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东河招标公告
沙洲东河招标公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沙洲东河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
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6年6月4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沙洲东河工程
建设单位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施**联系人崔*
通讯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901号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10017
建设地点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总长440m
立项审批部门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
管理委员会批准文号宁新城委综字[2016]128号
建设性质新建□√ 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E4822
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
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1760.7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6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3.5%
评价经费
(万人民币)—预计投
产日期—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原辅材料及主要生产设备见2页。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消耗量名
称消耗量
水—
电能—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无。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使用情况
无。
原辅材料及主要设备:
1、营运期主要配套设施与设备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无原辅材料。
2、营运期主要配套设施与设备
建设项目主要设备见表1。
表1 营运期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备注
1自液双控钢结构翻板闸门个1水闸总长40.66m,宽14.2m—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沙洲东河工程
(2)建设单位: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河西新城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
(5)投资总额:1760.75万元
二、项目由来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主城西南,北起三汊河,南接秦淮新河,西临夹江,东至外秦淮河、南河,总面积约94 km2,其中,陆地面积56 km2,江心洲、潜洲及江面38 km2。本项目位于河西中部地区,根据河西中部地区相关规划及现状调查的情况,区域内水网密布,但部分河道、河段淤积严重,严重影响河道的排水、景观等功能。为更好的完善河西地区水系的沟通连接,发挥水系的沟通功能,达到河道活水补水和排涝功能,河西新城相关部门决定实施本项目,项目总投资1760.75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加强河道周边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河西中部地区的水系沟通功能,美化河道周边环境。
三、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总投资1760.75万元,本工程沙洲东河分为两段以及一座水闸,具体建设内容见表2、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
表2 本项目工程内容与规模
序 号指 标 名 称河道长度单位备 注
1A段(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100m河道从雨润大街向南约100米,设计河道与现状河道断面相同,河道上口宽度约7米,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并在雨润大街上修建箱涵一座,用于沟通雨润大街南北侧沙洲东河
2B段(金沙江东街~韩二河段)340m北起金沙江东街,南至韩二河,规划河道长度约340米,河道上口宽度30米,规划河底标高3~3.5米,河道西邻金沙江东街,约有10米的河道保护带,东侧预留10米的河道保护带
3水闸——在韩二河与沙洲东河交叉口西侧修建水闸一座,非汛期补水时闸门关闭,保证外河河水补往沙洲东河,汛期时闸门开启,确保河道的正常排涝功能
表3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 号项目单位数量备 注
1A段河道标准断面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形式与现状沙洲东河顺接
2河道上口宽度m7
3计算流量m3/s21根据现状沙洲东河运行情况,能够满足需求
4B段河道标准断面采用生态护坡及固滨笼挡墙结合的形式—
5河道上口宽度m30—
6河底宽度m12—
7计算流量m3/s31.4设计流量48 m3/s
8水闸宽m14.2—
9总长m40.66—
10闸底标高m3与韩二河河底标高一致
11闸门顶标高m5.5—
12河道河底标高m3.50—
13常水位控制m5.50—
14高水位m6.00—
四、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河道治理类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项“水利”第1款“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改条目,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五、与规划的相符性
本项目为《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Mce030-33》中规划的河道,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加强河道周边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河西中部地区的水系沟通功能,美化河道周边环境,是一项民心工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河道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设计沙洲东河B段(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段)为避开现状匝道及220KV高压线(滨双线),需要侵占一部分规划绿地,由于用地规划可能存在的调整,需要根据本次设计河道走向尽快去相关管理部门确认,以推进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以此确保本项目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符合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整体规划。
根据《南京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本项目最近的保护区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项目西侧约2500米处,项目选址符合《南京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要求。 六、公用辅助工程
表4 建设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一览表
类别建设名称设计能力备注
公用
工程给水—项目营运期无办公、消防用水
排水——
供电—来自当地电力供应部门
环保
工程废水—项目建成后无生产、生活污水产生;雨水进入附近河道
废气—项目建成后无废气产生
噪声—项目建成后基本无噪声产生
固废—项目建成后固废主要为打捞垃圾、水草等杂物,由环卫清运
七、项目周围环境和平面布置
本项目涉及的沙洲东河道分为两段,A段位于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B段北起金沙江东街南至韩二河段。
1、沙洲东河A段周围环境和平面布置
A段河道北起雨润大街,南端与现状已建成沙洲东河衔接,现状雨润大街南北侧沙洲东河沟通通道为一根1700×1400的方涵,沟通效果很差,不能满足正常的景观和排水需要。河道西侧为现状泰山路,东侧为已建小区,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河道用地范围内有现状10KV埋地高压线、军用光缆以及其它管线。
现状雨润大街 现状沙洲东河(A段)
现状沙洲东河(A段) 沙洲东河周边高压线
图1 沙洲东河(A段)现状图
本段新建沙洲东河采用与现状沙洲东河相同的断面形式,河道上口宽度7米,从雨润大街箱涵位置向南与现状沙洲东河顺接,项目建成后沙洲东河(A段)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图2 沙洲东河(A段)平面布置图
2、沙洲东河B段周围环境和平面布置
B段河道现状为不规则野河,现状河道线位与规划河道线位不符,河道宽度也没有达到规划河道宽度要求,河道内生活垃圾较多,河道水质情况较差。
金沙江东街现状桥梁 现状高压塔线
现状沙洲东河(B段) 现状沙洲东河(B段)
现状韩二河 现状匝道
图3 沙洲东河(B段)现状图
用地范围内,北端为现状金沙江东街桥梁,河道沿线有220KV高压塔线和10KV电力杆线,河道南部与韩二河连接段部分位于现状绕城高速匝道范围内,现状匝道为填土路基。沙洲东河(B段)位置及周边关系示意图见下图。
图3 沙洲东河(B段)位置及周边关系示意图
建设单位设计沙洲东河绕开现状匝道与韩二河连接,该方案无需修建箱涵,对现状交通无影响,但是该方案河道走向与规划线位有偏差,且为了避开现状220KV高压线(滨双线),河道平面需要向西侧偏移一定的距离,因此会占用一部分其它用地,但施工影响较小。目前缺少该片区的最新用地规划,业主正在与规划局沟通中。项目规划沙洲东河(B段)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图4 沙洲东河(B段)平面布置图
八、建设工期
工程于2016年7月开工,2016年11月底完工,施工期约4个月,预计2016年12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A、B段河道内现状生活垃圾较多,岸坡杂草从生,河道水质情况较差,河段淤积严重,严重影响河道的排水、景观等功能。随着河道自身水环境质量下降,河道内生态环境呈逐渐恶化趋势。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总面积6597 平方公里。南京东连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接太湖水网,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境内绵延着宁镇山脉西段,长江横贯东西,秦淮河蜿蜒穿行。全市平面位置南北宽、东西窄,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建邺区是南京市主城区之 一,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东、南紧邻外秦淮 河和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北止汉中门大街,总面积80. 87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建邺区河西中部片区,项目的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地形、地貌
南京市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长江横贯东西。境内无高山峻岭,高于海拔400 米的低山有钟山、老山和横山。本建设地点位于1 级阶地之上,上部为亚粘土或粘土,下部为侏罗纪象山砂岩,埋深一般在地面以下8 米左右。
