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大豆、玉米、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贵池区大豆、玉米、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科技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24〕424号)要求,为切实发挥科技对单产提升有力支撑作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贵池区大豆、玉米、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具体见附件。
附件:1、贵池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2、贵池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3、贵池区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贵池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9日
附件1
贵池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综合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我区大豆多为麦-豆、油菜-豆周年栽培模式,于麦茬、油茬后播种,属于夏播大豆,针对我区大豆种植密度匀度不高、高温多雨、病虫害严重等关键问题,以优化品种和种植方式合理密植为主线,以推广高性能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为保障,选育耐热耐湿、高油高蛋白品种,推广密植精播、化控防倒、病虫飞防、一喷多促等高产技术,集成组装品种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方案,推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我区大豆产能。
二、主要目标
立足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使大豆亩种植密度在当前基础上适度增加,优化施肥、化控技术,提高机械整地开沟质量。大面积单产在140公斤/亩以上。
三、技术要点
(一)优选品种,拌种包衣。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及种植模式,选择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耐密植大豆品种,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根据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使用时注意剂量,避免出现药害。防治大豆根腐病,选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大豆种衣剂;若需防地下害虫,增加噻虫嗪。
(二)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适墒播种,选用高性能播种机,实行精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雨水较多和排灌不畅地区,采用开沟播种施肥一体机,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播种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亩保苗1.5万株左右。
(三)适时播种。夏大豆播期一般控制在 5月底至 6 月上中旬,早中熟品种 6 月上中旬播种,中晚熟品种 5 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播种。
(四)精准施肥,前控后促。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产量水平进行精准施肥。结合种肥一体化播种,一般亩施大豆复合肥(N:P:K=15:15:15)15-20公斤作基肥,在初花期根据长势可亩追施3-5公斤尿素。结荚初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钼酸铵,促进大豆开花结实,减少落花落荚。鼓粒初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促进鼓粒,增加粒重。
(五)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播后因地制宜进行化学除草,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苗前封闭除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80%唑嘧磺草胺,无人机喷雾。大豆3-4片复叶期用烯草酮+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喷雾除草。苗期用甲维·虫螨腈或甲维·甲虫肼+联苯·噻虫胺,无人机喷施,防治鳞翅目、刺吸式、叶甲类害虫。开花期用蚨虫哒螨灵+氯虫苯甲酰胺+污菌戊唑醇,无人机喷施,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烟粉虱等害虫,霜霉病、细南性斑疹病、叶斑病等病害。结荚及鼓粒期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污菌戊唑醇,无人机喷施,防治霜霉病、叶斑病、烟粉虱、点蜂蜍蝽、叶甲等病虫害。
(六)一喷多促,抗逆增产。综合田间大豆长势和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增强大豆抗逆能力,提升产量水平。在大豆花前或初花期可根据长势结合病虫害飞防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茎叶喷施,控制旺长,调控株型,防止倒伏,减少落花落荚。结荚及鼓粒期无人机喷施芸苔素、胺鲜脂等调节剂,提高大豆抗逆性,减少落荚,提高产量,达到一喷多促,抗逆增产的效果。
