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尖樟州渔文化博物馆

朱家尖樟州渔文化博物馆

一、樟州村概况

樟州位于朱家尖岛东段,三面环海,北临普陀山3.5公里,西距沈家门渔港10.5公里,由外樟州、里樟州、小兰头、乌龟门、里湾5个自然村落组成,村庄面积2平方千米,生态公益林面积1200亩,耕地面积35亩。山、石、湾组合成一个山海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渔乡风情浓郁的渔村。樟州独具魅力,兼有传统渔村风情和现代渔业景观。

樟州人靠海吃海,海洋捕捞业是村里的主要产业,樟州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发展起渔农家乐、民宿、休闲渔业,做大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海上古渔村,魅力新樟州”。干净整洁的环境、风格鲜明的民宿、热情淳朴的村民,为建设新时代和最美渔村提供了舟山样本。199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1995年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也是舟山市第一个小康渔村。

二、樟州渔文化博物馆简介

樟州渔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初开始规划建设,于2023年9月完工,2023年10月投入开放,总面积300余平方米。2024年5月入选2024年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樟州渔文化博物馆主要从民风习俗、海洋捕捞、渔船演变、展望未来四个方面展示樟州渔村的历史变迁,本馆主要搜集展示了传统渔村渔民生活、生产的老物件,为村落文化的延续和舟山渔文化传承略尽绵力。

第一篇·民风习俗

本篇章主要记录了樟州渔村的由来和樟州村民生活、生产习俗等内容,搜集了渔船生产老设备、渔民服装、网具等老物件。



第二篇·海洋捕捞

解放初,樟州只有11艘破旧小木帆船,产量低,收入少。然而樟州人不甘落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心全意靠集体,成立了互助组、生产合作社和渔业大队。1983年,樟州创建经济合作社,调整完善“三定两奖”承包责任制,使经营体制更加稳定;1989年创办集体渔业公司,采取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集体经济结构一直到1994年渔业体制转制为止。


第三篇·渔船演变


清至民国,舟山渔船有:六格档、岱山中流、金塘大流、大捕、大对、绿眉毛(运输船)等。昔时渔船均为木船,多为单道桅,或木桅或竹桅,布帆,略呈菜刀形,载重最大仅十五六吨。上世纪50年代有了机帆船、小机流。80年代末出现钢质渔轮。90年代船体日渐加大,且每船有主、副二机。尔后,主机马力达二三百匹,载重达200吨以上。捕捞渔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渔业捕捞实现机帆化、钢质化和远洋化。

第四篇·面向世界,展望未来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樟州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八八战略”,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渔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实现生态美、经济美、生活美有机融合,全力打造舟山海岛共富“樟州样板”,让新时代美丽渔村富起来、强起来!


休闲渔业船

“樟州渔文化博物馆”以“传统渔俗、耕海牧渔、蓝色记忆”为主题,以渔文化实物和与“渔”有关的特色图片等,呈现了樟州作为渔村的独特记忆,满满都是亲切感;记载着樟州历史和重大变迁,改写了渔民生活,保留了渔村遗存,构建了樟州人的精神家园。未来,希望渔村文化博物馆成为樟州文化金名片,让大家在了解村史的同时,不忘樟州人“海纳百川、团结互助、勇挑重担”的精神,让一代代樟州人扎根美丽渔村,把樟州建设成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新时代和美渔村。

三、樟州渔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

每周: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博物馆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