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解读

《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解读

《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18年,仁怀市获批第二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仁怀市人民政府编制了《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规划》经历了前期研究、文本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并与各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召开座谈,听取各方建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借鉴采纳。《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三、《规划》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共8章33节,第一章为立足仁怀市情,明确机遇挑战;第二章为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制定目标;第三章至第七章为重点工作任务;第八章为保障措施。

(一)立足仁怀市情,明确机遇挑战

区域特征:仁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厚实、农业富有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中国酒都、全国文明示范市、全国民族工作先进市、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西部百强县市、贵州省双拥模范市等,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近年来,仁怀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经济稳步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应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仍需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压力;生态文化体系还需培育。

“十四五”“十五五”时期,既是仁怀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十五个五年规划期,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建设美丽仁怀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

(二)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制定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重点围绕构建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优良的生态安全体系、绿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开放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及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生态仁怀”。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双碳引领,创新变革;因地制宜,生态惠民;党政主导,全民参与。

规划目标。到2027年,目标责任强化落实、生态安全巩固提升、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到2030年,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酱香白酒行业降碳减污先行区、“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彰显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价值。

(三)重点工作任务

《规划》设置的目标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结合仁怀市建设发展实际,从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五大领域建立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体系,共设置25项规划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6项。

《规划》的重点工程:规划重点推进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工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类33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17.98亿元。


《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18年,仁怀市获批第二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仁怀市人民政府编制了《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规划》经历了前期研究、文本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并与各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召开座谈,听取各方建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借鉴采纳。《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三、《规划》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共8章33节,第一章为立足仁怀市情,明确机遇挑战;第二章为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制定目标;第三章至第七章为重点工作任务;第八章为保障措施。

(一)立足仁怀市情,明确机遇挑战

区域特征:仁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厚实、农业富有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中国酒都、全国文明示范市、全国民族工作先进市、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西部百强县市、贵州省双拥模范市等,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近年来,仁怀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经济稳步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应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仍需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压力;生态文化体系还需培育。

“十四五”“十五五”时期,既是仁怀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十五个五年规划期,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建设美丽仁怀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

(二)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制定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重点围绕构建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优良的生态安全体系、绿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开放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及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生态仁怀”。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双碳引领,创新变革;因地制宜,生态惠民;党政主导,全民参与。

规划目标。到2027年,目标责任强化落实、生态安全巩固提升、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到2030年,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酱香白酒行业降碳减污先行区、“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彰显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价值。

(三)重点工作任务

《规划》设置的目标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结合仁怀市建设发展实际,从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五大领域建立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体系,共设置25项规划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6项。

《规划》的重点工程:规划重点推进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工程、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类33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17.98亿元。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