3、气候、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十分宜人。但一年中降雨分配不均:冬半年(10月~3月)受极地大陆冷气团影响,盛行偏东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月~9月)受热带和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炎热多雨,盛行偏东南风,降水丰富。每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极峰”移至长江流域一带而多梅雨。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979.5mm,年平均风速2.7m/s,常年风向随季节转换,一般春季多东风,夏季多南风、西南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多北风、西北风。
4、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
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河流为长江南京段和秦淮新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亿立方米,最大流量92600m3/s,平均流量28500m3/s,最小日平均流量5970m3/s,最小月平均流6940m3/s,最高水位10.22m,最低水位1.5m。南京市境内的长江长约95km,本河段为感潮河段,潮汐每日两次涨落,涨潮历时约3小时,落潮历时约9 小时,最大潮差1.5m。丰水期江水只有顶托没有倒流,枯水期有往复流,汛期为每年5月至10月。水温变化在6.0℃-30.5℃之间。
长江南京段为感潮段,根据安徽大通水文站资料推算,年平均流量约3 万m3/s。最大洪峰流量达9.2万m3/s。冬季最枯流量0.8 万m3/s以上。江面宽度在1.2~2.2km 之间,平均水深20~30m。板桥附近的三山营水位8.7m。三山矶以下,自凤翔码头至秦淮新河河口,有5km 深水岸线,常年水深20m 左右。
秦淮新河是一条集泄洪抗旱,通航为一体的人工河。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对确保南京东南部地区汛期安全及旱季农田翻水灌溉有着关键的作用。秦淮新河从江宁东山镇的河定桥向西经铁心桥、西善桥二镇至双闸金胜村入江,全长18公里。河面宽130~200米,行洪800立方米/秒。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揭示的土层结构特征分析, 场地上部地下水为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层中,场地揭露土层②层为微~不透水土层,③、④层为地下含水层,透水性较强,具微承压性。
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迳流、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勘察期间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2.00~3.90米,标高在3.53~5.00米。
5、生态
植物资源:南京市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区有高等植物143 科,1400 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危植物有3 种。
动物资源:南京市的动物群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受人类活动影响,野生动物已日趋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脊椎动物有290 余种。鱼类主要有鲢鱼、鲤鱼、草鱼、青鱼、鲫鱼、刀鱼、鳝等。另外还有蜜蜂、蜻蜓等多种昆虫及多种多样农业和林业的益虫和害虫。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中主要有中华虎凤蝶、白鹭。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建邺区是南京市主城区之一,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东、南紧邻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北止汉中门大街。境内交通发达,至2013年底有长江过江隧道、应天大街、梦都 大街、扬子江大道(建邺段)、绕城公路(建邺 段)等快速通道,水西门大街、集庆门大街、 汉中门大街、江东中路、奥体大街、河西大街 等主干道,长虹路、北圩路、燕山路、富春江西 街、富春江东街等次干道,莫愁湖东路、纪念 馆东路等支路。建邺区辖莫愁湖、兴隆、 南苑、沙洲、双闸、江心洲6个街道,45个社区。全区户籍总人口为276494人。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主城西南,北起三汊河,南接秦淮新河,西临夹江,东至外秦淮河、南河,总面积约94 km2,其中,陆地面积56 km2,江心洲、潜洲及江面38 km2。现有人口35万,规划人口60万。为加快南京的现代化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下半年作出了建设南京河西新城的战略决策,并于2002年10~11月,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河西新城的主体部分划入建邺区。
河西新城以河西中央商务区、南京新城科技园、江东中央活动区、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等重点功能园区为主体,形成优势明显的总部、研发、金融、会展等高端产业基础。其中,河西中央商务区(河西CBD)是华东地区第二大中央商务区,仅次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随着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金融、商务、商贸、会展、文体五大功能为主的新城市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是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一、社会经济结构
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54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三产增加值239.41亿元,同比增长1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2亿元,同口径增长15.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6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1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2015年,全区工业规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下降24.12%。主营业务收入4.04亿元,同比下降22.74%;实现利税-0.51亿元,同比下降152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0.68亿元,同比下降291%。2015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48.63亿元,同比增长5.5%。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5.06亿元元,下降5.5%;施工面积2397.61万平方米,增长10.4%;建筑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33万,下降26.8%。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62亿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65亿元,下降38.6%。 房地产开发企业49个,投资*******万元,同比增长3.24%,商品房施工面积96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65%,商品房销售面积135.02万平方米,增长15.98%。
二、文化教育
截止2015年底,全区各类教育机构75个,其中中学11所(含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莲花实验学校)、小学17所(含致远外国语小学)、幼儿园42所(其中教办园7所)、直属单位4个。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在校生31200人,在职教职工2940人,其中专任教师2688人。全区在园幼儿数11115人,幼儿园教职工1727人,其中专任教师927人。全区幼儿毛入园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区教育局获得区级以上表彰22项,其中省级以上6项、市级7项。 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100%,实现公办园及普惠园比例达80%。新认定7家民办惠民幼儿园,新增惠民学位2880个,完成4所市优质园和8所省优质园创建工作。
三、文物保护
区内被列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项: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被列入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项:水八鲜饮食习俗;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5项:莫愁女的传说、江心洲歌谣、建邺歌谣、楹联、泥塑、剪纸、南京白话、南京吆喝、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朝中炒货技艺、江心洲韭菜种植习俗、江心洲农具习俗、水八仙饮食习俗、建邺区“五节”习俗、江心洲治水方法。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10点1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点2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江东门、上新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粤军阵亡将士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恽代英烈士殉难处、胜棋楼、太阳宫、江汉会馆、郁金堂和赏荷园、赛虹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双闸遗址、王汉洲故居。
经现场踏勘,本项目周边 500 米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质量状况
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与项目有关的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该项目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中部片区,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中的二类区。根据南京市环境监测站 2015 年大气监测资料,该区域环境空气中 TSP、SO2、NO2 的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域的主要地表水体为长江,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长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根据2015 年南京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该河段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南京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2013年12月),建设项目所在地为环境噪声 2 类功能区,根据 2015 年南京市环境监测站区域噪声监测数据,该区域噪声现状达标,总体声环境质量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中部片区的河西新城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据现场调查,项目地块周边主要为居民小区,原有沟渠以及绿地、空地等。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5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类别保护目标名称方位距离(米)规模环境功能
地表水长江南京段W2500大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GB3838-2002)
