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大家对双相情感障碍有了越来越多了解和关注。同时,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情绪很不稳定,容易emo,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但过一会又好了,我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啊?” “我心情不好时摔东西,大喊大叫,有时伤害自己,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我一年前被诊断“抑郁症”,治疗一段时间好转后就停药了。前一段时间,我有时突然感觉兴奋,话多,精力旺盛等,我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需要精神科医生全面的评估和鉴别,才能给出正确的诊断。 情绪就像天气,时好时坏。我们有时感觉愉悦、轻松;有时可能又感到压抑、难过、痛苦。在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但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有时几天变一次,有时一天变几次,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BD)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常见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抑郁发作则出现情绪低落、并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有严格的诊断标准,请勿根据症状简单对号入座自行「确诊」,应及时就医寻求规范诊断。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在情绪低落或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常见焦虑强迫和物质滥用,也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延性、潮起潮落式的病程不一而足。间歇期或长或短,间歇期社会功能相对恢复正常,但也可有社会功能损害;多次反复发作之后会出现发作频率加快、病情越发复杂等现象。 双相情感障碍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全球约有1%-3%的人患病,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达到0.6%。多数在15-30岁之间首次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频繁发作,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就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 其中药物治疗是双相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使用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的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锂盐和丙戊酸盐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首选药物。坚持服药可以控制和减轻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减少复发概率,稳定情绪。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也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等。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施以心理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及识别复发的征象,还可以患者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全面改善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面对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能做些什么? 向精神专业人员求助 及时至精神科接受相关检查评估,明确是否患病,以及了解可行的治疗方式。积极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1.适当的运动 适当锻炼,避免长时间久坐,运动对心情有益,可以减少情绪发作的次数。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食物和情绪之间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鼓舞,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 3.放松训练 比如深呼吸、冥想、瑜伽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让你的情绪保持平衡。每天进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你的情绪。 4.定期给自己一些休闲时间 去做一件喜欢的事,去看一场有趣的电影,去外面散散步、听听音乐,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抽出时间和朋友聊天等。 5.唤起你的感官,用心感受生活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感受生活,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念生活,像孩子一样,好奇地去感受大自然。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发作形式多样,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判断来帮助患者及家属及时识别躁狂的情况,并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周期、家族史以及认知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辅以筛查量表以帮助全面判断。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情绪异常,及时至精神医学科就医尤为重要。 信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医学科门诊位于浉河院区门诊楼4楼中厅。开设有心理测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沙盘治疗等。 心理治疗:对解决来访者学习压力,抑郁焦虑、人际交往、自我概念、亲子关系、躯体化问题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与帮助。 生物反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睡眠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沙盘治疗:一种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搭建沙盘场景和使用各种小道具,帮助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坐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周六 上午8:00-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