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话数字赋能匠心传承奋力推动技工教育创新融合新发展——专访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校长钱琴梅
校长对话数字赋能匠心传承奋力推动技工教育创新融合新发展——专访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校长钱琴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宣传报道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本期《职业》杂志“校长对话”栏目特邀嘉兴技师学院(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校长钱琴梅,与读者分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有效路径和经验做法。
Q:我们了解到嘉兴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已有 60多年的发展历史,学校是如何办出特色,成为高品质技工院校的?
A:追根溯源,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62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我们根植嘉兴,立足浙江,辐射全国,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是一所集学制教育、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日制技师学院。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3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 7000人,是嘉兴市最大的技工院校。学校的成就及当前的发展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得益于国家政策出台和地方政府的厚爱。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台和新《职业教育法》的全面实施,给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举旗定纲。另外,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视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自学校办学至今,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办学情况,助力学校夯基提能,加快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二是得益于行业企业大力支持和充分信任。学校紧扣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以“智能制造 +”和“现代服务 +”双轮驱动专业转型升级,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艺术商务、旅游服务和财经管理等六大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形成了“一核两域六群二十七专业”的整体布局。近十年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5万余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60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1万余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或认定10.9万余人次。
三是得益于全体“嘉技人”守正创新和行稳致远。在学校发展征程中,历届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秉承“红海生存·蓝海发展”战略,弘扬“自动自发·激流勇进”精神,以“红船·匠首”为文化理念,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第46届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等 20张职业教育“金名片”。
Q: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针对技能人才培养都做了哪些工作?
A:学校坚持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优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以“三个紧扣”积极探索“体系化”建设路径。
一是紧扣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全面优化专业规划。学校围绕浙江省“415X”和嘉兴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增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区块链技术应用等 6个新专业,形成了“一核两域六群二十七专业”的整体布局。
二是紧扣企业与学生多方多维需求,全面拓宽成长路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推动工业机器人和烘焙 2个高水平专业群勇立潮头,数控加工等老牌专业干在实处,会计等传统专业共生发展的建设思路,促进专业齐头并进。同时,做实五年制六年制技工培养,做精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探索单考单招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就业和高品质升学的成长通道。
三是紧扣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全面深化课程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要素。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形成了“一体化设计、模块化融通、特色化延伸”的课程体系,实施了“建设百门精品课程 +修订百门核心课标 +打造百个品质课堂”的三年建设行动,组建团队、训研同步、样本推动,“三教”改革和一体化课改专业覆盖率达 100%。
Q: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请您分享一下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A:学校聚焦“名校 +名企 +名专业”,通过“1+1+1>3”的合作形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精准对接,主动搭建产教融合的关键路径,以“三个共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一是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学校深入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协同生产、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协同服务的“四方五同”育人机制实施,初步形成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闭合生态圈。本年度又与国内 500强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9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校企合作单位增至 239家,进一步弹奏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闭环协奏曲。
二是共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依托学校现有的机器人产业学院、美丽家烘焙产业学院等八大育人平台,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协同与创新育人,学校与克劳斯玛菲机械(中国)有限公司等 12家紧密合作企业共建了首批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培育基地,为人才培养再建新载体。
三是共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深入开展“学校教师 +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课堂建设,多形式构建“车间、景区、抖音”等新课堂,丰富了课岗、课证、课赛三融合的育人模式。本年度联合嘉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禾你一起职通未来”校园专场招聘会,169家优质企业提供4177个岗位。近三年来,学校招聘会求人倍率超过4∶1,双方就业意向现场达成率超83%。
Q:近几年学校在创新技能拔尖人才培养,全面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方面开展了哪些创新性的工作,收到了哪些成效?