沙洲东河 — —小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GB3838-2002)
大气双和园东区W6563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双和园W290500户
中和园N/SW75/160600户
金沙雅苑N290400户
清荷园北园W2404320户
噪声双和园东区W65630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中和园N/SW75/16015户
生态环境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W2500——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环境质量标准
一、大气环境
本项目拟建区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及浓度限值见下表。
表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μg/m3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
PM10年平均7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日平均150
TSP年平均200
日平均300
NO2年平均40
日平均80
1小时平均200
SO2年平均60
日平均150
1小时平均500
二、地表水环境
长江南京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指标值
序号项目名称Ⅱ类标准值(mg/L)
1pH6~9(无量纲)
2IMn≥4
3DO≥6
4COD≤15
5SS注≤25
6NH3-N≤0.5
7TP≤0.1
8总氮≤0.5
9石油类≤0.05
*注: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94)。
三、声环境
本项目周围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8 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效声级:dB(A))
类 别昼 间夜 间
26050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废气
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表9 废气排放标准限值
污染物指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mg/ m3执行标准
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标准
本项目在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厂界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9。
表10 恶臭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
污染源工段氨(mg/m3)硫化氢(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
清淤1.50.0620
二、废水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由主管部门实际情况分派管理和维护人员,无废水产生。
三、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
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无噪声产生。
四、固废
营运期: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打捞的河道垃圾等杂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2013年修正)中相关标准。
总量控制总量控制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产生和排放,固废“零”排放。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污染来自施工期,运营期基本不产生污染。本工程沙洲东河分为两段(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以及一座水闸。
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见下图:
工艺流程说明:
施工期主要建设内容为:沙洲东河(A段,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沙洲东河(B段,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和水闸的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为扬尘、噪声、恶臭气体、燃油废气、河道污泥和施工废料等。
河道工程设计
(一)河道工艺设计
1、设计原则
(1)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在保证河道排涝等基本功能基础上,使之具有较强的景观绿化和生态功能。为植物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毗邻生态系统等特点。
(2)考虑河西新城区水系规划,河底纵坡采用平坡,标高为3.50米,常水位控制为5.50米,高水位为6.0米。
(3)结合河道横断面,合理布置景观。
(4)河道景观可结合两侧地块用地性质,与周边开发地块的景观相协调。
(5)河道设计必须满足暴雨时雨水的过水断面,避免“雨季雍水,旱季枯水”的现象。
2、工艺设计
(1)河道平面设计
1)本河道平面采取顺直加弧度互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景观因素,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河道设计线形以规划河道蓝线为依据,与相交河道采用平滑顺接。
(2)河道断面设计
A段河道标准断面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形式,河道上口宽度7米,与现状沙洲东河顺接;B段河道标准断面采用生态护坡及固滨笼挡墙结合的形式,根据规划本段河道上口宽度为30米,设计河底宽度12米。
河道两侧的绿带则结合道路及周边地块的设计、道路的标高(约7.30米)等因素进行考虑,绿带宽度较窄处采取挡墙及生态护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景观设计。
因考虑到河西地势的平坦及相关规划的要求,本河道采取河底平坡的形式,底标高确定为3.50米。
图7 河道横断面设计图(A段)
图8 河道横断面设计图(B段)
3、河底护砌
A段河底采用自然生态形式,B段河底采用绿滨垫加自然生态的形式,营造人工自然型底坡,是尊重了自然法则,增强河道抗冲刷能力,可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
4、引水及补水
按常水位5.5米,腾空水位4.0米,河道河底标高3.5米计算,沙洲东河的蓄水量约为1.6万m3,月最大蒸发量约为1682m3。
作为景观河道,河道建成后,因保证河道水位在景观水位(常水位),又因河道为平坡,日常水体流动状况较差,为使河道的水质能满足景观水体的要求,因定时给河道引水补水。补水后的河道水质一般不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的水质要求。
根据相关规划,结合地块周边外河相关情况,沙洲东河的补水途径为:钛白粉水厂及红旗泵站向该河道进行补充。
5、箱涵设计
本工程A段沙洲东河穿雨润大街处设一双孔3×2.5m箱涵,箱涵长35m,箱涵顶标高6.4m,涵底标高3.5m,箱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下设10cm素砼垫层+100cm碎石垫层。进出水口处均采用30cm浆砌石洞口河床铺砌+10cm碎石垫层。
图9 箱涵断面图
图10 箱涵平面布置图
图11 箱涵纵剖面图
6、水闸设计
本次设计水闸采用自液双控钢结构翻板闸门。根据河西中部地区河道引水补水及行洪排涝的要求,该水闸的主要功能是在汛期开启,排涝片区内的雨水能够通过韩二河向东进入韩二泵站,经过提升后雨水排入南河中;非汛期闸门关闭,南河向河西中部地区的补充水源可以全部通过沙洲东河进入河西中部地区水系中,满足沙洲东河及其周边河道的引水补水需求,提升其景观效果,节省自来水补水量,降低优质水资源的消耗,同时提高河西中部地区河道水系控制的灵活性。
本次设计共设置两座2.5m×6m的翻板闸门,设计水闸由上游护底段、上游防渗铺盖、闸室、下游消力池段、下游海墁段组成,水闸总长40.66m,宽14.2m。其中上游海漫段铺设350mm干砌石+100mm碎石垫层,下设无纺土工布一层;上游防渗铺盖段及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下设200mmC15素砼垫层;消力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下设150mm碎石垫层及150mm中粗砂垫层;下游海漫段采用350mm干砌石,下设100mm碎石垫层及100mm中粗砂垫层。水闸两侧设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挡土墙顶标高6.0m。设计闸底标高与韩二河河底标高一致,为3米,闸门顶标高5.5米,满足非汛期挡水要求,当迎水面水位高于闸顶10~20cm时闸门动作,也可以通过启闭机调节闸门开度,调节河道水深,满足引水补水及景观要求。汛期时闸门全开,此时闸门开度约80°,单闸过流能力约39m3/s,过闸水头损失约8~12cm,能够满足汛期排涝要求。
图12 水闸平面布置图
图13 水闸纵剖面图
图14 水闸横断面图
7、景观设计
(1)设计原则
1)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河道整体强调气象贯通,生态优先。在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利用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增加多层次植物素材,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2)因地制宜原则: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注重选择对环境净化有特殊作用的植物,注重植物的季节变化,创造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
3)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平衡,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设计思路
河道景观以生态恢复为目标,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绿荫环抱的河道新景观。
(3)设计目标
功能: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
形象:营造一个舒展流畅且空间多变的生态水岸。
特色:延续场地肌理,重现生态记忆。
本项目建成后各段景观示意图如下:
图15 沙洲东河A段景观方案平面图
图16 沙洲东河A段景观方案断面图
图17 沙洲东河B段景观方案平面图
图18 沙洲东河B段景观方案断面图
河道两侧规划为生态绿地及商住用地,因此可考虑延续场地肌理,保持生态节奏性。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丰富性,创造稳定的生态群落,减少污染,保持和促进水体的自洁与循环。通过对本河道景观的综合设计,利用与保护,达到景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本次设计致力于营造一个人文和谐,生态平衡的景观空间。
(4)植物种植设计
1)设计定位
整体绿化风格以清新疏朗为主、自然优美为主;局部营造层次丰富、季相突出的复层绿化,形成疏密有致、合理丰富的植物群落。确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绿地建设战略,通过落叶和常绿,开花和观叶的植物搭配来满足四季的观赏需求。
2)植物品种选择
尽可能保持设计的自然化特征和野趣化的特点,构建陆生——湿生——水生的渐变生态系统和陆生的乔木草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立体生态构架。
在植物的配置上尽量考虑四季的色彩不同,形成“春有芳花,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有苍松”四季皆有景可赏的艺术效果。如常绿乔木、色叶乔木、开花乔木、花境植物等。
(5)城市家具设计
室外家居设计是指景观小品,包括:座椅,指示牌、垃圾箱、树槽、花池、景墙、游乐设施等。选用原则:
1)采用高质量、无公害、经久耐用的材料;
2)色调融合,溶于环境;
3)体量不宜过大;
4)材料和表面质感可选用:木材、石材、碎石、金属、混凝土等;座椅设置考虑人们交往要求,局部成组布置。
