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助项目荣获“江苏首届10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助项目荣获“江苏首届10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评语
  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最小干预型滨海鸟类栖息地功能提升范例。
简介
  “基于最小干预原则的丹顶鹤栖息地生态修复案例”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实验区一片3200亩湿地,修复前该区域芦苇、菖蒲生长,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比较严重,不适宜丹顶鹤等中大型水鸟栖息。2022年,保护区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修复,参加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开展的“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对该处湿地开展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保护区坚持基于最小干预原则,遵循丹顶鹤等重点保护鸟类栖息活动规律,通过芦苇菖蒲粉碎、微地形塑造、生态补水、底栖生物链构建等措施,对该处湿地进行栖息地重构,成功营造适宜丹顶鹤等鸟类栖息的湿地生境。
  修复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以及鸻鹬类、雁鸭类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经监测,在该区域已累计记录到鸟类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卷羽鹈鹕、丹顶鹤和黑嘴鸥;二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白琵鹭、斑头秋沙鸭和灰鹤。单次观测到鸟类最大数量超*****只,越冬丹顶鹤最大数量达34只、东方白鹳最大数量达108只。
  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坚持基于最小干预原则开展修复。该项目遵循丹顶鹤等重点保护鸟类栖息活动规律,对生态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栖息地重构,成功营造适宜丹顶鹤等鸟类栖息的湿地生境,修复区有48种超1万只水鸟在此栖息、觅食。二是得到社会组织全额资助。该项目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全额资助,系珍禽保护区首次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生动案例,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范本。三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区域为公众自然教育提供了优质的生态课堂和良好的生态体验场所,被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列为生态公益修复、法治教育基地。项目实施至今,已有累计超过10万名访客来此参观游憩,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湿地生态修复前后照片
项目区域修复前菖蒲、芦苇生长密度过大,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较为明显

采用芦苇菖蒲粉碎、微地形塑造、生态补水等措施开展修复

修复后图片






修复后,吸引丹顶鹤、东方白鹳、白鹈鹕、反嘴鹬等大量珍稀鸟类在此栖息

,江苏,盐城

标签: 湿地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区 湿地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