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2日

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着眼服务全国大局,发挥成都消费引领带动作用,强化首位城市责任,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和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消费新高地建设工程   

(一)提升“总部成都”能级。出台成都市推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打造特色总部基地,加快集聚培育多功能、高能级的贸易型、平台型总部,引培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等功能型总部,集聚一批具有全球消费资源配置能力的总部集群。[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迭代升级首店经济。发布机会清单引进高能级首店,开展首秀、首发、首展活动。支持品牌企业在市外、省外、国(境)外及各类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引导线上知名品牌在成都开设实体店、快闪店等。[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打造新型消费平台。出台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培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价值链、链接全球市场的创新型平台企业,引入一批创投资本和专业服务商,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金融管理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委宣传部,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打造成都消费品品牌。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建设,在智能终端、家居、女鞋、华服等优势领域,支持培育一批成都消费名品名牌。以创意设计引领消费品品牌建圈强链融合发展,创建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掘大熊猫、三国、金沙等文化资源,推出“成都礼物”“成都手作”精品。支持品牌企业打造全球供应链分销网络,前瞻谋划未来消费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和消费新供给。[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推动“成都服务”品牌建设。支持华西口腔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争取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优化调整试点,高标准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多元化发展。实施名菜、名厨、名店“天府三名”品牌培育工程,面向全球传播推广川菜美食文化。到2027年,推广100家天府名店,打造5个天府美食特色街区。打造“十二月市”城市消费品牌,开展“十二月市”系列主题活动,塑造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和特色标识。[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文广旅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六)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鼓励特色消费品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机制,支持郫县豆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引导老字号创新推出国潮新品。推动春熙路、文殊坊等打造老字号集聚区,聚集川菜、川茶、川酒、川货等老字号和历史名店。[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完善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四港六中心”物流枢纽建设,提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立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建成投运天府国际机场口岸进境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国际快件中心。推动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八)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推广跨境电商独立站,支持优势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更好对接国际国内市场。丰富产品供给,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和宠物、保健食品等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清单外品类试点落地。推进二手车出口,持续优化二手车出口退税流程,加快推动二手车出口形成规模支撑。支持创建农副产品国际供应链中心,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九)扩大跨境服务贸易规模。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双流区航空维修服务基地、温江区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天府国际生物城特色服务贸易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服务出口。高质量建设数字服务、人力资源、语言服务、知识产权等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创新发展进口商品消费。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建设涉外消费专区。创新“商圈+口岸”“跨境电商+快速配送”等新模式,搭建进口商品消费新场景。开展进口商品供应链企业与大型商超、餐饮连锁企业精准对接活动,积极引培一级进口总经销总代理,建设三文鱼、榴莲等单品进口基地,推动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打造优质进口商品集散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实施消费新空间打造工程  

(十一)完善全域消费空间建设机制。编制成都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修订《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场景建设导则》,指引高品质消费场景和消费空间建设。引育链主企业和国际化运营团队,推动建筑规划师、文化艺术家、专业主理人等创新人才聚集,形成共创共享的创新生态聚落。[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市水务局、市口岸物流办,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二)打造时尚文化消费圈。支持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打造千亿级商圈,加快培育蓉北、西博城、空港新城和东安湖商圈。支持商圈搭建展演平台,承接国际时尚潮流活动,培育全球时尚消费地标。支持有条件的商圈打造离境退税特色街区,开展进口消费品直播展示推广。建立智慧商圈大数据监测平台,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升级培育宽窄巷子等高品质步行街,支持打造环城生态区等消费新空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公园城市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有关市属国企] 

(十三)提升田园林盘消费魅力。推动《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链建设。支持举办农商文旅体融合创新的乡村“十二月市”活动,打造乡村特色集市,推出地理标志产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四)拓展亲水活力消费空间。依托天府蓝网骨干体系,推动金马河、江安河、湔江一级蓝网规划建设,争取纳入国家水网建设体系。统筹流域治理与亲水消费场景建设,鼓励规划内滨水商业区探索水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强沱江、岷江支流、三岔湖等水域及兴隆湖、锦城湖等人工湖泊安全设施建设,开发漂流、赛艇、龙舟、冲浪、垂钓等水上休闲运动项目。[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五)做优做强县域商业体系。聚焦“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提升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发展共同配送,升级改造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发展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引导电商平台和供应链下沉,完善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培育天府文化特色小店,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体系,扶持城乡社区“小修小补”等刚需微利服务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成都益民集团] 

