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玉米收获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97%以上,玉米基本实现——中国农机收中国粮
国产玉米收获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97%以上,玉米基本实现——中国农机收中国粮
大热的天,汗流浃背,钻进长得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叶子上的毛刺扎进皮肤,汗和玉米花粉一起浸在皮肤上,又红又痒又痛的感觉袭来……关晓娟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去掰棒子的经历。
从收棒子到颗粒归仓,这个过程的艰辛,关晓娟和她的父辈们都曾体会过。20年过去,如今,关晓娟的家乡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玉米收获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随着这些年机械设备不断更新,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收玉米穗到茎穗兼收,有的还能直接籽粒机收。
20年前,我国玉米机收几乎是空白。2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玉米收获机一路跨越,实现从无到有,向着高质量方向迈进,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多样化的玉米收获机装备体系,2022年玉米机收率达到80.42%,实现了“中国农机收中国粮”,国产玉米收获机基本成熟,且正在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产玉米收获机不断升级换代
“三秋”时节,各地正抓紧收获玉米。“我们用的国产玉米茎穗兼收联合收割机,一收两样,玉米穗和秸秆一起收割,玉米穗直接送到百姓家里,秸秆卖给牛场。”襄汾县建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根柱表示。
2010年左右,襄汾县就有了玉米收获机,但当时主要还是单收玉米穗的机械。去年开始,为响应国家秸秆离田工作,当地很多种植大户采购了茎穗兼收机械,实现为农户省成本、让企业多赚钱一举两得的效果。
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玉米收获机的发展也随之迈步前行。到2015年,玉米收获机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籽粒收获机、茎穗兼收型收获机、鲜食玉米收获机、制种玉米收获机等多种类型的收获机先后取得突破,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满足了玉米收获的多样化需求。
为促进国内玉米收获机的发展,2021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引导产业、财政、金融、科技等国家支持政策协同推进大型智能收获机的发展。大喂入量智能谷物联合收获机通过互换割台实现玉米的高效籽粒直收,这也是目前我国籽粒直收的主流模式。
目前,以中型玉米收获机为主的国产收获机占据了国内市场97%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实现了“中国农机收中国粮”。
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国产玉米收获机械化已进入转型升级期,也是‘啃硬骨头’期。”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粮作机械处正高级农艺师王超表示。与小麦、水稻收割从南到北大范围跨区收获不同,玉米收获受各地种植模式不同的影响,只能进行区域化收获,这是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硬骨头”。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存在差异,北方和南方大不相同,而南方玉米种植模式更是各种各样,各地所需玉米收获机皆不同,不能大规模、大纬度跨区作业,只能收割当地或周边县区的玉米。企业要针对不同生产模式分别研发、制造不同的农机,但批量上不来,企业成本增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机无法得到迭代、优化的锻炼机会,必然制约收获机械化发展。
“丘陵山区机收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玉米专业组组长张东兴说。目前,北方大田基本实现机械化,难点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重点是西南和南方的丘陵山区。
籽粒机收也是一块“硬骨头”。烘干跟不上,籽粒机收白搭。收获后的籽粒必须在24小时内烘干,但烘干能力不足也是目前玉米机械化收获区域中90%以上都是果穗收获,而籽粒收获较少的原因之一。
多进“赛道”演练提升
跟其他产业一样,玉米收获机也需要系统化思维。
“种植模式,大多与农户的种植习惯有关,其实是可以改变的。这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与合作,如果没有办法做到统一,可以进行归类,比如分区域形成综合解决方案。”王超说。
这些年,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崔涛团队致力于攻克丘陵农机玉米收获机课题。崔涛建议,整合全国优势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与装备创制;依托推广机构,多点多区域建立熟化定型基地;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协同用力,引导购置应用适用农机,推动大规模推广应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区域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整建制示范县,示范推广机械化成套解决方案。
玉米籽粒机收,烘干必须跟得上。专家建议,大力发展移动式烘干设备。同时,倡导政府部门根据当地情况,联合国内头部烘干企业,形成联合主体示范引领,并扶持当地主体多元化发展烘干能力。
在实践中锻好机。“目前,我国在农机研发上都有相关项目支持,但在中试熟化、推广培训等方面支持力度还需加强。要经常开展田间对比试验,尤其是新研发的机具,要有‘赛道’和‘入场券’,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改进。”王超说。
文图据《农民日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