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

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

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

发布时间:2021-01-06 [关闭]

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

(2021~2025)

前 言

为深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2025年港口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划范围为马鞍山港口所属港区,以港口装卸业、物流业、配套服务业的建设与营运为重点领域,以2020年为规划基础年,确定了规划期港口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以及2025水平年的具体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的编制,将对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进一步促进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综合型、生态型长江干线一流内河港口,保证港口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第一章 基本现状 一、背景

“十三五”时期,马鞍山港已发展成为皖江流域的重要港口,吞吐量和辐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为腹地及长江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马鞍山市最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为马鞍山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十三五”期末,公司港口通过能力进一步优化,港口设施逐步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进入“十四五”以来,港口发展的战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对公司“十四五”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1、中国经济开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可能面临巨大调整,中国经济也在加速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为主。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同时“双循环”新格局将改变国内外物流需求和流向,进而影响港口企业的物流资源配置、资产结构优化等。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战略定位是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并提出要加强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随后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也提出要发展经济高效的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完善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形成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有机衔接的江海运输物流体系,提高江海运输服务水平。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对马鞍山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的发展定位,为安徽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马鞍山江海联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3、安徽省港口资源整合改变运营管理体制

2018年8月,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亿元,是安徽省整合港口、航道、航运、临港产业及相关资源的主要平台。2018年11月,控股二级公司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由安徽省港航集团会同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铜陵等沿江五市共同发起,注册资本63.57亿元,负责推动安徽省国有港口资产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安徽省港口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和统一对外。自此,安徽省港口资源整合进入发展新阶段。根据《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纲要》的“2411”总体战略要求,集团在2019年-2023年处于融合重组期,将明确集团及下属公司职能定位,逐步理顺管理权限,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发展战略规划中也提出,要打造“一主两辅”三大业务板块,继续深度整合省内和集团内港口物流资源,实现集团管理生产融合发展,落实港航集团“五+五链”,即实施“港口+航运”做强供应链、“港口+园区”延伸产业链、“港口+金融”构建资本链、“港口+贸易”提升价值链、“港口+互联网”探索创新链等。马鞍山作为省港航集团的三级公司、省港口运营集团的成员企业,势必要在发展中重新找准定位,公司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方向必将产生重大变化。

4、马钢并入中国宝武后发生体制机制变化

2019年6月2日,中国宝武集团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集团,重组后中国宝武注册资本达到527.9亿元,资产规模超8600亿元,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重组后,中国宝武的采购、销售、经营等将实行一体化集中管理,同时建立集团铁矿石采购共享平台,将对原马钢集团的产供销各环节带来变化。而宝武马钢集团是公司最大的客户,其体制机制的变化必然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5、智慧绿色成为未来港口企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在“互联网+”大发展和5G技术应用推广的背景下,我国港口建设正经历着数字化、自动化的转型升级,智慧港口也纷纷步入“5G”时代。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我国于2020年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未来绿色、低碳、节能将是我国港口企业发展的主基调。散货码头更是需要加强港口清洁设备的使用以及提升岸电的覆盖率,这为公司散杂货码头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些发展背景下,公司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二、公司十四五绿色发展环境

港口发展智能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港口智能化改造设施设备、优化港口作业工艺和管理流程,提升港口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新技术赋能港口。例如,利用物联网、无人机、北斗定位等感知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大型散货港口物流基础数据的智能感知和实时采集,提升港口内部管理数字化以及与外部单位业务协同化的水平;梳理和优化港口现有业务流程,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基于对港口大数据的集中管理、互联互通和增值应用,建立干散货信息数据元行业标准,为铁路、海事和港口客户提供业务协同支持和物流信息服务,提升港口、口岸单位效率和港口服务水平等。

(1)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升级。与标准集装箱货物相比,散货货物形态以及运输船舶类型不同,使得散货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技术主要从装船、 卸船、堆取料等大型设备的无人化操作和散货作业流程的全自动控制等方面进行。在技术改造方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装卸船及装车过程中的料堆情况进行实时扫描;利用北斗技术精准定位抓取位置;利用仿真技术对作业过程中的设备动态进行仿真,实现对堆取料机及料堆作业动态的实时监控。在作业流程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码头卸船、水平运输、堆取料、装车、混配、装船等全过程作业自动化。