(十六)构筑山地生态消费新高地。创新构建碳汇龙泉山和龙泉山低碳经济发展指数。打造山地运动项目集群,推动湔江河谷、天台山龙门七星等项目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特许经营试点。提升成都冰雪运动节等冰雪运动旅游品牌影响力,支持西岭雪山设立南方重点滑雪培训基地。推动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龙泉山天府动植物园建设,培育户外消费新时尚。[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公园城市局、成都熊猫分局、市文广旅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七)加快建设“两山”消费基础设施。发展龙门山山地旅游,规划建设L5、L9、L10、L12等低运量轨道项目。实施龙泉山乡村道路绿道化改造,增设景观点、门户驿站等,推动风景区、产业区外联道路成片、成环发展。推动山地旅游接待场所5G网络全覆盖,持续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无障碍旅游设施。[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实施消费新场景塑造工程 

(十八)塑造川酿佳肴消费场景。打造玉林路、西门里等一批美食新地标,建设沸腾里等一批“美食+户外露营”新场景。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菜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川菜专业机构。联动“米其林”“黑珍珠”必吃榜,创新举办成都国际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动态推出成都美食地图,联动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促进川菜美食文化海外推广。[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九)塑造余音绕蓉消费场景。推出《五腔共和》等精品剧目,擦亮“川剧艺术”品牌。持续举办“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支持国(境)外优秀文艺团体在蓉依法合规开展演出活动。规划建设四川戏剧特色街,提质升级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成都城市音乐厅等一批场馆,推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塑造今夜无眠消费场景。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推出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优化提升“夜游锦江”等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餐饮酒吧街区和“夜猫子”打卡地,培育夜市、夜宵、夜秀、夜营、夜校等夜间消费热点,展现万千气象的成都夜生活魅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一)塑造熊猫家园消费场景。推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熊猫谷等项目提档升级。鼓励大熊猫IP矩阵开发,与社交网络平台合作推广“国民熊猫爱豆”,培育舞台剧、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创设计等衍生业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研学科普体验地和天府熊猫文化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成都熊猫分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二)塑造天府文旅消费场景。争取部地共建文旅消费实验室。推进天府文化公园、高校博物馆群落建设,升级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城市文化地标。办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做强“天府书展”品牌。持续发布“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推动创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三)塑造和美乡村消费场景。创新“特色古镇、川西林盘、农业园区(景区)”多元融合模式,加快成都安仁文博文旅示范区、元通熊猫古镇等载体建设,提振乡村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四)塑造会展博览消费场景。实施名展(会)、名馆、名企、名业培育行动,高质量举办西博会、糖酒会、国际车展等重大展会活动,培育招引国际国内知名会展企业来蓉创办时尚消费类展会。推动会展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拓展城市绿道、公园等会展新空间。支持参展商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实现保展互转,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牵头单位:市博览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五)塑造运动赛事消费场景。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国家级体育消费活力城市,争取国家竞训基地落户。打造体育赛事品牌,积极申办高级别国际赛事,做优成都马拉松等自主品牌赛事,引培电竞职业赛事。培育体育消费品牌,举办“巴山蜀水·运动川渝”等体育消费促进活动。赋能生活体育品牌,持续举办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等体育消费活动。[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六)塑造公园绿道消费场景。打响“天府绿道”“锦江绿道”品牌,依托绿道、城市公园有机植入特色商业、运动休闲、房车露营、音乐节会等消费业态。创新公园绿道运营管理模式,支持移动市集、移动餐车、移动店铺等户外商业形态。策划打造一批赛事互动、科技展示、文化交流等主题活动。[牵头单位:市公园城市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城管委、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成都兴城集团] 

