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小麦后期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3月以来,我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墒情适宜,追施拔节肥及时,小麦生长较为得力,目前已全面进入孕穗抽穗期。但预计4月中下旬降水频繁,且与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病虫等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因此,为确保我区夏粮生产安全,实现丰产丰收,各地要重点抓好以下田管技术措施。
一、狠抓赤霉病监测防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大监测调查力度,加密调查频次、扩大调查范围,掌握不同播期、田块病虫害动态,切实精准监测穗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防控信息。要突出抓好赤霉病防控,遵循“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减量控害”的防控思路,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特别是在防控时间上,要牢牢把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首次用药的关键时期,确保“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同时,防治次数也要根据小麦扬花期间的天气条件和病害流行风险程度来决定,流行风险高时在第一次用药5-7天后及时使用第二次药,以确保防控效果。对于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或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需在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要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并在药后6小时内遇雨时及时补治。此外,对于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达标的田块,需要进行统筹兼治,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二、狠抓早衰和干热风预防。对前期旺长又未及时化控、后期倒伏风险大的麦田,在始穗期前后喷施抗倒剂,通过提高根系活力、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来提高植株抗倒能力,注意按照药剂使用说明科学使用。在抽穗扬花期间结合防治赤霉病及蚜虫、粘虫等病虫害,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以及其他优质叶面肥进行药肥混喷,实现“一喷三防”,即预防倒伏、干热风和高温逼熟。同时要继续做好清沟理墒,确保沟系通畅,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产生渍害。
三、狠抓穗发芽和烂麦场预防。在小麦成熟收获期间,梅雨季节来的早,并可能伴随暴雨大风,极易造成穗上发芽和“烂麦场”灾害。因此,小麦收获要“立足于抢”,要及早做好收获机具、烘干设施设备准备工作,小麦成熟期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抢收,收获期间遇阴雨天气、籽粒水分偏高时及时烘干,做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四、狠抓技术指导和专业服务。各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渠道,动员指导农户切实抓好以防控赤霉病为主的后期生产管理。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进行面对面服务指导,加强引导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对接,积极开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效果;鼓励农户及早确定收获服务组织,保障成熟期适时抢收。此外,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各类农情调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响应上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