(七)适时收获,高质减损。大豆完熟后(叶片脱落、茎杆变黄,豆荚表现出品种特有的颜色,手摇植株籽粒发响)适期进行机械收获。利用大豆专用收割机进行收获,根据大豆植株含水率、喂入量、破碎率、脱净率等情况,调整机器转速和脱粒间隙,降低脱粒破损率。充分利用晴天地干时机,突击抢收,防止泥花脸,提高清洁度,实现高质减损。
四、注意事项
1. 种子包衣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包衣种子未播种,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发芽率。
2. 雨水较多和排灌不畅地区,采用开沟播种施肥一体机播种,做好开沟排水,防止涝灾。
3. 控制旺长要根据田间长势(已旺长或有旺长趋势)喷施烯效唑,可按照推荐剂量减半,少量多次喷施,防止施用过量抑制大豆生长。
附件2
贵池区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针对本地区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群体质量差、雨热资源利用不足、花粒期遇高温雨水威胁、病虫重发等关键问题,以优化品种、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和肥水精准调控为主线,选用耐高温渍害品种、种肥同播、化控防倒、一喷多促、适期晚收等高产技术,集成组装品种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方案,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我地区玉米产能。
二、主要目标
立足贵池区旱地玉米主产区,开展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使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高度契合,通过播期调节规避不良气候条件威胁,机播、种肥同播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充分应用。大面积单产在400公斤/亩以上。
三、技术要点
(一)精选良种,适期播种。综合光热资源、土壤肥力、茬口衔接、灌排条件等因素,科学选用适宜当地的熟期、高产稳产、耐密抗倒、多抗广适、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宜选用熟期适中、耐密抗倒、抗锈病、耐高温热害能力强、高产稳产玉米品种,进行适期播种。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3%,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针对病虫害发生严重地区可进行二次包衣。
(二)因地制宜,采取对应的农艺措施。
1. 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选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重点是配套耐密抗倒品种和精选种子,因地制宜增加种植密度,做好精准包衣。采用精准种肥同播。拔节化控,并根据玉米营养需求情况追肥3-5次,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大幅增加玉米单产。
2. 精量直播技术。播期墒情适宜地区可选用精量直播技术,玉米生产上农事操作宜选用适宜机械,能同时完成灭茬、播种、施肥、覆盖、播种,小麦秸秆还田后适期播夏玉米。一般地块亩保苗4500株左右,耐密品种和高产田可适当提高密度。施用玉米专用肥或缓控释肥等,种肥一次性同播。种肥侧深施,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和烧苗。
3. 稳产技术。沟渠配套,做到可排可灌。在夏玉米开花、授粉、灌浆期如遇持续干旱或极端高温天气,应适量浇水或日灌夜排,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玉米田间小气候,提高玉米结实率和千粒重,抵御灾害损失。
(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 苗前封闭,化学除草。播后苗前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在苗期(三叶一心至五叶期)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提高除草效果。
2. “一防双减”,防治病虫害。在大喇叭口期(第11-12叶展开)进行“一防双减”,即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玉米锈病、纹枯病、叶斑病、小斑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病病虫害。
3. “一喷多促”,抗逆增粒重。籽粒灌浆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一喷多促”,即采用无人机将0.2%磷酸二氢钾、1%尿素、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一次性混合全株喷施,补充养分、防病治虫、降损减害、促粒增重。
(四)化控促壮防倒伏。玉米生育前期,水肥充足或群体过大,容易造成植株旺长,增加倒伏风险,可在玉米6-9片叶片展开期喷施胺鲜·乙烯利等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增强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使用化控剂要注意合理浓度配比,以免影响施用效果。要求在无风无雨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施,如遇干旱,酌情进行化控。