(二)河道结构设计
本工程A段(AK0+035~AK0+080)两侧采用浆砌石挡土墙,以便与现状的浆砌石挡土墙顺接。挡土墙高3.5m,挡墙顶设C30钢筋砼压顶,顶标高7.0m,挡墙下设2.82m长C30钢筋砼基础。河道两侧挡墙基础间每隔5m设撑梁一道,以增加挡墙的抗滑稳定性。
图19 沙洲东河A段河道结构断面图
本工程B段(K0+017.4~K0+321.6)两侧采用1.5m高固滨笼生态挡墙,挡墙顶标高5.7m,挡墙下设200mm碎石垫层+松木桩,松木桩长5m,梢径不小于0.12m,桩间距0.6m,倒三角布置。标高4.5m处至河底采用坡比为1:4的170mm绿滨垫护坡,绿滨垫下设聚酯长纤无纺布一层。
图20 沙洲东河B段河道结构断面图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各项施工活动不可避免地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和产生影响,建设期间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废气、污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
1、废气: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源有:恶臭、扬尘和施工设备的尾气。
(1)恶臭
恶臭主要产生于河道清淤过程中和淤泥堆场。河道中含有有机物腐殖的污染底泥,在受到扰动和堆置于地面时,其中少量含有的恶臭物质(主要为甲硫醇、氨、硫化氢等)将呈无组织状态释放,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2)扬尘
对于施工扬尘,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为零散,很难准确定量计算其污染程度。一般施工扬尘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挖土时天气干燥,干燥的堆土遇到有风的天气,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扬尘;施工场地内车辆运输时,造成扬尘产生。实践表明,对于施工扬尘采用喷水抑尘的方法是有效的。施工阶段对堆土表面和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量减少70%左右。因此,项目施工时应注意对堆土和运输路面进行洒水喷淋,抑制扬尘的产生。土方在运输时,应当采用篷布遮盖密闭运输,同时在施工场地内限制车速,低速行驶。
(3)施工设备产生的尾气
各类运输车辆及推土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主要特征污染物为CO、NOx、THC等污染物。废气产生后在空气中迅速扩散,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2、废水:
(1)淤泥堆场余水
淤泥堆场余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为SS,平均浓度约为2000mg/L。淤泥堆场余水拟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经过处理达标后都排入原来清淤水体。
(2)施工场地废水
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漏油及车辆机械冲洗水等。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浓度约为COD 300mg/L、SS 800mg/L、石油类40mg/L。
(3)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主要由施工人员的数量决定,全线施工队伍按50人估算。参照《环境统计手册》,施工人员用水量以40L/人?d计,施工期每天的最高用水量为2吨。生活污水以用水量的90%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的最大产生量为1.8t/d,施工期为120天,则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216t。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经类比分析,此类污水中COD、NH3-N的浓度一般为300mg/L、30mg/L,COD产生量为0.13t,NH3-N产生量为0.013t。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4、固废:
本项目固废主要有河道开挖清淤产生的淤泥、垃圾漂浮物、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其中本项目河道开挖及底淤清除总土方量约为3000立方米,本项目拟建2个淤泥堆场土方堆放厚度按3.1米计,淤泥堆场面积0.001平方千米,可以堆放底淤清除土方,本项目产生的淤泥运至淤泥堆场堆积后,采用低位真空预压固结工艺进行淤泥固结,在固化后可用作本工程的绿化用土;水花生等杂草、垃圾漂浮物等产生量共约221立方米,即清即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建筑施工垃圾主要为石料、灰渣、建材等,产生量约1t,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进行水闸工程时进行消纳,剩余部分垃圾可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本项目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人均0.5kg/人?d的产生量估算,则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施工期约产生3t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5、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河道清淤过程中,会引起水体悬浮物增加、溶解氧变化、底泥中所含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扩散和局部pH值的变化等,施工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清淤弃土对植被的破坏,随着主体工程的完工,永久占地将不可恢复,但临时工程用地和一部分临时堆土用地将通过复耕、复植等手段得到恢复。
二、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沙洲东河水质和区域水环境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1、废水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2、废气
项目营运期无废气产生。
3、噪声
项目营运期无噪声产生。
4、固废
运营期主要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为打捞的河道垃圾和水草等杂物,由于该固废的量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本环评不予定量计算。树枝、树叶等杂物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类排放源
(编号)污染物
名称产生浓度
mg/m3产生量
t/a排放浓度
mg/m3排放速率
kg/h排放量
t/a排放
去向
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恶臭—————环境
空气
施工扬尘—————
机械设备尾气—————
营运期——————
水
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废水量产生浓度
mg/L产生量
t/a排放浓度
mg/L排放量
t/a排放去向
施工期生活
污水COD216t/a300mg/L0.065t/a100mg/L0.022t/a附近河道
NH3-N30mg/L0.006t/a15mg/L0.003t/a
营运期———————
固体废物类别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处理处置量综合利用量外排量备注
施工期清淤污泥3000m33000m3—0—
清除水草、垃圾221m3221m3—0即清即运
施工垃圾1t1t—0—
生活垃圾3t3t—0环卫部门处置
营运期打捞垃圾———0
噪声施工期噪声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营运期无噪声产生。—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一、施工期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河道疏浚和边坡修复过程中,会引起水体悬浮物增加、溶解氧变化、底泥中所含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扩散和局部pH值的变化等。由于施工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同时经河道清淤后,河道水质将比现状水质条件明显改善,水质透明度将提高,这有利于沉水植物较快的恢复。项目完成后,底质环境及水质的改善、污染底泥的去除,还将有利于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将加快底栖动物的恢复,提高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二、施工期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包括现状水域、人工绿化用地、闲杂空地等。本工程临时占地类型包括闲杂空地、人工绿化用地和水域。人工绿化用地主要指河道沿岸人工种植的一些灌木丛,闲杂空地上主要植被为次生的各种杂草。据调查,在整治河道两侧范围内没有名贵树种及古树名木分布。项目工程占地范围内将毁坏部分植被,因数量有限,故影响较小。随着主体工程的完工,永久占地将不可恢复,但临时工程用地和一部分临时堆土用地将通过复耕、复植等手段得到恢复。
综上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建设区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建成后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影响是有益的,而且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和强化施工期的保护和恢复,则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简述
项目实施包括河西新城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和一座水闸。施工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控制措施,以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本次拟建项目施工内容简单,预计2016年7月开始施工,2016年11月竣工。
一、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简述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地面扬尘、淤泥恶臭和施工机械尾气。
1、扬尘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产生的扬尘主要源于施工车辆进出产生的道路扬尘、硬质铺装产生的扬尘等。施工扬尘将对拟建项目附近的大气环境以及周边居民行人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87号文《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明确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和要求,严格制定、落实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按照规定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向施工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合理布置施工营地,灰土拌合场、砂石堆场等尽量布置在居民区上风向100米以外的区域。
(2)施工场地周围按照规范设置硬质、密闭围挡。在河道沿线居民聚集点附近其高度不得低于2.5米。施工场地内主要通道进行硬化处理。对裸露的地面及堆放的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进行覆盖。
(3)施工场地出入口安装冲洗设施,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清洁。
(4)建筑垃圾应当在48小时内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实施覆盖或者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
