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公告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公告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0月26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做出自我评估。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一、办学基础能力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交通类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主要培养面向交通运输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交通运输部“1+32”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单位、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全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汽车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河南省物流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学院共有5个校区:郑东新区校区、航海路校区、桃源路校区、新郑龙湖校区和济源小浪底公路海事综合实训基地,占地面积653883平方米,建筑面积421891.53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68995.3平方米。学院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体育场馆、学生会堂、餐厅、浴室等充分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生活用房。

学院积极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投入产出效益。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学杂费等事业性收入。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3年投入7487.3万元,2014年投入11820.5万元,2015年投入15193.5万元;社会捐赠经费2013年500万元,2014年215万元,2015年215万元;事业收入2013年5767.9万元,2014年6260万元,2015年5477.9万元;学杂费收入2013年1441.98万元,2014年1565万元,2015年1369.48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数字化校园项目。近年来,学院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用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校园网络平台。全校网络主干为千兆光纤、千兆电缆到桌面的布局已经形成,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2871台,网络信息点4280个,数字资源总量为19789GB,上网课程80门,部分专业课程实现了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校园网配置有WEB服务器、DNS服务器、硬件防火墙,构建了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教务系统)、学籍管理(学生信息系统)、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科研管理系统)、公文管理(无纸办公系统)等的数字化;建设了网络空间课程系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平台;开通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书生数据库系统,所有校园网用户均可以登录浏览;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校园消费电子化。目前全院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案例教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另外还建设了网络空间课程系统等教学参考资源库。

学院不断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了一批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有力推动下,与厅属行业技术管理单位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请进来,把工厂建在学院”,先后与河南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基本建设质量检测监督站及河南省交通工程定额站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公路产教研基地,试验检测中心,打造行业性的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建成了一汽大众合众明德汽车4S店、河南交院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金途集团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与丰田汽车、常林股份、宝马汽车、上海通用、沃尔沃建筑设备、北京现代、一汽大众、风神物流、苏宁电器、德邦物流、万豪集团、海威路桥等知名企业合作举办订单培养班。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改革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管理。根据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探索“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制定一整套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要求和考核办法,真正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2014年,学院与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共建、共管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小浪底公路海事综合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该基地沿线地质复杂、地貌丰富,土质多样,大桥、隧道、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齐全,为公路专业学生进行公路勘测、工程地质认识、养护施工、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等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建设小浪底公路海事综合实训基地,推行“小浪底模式”,是学院加快二期职教攻坚计划实施,深化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基地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环境良好,生活保障齐全,可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服务。主要实训项目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工程地质认识、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公路养护施工等。小浪底公路海事综合实训基地的正式运营,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公路监理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提供了场地保障,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明显高涨,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截止到目前,共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高等级维护与管理等专业2000余名学生分批次在基地完成了地质认知、公路勘测、公路质量检评等专项实习任务,有30余名教师参与了教学指导。该基地的建立,实现了教学现场和生产环境的统一,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统一,达到了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同步提高的建设目标,是学院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实训基地仪器装备水平逐年提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013年为8039.75万元,2014年为8852.89万元,2015年为10027.04万元;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2013年为12万元,2014年为182万元,2015年为207万元。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策略,贯彻人才支持政策,多途径、多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830人,教职工额定编制429人,专任教师732(含编制内和人事代理制)人,其中专业教师550人,双师型教师315人。

学院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硕(博)士毕业生和生产一线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卓越计划”,利用寒暑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外培、校培计划和参加企业一线顶岗实习;组织骨干教师组成境外培训团先后前往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学习。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

学院现设四院四系三部,分别是:汽车学院、公路学院、物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建筑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和文艺体育教学部。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汽车运用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公路监理、工程机械控制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公路工程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空乘服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市政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物流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和文秘等共43个专业,形成了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建筑类、机电类等工科专业并存,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为辅的专业结构,其中交通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0%以上。截至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和省级实训基地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和省级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0个。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发展原则,突出特色与优势,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汽车电子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航运海事、酒店管理等专业(群)。围绕“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确定“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用同心辐射法构建专业群,围绕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进而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3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河南省高职高专建设的特色专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加大对特色重点专业的支持力度,在职教攻坚二期工程(2014-2018年)建设期内,列支6255万元用于重点建设品牌示范(特色)专业群。具体资金分配如下:

