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产业工人丨粮食丰收了,再苦也值得!

走近产业工人丨粮食丰收了,再苦也值得!

“师傅,这旮旯地块没整平,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完事儿麻烦机械再整一遍。”“三秋”期间,在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东洋生产区68大队地头,操着一口浓厚东北口音正在巡田的就是“90后”小伙屈天元。他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一名“农技小白”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田间医生”。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同团队一起合力开展农技攻关,成功推动亩均除草剂使用次数从2016年的5次降低到目前的2次,破解了农作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等多项技术难题。工作期间,他任劳任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常态,连续多年获评“优秀技术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在生产区“药肥双减”成本管控常年名列前茅,粮食总产稳步提高。

虚心好学踏实肯干

屈天元,1992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2015年从淮阴工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便应聘到东辛,成为东洋生产区一名技术员。跨越1200公里,只身一人来到东辛,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盐碱化程度高的土壤条件、腔调难懂的本地方言……他放低姿态,虚心向身边前辈请教。为了摸清地块情况,他天天下田,风里来雨里去,脚上是泥水、头上是汗水。在他的记忆里,刚来生产区时水泥路还没有完全覆盖,雨后道路泥泞,骑摩托车摔倒、擦伤更是家常便饭,就是凭着一股冲劲,不到三个月,生产区的地块哪头高、哪有坑他都能脱口而出。平日里他还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他所撰写的《大疆MG—1P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论文在《现代农业科技》学术期刊成功发表。

筛选品种提高产量

2015年,东洋生产区小麦以烟农19和济麦22为主要种植推广品种,亩产在750斤左右。入职后,屈天元除了做好技术员日常工作外,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品种试验播种,持续跟踪小麦、水稻新品种生育进程调查。新品种试验到大面积推广至少需要3至5年,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冬天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去不同的点位上记录小麦耐寒性、抗病性和存活率等情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坚持和付出下,最终筛选出符合东洋生产区土地条件的淮麦33和徐麦35,并于201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小麦亩产由原先的700多斤提高至1074斤。

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如何既能减轻生产区施药负担,又能有效防治病虫草害?这是屈天元一直思考的问题。十年来,他致力于钻研“药肥双减”,推动生产区稻麦实现“质量双增”。近年来,麦田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恶性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种类增多,原先除草方式采用的是待杂草出现后使用大量除草剂进行多次化除,不仅人工成本高,且除草剂施用不当还易造成药害。2017年,在封闭化除技术开始推广后,屈天元很是兴奋,他立即前往多个试验田现场调研,与农技专家进行反复交流探讨,将成熟的技术迅速在生产区推广运用,大大压低了冬季麦田杂草基数。开春后再萌发的杂草只需使用少量茎叶处理剂补除即可,不仅降低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还减少药剂与麦苗、麦芽的接触,降低药害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先进技术的成功推广,让东洋生产区成为分公司率先大面积推广封闭化除技术的示范区,生产区连续多年节本增效显著,在农业技术运用上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照亮担当作为

自扎根东辛工作以来,屈天元每年只有春节放假期间才能回趟老家探望父母。平日里忙于农事,只能闲暇时候通过视频电话向自己的父母报声平安并叮嘱父母保重身体,十年来,一通电话、一条短信、一次短暂的陪伴,成为屈天元和父母间温暖彼此的方式。今年,他也迎来了新身份,成功升级为一名宝爸。“三秋”期间,生产区收种管齐上,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基本上吃住在生产区,有时忙到半夜回到家,看见妻儿睡得香甜,他轻手轻脚地将第二天孩子换洗的衣服准备好,将儿子用过的奶瓶清洗干净放在床头......东北的汉子不善于表达,他只会用最笨拙的爱和付出弥补他的家人。一边是三口之家的亲情,一边是农时不等人,他选择了后者,虽然亏欠了家人,心中充满愧疚,但是生产区粮食丰收,他说,再辛苦也值得!

“地里条件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屈天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怀着对农业技术的执着与热爱,十年间他专注农技、潜心做事,在生产一线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将人生延展出属于他的宽度。于他而言,十年只是一个开端,技术员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路”,他将沿着这条“路”,继续勇毅前行、一往无前。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粮食 产业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