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关于公布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威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关于公布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国务院关于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22〕65号)、《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党发〔2021〕34号)文件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据前期文物资源调研结果,拟推荐威宁县羊街红军烈士陵园、威宁县陆宗棠烈士旧居、威宁县陆宗棠烈士墓、威宁县兔街镇长梁子红军烈士陵园推荐申报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威宁县羊街红军烈士陵园
1936年3月16日,红二军团从赫章可乐进入威宁县羊街境内,宿营于大街乡大街子及附近村寨,次日到得胜坡集结南下。红军在经过羊街的辅处、兴隆厂、天生桥等地时,有梅红顺、何正发、潘玉成等10名红军伤病员在大洼、天生桥、银河、双河、羊街等地养病,因缺医少药,牺牲在羊街镇境内,被当地群众自发安埋。1991年,红军坟所在的辅处乡人民政府、兴隆乡人民政府和蛇街乡政府重新为红军烈士修坟立碑。2014年11月19日,羊街镇人民政府将10座分散的红军坟集中迁葬于此,形成羊街红军烈士陵园。
威宁县陆宗棠烈士旧居
威宁县陆宗棠烈士旧居位于威宁县雪山镇高营村1组,建于清朝末年,为陆宗棠父亲陆永昌所建,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一直为陆氏家族所居住。该旧居原为四合院、粮仓、长工房、柴房和碉楼组成。四合院由正房、左右长廊、前面长廊和对厅构成,正房前左右开门。其正房为九架头两立、两墙三间虚三层木石结构瓦房,正房中间堂屋设院窝,两侧有走廊,正房前面是天井,由9层台阶上到正房,天井左右两侧是长廊,天井前面是长廊和对厅。正房中柱高8.225米。正房右墙体上,一层和二层各有两扇窗户,三层上有一扇窗户;在一层和三层上各设一个枪眼,墙体前后开门。正房左墙体一层前后开门通往粮仓和长工房,三层设有一扇窗户。在四合院旁边,左面是两间粮仓和3间长工房,左前角是碉楼;右面是柴房。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其中正房建筑面积约120㎡。革命烈士陆宗棠同志于1918年3月出生于此。陆宗棠烈士旧居是当地彝族建筑的典型代表,从外观和用材上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传统建筑特点。由于其后裔迁居外地,现废弃,仅存中间木柱、部分楼枕和两侧石墙。
威宁县陆宗棠烈士墓
陆宗棠烈士墓位于威宁县雪山镇高营村1组,建于1950年4月,原为土坟堆,2021年年底威宁县人民政府在墓旁约50米处重新修建,由坟墓、纪念碑等组成,占地面积约500㎡,建筑面积约20㎡。陆宗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政委,中共党员。1950年4月23日在威宁哈喇河镇团箐梁子奉命阻击国民党李弥残部仝登文团的战斗中牺牲,埋葬于陆宗棠的老家雪山镇高营村1组。
威宁县兔街镇长梁子红军烈士陵园
1936年3月18日,红六军团的3名受伤的红军战士从云贵乡启程,向威宁县雪山镇灼甫方向追赶大部队,途经兔街乡和平村长梁子时,遭到地方土匪武装的袭击,牺牲在灌木丛中,后被当地群众发现,就地安埋在长梁子山林中。另一名红军战士冷红星同志因病在当地养伤,伤愈后帮人喂马直到老死,兔街乡人民政府将其安葬在兔街镇兔街村。2018年6月,中共兔街镇委员会、兔街镇人民政府投资12万元将牺牲在长梁子的3名红军战士(均佚名)和掉队的冷红星同志(后病故)集中迁葬于长梁子,形成红军烈士陵园。陵园由4座红军烈士墓、纪念标和广场组成。其中,墓园约100㎡,新建了烈士墓碑并对烈士墓包坟,墓园硬化,广场和进入陵园的道路约1100㎡尚未硬化。保存现状很好。
威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2024年5月13日
标签: 文物保护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