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合肥市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评估期为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请予审议。

一、《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一)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从总体进度来看,《纲要》确定的30项指标中,有3项指标暂无法评估【(1)森林覆盖率:根据《关于共同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2〕5号)要求,森林覆盖率指标的计算正在调整,目前暂无新的公开指标;(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率:省生态环境厅暂未下达“十四五”期间各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具体考核数值;(3)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省能源局暂未公布各地市数据】。27项可评估指标中,21项达到或超过进度要求;4项指标略低于序时进度,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完成;2项指标低于序时进度过多,完成难度较大。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指标进展情况表

进度

评价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基数

“十四五”前半程进度正常值

2025年

目标

五年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十四五”前半程完成情况

“十四五”期末预测

提前完成(11个)

实现度≧100%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99.49%

99.5%*

99.5%

预期性

99.52%*

能完成

2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1.77

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预期性

15.88亿美元

同比增长52.2%

能完成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55.3

523.9

1200

7%左右

预期性

605.2亿元

同比增长9.2%

能完成

4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3

3.15*

3.4

预期性

3.6*(FDI)

能完成

5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

专利拥有量(件)

2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期性

27.07*

能完成

6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255

359*

600

预期性

622*

能完成

7

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

100%

约束性

115.9%

能完成

8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

服务中心覆盖率(%)

100%

预期性

100%

能完成

9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覆盖率

区、街镇、居村全覆盖

预期性

100

能完成

10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03

2.20

4.6

预期性

5.97

能完成

11

人均预期寿命(岁)

81.42

81.62**

82.42

预期性

82.75**(主要受疫情影响)

能完成

进度超前

(6个)

55%≦实现度<100%

12

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协议投资增长(%)

5%左右

预期性

两年年均增长11.29%

能完成

13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0%

预期性

19%

(采用市级数据;该数据不分解至县区)

能完成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4.5%

6.73%

10%

预期性

9%

能完成

1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期性

9.9%

(采用市级数据;该数据不分解至县区)

能完成

1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

6.3%

高于GDP增长

高于GDP

增长

预期性

6.3%

能完成

17

城镇调查失业率(%)

低于全省

平均

低于全省

平均

低于全省平均

预期性

该指标统计至省级,不分解至县区

能完成

进度正常

(4个)

45%≦实现度<55%

1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9%

与GDP增速保持一致

与GDP增速保持一致

预期性

两年年均增长11.13%

能完成

1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6.25

47.86

49.52

预期性

47.89

能完成

2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达市控目标

达市控目标

达市控目标

约束性

82.2%

达市控目标

能完成

2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达市控目标

达市控目标

达市控目标

约束性

66.7%

达市控目标

能完成

进度滞后

(6个)

<45%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32.3

7.5%

(2023年上半年预期进度值为889.7亿元)

力争超2300

7.5%

左右

预期性

5.5%

(2023年上半年实际值为797.7亿元)

力争完成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

******以上

预期性

*******

力争完成

3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6

3.72

3.85

预期性

3.52

力争完成

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8%

45.9%*

46%

约束性

45.8%*

力争完成

5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3.2%

3.3%*

3.5%

预期性

2.5%*

难度较大

6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达市控目标

累计下降6%

累计下降12%

约束性

累计下降3.35%

难度较大

无法评估

(3个)

1

森林覆盖率(%)

15.27%

15.3%

约束性

待明确后评估

(根据《关于共同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2〕5号)要求,森林覆盖率指标的计算正在调整,目前暂无新的公开指标)

2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率(%)

达市控目标

达市控目标

约束性

待明确后评估

(省生态环境厅暂未下达“十四五”期间各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具体考核数值)

3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标准煤)

0.25

达市控目标

约束性

待明确后评估

(省能源局暂未公布各地市数据)

备注:(1)按照指标实现度将30项指标分为提前完成、进度超前、进度正常、进度滞后四类进行评估。提前完成,为指标实现度≧100%,即已达到“十四五”末期目标;进度超前,为指标实现度≧55%并<100%;进度正常,为实现度≧45%并<55%;进度滞后为指标实现度<45%。(2)因部分指标缺少2023年上半年或2022年完成情况,故以2022年或2021年进度正常值与相应年份完成情况作比较。带*为2022年进度正常值/完成情况,带**为2021年进度正常值/完成情况。

