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传统杆秤
刘氏传统杆秤
马店刘氏传统杆秤手工技艺,由民国末期制称师傅刘金木开创。
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测量工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木杆称成为了商贸活动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衍生出了钩秤、盘称、戥秤等形式多样的木杆称,小可称量微末细粉,大可称量大型牲畜,木杆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四代传人刘永飞,1968出生,年自幼岁父亲学徒,后独立制称40多年,形成了独到的刘氏传统杆秤手工技艺。
刘永飞一提到制称,就十分兴奋。制作一根杆秤,需要经过选材、打磨、包秤头、装提纽、校秤定星、分斤两、镶秤星、二次打磨等工序。计量准确是制秤的基本要求,手工制秤技术含量高,一个微小的差错就可以让一杆秤报废。从事手工制秤40多年来,刘永飞已经制作了几千只杆秤。现在,随着电子秤的普及,传统杆秤逐渐淡出市场,制作杆秤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刘永飞不无遗憾的感叹,祖传的制称手工技艺不能丢,表示要继续传承赓续。目前,他的儿子也在学习杆秤制作技艺。
刘氏制称技艺的工序为:
1、选取秤杆木料,一般选择楠木,由于成本高,多选用杏木或枣木。
2、刮杆:用正刨刨圆,达到合适的尺寸,再用反刨将毛刺处清理干净并对秤杆进行初步打光。
3、包护铁:将秤杆两头用铁卷固定。
4、打眼:为了下秤钩、放置蚂蚱鞍安。
5、效称:用不同砝码校出标准。
6、下称星:先钻星,后割星。
7、打磨上色。
8、置蜡抛光。
至此,配上秤砣整套工序就完成了。
作为中国独立发明的传统衡器,杆秤在中国应用了数千年,是中国最古老也是人们仍然在使用的衡量工具。
老百姓们认为,无论做什么生意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星被认为影响人的寿命,所以就有“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的说法。它的这一人文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在生意中并不是为了单纯的金钱来往,更像是一次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标签: 非遗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