(2)中国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技术加速发展。例如,上海罗泾二期码头是世界第一个自动化散货码头,自主研发了散货装备集成技术,拥有一个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堆高机/取料机和全自动装船机,并实现港口散货堆场自动化操作。黄骅港煤炭码头引入远程操作系统,对煤炭码头的翻车机、堆料机、取料机、装船作业进行统一调度,通过集成可视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煤炭码头的运行。天津港南疆散货码头改变了传统散货码头的“翻堆取装”的操作模式,采用新型的自动化装船系统,通过激光雷达进行船体扫描,再进行装船工作,实现了无人条件下的自动装船作业。神华天津港煤码头在堆取料机自动化方面取得进展,可实现堆场单机远程无人操控。

港口发展绿色化。在绿色化发展要求下,港口企业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安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目前港口提升绿色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推动“公转铁+散改集”、提高港口清洁设备使用率和岸电覆盖率,例如购买码头运输清洁设备,健全岸电使用制度等;提高污染防治标准,严格实施船舶排放防控。对于散货码头,推动清洁生产集疏升级和流程优化是关键,包括港口装卸、运输、仓储等关键环节技术升级改造,例如打造全流程的粉尘治理体系、打造循环经济,解决含煤污水处理等煤炭等散货运输存储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的应用。

守住港口安全底线。散货装卸各个作业工艺中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存在众多安全风险点。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港口安全继续受到高度重视,港口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仍然需要全面加强,全面开展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点评估,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工程支撑、管理、教育培训等措施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控,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安全风险管控到位、事故隐患治理彻底的预防机制和安全运行模式;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如何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正常生产运营成为港口面临的新课题。

三、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现状

公司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理念创新、开拓思路,初步构建了公司推动、上下联动的节能工作运行机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全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努力探索使用清洁能源,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总体取得了积极进展,获得了国家、社会以及行业的认可。港口码头设施绿色化改造取得成效

(1)稳步港口节能低碳发展

为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在“十三五”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建设“平安绿色港口”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公司投入近亿元,先后完成1-4号码头堆场环保改造项目和7-9号码头堆场环保改造项目、太平府公司环保提升改造项目,使公司在港口污染物治理、船舶污染物接受、生产垃圾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不断进步,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

下表“十三五”期间公司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主要举措

主要举措

具体建设项目

制定绿色港口建设项目计划

公司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环保咨询报告,指出公司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环保改造工程项目清单和优先执行等级分类建议。

2017年11月,工程部依据环保咨询报告,制定了2018—2020年分期分批环保项目执行计划。

制定绿色港口建设相关制度

公司每年召开年度环保工作会议,部署环保年度重点工作,签订环保责任书,层层压紧压实环保责任;

公司在制定境保护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保护责任网格清单,使环保责任体系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公司制定了《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暂行办法》《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环保管理制度。

粉尘污染治理

散货码头接卸料点和转运点建设有喷雾装置或配置了射雾器;

具备条件的转运站和皮带机进行了封闭;

堆场四周均建设有防风抑尘墙和喷淋装置;

堆场出入口建设了车辆冲洗装置。

污水治理与回收利用

公司封堵了码头平台所有落水孔和伸缩缝,增设集污箱,收集的雨污水排入后方雨污水收集管沟,确保码头初期雨水和冲洗水不排入长江;

散货堆场四周均建有截污排水沟,保证散货堆场淋溶水有效收集;

完成了趸船上4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

建成一公司、二公司两个污水处理站,将所有收集的码头和堆场雨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堆场喷淋和道路洒水,实现了生产污水的零排放。

在办公区、生活和休息区域安装了12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置了2套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用水。

垃圾与废弃物处理

建设危废品暂存点,实现了公司危废,生产垃圾(一般固废)和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和处置;

改造公司加油站和油脂库,提升了防止事故污染土壤的能力。

与具备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与第三方签订生产、生活垃圾协议,规范处置生产、生活垃圾。

