩士 | 略 | 进口(包含追溯相关的打码及扫码) |
6 | 涡流检测 | CMS/ZETEC | 略 | 进口 |
7 | 直线导轨 | HIWIN | 略 | 可优于该品牌 |
8 | 三色灯 | ONN | 略 | 可优于该品牌 |
9 | 接近开关 | OMRON | E2B系列/BN系列 | |
10 | 光电开关 | OMRON | E3Z系列/FQ31系列 | |
11 | 低压电器 | Schneider | 略 | |
12 | 普通电机 | DC | 略 | 可优于该品牌 |
13 | 伺服电机 | 西门子/三菱 | 略 | |
14 | 伺服模组 | 西门子/三菱/SMC | 略 | |
15 | 精密分割器 | YITESN/XINGUO | 略 | 可优于该品牌 |
16 | 测量系统 | KEYENCE | GT2系列 | |
17 | 分选机构 | 定制 | 定制 | |
18 | 游隙测量主轴 | 定制 | 定制 | |
19 | 注脂泵 | GRACO/ABNOX | 略 | 符合现场包装要求 |
20 | 定量阀/流量阀 | GRACO/ABNOX | 略 | 与注脂泵匹配 |
21 | 工控机 | 研华 | 12寸 | |
22 | 采集卡 | NI/阿尔泰 | USB6210 | |
23 | 安全光栅 | OMRON | 略 | |
24 | 光纤对射传感器 | 欧姆龙/基恩士 | 略 | |
25 | 清洗液过滤器 | 500×5(插入式) | 略 | 标准配件 |
26 | 清洗液过滤芯 | 3mm、1mm | 略 | 标准配件 |
27 | 冷凝器 | OR150 | LONGTENG | 可优于该品牌 |
28 | 退磁器 | 略 | 北京淮昌、科盛 | 可优于该品牌 |
29 | ||||
30 | 服务器仅作为信息集成,不允许进行单机控制以及程序上锁 |
协议中同步包含不少于合同金额5%的备件,具体清单后续确认,供应商可提供清单供选择
七、项目实施计划
厂家需提供从设计到制造、组装、预验收、现场调试、整线验收的详细工程计划,并确认对方负责的专职项目经理(已合同签订为时间截点)
八、易损件清单
序号 | 文件名称 | 数量 | 规格、图号 | 备注 |
1 | 气缸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2 | 电磁阀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3 | 电气元件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4 5 | 接近开关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5 | 光电传感器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6 | 工装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待设计完成后确定 | |
7 |
九、技术文件(每台)
序号 | 文件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操作说明书(纸质及电子) | 2 套 | |
2 | 电气原理图(纸质及电子)+ PLC点表 | 2 套 | |
3 | 装配图(纸质及电子) | 2 套 | |
4 | 易损件清单(纸质及电子) | 2 套 | |
5 | 设备保养手册(纸质及电子) | 2 套 | |
6 | 出厂检验/合格证 | 1 份 |
十、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10.1 预验收
10.1.1 预验收:
乙方在设备制造完成后,以书面、邮件等形式通知甲方。若甲方参加,则预验收在乙方厂内进行,双方派员参加,并对预验收结果签署备忘。
10.1.2 预验收内容:
① 检查机床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润滑、工装、防护、外观等部分并提出改进意见,乙方按此意见对机床进行必要的整改;
② 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结构、布置、品牌、型号、数量、节拍等是否满足本技术协议要求;
③ 对已制造并调试完成的装配线进行空运转、试装、测试等工作,乙方必须提供连续24小时不间断空运行报告
④ 装配线在通过连续空运转检查后,在额定节拍下,连续装配工件30套。装配过程中由设备自动记录关键参数,否则预验收不能通过。
⑤ 预验收期间所需的液压油、润滑油及冷却液等由乙方承担。
以上仅供参考,设备具体要求请与使用企业技术交流。
招标时间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27日;具体根据用户项目进度时间要求开展。
五、招标地点:浙江钱潮供应链有限公司会议室
六、联系方式:
1、洪蓉: 0571-******** 钱潮供应链设备部
邮箱:wanxiangsb@163.com
标签: 专线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