(5)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平整施工工地,清除积土、堆物,采取内部绿化、覆盖等防尘措施。
(6)伴有泥浆的施工作业,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
(7)施工工地应当按照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8)土方、拆除、洗刨工程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拆迁工程施工时应在周围设置防尘围挡;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未采取防尘措施的,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9)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堆场和露天仓库,应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①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②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措施;
③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④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
⑤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及时清洗。
(10)道路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①清扫前应当进行洒水、喷雾,每日不少于2次。雨天和气温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除外;
②每日早晨8时前应当完成第一遍清扫;
③气温摄氏4度以上,连续5天晴天或者气象预报风速4级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市区主要道路应当增加洒水、喷雾次数;
④城市快速路、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隧道、窗口地区应当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清扫;
⑤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
2、淤泥臭气污染防治措施
(1)河道清淤过程中,为减少臭气的排放,在附近分布有集中居民点的施工场地周围建设围栏,高度一般为2.5~3m,避免臭气直接扩散到岸边;
(2)淤泥干化后即时清运,远离居民点进行临时堆放;
(3)对施工工人采取保护措施,如配戴防护口罩、面具等;底泥采用罐车密闭运输,以防止沿途散落;底泥运输避开居民密集区;
(4)清淤的季节建议选在冬秋春季,避开下降,清淤的气味不易发散,可以减轻臭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若在夏季清淤,清淤的气味易发散,施工单位应提前告知附近居民的关闭窗户,最大限度减轻臭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施工机械废气控制措施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且安装排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更新。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简述
(1)本项目施工期淤泥堆场废水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处理后排入排入原来清淤河道。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和水中作业监管,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和机油;严禁向沿线任何水体抛弃生活垃圾、建材废料和建筑垃圾。
(2)施工混合料拌和场必须设置相应的废水的收集装置,施工作业废水必须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
(3)物料堆场、混合料拌和场四周必须开挖明沟和沉沙井,必要时还要设置阻隔挡墙,防止暴雨径流引起水体污染。
(4)施工人员含油餐饮废水应隔油沉渣处理后排入临时化粪池,经预处理后排入附近河道。
(5)为减少施工时,悬浮物过高对周围水体的影响,建议采用较为坚固、不易渗漏的袋装填土等做围堰;另外,建议水下方施工时,采用土工布等进行适当隔离,尽量减少施工对这些保护目标的影响。
(6)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严禁乱倒生活污水、乱扔垃圾。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清运。
三、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简述
(1)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灰土拌合场、机械停放场应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尽量减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扰民。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应作适当调整,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
(3)对于噪声高于90dB(A)的空压机和混凝土振荡器等施工机械,如果在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点附近施工的,应适当增加移动式隔声屏障等措施使噪声减弱。夜间22:00~06:00应停止作业,避免夜间扰民。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作业点,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 支持,并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4)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施工场地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基本不受影响。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清淤污泥、水草、垃圾漂浮物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工程的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首先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时进行消纳,剩余部分垃圾可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淤泥干化后作为本项目绿化用土;清除水草、垃圾漂浮清除当日即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物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外运卫生填埋处理。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章节所述,本项目淤泥临时堆场设置合理,堆场面积可满足本项目淤泥堆放和定期转运的要求。淤泥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干化后用作本工程的绿化用土,施工期固废助理措施合理可行。
五、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分析
(1)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土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施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取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严格规定施工车辆的行使便道,防止施工车辆任意行驶破坏植被;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土场进行弃土作业,不允许将弃土随处乱排,更不允许排入河流等地表水系中。
(2)临时工程用地应尽可能地布设在河道用地范围内,防止施工废水、垃圾污染水体环境;施工前,应将工程临时占地的表土层(约15cm厚)剥离、分放,并进行临时防护;临时占地结束后,应尽早进行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复工作;施工便道也应尽可能复垦为旱地,或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3)为减少施工时悬浮物过高对周围水体的影响,建议采用较为坚固、不易渗漏的袋装填土等做围堰。
(4)项目建成后,应尽可能在河道两侧植树种草,并采用乡土绿化植被。
运营期污染治理措施评述
一、废气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
二、废水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不排放废水。
三、噪声防治措施分析
项目在运营期,基本没有噪声源,对声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四、固废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定期打捞河道内的垃圾、水草等杂物,保持河道清洁和良好景观,垃圾和水草等杂物由环卫部门清运。
五、环境管理
建设项目建成后,应继续按省、市环保局的要求加强对河道(支浜、沟渠塘)的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保监督和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机构
相关单位配有环境管理机构,有专职环保人员,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环保培训。
1)报告制度
要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等情况。
建设项目排污发生重大变化、污染治理设施改变或项目改、拟建等都必须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改、拟建项目时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苏环委[98]1号文)要求,报请有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审批。
2)工程的管理、监控制度
拟建项目建成后,河道的管理必须纳入到相关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工作人员、运行经费等。同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正确的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台帐。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拟建项目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扬尘
在施工过程中,粉尘及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尘污染的危害最严重。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等单位在市政施工现场的实测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本项目施工期废气经过洒水降尘、设置围栏和屏障等措施处理后,预计对大气的影响较小,且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待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2)河道清淤、堆场底泥恶臭