(二十七)塑造教育医疗消费场景。提升环高校区域国际交往功能,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规模。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干细胞等前沿医疗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市级医院与企业合作申请相关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双备案”。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医院纳入医保协议管理,拓展国际商业保险直付服务场景。[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金融管理局、人行四川省分行营管部,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实施消费新模式培育工程 

(二十八)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加强绿色低碳消费公益宣传,丰富“碳惠天府”低碳消费场景,引导企业通过认购碳减排量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促进老旧燃油汽车淘汰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推动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探索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正向激励机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十九)开展绿色贸易试点。加快建设绿色(外贸)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链主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共建成都绿色低碳企业进出口联盟。支持行业组织制定碳足迹评价方法,探索开展绿色低碳贸易进出口监测统计,培育碳核查、盘查、资产管理、排放信息披露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推进绿色消费转型。创建和评选一批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推进商业楼宇、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节能改造,鼓励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申请绿色建筑领域认证;鼓励改良传统烹饪工艺,推广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行绿色出行、禁塑限塑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行动,鼓励流通行业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循环包装、“以竹代塑”产品。探索托盘数字化,打造绿色智慧供应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住建局、市口岸物流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一)创新数字赋能模式。打造元宇宙消费空间,促进数字文创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在线培训等在线新经济融合。发展创作者经济,建立用户生成内容激励机制。深化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鼓励开发数字原生内容,丰富数字游戏、数字藏品产品。做强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促进数字版权保护与交易。[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二)完善数字消费基础设施。鼓励消费载体提升5G网络、智慧终端覆盖率。深化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广智慧景区、智慧场馆、智慧社区建设,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测试基地、国家级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适航试飞基地。充分发挥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作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生活服务和消费领域的应用模式。[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三)扩大定制服务供给。在商圈、特色商业街布局打造一批定制消费体验中心,鼓励国际国内高品质定制品牌入驻。培育引进一批定制服务互联网平台和高端定制品牌,推广家居、服饰、美妆、汽车等新型定制产品,发展餐饮、旅游、康养、家政等定制服务。鼓励行业组织、链主企业制定出台相关细分领域定制服务标准。[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文广旅局、市民政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四)创新定制生产方式。深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服务能力。支持建设个性化定制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构建面向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网络的开放式生产组织体系,提升大规模定制需求获取能力、敏捷开发能力、柔性制造能力、供应链组织能力。[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实施消费新格局构建工程 

(三十五)打造成德眉资1小时消费出行圈。加快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快成都—眉山线铁路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二期工程及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优化枢纽站旅客集疏空间和动线,强化便利出行消费服务功能。推动成都都市圈文旅“一卡通”,实现成德眉资交通枢纽与消费资源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发改委,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六)推动都市圈消费资源共享共赢。鼓励成德眉资四市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共建餐饮、零售、旅游、体育等行业联盟,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互助的协调机制。加快打造“医美之都”,联动“中国牙谷”“西部药谷”等协同打造西部医疗康养高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博览局、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七)联动开展都市圈消费促进活动。推动成德眉资四市行业、企业抱团参与国际熊猫消费节,联合举办“川货全国行”“工业品下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消费促进活动。实施都市圈老字号焕新计划,共建老字号数字流量基地,开展蜀道、蜀味、蜀景等区域特色川字号品牌推广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博览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八)配合实施消费品产业链全川布局。依托产业园区、总部基地等平台,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市场采购+生产基地”等协同发展新模式。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与各市(州)生产企业建立长期产销合作机制,带动自贡恐龙工艺品、南充中药材等“四川造”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共建岷江、嘉陵江美食走廊,联动各市(州)特色美食IP,合力打造美食地标和川菜海外推广窗口。[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商务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十九)做强做优旅游枢纽功能。发挥成都区位优势与双机场航空优势,做强连接大藏区、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国家旅游枢纽城市。探索建立全省景区资源联动营销机制,推广“天府之国”“熊猫家园”“古蜀文明”等四川旅游名片,提升对三星堆、峨眉山、九寨沟等省内世界级景区的导流能力,辐射带动广元、巴中、雅安、凉山、攀枝花等地提升境内外游客接待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完善成渝消费领域合作机制。成立成渝双城消费服务联盟,推动有关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知识共享、资源互联、产业互动。搭建成渝消费服务平台,组织市场主体抱团“走出去”开展推介活动,联合发布成渝商业机会清单。推进成渝地区居民看病就医“一码通”、成渝文旅在线一体化。[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文广旅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一)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核心区。打造西部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联合申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建设川渝商品海内外展示展销中心,推动商品出圈出海。联合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等活动,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促进经典川菜、重庆火锅、盖碗茶等餐饮产品品牌化,创建美食地标。支持成渝两地优质商业项目运营商、开发商、首店品牌、特色小店、中华老字号等跨区域发展。策划推出成渝文旅惠民票,共同开发成渝双城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联手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博览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六、实施消费新环境营造工程  

