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招标公告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招标公告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渝教督函〔2016〕31号)要求,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安排,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简称:学院)于2016年5月30日开始组织开展了职业院校评估试测工作,于2016年6月2日完成了平台数据信息填报及院长、教师、学生问卷,并通过审核。重庆市经过精心组织,各有关单位齐心协力,试测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通知重庆市以试测数据信息作为正式评估数据信息。据此,学院不再另行填报数据信息。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要求,围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评估指标涉及的内容,学院形成如下2016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系学院行政主管部门。学院由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出资举办,于2011年首届招生。学院以“培养人才、研究学术、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为宗旨,秉承“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遵循“勤奋、尚志、敬业、乐群”的校训,努力为重庆及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交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主校区座落在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区,截止2015年9月1日,用地面积约280544.67㎡,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44103㎡,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4800余人,教职工314人。学院围绕交通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截至目前,开设了轨道车辆与机械系、轨道电气系、铁道与建筑工程系、运输贸易系、汽车工程系、人文艺术系6个系共26个专业,其中,铁道机车车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为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独有专业;建成了西部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实训中心等教学实训机构46个,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48个。同时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智能化汽车驾驶培训及考证中心,可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和驾驶执照提供便利。
学院注重“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2015年,学院师生在全国和重庆市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和学科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12个,市级奖项43个;新生报到率82.1%,毕业生就业率99.1%,用人单位满意度92.8%。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一是办学体制特色——国企办学、校企一体的办学体制,保证办学的规范性,增强学院办学竞争力和社会信誉;二是专业设置特色——专业群对接轨道与铁道交通、公共交通运输产业链岗位群,具有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三是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合作育人、学生提前预订,定向定岗培养,就业率高,毕业生质量贴近企业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四是实训基地特色——校企共建智能化轨道交通仿真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先进水平。
2015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张德江委员长在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市人大主任张轩等陪同下视察了学院,学院办学成效得到张德江委员长等领导的一致好评;2015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了首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功获批了重庆市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市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铁路综合实训基地(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基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个市级骨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及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院校。2015年,学院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进入重庆市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度扩大规模、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提高质量、逐渐提升效益,不断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绿色平安数字化校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学院进入重庆市高职院校第一梯队(排名前15名以内),力争进入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所及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建成西部一流、在全国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美誉度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举办的特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二、数据信息
(一)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
表2.1 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
1.1院校名称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 1.2院校(机构)标识码 | ********66 | |||||||
1.3院校举办者 | □政府 ■企业 □民办 | 1.4办学经费主要来源 | 行业/企业 | |||||||
1.5院校类别 | ■高等职业院校 □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 | |||||||||
1.6主校区地址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学院大道8号 | 邮编 | 402247 | |||||||
1.7院校负责人(院长) | 姓名 | 赵月望 | 职务 | 院长 | ||||||
电话 | 职称 | 研究员 | ||||||||
性别 | 男 | 任现职日期(年/月) | 2011年7月 | |||||||
电子邮箱 | ********9@qq.com | |||||||||
1.8院校联系人 | 姓名 | 王欣 | 职务 | 办公室副主任 | ||||||
手机 | 性别 | 男 | ||||||||
电子邮箱 | ********@qq.com | |||||||||
年度 (万元) | 2013 | 2014 | 2015 | |||||||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 1.9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567.15 | 877.99 | 3884.34 | ||||||
1.10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 | 0 | 0 | 0 | |||||||
1.11社会捐赠经费 | 0 | 0 | 0 | |||||||
1.12事业收入 | 2290.18 | 2837.33 | 4588.85 | |||||||
其中:1.13学杂费收入 | 2290.18 | 2827.33 | 4315.64 | |||||||
1.14其他收入 | 382.89 | 678.61 | 732.48 |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1.15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 522.73 | 800.42 | 1464.53 | ||||||
1.16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 | 0 | 0 | 0 | |||||||
1.17地方基金 | 0 | 0 | 0 | |||||||
1.18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 | 0 | 0 | 2412.64 | |||||||
1.19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 0 | 0 | 0 | |||||||
1.20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44.42 | 77.57 | 7.17 | |||||||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 1.21扶贫专项 | 106.55 | 220.45 | 454.73 | ||||||
1.22社会人员培训 | 44.12 | 73.11 | 0 | |||||||