根据类比分析,河道清淤过程中在河道岸边将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达到2 级强度,有轻微臭味,低于恶臭强度的限制标准(2.5-3.5 级);80m之外基本无气味。据现场调查,居民点距离河道距离最近为65m,清淤过程淤泥臭味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本环评提出淤泥即清即运的方式,不临时堆放淤泥,恶臭对居民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为避免清淤时可能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强化清淤作业管理,保证清淤设备运行稳定,可减少清淤过程臭气的产生。如发现部分清淤点有明显臭气产生时,采取两岸建挡板、加强对施工工人的保护、把受影响人群降至最少。本项目淤泥堆场距离最近的居民点超过100米,淤泥临时堆放、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居民敏感点影响很小。
此外,淤泥产生恶臭主要是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施工期较短,影响是短期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很小。
(3)施工机械废气
本项目建设工程所有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为燃料,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燃油排出的CO、NO2、THC。由于工程施工时间不长,施工机械数量有限,尾气排放量不大,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施工区内。预计工程施工作业时对局地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范围仅限于下风向20-30m范围内,不过这种影响时间短,并随施工的完成而消失。其余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将维持现有水平,预计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小。
二、拟建项目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淤泥堆场余水
淤泥堆场余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为SS,平均浓度约为2000mg/L。淤泥堆场余水拟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使余水达标排放。前期充分利用淤泥堆场的沉淀条件和大颗粒底泥容易自沉的特点进行物理处理,节省余水处理费用,后期当物理处理不能满足要求时,再投加化学混凝剂处理以提高出水水质。SS可通过物理沉淀去除,达标排放。后期当排泥场物理沉淀不能保证达标时,或适当减小后期吹泥施工强度,或加入絮凝剂强化对悬浮物的去除,并且在出水口处设置实时点监测SS浓度变化,避免余水污染事件发生。淤泥堆场余水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悬浮物浓度较小,对下游河段水质影响也较小,且为暂时性、局部性影响。
本项目拟设的2个临时淤泥堆场的排放口经现场调查,各排污口附近100米范围内无居民居民敏感点,各排放口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野生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重要湿地等敏感保护目标,从工程建设和环保角度上看,本项目淤泥堆场排泥水排放口设置合理。
(2)施工场地施工废水
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漏油及车辆机械冲洗水等。
施工机械泄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污染废水主要含石油类,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造成油污染,污染水体如用于灌溉则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废水特征,施工期间采取隔油、沉淀处理措施,尾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因此,施工期间各类施工废水经有效处理后对地表水体的影响较小。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8m3/d,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较小,持续时间比较短,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进入临时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附近河道。因此,施工期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拟建项目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建筑垃圾
在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本工程的外运土方及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首先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进行堤防工程时进行消纳,剩余部分垃圾可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本项目建筑垃圾可以得到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清淤污泥
本项目清淤淤泥产生量约3000立方米,含水率95%。经计算,淤泥干化至25%的干污泥后,体积缩减至原体积的1/15即200立方米。干化后的污泥土质疏松,孔隙度较大,可压实至0.3m左右。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污泥经干化后用于工程绿化用土可行。
干化后的污泥含大量腐殖质,经类比分析,本项目清淤污泥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其土质可用作本工程的绿化用土。
综上所述,本项目淤泥可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清除杂草、垃圾漂浮物
本项目清除杂草、垃圾漂浮物产生量为221立方米,收集的垃圾漂浮物和水花生等杂草即清即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袋装化收集后外运卫生填埋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四、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影响分析:
(1)噪声源及特点
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场地、不同作业类型所产生的噪声强度也有所不同。施工期参与施工的机械类型多,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故传播较远,受影响面积较大,施工期各类大型施工机械声级强度见表11。
表11 主要高噪声设备声级强度
序号设备名称声级强度dB(A)
1空压机110
2挖掘机79~83
3推土机85
4装载机85
5升降机72
6卷扬机97
7载重汽车(10t以上)79~83
8吊车76
9电锯90
10潜水泵78
11平铲80
12压路机84
13打桩机110
14振捣棒105
15混凝土泵85
依据施工阶段、施工类型的不同,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类型不同,产生的噪声强度亦不同。同时,由于各种施工设备的运作一般都是间歇性的,因此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具有间歇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由工程污染源分析可知,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于现场运行,单体设备声源声级均在76dB(A)~110dB(A)之间。这些施工设备均无法防护,在露天施工,噪声随着距离的衰减按下式计算:
式中:L2、L1——距离声源r1、r2处的噪声声级;
r1、r2——距离声源的距离。
计算时,r1=1米。
各种施工设备在施工时随距离的衰减见表12。
表12 施工设备噪声的衰减
序号声源名称噪声
强度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20m40m60m80m100m200m300m500m
1空压机1108478747270646056
2挖掘机83575147454337--
3推土机85595349474539--
4装载机85595349474539--
5升降机72464036-----
6卷扬机977165615957514743
7载重汽车83575147454337--
8吊车765044403836---
9电锯906458545250444036
10潜水泵785246424038---
11平铲80544844424034--
12压路机84585248464438--
13打桩机1108478747270646056
14震捣棒1057973696765595551
15混凝土泵85595349474539--
由上表可见,在仅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至各噪声源100米处,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影响值方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值标准;至各噪声源300米处,其噪声影响值(除打桩机)方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值标准。另外,各种施工车辆的运行也将引起道路沿线噪声超标。
本项目河道两岸两侧200m之内有部分居民小区,这些敏感点距离待整治河道的最近的距离仅65m(双和园东区),预计施工噪声不能达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将会对河道周边的居民和行人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期噪声相对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机械噪声不同于车辆噪声,由于功率、声频、源强均较大,所以常使人感到刺耳,施工过程如不加以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产生严重的扰民噪声,影响沿线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
鉴于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时必须对各声源设备采取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不能同时施工,同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在产噪设备附近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进行噪声污染控制。施工期对河道沿线环境敏感目标所在路段内,以及施工便道周围有住宅的,禁止在22:00~06:00时段内运输材料。此外,尽量选择远离敏感点的地方作为高噪声设备的作业现场,并缩短一次开机的时间,以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并力争施工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将噪声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五、施工过程生态影响分析:
(1)施工期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河道疏浚和边坡修复过程中,会引起水体悬浮物增加、溶解氧变化、底泥中所含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扩散和局部pH值的变化等。
①施工影响:本项目的施工,会对河流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水道疏浚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可能会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好氧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会因环境的恶化而死亡,从而造成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影响基本都是属于不利的,但同时也是可逆的,而且施工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
