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系“新苗计划”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工程系“新苗计划”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实施方案以培养青年教师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遵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二、工作目标
1.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胜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
2.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信息工程系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4.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培养对象
我系近三年新进专职教师
四、具体举措及要求
(一)岗前培训
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新调(转)入教师岗位的人员到校工作后,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组织新教师参加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基本规律和理论,执行教师行为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二)基本技能培训
1.两笔字强化
组织开展“两笔字”培训,邀请专业书法老师传授基本笔法和书写技巧。鼓励青年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书法练习,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书法水平和艺术修养,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2.普通话培训
未取得普通话相应等级证书的教师建议参加普通话培训,能力水平达到通话水平等级二级乙等以上。课堂上严禁使用方言授课。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邀请老教师定期开展课堂组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新教师掌握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三)教师能力培养
1.实行导师制:认真落实《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实施方案》,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指导学术研究,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原则上1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名青年教师。经系部和学院审批实施的“传帮带”按照学院文件执行,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给予倾斜。
2.名师示范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名师的系列讲座,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名师讲堂。
3.下企锻炼制:认真落实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
4.一线听课制:在培养期内,青年教师每月不定期听课次数应达6次及以上,并填写听课记录簿,重点记录听课心得及今后的改进计划。每学期进行学习小结,期末交系办公室存档。
5.贯通培养制:通过技能竞赛、科研立项、指导学生社团等形式进行培养,贯通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上述活动之一1次以上。
6.反馈评估制: 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研室主任对每个教师每季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提升。
五、组织保障
1.领导支持: 系领导高度重视“新苗计划”,亲自参与和指导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资源保障: 学校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科研经费支持,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青年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
4.督导与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的督导和评估机制,确保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和持续改进。
5.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青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定期收集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6.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举措,提升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新苗计划”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将有力促进信息工程系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信息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推动培养工作的持续深入,为信息工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