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小儿误吞异物

科学预防小儿误吞异物

婴幼儿对身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不会意识到某些物品潜在的危险性,只会凭借本能的好奇去接触、去尝试。这增加了误吞异物的风险,不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本期《肠话短说》特别邀请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肛肠三科副主任崔冠敏,教您科学预防小儿误吞异物,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误吞异物的危害

用眼睛看,用小手触摸,用小嘴巴尝一尝味道,是婴幼儿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由于婴幼儿分辨能力及咀嚼能力不足,或吞咽时过于匆忙,容易引起误吞异物。误吞异物可能会导致窒息、中毒、消化道出血或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婴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成长,日常生活中身边看似不起眼,或家长认为对孩子危险性非常大的物品,在他们的认知中都是宝藏。如食物中的硬物、硬币、纽扣电池、小玩具、药片等,都是婴幼儿误吞的隐患。”崔冠敏表示。

“误吞鸡骨、枣核、鱼刺等食物,可能会划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或感染;硬币和小玩具,可能会卡在食道或气管中,导致窒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泄漏,药物和清洁剂等含有各种化学成分,易导致中毒或组织损伤;磁性物品被误吞后,则可能会引起肠道梗阻。”崔冠敏说。

?科学预防误吞异物

面对婴幼儿可能发生的误吞异物情况,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在崔冠敏看来,家长需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家长应定期巡视家中,特别是孩子经常活动的区域,确保没有遗漏的小物件、小玩具零件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物品,一旦成为孩子手中的“玩具”,将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

给孩子准备食物时,家长应仔细检查食材,去除有可能引发危险的硬物,如骨头、鱼刺、果核等。同时,对于咀嚼能力不足的婴幼儿,食物应被切成易于咀嚼和吞咽的小块,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避免出现因大口吞咽,造成窒息风险。

家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传递安全知识。让孩子逐渐认识哪些物品是安全的,哪些需要远离。在孩子进食或玩耍时,家长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防止意外发生。?学习掌握误吞异物急救措施

“一旦出现孩子误吞异物的情况,要采用正确的急救措施,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作为家长,日常不仅应主动学习相关急救知识,还要掌握小儿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措施。”崔冠敏呼吁。

面对儿童误吞异物的突发状况,家长要做的是保持冷静。根据孩子的反应和异物的性质,初步判断异物的位置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如果出现窒息症状,如异物卡在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小儿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一种专为婴幼儿设计的急救方法,通过腹部冲击使异物排出。家长应迅速学习并掌握这一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施救。如果异物卡在食道中或肛门中,切勿尝试强行拔除,以免划伤组织导致出血、感染等更加严重的问题,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将其取出。 (于丽娟 王盈 李雪)

来源:济南日报

区卫生健康局

862

信息发布总数

8

点击量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