项目名称

年度资金分配(万元)

合计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

1010

75

340

340

110

145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

1000

177.6

308.1

268.1

148.1

98.1

物流工程技术专业群

932

211

65

291

171

194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

1163

69

228

308

296

262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专业群

730

66

160

156

159

189

航运海事专业群

650

150

250

60

140

5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770

14

241

256

149

110

学院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招生试点,校企合作育人、军地协同育人,工学紧密结合,构建面向就业岗位,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积极推进校校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中高职相衔接。2015年4月上旬,与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签署合作发展协议,共同申办相关专业“3+2”中高职衔接模式人才培养试点。二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制办学新机制。探索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股份制办学和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工作,建立“金途学院”等冠名二级学院,实现股份制、双主体、多元化办学机制的新突破。选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2014年初,学院与济源市交通运输局达成了共建小浪底公路海事综合实训基地协议,每年分批分期向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派驻1000余名师生开展实训教学,完成综合实训项目11个,职业教育“小浪底模式”正在形成。2015年,学院与郑州市天意机动驾驶员培训学校合作共建一流驾驶培训基地,主要用于加强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挂职锻炼,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手册和申报教学质量工程、科研教研项目,开展教学和生产方面的技术技能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

学院持续加强实践教学。截至目前,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个,校内实践基地29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7392个,2014-2015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507889学时。

四、招生与就业

学院全日制学历在校生总数13861人,其中交通运输类专业在校生6010人,土建大类专业在校生2716人,制造大类专业在校生1730人,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在校生754人,财经大类专业在校生1669人,旅游文化教育大类专业在校生615人。

学院招生形势良好,生源质量逐年上升。普通统招招生2013年计划招生数3300人,实际招生4031人,第一志愿报考数5288人,一志愿上线率为131.2%;2014年普通统招计划招生数3000人,实际招生2894人,第一志愿报考数3548人,一志愿上线率为122.6%;2015年普通统招计划招生数2300人,实际招生2622人,第一志愿报考数2969人,一志愿上线率113.2%。自主招生2013年计划招生数700人,实际招生568人,报名数635人,报考率111.8%;2014年计划招生数1200人,实际招生1440人,报名数2129人,报考率147.8%;2015年计划招生数2000人,实际招生1913人,报名数2354人,报考率123%。统招和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逐年上升,学院招生生源充足。

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导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毕业生3642人,其中2656人取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732人取得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为93.03%;2014年毕业生3428人,其中3110人取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785人取得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为113.6%;2015年毕业生4142人,其中3464人取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808人取得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为103.14%。

学院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2013年毕业生数3642人,专升本186人,直接就业3253人,首次就业率为94.4%;2014年毕业生数3428人,专升本197人,直接就业3187人,首次就业率为98.7%;2015年毕业生数4142人,专升本208人,直接就业3748人,首次就业率为95.5%。毕业生首次就业主要集中在当地就业,2013年当地就业2938人,其中中小微及基层就业2309人,国家骨干企业就业563人;2014年当地就业3129人,其中中小微及基层就业2295人,国家骨干企业就业548人;2015年当地就业3636人,其中中小微及基层就业2773人,国家骨干企业就业637人。


五、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服务行业主体责任,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在充分保证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依托设在我院的河南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承接省内交通运输行业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行业干部万余人次;依托学院专业资源和师资优势,开展汽车维修、施工检测等行业工种职业技能,每年开展技能鉴定7000余人次;每年开展驾驶教练员、造价员、监理员等从业资格培训项目20多个,年均培训万余人次;与省道路运输局合作,为全省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核;依托交院工程技术公司为全省公路工程建设开展检测、监理、咨询等技术服务,依托学院股份制一汽大众合众明德汽车销售公司开展乘用车销售与维修保养技术服务。学院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水平逐年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和技术服务款额持续增长。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2013年585万元,2014年660万元,2015年320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2013年3153.4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125万元,横向技术服务2045.52万元,培训服务780.95万元,技术交易202万元;2014年2962.56万元,其中纵向科研80万元,横向技术服务2313.26万元,培训服务569.3万元;2015年4285.73万元,其中纵向科研30万元,横向技术服务3505.62万元,培训服务727.11万元,技术交易23万元。

综上所述,我院在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发展、招生与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院上下抢抓机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致、奋力开拓,争创职业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评估 适应 技术学院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