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2025年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项目储备指南
四川天府新区2025年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项目储备指南
一、储备范围
遵循数字赋能产业逻辑、成都山丘坝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对标部省五类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政策导向,支持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其中:种植业类计划支持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品种;畜牧业类计划支持生猪、牛羊、蛋禽、肉禽等品种;渔业型计划支持冷水鱼、淡水鱼等品种;种业类计划支持水稻、玉米、油菜、生猪等种业;设施农业类计划支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品种。
二、建设内容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或具有相同技术需求的品类,在新区范围内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购置国产化智慧农业相关设施设备,开发集成管理平台,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体系。
(一)种植业类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配套遥感应用系统、物联网测控系统、田间综合监测站点等设施设备,对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进行实时监测,对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四情”和气象进行预测预报,精准指导生产决策;
2. 升级改造农机装备,按需加装北斗导航、远程运维、无人驾驶系统、高精度自动作业、作业过程自动测量等设备;配置无人机、智能催芽育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装备,实现耕整地、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过程精准作业;
3. 建设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对基地数字化设备进行联网管理,实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
(二)畜牧业类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配置动物发情智能监测设备,建设育种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畜禽育种效率;
2. 建设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改造升级畜禽圈舍通风、温控、光控、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粪便清理等设施设备,实现饲养环境自动调节;
3. 建设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配置电子识别、自动称量、精准上料、自动饮水等设备,实现精准饲喂与分群管理;
4. 配置畜禽疫病移动巡检、远程诊断、自助诊疗、监测预警等设施设备,实现对动物疫病的诊断预警;
5. 配置产品收集系统实现集蛋、挤奶、包装自动化;
6. 建设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投入品、产出品、生产记录、人员、成本等精准管理。
(三)渔业类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建设在线环境监测系统,配置养殖水体、大气环境等传感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实时监控;
2. 升级水产养殖智能装备,配置自动增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循环水、尾水处理控制、网箱升降控制、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巡航等设施设备;
3. 配置病害检测设备,构建水产类病害远程诊断系统;
4. 建设智慧渔场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投入品、产出品、生产记录、人员、成本等精准管理。
(四)现代种业类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改造升级粮食作物种业优势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配置物联网测控、田间监测、精量播种收获等设施设备;
2. 改造升级高效粮食作物育种信息系统,配置田间高效智能信息采集、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等设备;
3. 改造升级主要畜禽品种性能测定、基因组选育、遗传评估等数据分析系统,配置种畜禽综合性能在线测定装备、母畜发情可穿戴设备、基因型检测等设备。
(五)设施农业类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1. 升级配置工厂化育苗智能设备和种苗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程智能化育苗;
2. 建设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配置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监测、环境远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自动作业、视频监控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智能化生产;
3. 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配置清洗去杂、分级分选、计量包装等一体化智能设备,实现采后处理全程自动化;
4. 建设智慧设施管理系统,实现农资、人员、成本、设备、农事、收成等精准管理。
公共数据参数执行智慧蓉城建设有关标准(规则),具体建设任务和技术参数参考《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技术指南(第二版)》。各申报单位可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同品种不同种养殖模式的数字化智慧化技术路线做进一步深入探索。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项目业主。原则上项目业主应是新区范围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或农业科研院所。
(二)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管理规范。拟提升建设的基地(园区)基底良好,主导产业清晰,且已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链条完整,明确基地范围,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负责人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和联络,组建专家组负责建设运行和应用推广的技术指导。
(三)智慧农业有基础。申报建设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应具备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人员和技术力量,明确专门资金渠道和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系统持续运行,确保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
(四)数据报送要求。业主单位承诺待项目批复后,推动基地(园区)与智慧蓉城农业农村城运分中心形成紧密指导合作联系,支持在基地(园区)开展相关技术产品集成应用、中试熟化、标准验证、示范推广等工作;项目建成后,配合新区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平台和智慧蓉城农业农村分中心,以指定方式、频次、地址报送数据。在项目动工、建设过程中及竣工投用后,应从制度建设、硬件配置、系统设置、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要求,防止发生异常操作、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
(五)技术指导要求。原则上项目业主应确定一家技术指导单位,如高校、各级农科院、各级农技推广中心(站)等,负责项目技术落地相关合作。
(六)其他要求。原则上单个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60%,信息化系统(软件)投资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且不超过30万元(例如:项目总投资为200万,则软件部分投入的资金应控制在30万以内;项目总投资为50万,则软件部分投入的资金应控制在15万以内)。项目建设用地须手续完备,不存在“非农化”问题,实施主体存在撂荒或在基本农田上从事非粮产业的,不予支持。资金只能用于信息化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得用于土地购置、征地拆迁、债务清偿、车辆购置、人员补贴发放及办公用品采购等支出。2019年以来申报主体通过各级财政资金已经获得建设支持的,同一场地相同建设内容不再重复支持。
四、资金补助标准
项目采取市级审批方式管理,资金兑付采取 “先建后补”方式实施,单一项目市级补助资金不超过该项目投资总额的4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申报单位应严格依据实际需求编制投资预算,投资预算不设下限,严禁以凑齐补助上限为目的进行预算虚增,项目投资估算表中应明确参数、数量、型号,项目原则上应在2025年11月30日前建成并验收,项目验收后完成兑付。
五、储备程序
(一)申报项目。各项目业主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统筹城乡局在收到各申报材料后,对项目进行择优评审,评审通过后公示符合指南方向的项目,并向市农业农村局推荐储备。
(二)项目初审。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按市局项目评审管理办法规定制定项目评审标准,并完成项目初审工作。
(三)评审论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采取专家评审方式,开展储备入库评审论证,并对项目择优排序并进行审议,将审议通过的成熟型项目储备入库。
(四)结果公示。对入库的成熟性项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官网进行入库结果公示。
六、报送要求
各项目业主须参照附件1模板编制并报送项目储备建议书和佐证材料,参照附件2填写并报送申报承诺书。报送的项目储备建议书、佐证材料及承诺书均须加盖公章,纸质档一式一份,扫描电子档一份,纸质档可报送或邮寄至天府新经济产业园A区9号楼511室,电子档发送至邮箱**********@qq.com。报送截止时间至2024年9月9日,逾期不予受理。
政策咨询联系人:统筹城乡局李老师,联系电话:028-********。
附件:1.项目储备建议书模板
2.成都市天府新区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园区)项目储备申报承诺书
四川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9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