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马陆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优化我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常态化、便利化、减量化、系统化、资源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理,督促落实。以法治为保障,不断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严格执法,加强日常巡检、督查,强化定期评估。完善体系建设,整体推进。树立系统观念,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水平。
聚焦短板弱项,真抓实干。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分类参与度下降、分类投放便利性不足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
促进全民协同,社会参与。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商共享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更加优化,分类实效持续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减量化取得显著进展,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蔚然成风。
分类实效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全镇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比例稳定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持续优化,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
减量化取得显著进展。反餐饮浪费行动和包装物减量回收利用行动取得明显进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
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健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提高中转站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全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
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全镇“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的数字化闭环管理。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持续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交通枢纽、特色商业街区、宾馆旅店等场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对流动性较强人群的宣传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推动重要公共场所和有条件的学校,建
设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城市建设)、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教育)、各基层单位)
2.更好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伍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在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现全镇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责任单位: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文明)、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党群工作办公室(组织)、各基层单位)
3.完善居村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好以居民区(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的作用,居村民委员会要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指导等工作。细化完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中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增强居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落实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保持投放点、垃圾房和公共环境卫生整洁。(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二)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便利化水平
1.开展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按照《垃圾房技术要求》,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装修及大件垃圾投放点改造力度。推动居住区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到2025年,全镇完成320个投放点微更新、26个投放点专项更新,按要求完成精品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2.开展投放环境治理行动。推动建立分类投放环境联合治理制度,定期滚动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形成问题清单,落实整改销项。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维护和保洁标准,加大行业检查、网格巡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3.开展投放模式优化行动。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探索在公共空间有限的老旧小区、老旧里弄等住宅区域,使用流动式分类垃圾收集车、地埋式分类投放设施等新型投放和收集方式。到2025年,全镇除实行上门收集区域外,各居住区和行政村均应明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或“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模式。(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4.开展农村垃圾整治行动。以城乡垃圾分类均质化为目标,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清除农村区域生活垃圾临时堆点。补齐农村区域环卫设施设备短板,推进农村聚居点规范建设投放点和垃圾房。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农村分类实效监督引导,灵活建立“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或上门分类收集管理制度。提升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清运和保洁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全镇逐步更替35辆手推类收集车,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置1名环卫保洁员。(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各村)
(三)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水平
1.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光盘行动”等节约粮食活动,鼓励餐饮企业推行适度点餐,减少餐饮浪费。支持培育二手商品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多元交易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废旧家具线上线下二手交易、慈善拍卖、公益捐赠、翻新再生等活动。通过“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开展科普宣教,营造政府率先参与、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文明)、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安全环保)、各基层单位)
2.深化源头减量技术应用。巩固一批工艺可靠、运行稳定、具有科普意义的湿垃圾就地减量化设备的应用。通过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减免力度等措施,促进餐饮业集中的大型商圈、集贸市场、高校食堂等湿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场所配置湿垃圾就地减量化设施设备。关注各类新型源头减量技术工艺,积极促进各类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经济可行的设备落地。鼓励相关企业在商区、园区和社区等区域开展专项品种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经济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教育)、各基层单位)
3.加大源头减量促进力度。持续落实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服务业不主动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等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塑料源头减量,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场所不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责任单位: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马陆市场监督管理所、新城市场监督管理所、经济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四)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能力系统化提升
1.推进设施设备现代化。全面完成道路废物箱投放口改造,鼓励特色道路、特色街区、高标准保洁区域等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完善环卫停车场规划布局,结合《上海市嘉定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鼓励通过新建绿地地下空间的集约复合形式布局环卫停车场,逐步配置新能源环卫车辆。(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2.推进收运作业规范化。按照“一路一策”“一小区一策”,优化沿街商铺、住宅底商等区域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模式。规范管理作业单位,深化作业扰民治理,加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培训,强化作业服务单位质量评议和评议结果公示制度实施。(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五)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
1.提高回收服务满意度。推进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采用全市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灵活运用定点回收、自助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增强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大力推进可回收物回收高品质服务点建设。到2025年,设立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5个。(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2.提高中转站、集散场稳定性。将位于储备用地、租赁场地等临时性场地上的中转站、集散场逐步迁建、整合至市政用地,建成硬件优良、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节能高效的高品质示范型中转站、集散场。(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城市建设))
3.提高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实行主体企业分级管理,夯实评议制度,定期清退服务不佳、管理不善、效能不足的主体企业。鼓励企业自建集源头回收服务、运输调度、计量比对、数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回收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4.提高生活垃圾资源深度利用效能。分类分级推进湿垃圾分散设施管理,有序关停运行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化程度低的湿垃圾分散处置设施,巩固一批工艺可靠、运行稳定、具有科普意义的分散设备。到2025年,全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新城核心区域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各基层单位)
(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
1.数字赋能源头管理。推进“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生活垃圾网格化管理事件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闭环管理流程,依托城运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功能。到2025年,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倾倒的点位和场所,实现“一网统管”执法检查全过程、部门联动全方位、智能监管全覆盖。(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基层单位)
2.数字赋能收运作业监管。配合做好区级智慧收运平台建设,加强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作业轨迹监测、车载称重数据自动计量、收运作业市民满意度评价的一体化管理、多元化共享。推进“码上环境”场景应用建设,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站信息公开。探索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站牌式精准报时提示等智慧收运模式。(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3.数字赋能末端品质追溯。打造集高效协同、综合决策、自动评价于一体的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提高可回收物主体企业信息化程度,建立预约回收、车辆派单、回收量、末端流向等企业信息化平台。(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作用,落实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做实绿化市容、生态环境、房屋管理、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多部门管理执法协作机制。强化政府生活垃圾管理主体责任,镇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例会,加强研判推动,落实跟踪问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按月进度统计、测评排名、通报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要求,切实肩负起法定责任,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牵头指导好属地村、片区抓好落实。(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安全环保)、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房屋管理所)、综合行政执法队、马陆市场监督管理所、新城市场监督管理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各基层单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研究新一轮分类减量资金扶持,通过以奖代补、挂钩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村、片区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政策扶持力度,延续并完善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做好辖区内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相关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和实效管理等资金保障。(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镇财政所、各基层单位)
(三)强化综合考评。全面优化和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制度,提升考评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进一步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融入文明城区创建考核等工作中。(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卫健)、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文明))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