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招标公告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招标公告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编制完成,按照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公众公开其环境信息,具体情况如下: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概况

2007年成都市在原来确定的30个重点镇的基础上增补了竹篙镇作为成都市市级重点镇,为竹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金堂县按照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建设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总体思路,突出“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山水田园城市”三大战略,推动三次产业跨越发展,构建“两轴三极、四区联动”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确立以赵镇、淮口、竹篙为核心,形成区域城镇经济群增长极,明确了竹篙镇的产业发展重点。在竹篙镇规划轻工业产业园区,从人才条件来看,这里有一大批外出打工人员,积累了一定经济,拥有一定实力。从区位条件来看,除赵镇、淮口镇外,竹篙镇所处的位置比较好,搞好轻工业产业园区,可以加快竹篙镇的发展,迅速辐射带动“下五区”统筹城乡发展。

为了加快竹篙镇的发展步伐,满足招商引资需要,强化规划管理,竹篙镇人民政府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位于竹篙镇东北方,涉及老虎寨村、凉水井村、竹篙社区、红观音村,距成都70km。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位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主要以制衣制鞋、农产加工等产业为主。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建成后,预计年产值4.3亿元,年税收过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拉动就业1万人。

二、规划方案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如下:

1、规划期限

2013~2020年。

2、产业定位

以发展鞋业制造、成衣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环保低碳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3、功能布局

竹篙回乡创业园分为制衣制鞋轻工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综合服务设施配套区。

4、土地利用规划

表1 一期规划用地统计表




序号

用地类别名称

面积(hm2)

比例(%)

1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1.38

4.12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A1

0.46

1.37

教育科研用地A3

0.92

2.75

2

工业用地M

6.77

20.21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M2

6.77

20.21

3

交通设施用地S

10.62

31.70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S1

10.62

31.70

4

公用设施用地U

0.59

1.76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U1

0.0

一一

环境设施用地U2

0.19

一一

安全设施用地U3

0.40

一一

5

绿地

一一

一一

规划建设总用地

33.50

100.00

6

非建设用地

120.51

一一

其中

水域


一一

农林用地

120.51

一一

规划总面积

154.01

一一


三、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优势条件

1、区位交通优势

根据金堂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轴三极、四区联动”发展战略,竹篙镇是金堂县东南部镇域经济中心重镇,辐射周边六个乡镇(又新镇、广兴镇、转龙镇、隆盛镇、平桥乡和土桥镇)和简阳踏水镇。

竹篙镇回乡创业产业园区内现状道路主要为新建的竹篙大道和创业大道。园区西侧紧邻金堂大道,金堂大道是金堂县构建“两轴三极、四区联动”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的重要轴线,金堂大道贯穿县域东西,联系金堂——淮口——竹篙三点,是竹篙镇一条重要的交通线,金堂大道的建成极大的提高了园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交通区位优势将带给竹篙回乡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机遇。

2、资源优势

竹篙镇地处金堂县丘区,地势起伏较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由九龙灌渠解决。全镇进行了土地整理。

资源优势将给竹篙回乡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

3、产业优势

农业:农产丰富,种植发达,以粮食种植为主。2010年镇粮食播种面积90641亩,粮食总产量达21254吨。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豆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作物等具有规模。在经济作物里,发展精品柑桔、精品(脐)橙、食用菌、木耳、蚕桑和黑山羊。

劳务:现已基本形成了集劳务中介、劳务培训、劳务输出、输出后的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外出务工人员达上万人。

镇域商贸中心城镇:竹篙镇交通便利,内外联系紧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产品交易繁华,主要发展以建筑、商贸服务、服装加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三产业。

4、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竹篙镇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镇内电力充足,用电由竹篙镇35KV变电站供给。另有三处深井取水对城区供水,光纤、电视、通讯已实现村村通。为城区发展奠定基础。

制约条件

1、经济分布不平衡,镇内沿县道金乐路经济活跃,镇域南北经济相差较大。

2、扩大再生产能力弱,缺乏专业市场,对农产品的加工利用不足,主要以原产供应为主,附加值太低。

3、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农村农业发展渐趋迟缓。且劳动力素质底,人才缺乏。

4、镇区建设初见成效,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生活用水主要取地下水,不能满足镇区的生活用水需要,严重的制约了城镇的扩展。并且污水处理系统也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

环境有利条件

1、目前区域大气环境、声学环境较好,可为回乡创业园的建设提供支撑;

2、竹篙镇的部分市政配套的环保设施可为回乡创业园提供服务。

四、主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及预期达到的环境效果

本规划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为:废气、生产和生活废水、设备噪声、固体废物等。

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主要是生产生活废水;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园区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主,规划实施后,引进的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为燃料。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污染物废气和含无机污染物废气的排放,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2)二级标准后方可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由于区域内还有较大的大气环境容量,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不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经过预测,只要严格控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区域开发不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环境影响程度可以接受。

(2)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规划区生产生活废水均经过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GB8978-1996)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入资水河。环评要求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投入运行前,企业外排废水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级标准或相应行业标准排放标准一级。

(3)噪声污染物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在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机泵和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采用有效的减震、隔声和消声措施等预防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控制水平。

施工期的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运营期的生产设备噪声采取减振、消声和隔声措施后,可保证厂界噪声达到相应标准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区域的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园区中主要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垃圾和职工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奔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进入园区的企业按照“三化”的原则进行处置,固废的处置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同时进入企业应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从产品的源头及生产过程中控制固废的产生量,加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废渣若属于危险废物,则相应的危险废物必须交由处置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堆砌,各企业应该严格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五、规划环评总体结论

《金堂竹篙回乡创业园一期详细规划》实施旨在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与上、下层相关规划是相容的。规划区产业结构及规划布局是合理的,区域资源及环境条件经优化调整后可支撑规划的实施。规划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可有效减缓因规划区开发建设造成对区域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效节约资源、能源,有利于“三废”治理,规划环境目标可达。

总体而言,在切实加强对各入驻企业的污染治理及达标排放监管,实施污染总量控制,落实报告提出的准入条件和环境门槛,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后,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规划方案是可行的。

六、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金堂县竹篙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及方式:
姓名:胡德薛斐瀚电话:********111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及方式:
姓名:王工电话:********411
地址:成都市芳邻路8号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以通过上表所列的联系方式,通过打电话、发传真、信函等方式,以书面形式与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取得联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本公示时间2016.7.15-2016.7.27,发表意见的公众请注明发表日期、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