(二)分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发展类(9项指标)

“十四五”前半程,我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显著。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9.52%、外商直接投资(FDI)3.6亿美元,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5.88亿美元、同比增长52.2%,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2亿元、同比增长9.2%,预计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协议投资额两年年均增长11.29%,进度超前;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年均增长11.13%,进度正常。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略低于序时进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2022年数据),进度低于预期较多。

2.创新驱动类(5项指标)

“十四五”前半程,我区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涌现。2022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7.07件、高新技术企业数622个,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达1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9%(均无区级数据,参照市级数据),进度超前。2023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9%,进度超前。

3.民生福祉类(9项指标)

“十四五”前半程,我区社会民生持续优化。2023年上半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115.9%,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覆盖率100%,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97个,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人均预期寿命82.75岁(2021年),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值,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2022年发生波动。2023年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进度超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89万人,进度正常。城镇调查失业率该指标统计至省级,不分解至县区,进度超前。受“十四五”期间我区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影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低于2020年数据。

4.绿色生态类(6项指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达市控目标,进度正常。受疫情、极端天气、GDP增速低于预期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35%,进度滞后。我区“十四五”期间绿化总量增加速度平缓,2021—202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未增长,2023年正在实施全区绿地资源普查,2023年数据待普查结果公布后再做评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率暂无法评估。森林覆盖率暂无法评估。

5.安全保障类(1项指标)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暂无法评估。

(三)指标展望

预计到2025年,《纲要》确定的30项指标,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森林覆盖率3项指标暂无法评估外,其余27项指标展望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完成的指标21项。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覆盖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人均预期寿命、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协议投资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第二类是力争完成的指标有4项。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具体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30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2021年总量达1606.94亿元、增长7.3%;2022年总量达1657亿元、增长1.6%;两年年均增长仅有4.5%,低于预期目标。主要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疫情影响与经济转型调整压力,经济增长速度不及预期。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态势,2023年上半年总量达797.7亿元、增长5.5%,经过努力预计2025年能够完成规划目标。“十四五”后半程,需进一步聚焦重大改革任务、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民生政策,做到目标量化、措施实化,确保按序时完成目标任务。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元以上】2021年、2022年分别为******元、******元,略低于序时进度(******元),该指标与GDP关联性较高,主要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人口快速增长影响,随着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过努力预计2025年能够完成规划目标。

3.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规划目标为3.85人】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3.18、3.41、3.52人,略低于序时进度(3.72人),主要受我区医疗资源增长速度不及人口增长影响,2022年我区常住人口126.5万人,目前仅有3家三甲医院。随着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口腔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在我区开诊,预计到2025年能够完成规划目标。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规划目标为46%2021年、2022年均为45.8%,未达序时进度(45.9%)。我区“十四五”期间绿化总量增加速度平缓。一方面随着轨道交通、路桥、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区原有绿地、林地征占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在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大政策下,我区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受用地指标性质约束较大,全区绿化总量增长缓慢。“十四五”后半程,我区将持续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坚持“能绿则绿、应绿尽绿”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等多元模式,进一步扩充绿地总量、提升绿化质量,稳步增加辖区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第三类是完成难度较大的指标有2项。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比率。具体如下:

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划目标为3.5%】2022年为2.5%,未达序时进度(3.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我区提出打造“现代金融和文化创意发展示范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据此,我区锚定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产业方向。加之受区位因素影响,我区工业用地数量有限、体量较小,一些规模大的制造业项目落户难,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十四五”后半程,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华为安徽区域总部项目、华益药业研发定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服务,督促神州信创生产基地、华人健康智能医疗机械生产基地等新开工项目建成投产。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督促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搭建产业链要素对接平台,帮助链上企业链接资源、拓展市场。是精准做好为企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智改数转”“数字化转型进园区”行动,助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政策兑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2.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规划目标为下降12%】受疫情、极端天气、GDP增速低于预期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且我区单位能耗下降空间少、能耗指标余量少、工业可挖潜能少,前半程累计下降3.35%,低于预期目标。“十四五”后半程,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做优增量。严控新上“两高”项目,优先引进低能耗、高产出项目,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高效能源消费体系。二是深挖存量。深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一企一策”节能技术改造,鼓励重点用能行业企业加快高效节能设备替代。三是催生变量。建设“绿色工厂、数字工厂、智慧工厂”,深化与皖能集团合作,加快光储充换综合体落地。推进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智慧新能源电站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场景应用。

