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政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巴中市出台方案强化思政课建设
用思政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巴中市出台方案强化思政课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加强巴中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近日,巴中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巴中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三大亮点 凸显思政教育特色
开展思政教育,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该方案系统全面、整合资源,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系统谋划“大格局”,涵盖思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队伍建设、课题课本研究、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10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全生命周期教育纳入系统谋划,全面部署。
创新开创“大课堂”,一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巴中红色、传统和历史文化,探索建立讲习课堂、创新课堂、特色课堂、空中课堂、实践课堂五大课堂,提高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集成“大师资”,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专职思政教师、兼职思政教师、思政专家顾问三支队伍,增强思政师资力量,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循序渐进 强化思政课课程建设
在课程目标上,大学阶段重在强化政治意识,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开展启蒙性学习。在课程体系上,大学阶段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并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多措并举 创新思政课课堂方式
依托巴中红色资源,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讲好“红色历史”;鼓励各县(区)每年完成3所“校史馆”“红色党史馆”等校园红色阵地培育,把“红色课堂”搬进校园。基于“巴中教育云”,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巴中“智慧云”思政大课堂。组织开展一体化的红色研学、劳动教育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办“学校讲习堂”,各地各校举办“讲习堂”期数每年不少于12堂。
集成能力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建强专职教师队伍,配齐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跨年级任教的思政课教师可适当减少课时;小学可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可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可由所属乡镇中心校思政课教师“走教”“送教”;用好兼职教师队伍。积极聘请老红军、红军烈属、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定期到大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建立专家顾问队伍。建好专家资源库,职称评定中适当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并实行职称评审单列。
整合资源 加强思政课课程生态建设
在课题研究上,突出市县两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研组与市(县)委党校及省内高校合作,每年至少联合开展1次大中小学思政教研工作。在实践基地建设上,立足巴中丰富红色资源,加强思政课红色文化研学路线建设,确保每年建成省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1个、发布红色文化研学路线2条。到2027年,建成省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4个、发布红色文化研学路线15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充分挖掘巴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每年研发编写巴中本地系列青少年红色读本50册,开发“红色系列”课程20堂,开发“川陕革命根据地”学习教育思政微课10堂。在培育模范品牌上,每年推选一批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锻造优秀师资队伍,形成一批质量较高且具有市域特色的思政精品示范课,加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每年孵化培育德育品牌学校10所。
规范管理 强化思政课制度机制
建立思政课教材教辅审核、思政试卷审核、思政实践活动报备审批制度,将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班子成员重要考核指标,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基本依据。定期开展思政课质量评估,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入团及入党重要参考。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