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 盛夏始 养生防病有秘籍

小暑至 盛夏始 养生防病有秘籍

小暑将至,标志着盛夏即将登场,气候开始炎热,但未达最热。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起居若有不慎,则暑气亦会伤人。此时,养生保健以及防病也需要相应调整。

日常生活须调整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 连儆彦

平心静气护心阳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常感心烦不安。根据与五脏对应关系,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心脏养护尤为重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和缓气血,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又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运动宜缓减汗出 此时节暑热较盛,人体易于出汗。汗为心之液,过汗伤心,耗气伤津。若此时再行剧烈运动,则会加剧汗出,气随汗泄,更加耗损身体。因此应当尽量减少外出,尽量选择室内活动。若必须户外运动,也应当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相对和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健步、游泳等,并遵循“少动多静”之原则。

宜苦少冷补盐分 小暑前后适当摄入苦味食物能清热解暑、消解心烦。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应当及时补充水分,但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胃阳。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盐分,以维持机体平衡。注意高血压病人宜低盐饮食。

起居谨防阴暑伤 中医将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阴暑指由于夏月不当乘凉、饮冷、寒邪侵袭人体肌表或内脏而发生为阴暑。而阳暑则由于长时间在阳光暴晒或高热密闭环境形成。阴暑症状常表现为疲倦、身重酸痛以及着凉所致腹泻腹痛等。故夏日避暑勿太过贪凉,空调房间温度不宜过低,睡眠时风扇和空调口切忌对人直吹。

饮食宜“四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张晋

暑的特征是湿与热交加,小暑表示湿热未达到最高,但此时的风已经没有凉爽的感觉。人们容易感觉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思维紊乱,这与夏季元气耗伤、津液丢失有关。故养生原则为解暑生津、宁心安神。

在这个时节,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此时西瓜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果,《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西瓜可以“清肺胃,解暑热,除烦止渴”;西瓜翠衣可清透暑热,养胃生津。除此之外还可用荷叶、扁豆、薏苡仁等材料煲汤或煮粥,还可多食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解暑生津。

宋代医家庞安时《伤寒总病论》记载的三豆饮子,可以活血解毒,治疗“天行疮症”,夏季饮用有祛暑解热的预防作用。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30克,生甘草5克左右煮水饮用,也可以吃豆。也可食用莲子荷叶粥,莲子有清心除烦的作用,荷叶可以清热,醒头目,再加上粳米熬成粥,夏季来食用,清热解烦的效果好。

此外,在小暑的时节,既要注意饮食清淡、清凉、清热、清心,同时还要益气安神,关键还要做到心静。

小暑谨防这类疾病

◎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陈越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两个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夏季高温使得病菌、细菌、寄生虫、敏感原更为活跃,同时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并且夏季高温往往会造成局地空气质量下降,这对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造成负担,易出现病情复发。

夏季,以湿热之邪致病者多见,而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多湿为长夏主气。这个季节雨水较多,为一年之中湿热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多久羁难愈,如夏季感冒或支气管炎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咳嗽。夏季,阴雨天较多,环境潮湿,尘螨、霉菌等微生物及致敏物质适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繁殖,而空气中尘螨增加,被患者吸入,容易导致呼吸疾病发作。

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鼻炎、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部感染等。除了与病毒感染有关之外,还与细菌性感染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尽量地少到人流集中的地方,减少感染的几率。同时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盛夏时节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如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夏季同时也是泌尿系统感染的“旺季”,尤其是女性。可以将玉米须、芦根、金银花、石斛等代茶饮,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高温贪凉易患热伤风 穴位按压解表减症状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 韩娟

高温天气,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即大家俗称的“热伤风”。

热伤风属于风热感冒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此外,还常常伴有消化道的症状,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

伤风的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症状较轻者可服用具有解表、清热、化痰作用的中成药,但如果用药后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患病期间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饮水,适当摄入电解质水;注意饮食均衡,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热伤风患者也可以通过按压肺俞穴(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缓解咳嗽、鼻塞症状。用手指轻按穴位,直至按压处有明显酸胀感。如果鼻塞症状较为严重,也可按压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住两侧穴位,并沿顺、逆时针方向各搓按50次,直至穴位微微发热。

区卫生健康局

709

信息发布总数

2

点击量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