二、《纲要》主要任务推进情况评估

“十四五”前半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城乡面貌、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安全发展六大方面实现了新提升、新变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协调发展。从评估结果看,总体进展顺利。

(一)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产业根基不断夯实。三次产业结构比由0.3 : 27.5 : 72.2调整至0.12 : 21.92 : 77.96,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排名前进至全国第32位。培育形成12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获批“十四五”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现代服务业载体平台建设领先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5G通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行动深入推进,培育“灯塔领航”“数字化卓越运营”企业3个,连续4年获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地区。制定《包河区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方案》,194家优质企业纳入市级大数据企业认定、34家纳入省级认定。文化产业主营收入累计达439亿元,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示范园区,罍街、贡街创成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金融产业增加值实现110.9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比重达13.9%。滨湖金融小镇汇聚金融科创企业135家。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塘西河公园5G示范线、滨湖国家森林公园5G-V2X智慧公园、合肥南站智能网联应用等五大智能网联场景全面运行,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入选交通部“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中国视界一期投入使用,商汤AR中心、数智建材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签约入驻,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加快发展。

项目推进强劲有力成立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实施市重点项目288个、省重点项目164个,谋划储备政府专项债项目3批次共39个,连续5年获评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优秀单位。建立“两审议、两约谈”机制,有效规范城市治理领域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组建创意文化产业链工作专班、科技产业工作专班、中国视界工作专班、金融产业链工作专班、低空经济发展专班,广泛开展专业化、市场化、产业链、资本金融等各类招商推介会,累计新签约项目199个、协议投资额达737亿元。城区首个百亿项目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成功落户,华为安徽总部、商汤AR产业中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金融科技中心、苏州智华电子总部、“三只羊”农产品网络直播基地等重点产业类项目相继落户。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出台《包河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建立千企包保走访服务机制,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系列主题活动,创响“包·办好”“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连续12年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优秀等次。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并销”“一业一证一码”改革、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改革工作全部完成。市场主体新增约2.5万户、总数超24万户,“四上”企业新增350户、总数超1260户,上市企业新增2家、总数达13家。修订区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完成11批次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条款占比提高至55%,出台“助企纾困十条、稳经济促消费七条”等政策,兑现各级各类产业政策资金17.82亿元。争取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29.9亿元,退税缓税和减税降费超90亿元。成功举办“包河汽车畅购节”“一次尝遍合肥美食”“啤酒龙虾嘉年华”等活动。

(二)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组织高企申报培训会24场,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入库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突破800家、总数实现“翻一番”。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打造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集聚金融产业独立法人和区域性金融总部超50家,拟上市库内企业超20家。打造楼宇经济大数据平台,全区81座重点楼宇入驻率达81%,税收亿元楼增至16座,入选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超过600亿元、占全市1/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1件,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区)。包河汽车智能电控装备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工大智谷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完成,科大硅谷包河科创中心投入使用,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成立。中关村协同智汇创新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质谷产业孵化基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市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8家。举办“包揽英才·志同到河”招才引智、“高校学子包河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返肥校友座谈会等活动。全区共有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家,累计认定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60个,兑现人才政策资金约1.2亿元,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生态持续厚植。安徽科技大市场包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成立。推进“基金+平台”赋能,制订出台《包河区科创基金投资种子期项目运营方案》,建立“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种子期项目投资机制。优化国资布局整合,滨湖国控集团获得全省市辖行政区中首个AA+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区科创集团组建成立。持续推广“科创贷”,发放贷款超7亿元。深度嫁接资本市场,发行12亿元公司债券,设立包河高质量基金、包河科创基金、包河领航基金,国有资本参股基金及投资公司达15个。常态化举办“项目+资本”路演活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做市和报价交易服务,促成意向性融资25.65亿元。发挥包河经开区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优势,紧密对接上海嘉定汽车城、江苏苏州工业园,加快推进与上海徐汇区合作共建。合杭梦想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获批,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速融入“大虹桥”枢纽。