②水生植物影响:河道清淤将改变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在工程施工期间,两岸水生植物将消失。清淤将导致河道底质环境改变,工程施工期间,沉水植物将消失。根据类似河道的疏浚后调查情况,河道疏浚后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沉水植物的恢复时间较长。另外,沉水植物的恢复跟水体的透明度有关,经河道清淤后,河道水质将比现状水质条件明显改善,水质透明度将提高,这有利于沉水植物较快的恢复。
③底栖动物影响:河道的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河道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其对环境突然改变,通常没有或者很少有回避能力,而河道大面积底泥的挖除,会使各类底栖生物的生境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将死亡。然而根据类似河流疏浚后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分析,河道疏浚后底栖动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只是恢复进程缓慢。另外,恢复时间越长,底栖动物就恢复得越好。由于目前的底栖环境较差,河道整治后,底质环境及水质的改善、污染底泥的去除,将有利于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将加快底栖动物的恢复,提高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施工期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包括现状水域、人工绿化用地、闲杂空地等。本工程临时占地类型包括闲杂空地、人工绿化用地和水域。人工绿化用地主要指河道沿岸人工种植的一些灌木丛,闲杂空地上主要植被为次生的各种杂草,一般农田上主要为周边村民种植的蔬菜。据调查,在整治河道两侧范围内没有名贵树种及古树名木分布。河道整治工程占地范围内将毁坏部分植被,因数量有限,故影响较小。随着主体工程的完工,永久占地将不可恢复,但临时工程用地和一部分临时堆土用地将通过复耕、复植等手段得到恢复。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运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随着建设项目的完工,将会改变沙洲东河目前相关河段河道淤积、生活垃圾较多的现状;同时,河道两岸绿化工程实施后,会净化空气并释放氧气,可大大改善河道两侧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因此,运营期本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正面有利的而影响。
二、运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不排放废水,项目完工后,可使水流减缓,水流停留时间增长,通过河道内的水生植物及亲水岸边种植的湿生灌木对氮磷吸附,减少水体内的氮磷含量,达到保持水环境的目的。因此,本项目对沙洲东河相关河段水环境的影响为正面有利的影响。
三、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运行期,基本没有噪声源,对声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四、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主要固废为打捞垃圾,由环卫部门当日运走并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五、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营运期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河道整治工程完毕后,原本对水体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被挖走,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将会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这将使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水质变清,透光深度变大,将有利于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提高。而各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使工程完成后河内水生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将会有较大提高。
随着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一些不适宜在原来环境生活的浮游生物(如褐藻、钟虫等)可以在河道中生长繁殖。各种生物的迁入,使河道的物种多样性得以增加 。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将更完善,食物链的断链环节重新恢复,食物网复杂化。而生境异质性的恢复也使生态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更完整。从而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将得到提高,有利阻止或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
总体而言,项目的完工将使河道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会有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更完整。因此项目营运期对水域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
(2)营运期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永久占地的土地主要是将陆域转变为水体,陆域生境的面积减少,水域生境的面积增加较明显。由于陆域生境被破坏的面积比较小,故对陆域动物的影响较小。主体工程完工后河道沿线的绿化、护岸的建设均能使陆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恢复。
该地区的动植物品种为广布品种,没有珍稀、特有、濒危品种和其它需要保护的物种。因此,总体上本项目占地只造成动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不会造成物种消亡,即不破坏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总量控制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产生和排放。不需要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进行妥善处理、安全处置,实现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施工期施工扬尘定期洒水,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等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机械设备尾气直接排放大气中迅速扩散,对环境影响较小
淤泥恶臭直接排放
营运期———
水
污
染
物施工期施工场地废水隔油池+沉淀池,尾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淤泥堆场余水物理+化学处理法达标后排入原来清淤河道
生活污水隔油沉淀装置+化粪池达标后排入附近河道
营运期———
电和射离电辐磁射辐无——不对环境构成影响
固体废物施工期清淤污泥固化后用于工程绿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清除水草、垃圾即清即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施工垃圾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或环卫清运
生活垃圾环卫清运
营运期打捞垃圾、水草环卫清运
噪
声施工期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
营运期———
其他无
生态保护措施预期效果
施工期对周围水体水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水质变清,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重新得到恢复;施工结束后对工程占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因此,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是较弱的。
“三同时”验收与环保投资一览表
主要“三同时”验收项目与环保投资一览表
时段
类别污染源污染物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预期效果建设
进度
施工期一、废气防治措施扬尘、恶臭、机械尾气向施工场地洒水、车辆冲洗、物料运输密封,设置围挡、限制车速,及时清扫路面等15施工扬尘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要求;恶臭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无组织排放要求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二、噪声防治措施噪声优化施工机械的布置、按规定要求施工、减震消声、车辆限速,设置围挡等10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三、废水防治措施生活污水隔油池+临时化粪池5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
明显影响
施工废水设置隔油池沉淀池5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淤泥堆场余水设置围堰、隔埂、絮凝池、沉淀池10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
明显影响
四、固废防治措施清淤土方运至淤泥堆场,淤泥固结后,回用于工程绿化30卫生处理处置
建筑垃圾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或环卫清运5
清除杂草、垃圾、生活垃圾环卫清运5
五、生态—植被恢复、绿化680美化环境
营运期固废垃圾、水草垃圾和水草储存、清运1卫生处理处置
合计766万元,占总投资的43.5%
结论和要求
一、结论
(1)项目基本概况
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河道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河道,项目分为A(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段)、B(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段)两段以及一座水闸。其中A段河道从雨润大街向南约100米,设计河道与现状河道断面相同,河道上口宽度约7米,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并在雨润大街上修建箱涵一座,用于沟通雨润大街南北侧沙洲东河;B段北起金沙江东街,南至韩二河,规划河道长度约340米,河道上口宽度30米,规划河底标高3~3.5米,河道西邻金沙江东街,约有10米的河道保护带,东侧预留10米的河道保护带,规划河道北端需要与现状金沙江东街桥梁衔接。为保证从南河向沙洲东河的补水质量,增强在非汛期河西中部地区引水补水的灵活性,项目在韩二河与沙洲东河交叉口西侧修建水闸一座,非汛期补水时闸门关闭,保证外河河水补往沙洲东河,汛期时闸门开启,确保河道的正常排涝功能。项目总投资1760.7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66万元,占总投资43.5%。