靠港船舶污染治理

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高标准完成建设,减少靠港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降耗改造

已建设岸电系统24台套,泊位覆盖率100%,近5年,综合能耗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2.737下降至2020年的2.557,下降约6.58%;

通过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技术改造创新,2020年,公司的综合能耗为2.557吨标煤/万自然吨(电能消耗按等价值折算),同比下降了3.34%,在全国港口行业内处于先进水平;

对YH360微粉装船机采用螺旋提升和空气斜槽封闭方式,彻底解决了运行过程中的扬尘问题,整机运行功率也从140KW降低到99KW;

公司对部分道路及堆场照明进行了LED改造,在保证原有光照强度的基础上灯具使用功率由原来119kw降低至32.34kw。

(2)大力推动港口智慧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为适应内河船舶大型化,码头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趋势,公司不断加大对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投入,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主要举措

取得成效

智慧堆场项目建设

堆场货物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堆场利用率有所提高;

经评估,公司现场理货效率提高了87%和件杂货堆场堆存量提高11.5%、减少翻关量67.35%。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

对1个10KV开闭所、6个分变电所进行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改造。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报警、远传等功能为一体,在继电保护的基础上通过遥信、遥测、遥控全面监测各变电所的运行状况,提高异常情况的响应能力,为电力消耗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提高用电效率。随着改造的升入和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将逐步实现无人化。

7、8、9号码头PLC系统建设

主要用于原料堆场现场信息的采集及处理和工艺流程设备的联锁控制等,可实现工艺流程设备的逆料流顺序启动、故障启停、顺序停止、紧急停止等功能。实现了胶带机输送系统的自动化集成控制,减轻了前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设备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提供了便捷条件。

总体而言,近年来公司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引导下,日益重视节能减排,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在以下方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首先是节能降耗、碳排放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司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制度,但仍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

其次是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码头建设仍需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应用比例,转变用能结构,继续推进油改电、油改气绿色工程。

接着是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高速发展对码头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影响重大,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已成为决定港口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发展已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一体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公司现有的信息化智能调度系统,逐步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亟需建设新一代智能操作、物流信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系统。

最后是节能标准化和科技创新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生产中制定了多项节能操作规程及标准,但仍需对此类标准、规程进一步梳理和回溯,不断完善码头节能减排与环保标准体系,使节能操作模板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形势与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能力是各国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十三五”末正是加快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公司应顺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适应进一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

交通运输作为国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是加快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选择。我国交通运输业仍将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科技创新、深入挖潜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应对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这就迫切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去粗放式能力扩张的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港口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二、适应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绿色所传递的生态环境友好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涵义成为人类的共识。这种共识在各个方面促使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港口发展的必然阶段。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港口经济,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城市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港口及其腹地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后期开始先后开展以港口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中心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以及相应支撑技术的研发,截至目前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国内方面,交通运输部也正在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的工作,并给予节能减排资金支持。积极准备、及早应对,树立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形象是公司应该把握住的机遇。为了适应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现代港口为主线,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规划和建设。

三、适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港口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现今,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公司作为“企业公民”和公众公司,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赋予的发展机遇时,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保持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公司走向全球的客观需要。

放眼未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将越来越重视,无论对新建项目、技改项目的要求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的管控将会越来越严格,标准逐步与世界接轨。因此,港口企业必须以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绿色港口为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港口资源,降低环境牺牲代价,真正做到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公司不仅要继续保持规模优势,还要谋求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由规模扩张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从赶超发展模式向引领发展模式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宏观经济和港航行业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以往支撑公司主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将深刻改变。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未来不仅要继续保持规模优势,还要谋求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由规模扩张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围绕这一转变,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无疑将成为未来港口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参与竞争的一张“绿色名片”,也是港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司开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笃行建设和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能够提升企业形象,显著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促进港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规划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以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港口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并举、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与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并重的工作思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改善港口用能结构,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装备设施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管理、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为主要任务,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理念融入港口建设和运营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构建公司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港口发展模式。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规划的编制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出;制度引导,市场推动;统筹兼顾,质量为本;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