1.23社区服务 | 0 | 0 | 0 | |||||||
1.24技术交易 | 0 | 0 | 0 | |||||||
1.25其他服务 | 0 | 0 | 0 | |||||||
技术服务到款额 | 1.26纵向科研 | 16 | 42 | 0 | ||||||
1.27横向技术服务 | 0 | 0 | 0 | |||||||
1.28培训服务 | 278.46 | 627.65 | 718.06 | |||||||
1.29技术交易 | 0 | 0 | 0 | |||||||
1.3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 1185.01 | 1594.00 | 1910.00 | |||||||
1.31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 0 | 0 | 0 | |||||||
1.32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 | 54.49 | 60.57 | 71.40 | |||||||
1.33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Mbps) | 1.34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Mbps) | 1.35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台) | 1.36网络信息点数(个) | |||||||
2100 | 1000 | 786 | 7056 | |||||||
1.37数字资源总量 (GB) | 1.38上网课程数 (门) | 1.39专业虚拟实训软件 | 1.40无线网络 | |||||||
140 | 9 | □全有■部分专业有□无(单选) | □全覆盖■部分覆盖□无(单选) | |||||||
1.41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 | ■校内就餐 ■图书借阅 ■校内购物 □上机上网 □实训管理 □住宿管理 □学籍管理 ■其他: (可多选) | |||||||||
1.42 实现信息化管理范围 | □行政办公管理 ■教务教学管理 ■招生就业管理 ■学生管理 ■顶岗实习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 ■教学资源库系统 ■课堂及实训教学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人人通空间 ■校园门户系统 ■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 ■其他: (可多选) | |||||||||
1.43 院校占地面积(平方米) | 1.44 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 | |||||||||
280544.67 | 144103 | |||||||||
1.45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 1.46 校内实践基地 数(个) | 1.47 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 | 1.48 2014 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人天) | |||||||
47 | 48 | 2204 | 111969 |
(二)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
表2.2 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
2.1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人) | 2.2教职工数(人) | 2.3教职工额定编制数(人) | ||||
4800 | 314 | 255 | ||||
2.4专任教师数(人) | 专任教师(人) | |||||
其中2.5专业教师数 | 其中:2.6双师型教师数 | |||||
200 | 181 | 92 | ||||
年 (人) | 2013 | 2014 | 2015 | |||
统招招生 | 2.7计划招生数 | 1850 | 2000 | 2635 | ||
2.8实际招生数 | 1340 | 1527 | 1905 | |||
其中:2.9第一志愿 报考数 | 1732 | 1949 | 2397 | |||
自主招生 | 2.10计划招生总数 | 0 | 0 | 0 | ||
2.11实际招生总数 | 0 | 0 | 0 | |||
其中:2.12自主招生报名数 | 0 | 0 | 0 | |||
年 (人) | 2013 | 2014 | 2015 | |||
2.13在校生数 | 2881 | 3839 | 4722 | |||
2.14毕业生数 | 0 | 530 | 995 | |||
2.15毕业生直接升学数 | 0 | 2 | 8 | |||
毕业生就业 | 2.16直接就业数 | 0 | 492 | 951 | ||
其中 | 2.17自主创业数 | 0 | 0 | 0 | ||
2.18当地就业数 | 0 | 434 | 856 | |||
2.19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 | 0 | 119 | 393 | |||
2.20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数 | 0 | 195 | 421 | |||
毕业生资格证书 | 2.21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 0 | 292 | 599 | ||
2.22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 0 | 0 | 50 |
(三)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
表2.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
序号 | 3.1专业名称 | 3.2专业代码 | 3.3是否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 | 3.4本专业专任教师数(人) | 企业兼职教师情况 | 本专业在校生(人) | 本专业毕业生(人) | ||||||
3.5 2014学年授课企业兼职教师数 | 3.6 2014学年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量(课时) | 3.7 在校生数 | 其中:3.8企业订单学生数 | 3.9毕业生数 | 其中:3.10直接就业数 | 其中:3.11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 | 其中:3.12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 其中:3.13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 |||||
1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580401 | √是□否 | 5 | 0 | 0 | 125 | 1 | 34 | 34 | 22 | 24 | 0 |
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580402 | √是□否 | 10 | 0 | 0 | 290 | 18 | 50 | 50 | 38 | 30 | 0 |
3 | 汽车电子技术 | 580403 | √是□否 | 3 | 0 | 0 | 59 | 11 | 28 | 28 | 20 | 27 | 0 |
4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580405 | √是□否 | 5 | 0 | 0 | 108 | 0 | 85 | 83 | 40 | 0 | 0 |
5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580108 | √是□否 | 4 | 2 | 123 | 37 | 0 | 26 | 26 | 16 | 26 | 0 |
6 | 产品造型设计 | 670102 | √是□否 | 3 | 0 | 0 | 15 | 0 | 0 | 0 | 0 | 0 | 0 |
7 | 雕塑艺术设计 | 670108 | √是□否 | 4 | 0 | 0 | 37 | 0 | 0 | 0 | 0 | 0 | 0 |
8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520301 | √是□否 | 35 | 0 | 0 | 953 | 109 | 129 | 127 | 126 | 125 | 0 |
9 | 铁道机车车辆 | 520204 | √是□否 | 4 | 0 | 0 | 106 | 0 | 0 | 0 | 0 | 0 | 0 |
10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580102 | √是□否 | 5 | 0 | 0 | 109 | 11 | 0 | 0 | 0 | 0 | 0 |
11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580101 | √是□否 | 4 | 0 | 0 | 91 | 0 | 0 | 0 | 0 | 0 | 0 |
12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520302 | √是□否 | 22 | 2 | 124 | 595 | 49 | 85 | 84 | 73 | 84 | 0 |
13 | 应用电子技术 | 590202 | √是□否 | 3 | 0 | 0 | 72 | 1 | 0 | 0 | 0 | 0 | 0 |
14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80202 | √是□否 | 4 | 0 | 0 | 63 | 0 | 0 | 0 | 0 | 0 | 0 |
15 | 城市交通运输 | 520106 | √是□否 | 12 | 1 | 54 | 412 | 63 | 185 | 185 | 25 | 74 | 0 |
16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520605 | √是□否 | 5 | 6 | 456 | 135 | 10 | 115 | 111 | 77 | 17 | 50 |
17 | 会计与统计核算 | 620205 | √是□否 | 6 | 1 | 92 | 325 | 0 | 0 | 0 | 0 | 0 | 0 |
18 | 国际贸易实务 | 620304 | √是□否 | 3 | 0 | 0 | 6 | 0 | 0 | 0 | 0 | 0 | 0 |
19 | 市场开发与营销 | 620402 | √是□否 | 3 | 0 | 0 | 29 | 0 | 0 | 0 | 0 | 0 | 0 |
20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520304 | √是□否 | 36 | 8 | 628 | 1017 | 273 | 258 | 256 | 173 | 192 | 0 |