(五)适时晚收,减损增粒重。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促进田间站秆脱水,降低机械收获损失,增加籽粒重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不耽误播种油菜(小麦)、适时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
四、注意事项
1. 喷施玉米苗后除草剂时,不要随意加大药量,也不要加入杀虫剂混喷,以免出现药害。
2. 化控应掌握“控高不控低,控旺不控弱,控密不控稀”原则。密度不足、低肥力的中低产田不宜化控,苗黄、弱苗等长势差的地块不要化控。
附件3
贵池区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针对机插机收再生稻头季稻育秧难、栽后缓苗期长、后期根系衰老、稻茬腋芽萌发率低、机收碾压严重、产量不稳等限制因素,以丰产优质、再生力强品种为基础,推广大棚旱育壮秧、适度增加基本苗、干湿交替和二次烤田技术及头季前氮后移、再生季前重后轻施促苗肥技术,集成组装机插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综合方案。推进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本区域再生稻产能。
二、主要目标
立足贵池区再生稻主产区,开展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以“品种和保根促发”为主攻途径,通过头季稻旱育壮秧、精准栽插、干湿交替、二次烤田技术及头季稻后期适时施用“保根肥”、再生季“前促中攻后补”施肥技术的充分应用,实现大面积单产在820公斤/亩以上。
三、技术要点
1. 因地制宜,精选良种。再生稻种植田块应要求排灌设施完备,优先推荐绿肥田(冬闲田)。选择生育期适宜(中籼品种生育期在132天以内)、抗倒耐高温、米质好、再生性好、两季产量高的品种,建议从安徽省再生稻主推品种中选择。
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播种期应根据大田安全栽插期与秧苗期倒推确定,我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精确定量播种,一般窄盘(宽度25cm)播芽谷65-75克/盘,宽盘(30cm)播芽谷90-100克/盘,叠盘暗化出苗,工厂化或大拱棚保温育秧,旱控管理,2叶1心期前以湿润为主(盘土含水量65%±5%);2叶1心期至移栽前以旱管为主(盘土含水量45±5%),不卷叶不补水。
3. 精确机插,合理密植。因头季前期气温较低,分蘖发生慢,为保证头季和再生季两季高产,根据气温情况适时移栽。机械插秧密度为1.7万穴以上,基本苗5.5万~6万苗/亩。如果气温低不宜过早插秧,秧龄可延迟至35 d左右,以防止移栽后发生僵苗。
4. 精确定量,优化施肥。 头季稻施肥原则为重施基肥,早追分蘖肥,适量追穗肥为原则。N:P2O5:K2O比例为1:0.5:0.9,对中等肥力的稻田,每亩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0-12kg、6kg和10kg。氮肥基肥:分蘖期追肥:穗肥分别为5:2.5:2.5;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穗肥各50%。插秧7天左右可采用追肥拌除草剂除草,幼穗分化后不施除草剂。冬闲田可种植油菜青苗作绿肥。
5. 水分管理,二次控田。减少机收碾压损失、增强根系活力。头季稻在浅水活蔸、薄水促蘖、晒田控苗、湿润长穗、寸水开花、干湿壮籽的前提下,做好二次干田工作,一是结合控苗晒田,当茎蘖数达每亩15万株时(平均每蔸茎蘖数达到10个左右,快封行时)晒田,按“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做好第一次晒田,原则是田面有小裂、现白根、脚踩不陷,有利稻根下扎。二是第二次是在开花后以干干湿湿交替灌水,收获前10-12天施促芽肥后落水干田,保证干田收割。
6. 绿色防控,护秆保芽。 头季稻应在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是做好病害防治。抽穗期遇连续阴雨时注意防治稻曲病,可选择在头季抽穗前6 d和始穗时,选择对路药剂各防治1次。同时,还要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
7. 适时收割,留中高茬。头季稻最宜在九成黄时抢晴收割,选择适宜收割机型,沿行向直线收割,尽量减少对稻桩的碾压。头季收割时留桩高度可根据收割时间适当调整,在8月10日以前收获的留桩高度可适当降低,平均高度为20-25 cm;8月15日收获留桩高度为30-35 cm;8月20日以后收获的宜留高桩(45 cm以上,保护好倒2节的再生芽不受伤害),以缩短再生季的生长期,确保再生稻优质稳产。
8. 适时适量,施好促、提肥。再生季促芽肥施用时间掌握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每亩追施尿素6 kg、氯化钾6 kg。提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第3天施用,可追施尿素6-8 kg,或复合肥20 kg。
9. 精心管护、肥水调节。 前茬收割后立即灌“跑马水”,再生够苗后,间歇轻露长期保持湿润;抽穗扬花、灌浆期回薄水,干湿交替结合直至成熟;黄熟期间湿润自然落干至成熟。若遇“寒流”可在始穗期亩配施“920”和高钾叶面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田间病虫害,如有大面积发生,进行有效防治。
10. 完熟收获,颗粒归仓。再生稻上、下位芽分化时间不同步,生育期长短不一,抽穗成熟期不一致,如果气温偏暖、后期没有后茬需腾地,可以待大部分再生穗达到完熟时再抢晴天收割。
四、注意事项
1. 再生稻育苗时因播种较早,寒流频繁,育秧大棚配置增温设备可最大限度减少倒春寒对秧苗的损害。
2.头季前期气温较低,分蘖发生慢,为保证头季和再生季两季高产,应栽足基本苗。
3. 头季稻收割后应灌好“跑马水”,禁止在收割后马上进行追施提苗肥,以防酌伤稻茬腋芽,提苗肥应在第3天左右施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