——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协调,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港口行业的特点,坚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注重示范性工程项目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成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向纵深发展。

——坚持制度引导,市场推动相结合

在国家、行业、地区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低碳、循环、绿色相关项目,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统筹兼顾,质量为本

立足于公司发展基础和发展特征,紧密结合建设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节能减排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落实重点支撑项目、统筹体系建设,有力有序全面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低碳港口中的先导性作用,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推广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探索绿色港口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

三、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运输部、安徽省制定的长期规划,结合港口航业能耗排放特点和节能减排潜力,综合考虑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公司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实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公司港区布局更趋合理,港口机械与施工设备的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性节能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性节能取得显著进展;节能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手段不断创新,能源消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完善,管理型节能取得明显成效。

在生产经营结构完成重大调整的背景下,能源、碳排放管理体系全面形成并高效运转,结构性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机制,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技术性节能取得全面突破;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和节能监管能力显著增强,新型能源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全面形成,成为国内一流的码头运营商。

四、主要指标

结合节能减排实际潜力,提出公司在2021-2025年的节能减排具体目标分解,包含强度性指标、体系性指标、保障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四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3-1 公司节能减排指标年度规划目标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现状)

2025(规划年)

指标属性

强度性指标

1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

tce/万吨

1.092

1.026

约束性指标

2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

t/万吨

0.681

0.581

约束性指标


生产基础设施

3

桥式抓斗卸船机势能回收技术应用比例

%

20

100

约束性指标

大型电动机械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比例

%

49

60

约束性指标

4

绿色照明灯具比例%

%

50

100

约束性指标

生产组织模式

5

工艺优化措施

成熟运行

持续改进

预期性指标

港口信息化

6

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

基本运行

稳定运转

预期性指标

7

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规划建设

功能完备

预期性指标

能力建设

8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基本建立

功能完善

预期性指标

9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

50

100

约束性指标

10

交通节能减排规划计划制定实施

基本建立

稳定运转

预期性指标

1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基本建立

稳定运转

预期性指标

12

能源审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基本建立

稳定运转

预期性指标

保障性指标

13

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组织与机构建设

基本建立

稳定运转

预期性指标

14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建设

研究探索试点

基本建成运行

预期性指标

15

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机制推进

研究探索试点

长效化

预期性指标

16

节能减排宣传培训

制度化

常态化、正规化

预期性指标

环保指标

17

泊位岸电覆盖率

%

50

100

约束性指标

18

污水回用率

%

30

90

约束性指标

19

港区固废回收利用率

%

50%

100%

约束性指标

20

危废合规储存与转运


100%

100%

约束性指标

21

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能力


船舶水污染物合规接收转运

船舶水污染物合规接收转运

约束性指标

22

可绿化空间绿化覆盖率


70%

100%

约束性指标

23

大气污染监测


委托第三方单位定期检测

实现码头堆场PM2.5\PM10\TSP指标在线监测

约束性指标

24

港区污水检测与监测


委托第三方对主要目标污染物每年检测1次

对主要目标污染物开展在线监测

约束性指标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25

光伏设施装机容量

kwp

0

3000

预期性指标

26

清洁能源流动机械占比

%

0

50

预期性指标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围绕公司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总体目标,参考《绿色低碳港口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依据公司现有客观基础和经济技术条件,分别在节能减排机制建设、港口布局与服务能力、绿色运输与现代物流、能源结构使用与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数字化智能港口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主要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公司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一) 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1. 将低碳理念融入港口规划与建设

在制定港口发展规划时,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充分考虑优化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工艺,降低工序能耗;推广节能装备,节约运营能耗;加大科研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科技水平;推进管理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精细化。港口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加强节能审查,强化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和节能专篇的设计和审查管理,严格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编写节能设计专篇,确保相关设计符合《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等规范及强制性标准条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精细施工、加强监督、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强现场节能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节能施工管理制度,优先选用绿色低碳的施工工艺,选择能效高、排放低的施工机械,优化现场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可循环利用材料的使用比例。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竣工验收,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提出的节能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核查,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2. 创新能源管理手段,全面建设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体系