(2)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河道治理类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项“水利”第1款“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改条目,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3)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Mce030-33》中规划的河道,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加强河道周边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河西中部地区的水系沟通功能,美化河道周边环境,是一项民心工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河道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设计沙洲东河B段(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段)为避开现状匝道及220KV高压线(滨双线),需要侵占一部分规划绿地,由于用地规划可能存在的调整,需要根据本次设计河道走向尽快去相关管理部门确认,以推进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以此确保本项目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符合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整体规划。
根据《南京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本项目最近的保护区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项目西侧约2500米处,项目选址符合《南京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要求。
(4)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周围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
项目所在地周围不存在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噪声源,其声环境质量能达到2类区划功能的要求。
建设项目所在地域的主要地表水体为长江,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长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根据2015 年南京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该河段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5)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可行,能确保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不明显
①施工期影响分析
a、大气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清淤和堆场底泥恶臭。对于施工扬尘,施工期间采取了洒水喷淋、设置围挡等措施,有效了防止了施工扬尘的产生;对于施工车辆废气,由于其产生量较少,产生后可以得到迅速的扩散,加之项目区域较空旷,项目的施工期短暂,该部分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清淤底泥,恶臭产生量较小,本项目淤泥采用清即运的方式,不临时堆放淤泥,恶臭对居民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通过强化清淤作业管理,保证清淤设备运行稳定,可减少清淤过程臭气的产生。如发现部分清淤点有明显臭气产生时,采取两岸建挡板、加强对施工工人的保护、把受影响人群降至最少。本项目淤泥堆场距离最近的居民点超过100米,淤泥临时堆放、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居民敏感点影响很小。
b、废水
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淤泥堆场余水、施工废水。施工期人员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附近河道;淤泥堆场余水拟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使余水达标排放;施工机械泄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污染废水,采取隔油、沉淀处理措施,尾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c、噪声
项目在施工期间主要施工机械应尽量设置在施工场地远离居民点一侧,减轻对附近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噪声特别响的设备还应考虑作业时间,同时还应合理安排设施的使用,减少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在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方做好安民等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的噪声对当地声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影响也将自行消除。
d、固废
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固废主要有淤泥、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清除产生的杂草、垃圾漂浮物等。施工期淤泥统一运至淤泥堆场进行固结后,用作本工程的绿化用土;清除杂草、垃圾漂浮物即清即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建筑垃圾回用于工程建设,剩余部分垃圾可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境部门统一清运,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e、生态
项目在施工期间主要对水域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项目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河道疏浚和边坡修复过程中,会引起水体悬浮物增加、溶解氧变化、底泥中所含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扩散和局部pH值的变化等。由于项目施工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同时项目施工改善后的水域环境也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较快的恢复。项目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将不可恢复,但临时工程用地和一部分临时堆土用地将通过复耕、复植等手段得到恢复。
②营运期影响分析
a、大气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随着建设项目的完工,将会改变相关河道目前河道淤积、垃圾较多的现状;同时,河道两岸绿化工程实施后,会净化空气并释放氧气,可大大改善河道两侧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因此,运营期本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正面有利的而影响。
b、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不排放废水,项目完工后,可使水流减缓,水流停留时间增长,通过河道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及亲水岸边种植的湿生灌木对氮磷吸附,减少水体内的氮磷含量,保持水环境的目的。因此,本项目对相关河道水环境的影响为正面有利的影响
c、噪声
项目在运行期,基本没有噪声源,对声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d、固废
项目建成后,主要固废为打捞垃圾、水草等杂物,由环卫部门清运,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e、生态
本项目为河道治理类项目,项目的完工将使河道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会有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更完整。因此项目营运期对水域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同时主体工程完工后河道沿线的绿化、护岸的建设使陆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恢复。
总之,本次拟建项目施工期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提高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
(6)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是非生产性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产生和排放。不需要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进行妥善处理、安全处置,实现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7)总结论
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沙洲东河(金沙江东街至韩二河、雨润大街与泰山路路口)河道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本项目在施工、运营阶段采取环评提出的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该项目属于公益性环保整治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该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消除河道内源污染,大幅提升周边生境质量;同时,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周边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期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是有限的、暂时的,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有利的。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二、建议
为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相关环境保护要求,特提出以下建议:
1、本次设计河道为避开现状匝道及220KV高压线(滨双线),需要侵占一部分规划绿地,由于用地规划可能存在的调整,需要根据本次设计河道走向尽快去相关管理部门确认,以此确保本项目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符合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整体规划。
2、本次设计河道需开挖雨润大街已建道路,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和交通疏导工作,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3、本次设计中使用的闸门需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特别是汛期开始之前以及降雨之后,避免由于水闸开启或关闭失败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和损失。
本评价报告,是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及与此对应的污染情况为基础进行的,若性质改变,应由业主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另行申报。
审批意见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 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图一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图
附图三 建设项目生态红线图
附件一 关于沙洲东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附件二 委托书及声明
附件三 建设单位承诺书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7.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