(三)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发展空间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区三线”精准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新增25.4平方公里。“四大空间”战略深入推进,滨湖新区四年建设计划启动实施,淝河、十五里河、骆岗公园等重点片区提质提速。卫岗王卫片区综合改造“肥瘦搭配”模式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典型案例。磨滩项目、沈福文创基地创出乡村振兴样板。63宗、7981亩经营性用地,12宗、556.6亩工业用地成功出让。包河经开区加速转型升级,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7亩,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由43位升至16位。获得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区表彰。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征迁安置五年行动攻坚突破,累计完成房屋征迁约266.2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23个、安置1.7万户。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入实施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高质量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全市首个危房解危项目市科委宿舍开工建设,卫岗王卫片区“城市更新+TOD项目”设计方案全面实施,仰光、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实施城市治理“七项攻坚战”,完成小区“智慧消防”试点并开展推广,11个消防无水小区完成通水,21个小区完成二次改造供水,加装241部既有住宅电梯,处置约0.69万平方米D级危房,推行幼儿园“三件套”建设,提升美化城市建筑“第五立面”。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成型,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开通运营,6号线、7号线、宿松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徽州大道与望江东路交口等4处拥堵点治理。新建、改扩建大连路等64条城市道路,大楼山路、太原路等68条道路建成通车,同济巷、劳动巷、银河巷等11条道路街巷完成精细化整治。“五街九巷十三路”专项整治有序实施,新建宿松路、芜湖路消防站,新增公共停车场28处、泊位*****个,新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90个,建成和启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269个、居全市首位。拆除违法建设约228.4万平方米,连续三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区。

(四)生态保护擦亮新颜值

污染防治成果显著。编制完成《包河区“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土壤、危废、核与辐射污染防治。编制《包河区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排查“散乱污”企业82家,污染源普查工作获国务院表彰。认真整改2017年以来中央、省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率达88.6%,持续推进下剩问题整改工作。组织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问题责任倒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臭氧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消除、控尘四大行动,PM2.5浓度、PM10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均达到市控目标。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高标准保障骆岗公园建设,合肥园博园正式开园,中国园林博览会胜利开幕。完成“花漾包河”行动绿化美化提升28.76万平方米。全区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6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8%。新建东望府游园、拼图游园、悦动游园等口袋公园9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百园城区”建设成果持续巩固。牛角大圩生态园获评3A级旅游景区。全市率先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整治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9个、约251万平方米,4个老旧小区列为住建部改造联络点。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扎实有效。

绿色低碳持续推进。严格落实碳达峰总体方案和分领域方案,有力推进降碳减污,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实施“五大森林”行动,持续健全三级林长体系,完成林业生态修复面积10万亩、湿地保护修复6.5万亩。统筹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五大工程,常态化加强“一湖十河”监管。高品质建设环巢湖流域生态廊道,新增人工造林4931亩、森林抚育2.5万亩,6000亩巢湖流域森林质量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巢湖“十年禁渔”“禁捕退捕”工作。持续巩固巢湖蓝藻治理成效,市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连续达标,塘西河被水利部淮委授予“幸福河湖”称号。