创新节能减排管理手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强化全过程管理。在贯彻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OHSA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SO*****环境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基础上全面建设能源及碳排放管理体系。

通过标准化、制度化积极创新港口能源管理手段,全面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能源供应及碳排放管理、能源计量、统计与报表、能源监督及考核、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等管理办法;规范碳交易管理标准文件,建立碳排放统计、核查、交易平台,积累经验,保证碳交易试点工作顺利推动;进一步规范能源审计,切实加强节能管理,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

探索港口机械设备能耗准入与退出,制定港口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消耗限值标准,提高港口能耗设备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大、性能差的在用耗能设备,进一步加大运输工具更新力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深入结合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绿色低碳港口评价体系开展自查,不断完善绿色循环低碳内部监督考核指标,做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全面完成绿色低碳各项指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公司能源及碳排放管理体系并高效运转。

3. 建立企业节能标准框架,推动节能成果转化

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总结示范项目成果,形成针对港口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计算、评价、考核标准,如能源消耗统计,节能监测和计量器具配备,港口设备油改电、岸电,车船燃油、润滑油添加剂及其相关的标准,驾驶、装卸设备运行操作等节能标准,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节能标准框架。

对典型示范项目和节能操作法,及时组织推广和应用,对先进节能品牌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推动节能品牌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探索节能减排产业化发展路径,选取重点项目试点,完善节能评价、融资、改造等关键环节,力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节能减排发展机制,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展节能经济。

4. 进一步提升全员节能减排意识

意识和理念是企业人员从微观层面对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认识。绿色循环低碳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公司领导层和执行层应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识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必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工作,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目标,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使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

(二) 推动港口转型升级

1.港口定位转型升级

目前,长江货运的中转功能主要由江阴、镇江等江苏省港口承担,而马鞍山港口主要服务于腹地内的主要客户,是长江重要的腹地型港口。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张及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的提出,公司应顺应发展形势,逐步由腹地港口向中转港口转型,由江海支线港向江海直达港转型。同时在公司“港口+物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战略环境的变化,由传统物流服务向服务大客户的全程物流服务升级发展。

2.发展理念转型升级

(1)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建设智慧绿色港口

我国港口行业的传统发展理念偏重于吞吐量的增长,而忽视港口服务的全面发展,容易简单地把经济效益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随着近年来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我国港口纷纷由传统发展理念向平安、智慧、绿色的新发展理念转型发展。因此,公司应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强化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着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建设,构建开放型智慧物流服务系统,做大物流规模和体量,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2)加强港口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港口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系统、智能穿戴设备、5G、设备卫星通讯等技术,结合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建立港口安全管理系统。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电子档案、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等,通过风速、温度等传感器、智能穿戴设备等传感器与设备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结合,及时对身体健康异常人员进行有效干预,进一步加强适岗健康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加大安全投入,依法依规提足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充分满足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港口装卸、输送、储存、运输等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提高港口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港口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港口重要区域技术防控、物理防控装备设施和治安保卫队伍管理。完善安全管理考核标准,明确安全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及目标,并定时开展企业人员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货物结构转型升级

由于马鞍山制造业主要依赖钢铁与重装备制造等,马鞍山港口功能以散杂货为主,主要客户聚焦于腹地当中的宝武马钢集团,导致公司货种结构和客户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公司应在腹地范围与码头功能两个方面发展增量。腹地范围方面,应在服务宝武马钢集团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将长江中上游区域纳入到港口的服务范围,大力发展马鞍山的港口中转服务,发展社会货物增量;码头功能方面,应结合砂石原料需求急剧增长之势,加快布局建设砂石码头与交易中心,发展非金属矿石货种的业务增量。

