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二中2024年初中课程设置方案
安徽省泗县二中2024年初中课程设置方案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根据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学校的发展、为教师专业的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文件要求及我们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校课程设置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科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确定我校课程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思想、文化、身心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体现教育的特点科学安排课程;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形成正确价值观。
???课程设置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增设具有学科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2.分科课程为主,融入综合课程的原则
???因为处于中学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要坚持分科课程为主融入综合课程的原则,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七、八、九年级均须实施,旨在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经验不断丰富、社会融合能力逐步发展的需要;旨在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的空间。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节数(周)
1、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学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学期上课18周,复习1周,监测、讲评、总结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中学34节课,小学一二年级26节,3-六年级30节。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会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班级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
5、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6、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7、七至九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8、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四、课程整合
????现在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谈谈整合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实际生活需求
????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其目标总是指向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整合课程时,应围绕本校学生实际需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操作时我们发现,学生的需求大不外乎:学生当前的需求,如调节心理压力,改善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安排闲暇时光等需求;学生对未来的需求,如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家庭观的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需求;社会观念影响下的需求,如父母对子女升学成才的需求、出国留学的需求等。
(二)结合当地社会文化背景
?????结合我们六安社会经济文化之中开发课程。它的好处是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的世界,增强生活责任感;主题富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主动地参与实践,克服活动中的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最终实现课程目标;主题具有开放性特征,选题在结论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它充分体现了作为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特征。
(三)加强学校各处室的资源整合
????整合学校内政教处、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室、共青团、心理辅导室等各部门的活动,把它们纳入统一的校本课程的规划之中,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压力,减少对学生正常学习的干扰,确保学校教学的稳定。整个设计操作充分发挥了整合完善的功能,体现了“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注意交流,资源共享
????交流、积累、修改,这一课程才能成为精品课程。在课程成果使用上,我们积极倡导“资源共享”的理论,加强与文化口联系,承接他们的一些社会调查任务,利用学校庞大的人力资源为公益事业服务。赢得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同时充分重视家长在学校与社会沟通中的桥梁作用,发掘家长的社会资源,有利地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例如,我们在设计的寒假职业体验的活动中,许多家长明确表示支持,承接了活动中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及途中接送任务,减轻了学校的压力,也让家长体验到了课程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五、实施过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的文件及论著,认真学习上级教育主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校本全员培训,请“专家”进行课改讲座。
(二)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实施。
1、按照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每学年的课程,上课时间全部按规定45分钟。
根据要求,设置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及人文素养。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改革教学,各教研组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集中开展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为目标的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3、顺应新课程,改革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推进新课标及教研主题的落实。
六、课程实施及评价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教研、即时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七、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地研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 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
???????????????????????????????????????????????2024年8月26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