21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520206 | √是□否 | 5 | 0 | 0 | 138 | 0 | 0 | 0 | 0 | 0 | 0 |
三、分项报告
(一)办学基础能力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表3.1年生均财政拨款
年度 | 2013 | 2014 | 2015 |
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万元) | 567.15 | 877.99 | 3884.34 |
在校生人数(人) | 2881 | 3839 | 4722 |
年生均财政拨款 水平(元/人) | 1968.58 | 2287.02 | 8226.04 |
表3.1数据表明,近三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学院举办方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以资本金形式注资2412.64万元,给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占当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62.11%。学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办学的性质,专业建设以“以轨道(铁路)交通类专业为主体,以汽车应用类专业和智能化制造类专业为两翼,铁路与公路工程建设类专业、现代商贸与物流类专业、文化创意与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的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群”。希望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加大对学院的财政投入,提高生均补助,以促进学院更好、更快的发展,以适应重庆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高铁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
2.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表3.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年度 | 2013 | 2014 | 2015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 1185.01 | 1594.00 | 1910.00 |
在校生人数(人) | 2881 | 3839 | 4722 |
年生均仪器设备值(元/人) | 4113.18 | 4152.12 | 4044.89 |
表3.2数据表明,学院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逐年加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2014年较2013年增长了34%,2015年较2014年增长19%,均大幅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的合格标准。
3. 其他生均指标
院校占面积 (平方米) | 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 | 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台) | |
数据 | 280544.67 | 144103 | 786 |
生均指标 | 59.41平方米/生 | 30.51平方米/生 | 16.64台/百人 |
合格标准 | 59 | 16 | 10 |
备注 | 按2015学年在校生人数4722计算 |
表3.3 其他生均指标
表3.3数据表明,学院生生均占地面积达到59.41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30.51平方米/生、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数达到16.64台,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
(二)“双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实现学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学院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教师挂职锻炼等一系列制度,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按照学院专业建设的需求,先后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入教师,2015年以来,学院共引进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讲师(工程师)1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人,本科23人,专科2人。学院还以工学合作为桥梁,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加大了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教学课兼职教师的比例,先后聘请30余名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截至2016年5月31日,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57人,占31.49%,具有高级职称的41人,占20.5%。
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实习和锻炼,先后选派教师110人次前往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湖南长沙高铁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家劳动部门认可的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学院选送教师126人次参与重庆市人社局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资格培训。经过培养,学院目前双师教师占比为50.82%。
(三)专业人才培养
1. 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围绕重庆市及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优势,明确“以轨道(铁路)交通类专业为主体,以汽车应用类专业和智能化制造类专业为两翼,铁路与公路建设类专业、现代商贸与物流类专业、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的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群”的专业发展定位。初步构建了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运输贸易等专业群为特色的专业建设体系,建立起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充分利用国企办学优势,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3.4各系开设专业一览表
轨道车辆与机械系 |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2.机械设计与制造 3. 铁路机车车辆 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轨道电气系 | 5.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6.电气自动化技术 7.应用电子技术 |
运输贸易系 | 8.城市交通运输 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10.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11. 报关与国际货运 12.国际贸易实务 13.市场开发与营销 14. 会计与统计核算 |
汽车工程系 | 15.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16.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7.汽车电子技术 18.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19.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人文艺术系 | 20.产品造型设计 21.雕塑艺术设计 |
图3.1 各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图3.1表明,学院在开设专业中,在校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符合学院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定位。同时,学院将对个别社会需求旺盛,但生源不理想的专业进行调研,优化专业设置,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及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2. 课程设置情况
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密切关注行业、专业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发展,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以及课程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按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能力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思路制(修)订课程标准并不断优化。一是将企业文化与素质教育课程结合,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将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相对接,为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2015年,学院组织开展课程标准修订、汇编工作,共计编写、修订课程标准358门,完成5个系、共7本课程标准,120.5万字的汇编工作。
表3.5 课程设置情况对照表
学年 | 开设课程 总数 | A类课程 | B类课程 | C类课程 | |||
门数 | 比例(%) | 门数 | 比例(%) | 门数 | 比例(%) | ||
2014-2015学年 | 319 | 117 | 36.99 | 129 | 40.43 | 73 | 23.19 |