4.港口服务转型升级

在公司以往“港口+物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扬子江物流发展面向大客户的全程物流服务,积极对接大客户打造嵌入式港口物流服务,从而实现马鞍山港口物流业务的链条式拓展,推动公司物流产业的价值链攀升和物流业务增量的发展。例如,在江海直达、多式联运物流组织模式上拓展合作范围,与宝武马钢等货主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开展对接工厂物流的全程物流项目;为大客户提供原材料以及件改集、散改集的全程物流服务等;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充分融合信息服务与企业业务,实现传统航运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 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光伏能源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公司现有库房屋顶面积,探索引入光伏发电技术,有效增加清洁能源在公司的使用占比,提高公司绿色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推广LED灯具在公司的应用范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加快港区工程机械绿色化改造。推进港区工程机械及道路运输机械的去油化改造,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加快LNG、油气混动、油电混动、纯电动技术的应用。

加快船舶岸电智能化系统建设。利用信息交互技术,整合现有船舶岸电设施,统一平台管理,实现电能计量、自动缴费、状态监测、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系统。

(四) 强化科技引领,推广节能新技术科技。

技术创新是当前科技革命浪潮下,港口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强支撑、可复制、见实效的特点,因此公司应积极借鉴其他散货码头智能化建设经验,用技术和数据赋能港口运营,不断推进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和绿色港口建设。

1. 探索研究散货堆场无人化系统建设

研究采用精准定位方式,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散货堆场进行高速连续扫描,获得料堆表面的三维信息,结合物料传输皮带称量及PLC控制技术,通过工业网络传输将料堆的实时信息传输至中控处理单元,根据堆型扫描数据处理信息生成指令发送堆取料机PLC进行各机构控制,实现散货堆取料作业的自动化,探索公司散货堆场无人化、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

提高江海联运枢纽码头智能化水平。在芜马江海联运枢纽1-4号码头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中,学习借鉴国内散货堆场无人化系统成功案例,研究探索相关技术在该项目中的推广应运,提高1-4号码头江海联运枢纽项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探索建设数字化料场管理平台。积极开展5G等新技术应用建设,实现散货码头堆场内各类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全场可视化效果,快速了解并跟踪作业过程和质量等,显示堆场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工作情况,料堆信息的进出场管理以及堆场使用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实时定位各类设备及人员位置信息,覆盖全场安防策略。整体提高散货码头的自动化生产管理水平。

2. 探索煤炭卸船自动化系统建设

在9号码头改扩建项目的煤炭专用泊位改造中,结合项目改造和设备选型,探索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和散货卸船无人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公司散货卸船工艺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3. 推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

设备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利用计算机、传感器技术,结合机械设备运行参数监测,结构件应力状态监测,噪音振动检测,钢丝绳断丝、磨损、疲劳监测,胶带机系统防撕裂监测等手段,配套设备健康安全管理云平台,对金属结构强度诊断、疲劳累计损伤诊断和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撑,采集各运转机构运行噪声和振动,截取正常作业时的特征曲线和峰值作为标准,设定安全系数,当超过安全标准时,系统报警,显示报警部位,为机构健康诊断、故障趋势、预防维修提供依据。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系统建设。利用起重设备动态称重管理系统实现操作司机、货重、船名、开工时间、完工时间、作业总吨位、作业次数等数据的精准记录,取代人工记录,减少人为误差;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装载机进行电子称重、油位监控、作业状态监控。利用北斗定位及5G技术对上述系统数据进行传输及远程监管。。

(五)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港口

根据省港航集团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加强马鞍山港口集团内部系统与省港航集团信息系统的对接。同时以公司OA办公系统为内部管理的入口,建立统一工作平台,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统一的入口及企业范围内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可根据业务需要定制界面风格和展现内容;实现跨系统无障碍漫游和统一管控的信息查询。大力推进“马港工业云”平台建设,整合“散货堆场无人化系统”、“煤炭卸船自动化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环境保护智能管理平台”等各类系统。利用各类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核心特点,通过实现工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与各种仪器仪表对接,由集控器与传感器组成的整套硬件设备管控系统进行实时状态、参数、故障等数据的采集,通过GPS、VPN、5G等通讯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远传至云端通讯服务,或者接收平台层下达的控制指令,平台层以云计算为核心,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服务器将数据进行处理后提供给WEB端(PC、平板、手机)进行展示、分析、诊断和管理,实现与平台层的交互。最终实现一套集监管、控制、预警、报警于一体的工业云平台系统,实现PC端、手机APP全天候24小时在线监测,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同时平台提供曲线、柱图、饼图、报表等数据分析工具,方便对系统整体运行情况更好的掌握。

