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葵厂南土名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葵厂南土名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
摘要
一、基本情况
地块名称: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葵厂南(土名)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
占地面积:***** m2
地理位置: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葵厂南(土名),中心坐标为:N 22.******°、E 113.******°。
土地使用权人: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养虾塘和工棚
未来规划:居住用地(R)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单位:江门市汇诚测量工程有限公检测单位:苏伊士环境检测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调查缘由: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第一阶段调查工作开展时间为2023年11月。根据调查情况,2014年之前,调查地块属于村集体用地。调查地块自历史以来一直是养虾塘。
根据所收集的历史资料和人员访谈结果,相邻地块土地利用历史沿革如下:
东侧:2008年前为土地,2008年后为养虾塘。
南侧:2006年前为土地,2006年后为养虾塘。
西侧:2006年前为土地,2006年后为养虾塘。
北侧:历史以来为道路。
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相关资料分析,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论如下:
(1)地块内对虾养殖存在使用外购饲料,饲料残渣和排泄物会沉积到虾塘底部,饲料中含有的金属铜和锌可能对地块造成潜在污染;
(2)投放虾苗前对虾塘的水质使用硫酸铜进行消杀,铜离子会迁移到虾塘底部,对地块产生潜在污染风险;
(3)地块周边存在对虾养殖,故调查地块的特征污染物应考虑相邻地块的潜在特征污染物,具体包括铜、锌。
调查地块历史以来为养虾塘。
综合周边企业平面布局和生产情况分析,地块外东面、南面和西面历史以来均为养虾塘,北面为道路,主要污染途径为饲料残渣和排泄物会沉积到虾塘底部,以及对虾塘的水质使用硫酸铜进行消杀,判断主要潜在污染物为铜和锌。
下一阶段的初步采样分析工作需结合具体污染物可能的污染区域,进行土壤和地下水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检测,判断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程度。
三、初步采样分析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底泥采样时间为2023年11月21日,地表水采样时间为2023年11月21日。
调查地块内共布设7个底泥监测点位,共采集7个底泥样品(不含平行样),检测指标包括pH值、水分、45项基本项和锌。同时在调查地块内布设7个地表水监测点位,共采集地表水样品7组(不含平行样),检测指标包括pH值、浊度、铜、砷、镉、汞、铅、镍、六价铬、锌。
样品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调查地块内土壤整体呈无酸化或碱化;检测指标中除砷、汞、镉、铜、镍、铅、锌有检出外,其余指标均未检出,检出指标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
调查地块地表水pH值检测范围均为8.4~8.5,满足Ⅴ类地表水对酸碱度的要求;检测指标中除汞、六价铬未检出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检测结果均低于相应标准限值。
地表水浊度检测范围在69~90NTU之间,不满足浊度标准限值的要求,由于浊度属于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且均属于生活类污染物,在地表水环境中出现标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浊度不作为风险评估的关注污染物,调查地块地表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初步调查结论
根据初步调查采样结果可知,本次调查检测的底泥样品各检出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本报告所选取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表明调查地块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污染物含量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地块内地表水仅浊度指标超地下水Ⅳ类标准,浊度属于生活类污染物,且在地下水环境中容易出现超标现象;因此,无需进行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估。
综上所述,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葵厂南(土名)不属于污染地块,土壤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未来用地规划对土壤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该地块土壤和地表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可以结束,无需再做下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建设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建设地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备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