A: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学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训—赛—研—创—拓”多维组合链,形成技能拔尖人才培育新范式。
一是“训—赛—拓”一体,建成世赛标准的主阵地。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代表,对标世赛标准,设定“服务竞赛、兼顾实训、适度拓展”的基地功能定位,建成了网络系统管理等高标准集训基地5个。获批第 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1个、第 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个。
二是“学—赛—创”一体,开发世赛标准的金课程。接轨世界技能职业标准(WSOS),遵循“主攻竞赛、促进学习、辅助创业”的资源建设和成果转化思路,开发了高质量课程资源16门,其中入选浙江省精品数字课程资源11项、之江汇名师金课 1门。
三是“教—赛—研”一体,锻造世赛标准的“大先生”。对照世赛标准遴选组团,实施“讲台活、赛绩亮、研究深”三维并重提优,打造了高水平师资团队。学校 2名教师被聘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教练,16人获评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工匠。
2024嘉兴技师学院首都融合推进会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专题活动
Q:据了解,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做法。
A:学校积极顺应教育信息化2.0变革的需要,坚持应用驱动、数字赋能、空间再造,三层级推进课堂样态变革,打造了“人人通—人人建—人人用”的空中课堂。
一是聚焦基础层,实现空中课堂“人人通”。提取传统课堂物理元素,数字赋能教学环境改造,师生全员建设网络空间,打造空中课堂基础层,实现空间人人通。入选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1个,获评浙江省精品教学空间21个、优秀学习空间5个。
二是深入中间层,实现空中课堂“人人建”。聚焦课堂教学关键要素,以“技教融合”推进“教—学—评”改革,全员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课程“人人建”。入选全国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3个,省级精品数字课程资源及名校金课17门,获评省级智慧教育典型案例12个,浙江省信息化课程案例1个。
三是延伸应用层,实现空中课堂“人人用”。遵循应用为王,通过常态化运用,实现空中课堂“人人用”目标。近年来,学校获得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浙江省网络空间应用典型学校、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信息化标杆校等荣誉称号。
Q: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A: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强校第一战略,人才工作第一抓手,扎实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青匠—优匠—精匠—首匠”“四匠”共育工程,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是角色融入,学校实施“新苗双育”计划,夯实“青匠”合格力。学校以培养新入职教师“合格力”为指向,实行教学德育“两线培养”、理论实践“双轨育人”的培养机制。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旨,通过“师德铸魂”“青蓝携手”“青匠满师”三大行动起好步,通过成长发展定位、业务能力培育、教育教学思考等专题研修,助力“青匠”成功蝶变为“双师型”教师。
二是行动融合,学校实施“强师筑基”计划,锻造“优匠”胜任力。学校以培养青年教师“胜任力”为目标,开展“关键期”和“稳定期”两期陪伴助成长。依托 1个浙江省中职学校省级班主任工作室、4个嘉兴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 1个校级“匠首学堂·管理骨干研修班”三大团队,开展教师德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培促优、以训提质,全方位助推“优匠”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载体融通,学校实施“匠首领雁”计划,提升“精匠”引领力。学校以培养骨干教师“引领力”为目标,大力实施“匠首领雁”计划,开展“引进来 +走出去”“双轨并行”培养模式。学校聚焦国际视野,充分利用国内外高端教育资源,聘请省内外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指导工作,组织“精匠”赴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研修访学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引领力提升。
四是资源融汇,学校实施“名师领航”计划,彰显“首匠”影响力。学校以培养名优教师“影响力”为指向,构筑教师五级名师发展链,先后成立浙江省沈民权名师网络工作室、嘉兴市周斌斌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嘉兴市直属谢默名师工作室等,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线上 +线下”同频共振,实施精准化培训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引领,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推动全员共同发展。
学校现有教职工440余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50余名,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有180余名,正高级职称教师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42.6%。学校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工匠、浙江省技术能手等市级以上荣誉的 170余人次。
Q: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印发了《关于在技工院校开展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请您结合过去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分享一下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的创新经验做法。
A:为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关于在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学校围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聚焦“大人才观”,致力于培育具备“自信自强有志向、勤奋好学有理想、技能精湛有追求”特质的新时代高素养数字技能人才。
一是主题明确,纵深推进系列活动,赋能综合素养提升。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七个一”主题活动。开学启航第一课,校长开学典礼讲话,鼓舞学生的士气,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文化传承第一课,黑陶等非遗课程进校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工巧匠第一课,邀请杰出校友等作为嘉宾,分享成功经验,为学生树立榜样;筑梦青年第一课,邀请全国技术能手或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分享的成功故事,激励学生追求卓越;职业规划第一课,分批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工厂,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安全教育第一课,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消防演练等活动,学习实用的安全防护技能;知识素养第一课,检验学生暑期学习成果,为新学期制定合理清晰目标做准备。
二是家校联动,协同共创系列活动,构建育人共同体。建立以新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辅助的联动体系 。组织新生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分系部和专业轮流安排新生参与学校开学第一课“七个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之志,坚定技能报国之心;组织新生班主任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围绕学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深入开展“工匠精神”“职业规划”等班会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新生家长参加“一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教室和实训室等,介绍学校教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生管理等,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三是媒体推广,多维宣传系列活动,营造崇尚技能氛围。通过双渠道宣传,营造“传匠心、强技能、崇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社会对开学第一课的认可度和知晓度。一方面,发挥学校官方媒体作用,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官网设立开学第一课专栏,详细介绍开学第一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发布活动信息与最新进展,与嘉兴地方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合作,报道学校开学第一课精彩瞬间,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4年嘉兴技师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师者宣誓
Q:感谢您的分享,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人才,尤其是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请您围绕如何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给广大技工院校学子送几句鼓励的话。
A:技能成就梦想,人人皆可成才。最后我想送给学生们三句话,一是追求梦想、秉承匠心,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二是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做新时代的有识青年。三是技以载道、善作善成,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文章来源 | 《职业》9月刊上
数字编辑 | 孙晓凡
标签: 校长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