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赚!以工代赈,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

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赚!以工代赈,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

时下的中江大地村庄,变化万千,处处是春和景明、生机勃发的景象……

其中,一些村庄大变样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高质量落地实施的成果展现。

今年2月,永丰乡2024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在该乡杨家场村顺利开工。

“我们村将新建1.5米宽田间道路2.4公里、整治山坪塘1座、治理小河沟1.2公里,以后我们村子变化大得很……”杨家场村党支部书记田玉忠掰起手指头,列出了项目实施后带来的新景象。

据了解,项目计划吸纳130余名群众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30余万元。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我在家门口干一天的活,能挣240元钱。”杨家场村村民邓堂平一边挥锄挖土一边笑着说,“在劳动之余,还能照顾家里,感谢好政策。”

以工代赈这把“金钥匙”,“赈”开“致富门”的不只是杨家场村。春天的通济镇苕坡村,同样机声隆隆,数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以工代赈”反光马甲的村民,正分工协作搬运砂石、搭建台阶、抹灰找平……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要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据了解,该项目也于2月开工,计划完成改扩建村社道路1.9公里、整治渠道3.5公里、整治山坪塘9座及河道清淤等工程。可吸纳257名群众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40余万元。

以工代赈惠民生,乡村振兴启新篇。据统计,2023年至今,中江成功申报以工代赈项目7个,争取以工代赈资金305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6个以工代赈项目,共吸纳13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622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守以工代赈赈济初心,以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基本原则,加大中央、省以工代赈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能够真正为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助力乡村振兴。”县发改局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股股长黄凯说道。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