(四十二)提升国际空港枢纽能级。提升成都机场枢纽功能,加密国际客运航线网络。推动开通更多国际通程航班业务,打造北美—成都—南亚、欧洲—成都—东南亚/大洋洲的洲际航空中转枢纽。维持国际货运航线稳定运行,保障航空货运通道畅通,推动筹建基地货运航空公司。[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三)增强国际陆港承载功能。优化国际铁路通道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布局,推动罗兹、纽伦堡、蒂尔堡等中欧班列西向通道稳定开行,加大中欧班列北向通道保障力度,推动蓉港高铁开通快捷物流通道。完善成都国际铁路港货运场站功能布局,优化成都国际铁路港整车检测功能,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能力。[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四)加快完善通道网络体系。坚持以中欧班列为引领,持续巩固“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物流线网,加快国际班列铁海联运产品开发。[牵头单位:市口岸物流办,责任单位: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五)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清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柔性监管机制,实施“互联网+”监管执法。深化“一照多址”登记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适应新消费趋势的产品和服务。开展外摆经营规范化景观化试点,鼓励个性化店招设置,优化大型商业场外展示节庆活动审批流程。[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统计局、市投促局、市城管委,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六)推行人员出入境便利措施。争取川渝144小时过境免签实现政策联动,开展川渝两地“此进彼出”试点。对来蓉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文化、赛事活动入境人员,提供专人专窗、停居留便利、口岸签证代转等服务。推动落实在成都机场实施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委外事办,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七)优化涉外支付环境。推出境外人士支付解决方案,增加外汇现金调运储备、持续开展拒收现金整治、优化外卡受理环境、加强移动支付创新。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社会版应用程序。[牵头单位:市金融管理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人行四川省分行营管部,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十八)提升消费服务国际化水平。拓展重点商圈“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在春熙路商圈、西博城商圈等区域建立城市候机厅。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建立多语种呼叫服务中心,配备智能多语种导购设备,开展从业人员外语培训,推动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网上办”。推行消费投诉智能服务,拓展“蓉易退”商家覆盖面,优化入境游客在蓉消费维权机制。实施“家在成都”工程,深化外国人士社区“窗口化”办理服务机制。[牵头单位:市委外事办、市委社会工作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有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保障措施 

(四十九)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强与省级部门联动,合力向国家部委争取国家级功能平台、重大项目。强化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职能,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各区(市)县建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机制。[牵头单位: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十)优化考核评估。按年度分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制定专项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压实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主体责任,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第三方评估,加强服务消费统计监测,引导各责任单位抓重点、补短板,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牵头单位: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十一)增强政策支持。各区(市)县结合区域特色,市级有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重点面向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平台、推进消费领域制度创新、举办消费促进活动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完善要素保障,提升供给质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牵头单位: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十二)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智慧蓉城消费应用场景开发,提升消费重点领域行业数据监测和智慧治理水平。强化安全监管,做好风险预警、完善防控机制、提升应急能力。搭建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商会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多元共治共享机制,引导多方主体全过程参与行业政策听证。推进消费领域行业党建。[牵头单位: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十三)加强宣传推广。整合打造全媒体矩阵,运用多元化传播方式挖掘解锁成都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美好宜居幸福生活,编纂成都贸易史,讲好成都消费故事,加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线上曝光量级和传播热度,提升成都消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政策解读:《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印发 实施六大工程 塑造十大消费场景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实施方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