(五)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持续优化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53所,新增学位*****个,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获批全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新增三级医院(院区)1家,建成全省首家区级公卫健康促进中心,高标准推进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新建或改造升级,淝河、烟墩、方兴中心、骆岗中心创成省级社区医院,荣获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城区。“一老一小”服务稳步提升,拥有养老机构6家、护理型床位1479张,建成13家街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个老年助餐点,新增托育机构146家、托位数7320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5.97个、居全省首位。退役军人“两站一中心”实现全覆盖,万年埠街道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全面兜底保障。全区城乡居保参保率达99.4%,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特困供养、优抚安置等各项政策保障有力。完善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成立全国首个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县区级实践教学基地。印发《创业包河行动方案》,开展就业促进行动580场次,开发各类岗位超10万个,新增城镇就业2.23万人,“三公里就业圈”经验全省交流。全省首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心挂牌运营,同安街道朱岗社区荣获全国充分就业社区。制定《关于落实根治欠薪长效工作机制的若干举措》《包河区建设领域欠薪投诉案件协同处置工作规范》。强化农民工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和防范化解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套、总量达5.95万套。新增租赁住房2865套,解决152户新增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00户以上。

普及文惠民。省美术馆建成开放,凤凰剧院开放运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荣获全省“十佳阅读推广机构(组织)”“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居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20余场、“送戏进万村”演出93场。新增图书馆分馆23家,建成35个“15分钟阅读圈”阅读点。包公园文旅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巢湖旅游度假区策划编制完成。开通畅游滨湖旅游巴士,建成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最美连接线”,推动双4A景区一体化发展。

(六)安全发展构建新格局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因时因势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有力有效“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毫不动摇贯彻“三个坚定不移”,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新十条”措施和“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成立15个工作专班,召开上百次会商会,守牢全市人流量最大的“一站三口”,建成全市首家健康驿站,全力推动“少感染、晚感染,防重症、防挤兑”,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细治理加强赋能。严格落实集体土地出租、出让和占用“三项禁令”,制定出台渣土回填及地块整平“四个严禁”。统筹民生烟火和市容环境,实行“首违轻微免罚”。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排查整改各类问题7.6万个,清理各类垃圾约4.65万吨,拆除破损围挡5万余米,覆绿面积约80万平方米,排查整治闲置地块129处、约496.3万方平米。推行环卫、市政、园林高质量管养作业标准,制定出台养护项目合同管理违约事项清单,对全区300余条主次干道实施分级管理。开展独居老人安全守护、消防水压监测等各类智能场景开发应用,深化智慧南站场景拓展应用,荣获全省第三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城区。“两级中心”“大共治”模式入选全国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优秀案例。

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面完成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建设智慧安保防控圈,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和立案量实现“双下降”。铁腕治理城市“顽疾”,五金机电城违法建设稳妥清除,金地国际城燃气隐患得到根治,“马路劳务市场”实现规范化管理。清查全区21个综合大市场、3.8万余家企业,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完成71个省级、市级、区级挂牌安全隐患点。落实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机制,持续化解房地产、征地拆迁、涉众金融等领域群体访积案,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法治包河、平安包河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三、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对策举措

(一)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更大力度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围绕城市更新、民生工程、特色产业等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更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轨道交通TOD甘棠路等项目加快开工,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更精细化提升项目服务水平,聚焦全生命周期,同步争取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更多支持。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民间投资结构。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大招商引资。发挥专班作用,强化产业链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基金招商,紧盯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加速在谈重点项目落地。落实“1条产业链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一个招商数据库、梳理一张敏感要素清单、组建一个咨询服务团队、出台一个专项扶持政策、制定一个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制定一套考核评估方案”七个一工作举措,建立系统高效的工作调度、服务保障、督导评价机制,打造资源配置优化、发力集中定向、招商引资精准的链长模式。激发消费活力。强化供给适配,鼓励知名品牌入驻,支持设立首店、旗舰店。推进包河国际汽车城改造升级,引导更多车企新势力落户。聚焦数字赋能,支持永辉超市、生鲜传奇等实体商贸零售企业升级改造智能体验式网点,加快新零售、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发展,扩展会展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场景。引导合理布局,推动大型商业网点向中心商圈集聚,特色消费向街区集聚,便民消费向社区集聚,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区。

(二)更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传统领域智能化、成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领跑,超前布局元宇宙、区块链等新基建项目,推出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环高校科创带”建设与运营,促进科技成果“三就地”。实施智改数转工程,培育数字化赋能、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营造一流数字产业生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特色软件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楼宇)建设,发挥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区集聚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推进省广电数字产业园、阿莱影视等重点项目。以创新、融合、集聚为中心,打造区域性文创产业中心。拓展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助推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消费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国视界二期,用好省级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打造全国知名的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基地。