表3.5表明,学院不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根据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要求,岗位技能需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在实践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增加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比重。B类课程和C类课程的门数占总课程门数的63.63%,使课程教学内容更适应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
(1)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学院开办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轨道交通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与会计、国际贸易与报关、艺术设计等六大实训中心,下设专业实训室48个,总面积36322.95平方米,实训设备16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72台套,校内实践教学工位2204个。已初步建成了一批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采用模拟仿真与真实设备相结合的有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践环境,确保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2)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学院发挥国企办学优势,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除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重庆公交集团、重庆轨道集团、重庆铁路集团、恒通客车制造厂、重庆长客轨道车辆制造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外,还与成都铁路局、重庆交运集团、上海直通物流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融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中安保事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缔结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学院跟47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实训2034人/次,确保了各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
(3)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学院积极发挥国企办学优势,除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重庆公交集团、重庆轨道集团、重庆铁路集团、恒通客车制造厂、重庆长客轨道车辆制造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外,还与成都铁路局重庆各站段、重庆交运集团、上海直通物流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融智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等7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2016年6月13日,成都铁路局劳动工资和卫生管理处处长向全德一行4人莅临学院,考察调研、商洽校企合作事宜,双方就校企合作具体内容、铁道行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职业标准、技术变革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交流。6月20日,成都铁路局下属重庆的28个路段(站)的中层干部到学院联合举办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讨会,来自企业的领导专家对学院铁道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就双方加强深度合作达成若干共识。成都铁路局明确将学院作为在重庆市定点的铁路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学生发展
1.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表3.6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本专业毕业生(人) | |||
毕业生数 | 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 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 证书 | ||
1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4 | 24 | 0 | 70.59 |
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50 | 30 | 0 | 60.00 |
3 | 汽车电子技术 | 28 | 27 | 0 | 96.43 |
4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85 | 0 | 0 | 0.00 |
5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26 | 26 | 0 | 100.00 |
6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129 | 125 | 0 | 96.90 |
7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85 | 84 | 0 | 98.82 |
8 | 城市交通运输 | 185 | 74 | 0 | 40.00 |
9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115 | 17 | 50 | 58.26 |
10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258 | 192 | 0 | 74.42 |
表3.6表明,学院非常重视学生核心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将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岗位标准紧密结合。各个专业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有专业匹配性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中,规定学生必考一种与专业匹配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部分课程还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将职业岗位标准主动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外,还结合本专业实际考取《中级电工证》、《高级电工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但由于部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取消或部分专业无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个别专业的获证率较低,学院将积极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组织学生考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 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3.7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本专业毕业生(人) | |||
毕业生数 | 其中:直接就业数 | 其中: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 | 就业率 | ||
1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4 | 34 | 22 | 100 |
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50 | 50 | 38 | 100 |
3 | 汽车电子技术 | 28 | 28 | 20 | 100 |
4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85 | 83 | 40 | 97.65 |
5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26 | 26 | 16 | 100 |
6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129 | 127 | 126 | 98.45 |
7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 85 | 84 | 73 | 98.82 |
8 | 城市交通运输 | 185 | 185 | 25 | 100 |
9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115 | 111 | 77 | 96.52 |
10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258 | 256 | 173 | 99.22 |
