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自治区财政厅组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于2024年5月9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形式反馈修改意见。

1.电子邮件方式请发送至:zrzyysthjc@163.com
2.传真方式请发送至:0951-*******

3.信函方式请邮寄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解放西路416号自治区财政厅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并在信封上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字样,邮编:******

附件:《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2024年4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殷宏飞 咨询电话:0951-*******


附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资环〔2020〕6号)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0〕17号)、《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宁党办〔2018〕107号),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是指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在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以及赔偿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人主动缴纳或者按照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法院生效判决缴纳的资金。

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确定或者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由赔偿义务人修复或者由其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的,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不纳入本办法管理。

经组织修复效果评估认定,生态环境修复不能达到磋商确定的修复效果,需要重新以缴纳资金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纳入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确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案件中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三)赔偿义务人自愿支付的赔偿资金;

(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赔付金(由投保企业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为控制污染物扩散,或者清理污染物而支出的必要而且合理的清污费用);

(五)赔偿义务人自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后,经评估认定未能达到修复效果,需要赔偿义务人重新以货币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

赔偿义务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及时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自治区区域内非跨地级市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由各地级市人民政府行使权利;跨地级市,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为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人民政府可指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机构代表本级赔偿权利人主动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依法及时提起诉讼。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支付义务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设区市政府可指定所属县(市、区)相关部门或机构负责县(市、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

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部门职责指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

第七条 对确实无法达到修复目标但已修复至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或因不可抗力导致修复中止并无法继续的,赔偿义务人可以提出申请,经赔偿权利人或其指定的部门、机构评估同意后终止修复,并依法缴纳赔偿资金。

第八条 赔偿权利人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和管理。赔偿权利人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负责执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人民法院负责执收由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全额上缴赔偿权利人指定部门、机构的本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2024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收入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以后年度根据政府收支类科目修订情况列入相应科目。

第九条 损害结果发生地涉及多个市、县(区)的,由损害结果第一发生地赔偿权利人牵头组织市、县(区)政府协商确定赔偿资金分配,无法达成一致的,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决定。损害结果跨地市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协商确定赔偿资金分配。

第十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统筹用于在损害结果发生地开展的生态环境修复相关支出,包括:

(一)清除或控制损害(包括应急处置)的相关支出;

(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支出;

(三)由赔偿权利人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鉴定评估(包括调查、鉴定、勘验、监测、专家咨询)、修复方案编制及修复效果评估、律师代理及诉讼等相关支出;

(四)其他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相关的支出。

第十一条 生态环境修复相关支出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执行。赔偿权利人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负责编制生态修复及工作经费支出预算草案、绩效目标,提出使用申请,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本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支出。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修复相关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结转结余资金按照有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修复相关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机构应当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监控,在预算年度结束及时开展绩效自评并将结果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当督促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机构以及人民法院及时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上缴本级国库,审核批复资金支出预算,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和定期绩效评价,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作出预算安排。

第十五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存在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等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分配、审核等工作中,存在违规分配、使用、管理资金,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经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生态环境无法修复或者无法完全修复的损害赔偿资金,以及赔偿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或者未完全履行义务时应当支付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可参照本办法规定管理;需要修复生态环境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移送自治区、地级市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情况应当由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机构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十九条 各地级市可结合本办法及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管理办法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24年XX月XX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XX月XX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宁财规发〔2022〕8号)同时废止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生态环境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