(三)更多维度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千企包保走访服务,加快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提高“一窗办”“一网办”“智慧办”“跨省通办”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性、体验度和获得感。发挥工商联、各级商会、企业家协会链接作用,帮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深入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培育。推进园区转型发展。继续实施亩均效益评价改革,规范项目入园、建设、投产、运营及退出机制,提高单位产出率和贡献率。强化亩均评价结果运用,推动北京路沿线及繁华大道区域1500亩地块成片转型升级。深化“标准地”改革,持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完善环保、路网、水电气等硬件配套,不让项目等基础设施,不让设备等厂房。推动“一体三翼”范围内片区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整合存量空间,提升片区能级。加快打造千亿级创新型智慧园区,努力实现全区贡献再提升、全省排名再进位。深入实施对外开放。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放大友好城区、合杭梦想微型产业集聚区、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等资源平台效应,加快科技成果、高质量项目、企业落地转化。主动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推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加强包河经开区与上海漕河泾、嘉定菊园的互补合作,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样板。加快将合肥港建成“江淮联运中心”和“世界知名内河港口”。

(四)更品质推动城乡建设优化完善城市格局。纵深推进“四大空间”战略,全面实施滨湖新区四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包河经开区公共服务配套。紧抓文华园三期、吉林路、大圩路、淝河新中心、合肥一中教育集团淝河校区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危险住房处置,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最美都市田园样板区”。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全力保障轨道交通及快速路、支路网改造建设。统筹推进片区征迁和攻坚扫尾,推行货币化安置,缩短群众安置周期,统筹跨区域、跨项目消化存量房源,努力实现建得好、安得快。加快推动卫岗王卫、仰光、周谷堆三大片区城市更新,积极争取城中村专项借款、城市更新贷、棚改贷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推进滨湖新区、十五里河片区、淝河片区经营性用地上市工作。精细提标城市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微治理”,持续推动“七小”专项治理,建成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点。常态化开展非经营性自建房和违法建设整治。实施街巷、已拆未建区域、高架沿线等综合整治,打造更多城市“金角银边”。提升网格治理效能,升级“大共治”2.0版,深化“大城众管”工作机制。擦亮高铁南站志愿服务名片。

(五)更严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把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深入实施巢湖综合治理,持续巩固蓝藻治理成效,建设“碧水、安澜、富民”巢湖。聚焦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自查,围绕徐河、塘西河、圩西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提升,实施好各类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持续提升巢湖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加强公园城区建设。持续巩固“百园城区”建设成果,加快各类公园游园、生态绿道建设,提升骆岗公园等周边环境品质,扮靓“城市会客厅”。高质量推动“花漾包河”三年行动落实,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全区园林绿化品质。推进大圩生态农业旅游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双4A景区联动发展,逐步完善湖岸配套设施。高标准完成市、区两级绿化建设管理各项任务,因地制宜植绿筑景、种花添彩。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包河经开区循环化改造,打造循环化产业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优化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无废城市”。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全省质量强区。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更实举措保障改善民生构筑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加强大学生、失业人员、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帮扶,完善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擦亮“包揽英才·志同到河”招聘品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救助工作网络,做好各类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持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面,努力实现城乡居民、被征地人员及各类特殊群体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实施初中强校工程,推行集团化办学,内培外引,努力让学校等孩子、让名校全覆盖、让名师进包河。推进“双减”工作,培植一批特色文化示范小学和素质教育示范初中。加快推进区图书馆联盟工作,合力推进“书香包河”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具有包河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快百戏城、省文化馆新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加强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落实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办好合肥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健全精细精准的治理格局。开展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加大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抓实事故预防工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持续开展自建房整治、燃气消防专项行动,加大小区燃气等领域隐患排查。落实《包河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深化信访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强化金融安全管控,加大小贷、担保、典当、融资租赁等机构的监管力度。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扩大智慧社区(小区)覆盖面。扎实做好信访维稳、舆情风险防控工作。

标签: 五年规划 中期评估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