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延伸物流链,拓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业务系统和竞价撮合系统,建立网上营业厅,实现公司业务的线上化,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全程可视化服务,促进流程优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整合港口生产系统、设备物资系统数据,实现生成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逐步推进业务、商务、财务的一体化管理。

(六)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

对照《绿色港口评价指南》、《绿色港口(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等级评价指南实施细则》、《绿色港口(专业化干散货码头)等级评价指南实施细则》,提升港口环保工作的技术水平,把粉尘治理作为启动“绿色港口”建设的抓手,开展港口粉尘、污水等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适应性研究,启动堆场喷淋系统智能化改造、雨污水收集处置、皮带运输落料点抑尘装置一批环境整治项目。探索建设散货堆场粉尘污染智能抑尘系统,将计算机技术、粉尘污染物监测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机械传动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粉尘多维度检测与喷淋联动技术,精准定位较大的扬尘点或料堆进行定向喷淋抑尘;同时利用自动喷雾抑尘系统实现与门机系统、胶带机转运系统联动控制,来料自动喷雾,抑制作业扬尘。根据规定配备足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设施,通过自配或购买具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资质的公司服务等方式,满足靠泊船舶对污染物接收的需求。根据规范持续推进马鞍山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升级改造,推动船舶靠港优先使用岸电。持续推进包含光伏能源、LED照明系统等新能源在港口设施设备上的探索使用。另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公司环境保护组织结构、文件体系、事故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工作。在水、气、声、渣、土壤和地下水治理等方面,加大污染源头排查,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设备,着力实施雨污混排整治、废水处理、废气达标排放、固废合规管理、噪声防控等方面的措施,严格落实环保标准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实现基本环境治理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重点实施餐厨垃圾生物降解、推广可再生制品使用、优先选用环保材料、提升港区景观绿化价值等环境优化措施。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公司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既要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新操作、新改造、新创造,提升港口现代化装备水平,还要加强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管理与考核、资金支持,以及宣传与教育等工作,从而保证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节能减排组织机构,最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全面负责,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节能减排统筹领导机制。

建立节能减排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重点工程及人员分工。在高层设立节能减排、绿色循环低碳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节能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公司副总经理为工作小组组长,技术设备部、安全环境管理部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技术设备部是公司节能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节能专责人员。由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节能减排工作,工作小组负责公司节能减排战略和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工作计划的确定,协调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督促各实施单位按计划分阶段完成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对各重点支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分配等。

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将公司节能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各公司、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研究制定相应的节能奖惩制度,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坚持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公司领导要定期召开节能工作专题会,加强对港区节能管理工作的宏观把控、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加强资金保障和项目科学管理

公司创建绿色港口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数量多,工作量大,周期较长,需在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重点保障。

公司节能减排2021-2025年重点支撑项目积极申请交通运输部、安徽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持,创新节能减排项目投融资模式,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优惠贷款等模式,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为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在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期间,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对经批准的实施项目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做好计量、统计、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可靠。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污染物监测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进度分析会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依靠科技创新与人才创新

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是创建绿色港口的关键环节,公司科技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科技研发平台,将绿色港口模式建设中重大技术创新课题优先列入港口科研发展规划,并给予经费的倾斜。建设有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机制,设立专项人才引进、培训等计划。利用人才加强公司的绿色建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和技术支撑。

四、强化宣教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注重节能宣传引导,提升节能理念。加大指导、培训力度,重点对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要求进行宣贯,采用示范项目、专项行动、交流总结、座谈推广等形式及时对节能技术、产品、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充分利用网络、出版媒介、广播电视等方式,逐步提高不同层次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在公司节能减排工作中更好的把握政策,掌握技术,实现公司全员节能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组织各类节能减排知识讲座、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技能和素质。


附件:《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docx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低碳发展 专项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