表3.7表明,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9.1%,部分专业达到100%就业,说明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够适应产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学院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企业的信任。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方面,学院前期投入资金70余万元,建成众创空间。将学生活动中心2000m2场地升级改造为学院众创空间专用场地,配备创新创业的基本设备设施,并免费提供开放共享的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资源,目前已遴选确定了10个创新创业团队及项目入驻。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16年以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机器人大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第九届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重庆市第九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中国(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9个赛事15个赛项的竞赛,获得了全国性二等奖1项、重庆市级(西部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共10项大奖。
(五)社会服务能力
1. 紧贴行业需求,寻求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为适应重庆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高铁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学院制定了《“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专业建设上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明确了“以轨道(铁路)交通类专业为主体,以汽车应用类专业和智能化制造类专业为两翼,铁路与公路工程建设类专业、现代商贸与物流类专业、文化创意与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的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群”的专业布局定位,从行业需求中寻找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比如,根据重庆轨道集团需要,学院对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40多个岗位,选择出运转内勤值班员、地勤值班员、检修工班班组长,检修车间技术员、安全员、生产调度员、现场技术员等10个核心岗位,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3个专业,并配合轨道车辆的制造与维修设置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又比如,为满足铁路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学院积极与成都铁路局及重庆车务段、站务段、机务段、电务段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了“铁道机车”“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4个铁道交通类专业。
再比如,在市运管局的指导下,结合重庆市交通运输行业缺乏安全管理人员的现状,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下设“交通安全管理”方向。
2. 深化校企合作,助推行业发展
一是成立培训中心,主动承接行业企业的职业培训。学院成立了培训中心,充分发挥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的优势和场地、设施、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网络及教育资源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的职工继续教育。已先后承担了市人力社保局、市交委、市运管局、交通开投集团的各类培训任务及交通行业企业职工技能鉴定与培训任务,共计培训行业企业人员近10000人次。
二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发挥国企办学优势,深度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与重庆轨道集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建设了智能化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基地,在西南地区同类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连续两年承办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重庆赛区选拔赛,并于2015年4月26日接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等一行的考察。
目前,学院正在与重庆市轨道集团下属捷尚轨道培训学校(该校有轨道交通培训资源约6000万元)共建轨道交通培训学院,该资源整合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轨道交通培训基地,除为学院学生提供顶(跟)岗实习、就业学生岗前培训外,还可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培训服务,为城轨、高铁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服务。
三是校企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培养企业实用的人才。2016年5月17日,学院与重庆轨道集团签订学徒培养合作协议,200名学徒员工与企业导师、指导教师行拜师礼,全面实施人社部、财政部在重庆推行的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轨道交通通信维修、AFC维修、消防维修、变电检修、信号维修等5个专业(工种)共200名新型学徒。
3. 助力行业优质产能“走出去”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2016年7月31日,学院参加了教育部在贵阳举办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东盟10国及俄罗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和交通类院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轨道(铁路)交通企业领导等出席。成立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由中国、东盟10国、俄罗斯等地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类院校、轨道交通大型企业等加入。学院作为该联盟发起人之一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也是重庆市和四川省唯一加入该联盟的高职院校。通过洽谈,学院与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泰国孔敬职业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师生互访交流、互派研修、教研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学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短板,还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还需继续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的培养还需要加大力度推进,以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十三五”(2016-2020年)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五年内,学院将建成一支500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教师总量的5%,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量的70%以上,新进教师中“211”、“985”院校毕业的达50%以上。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教师达 10%以上,确保每个专业有 1—2 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遴选培养教学骨干教师150余名。
(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及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学院层面,要以构建“院级——市级——国家级”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每年组织一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和评审活动,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讲课/说课比赛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活动,每四年组织一次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教学单位层面,每年选择本单位所辖专业群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项目1~2项,提前谋划、重点培育,打造品牌。
(三)校企合作广度和力度还需进一步深化。一是要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优势,做实做强校企合作,依托轨道集团、铁路集团、成都铁路局、中铁建、中交建、海外公司等,形成利益共享的办学联合体,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积极开展“2+1”联合培养模式。创造条件与合作企业共建“二级学院”。二是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把课堂搬进企业”,从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入手,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双师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实验机构,围绕企业需要联合开展应用科技项目研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十三五”期间,争取校企合作单位达到100个以上。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2016年10月26日
招标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