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镇宁自治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的公告

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镇宁自治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的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镇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地名文化、促进地名文化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关于开展安顺市地名保护名录梳理认定工作的通知》,经普查、专家论证评审、征求意见等程序,形成了《镇宁自治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共计20个,现予公布。

附件:镇宁自治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6日

附件:

镇宁自治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标准地名

汉语拼音

地名类别

始置年代

行政隶属(位置)

申报层级

申报类型

地名(专名)来历、含义

镇宁

Zhèn níng

行政区划

公元1351年

位于市境西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县名

地名来历: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筑城,于次年十二月城成,名安庄。1532年6月,镇宁州治迁于安庄卫后,州卫同城,遂以州府称镇宁。
地名含义:1532年6月,迁镇宁州治于安庄卫城。自此安庄卫城始称“镇宁城”,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田官堡

Tiánɡuān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东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建寨于明洪武年间,属民屯,堡为带防御性工事之村寨,以官方设立,田姓聚居,故名田官堡。
地名含义:田姓聚居,按官方要求设立的防御性工整的村寨。

白其堡

Báiqí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因军事、民用而得名
地名含义:军事要塞之意而故名。

白马哨

Báimǎ Shà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 明朝屯军时设有哨所于此,又因位于白马坡下,故名白马哨。
地名含义:由白马哨发展而成的村寨。

祝英哨

Zhùyīnɡ Shà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以屯军历史而得名,原为哨所,据传因吴三桂之子在此出生,因在此一个月,称为足月哨,后写作祝英哨
地名含义:由名为祝英的哨所发展而来的村寨。

李广堡

Lǐɡuǎnɡ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为明朝屯军建寨,置堡。引用名将李广之名,寓意兵强马壮
地名含义: 以名将李广命名的村寨,寓意兵强马壮。

候旗堡

Hòuqí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建寨于明洪武年间,属军屯,堡为带防御性工事之村寨,有单位为旗的军队驻扎,故名候旗堡。后误传为猴其堡
地名含义:候姓聚居的驻扎有旗兵的村寨。

高荡

Gāodànɡ

居民点

公元939年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因村坐落在群山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布依语译音得名。
地名含义:高荡村坐落在群山峻岭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译为高荡,因此而故名。

果寨

Guǒzhài

居民点

公元1722年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村民自报以果树得名。据查史料,果寨原名阿果寨,为彝语地名,原意无从考证。随历史演变,此地变为汉姓聚居村寨,称谓也省略了阿字,简称果寨。
地名含义:因当地有很多果树,盛产水果,故而命名“果寨”。

元总堡

Yuánzǒnɡ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堡为带防御性工事的村寨。筑村时,长官姓袁,称袁总堡。后因袁字书写不便,村民便简化为元总堡。
地名含义:袁姓长官带领下修筑的防御性工作的村寨。

十三旗

Shísān Qí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建寨于明洪武年间,因屯田制度而设,时村寨多以哨、旗、堡命名。此地为第十三旗,故名十三旗。
地名含义:原名簸箩寨,明初屯田于此,为第十三旗,故名。

刘关堡

Liúɡuān Bǎo

居民点

明清时期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明朝时所设的民屯,带军事防御功能,称官堡,居民多刘姓,故得名刘官堡。
地名含义:刘姓聚居的带军事防御功能的村寨。

大山哨

Dàshān Shào

居民点

明清时期

位于县境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因两边夹有大山,古时曾设过哨卡,故名大山哨。
地名含义:夹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哨卡发展而来的居民点。

吴官堡

Wúɡuān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建寨于明洪武年间,属民屯,堡为带防御性工事之村寨,以官方设立,吴姓聚居,故名吴官堡。
地名含义:吴姓聚居的带防御性工事的村寨

沙锅堡

Shāɡuō Bǎo

居民点

明清时期

位于县境东北部

县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以地形地貌得名。本村从这处看去,坐落于低洼地形,像是砂锅而故名。
地名含义:地势形似沙锅的村庄。

岩坡哨

Yánpō Shào

居民点

明清时期

位于县境北部

县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以周围地形地貌得名。
地名含义:清朝时期建有哨所,因哨所建在最高的岩石上,故名岩坡哨。

乐运

Lèyùn

居民点

公元1912年

位于县境南部

县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布依语音译而来。意为坡脚的坪子
地名含义:乐运意为坡脚的坪子。

革老坟

Gélǎofén

居民点

公元666年

位于县境西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因“仡佬”与“革老”同音,据说这里是仡佬族的一座大坟,寨子就建在这座坟地上,故称“革老坟”寨。
地名含义:建在仡佬族大坟坟地位置的居民点。

丁旗堡

Dīnɡqí Bǎo

居民点

明朝

位于县境西北部

县级及市级

古村落名

地名来历:明朝设置的军屯,称堡。堡内设有军事组织为旗,旗官姓丁,故称丁旗堡。位置优渥,贵阳到烟堆山公路经过,当地人精于商业,遂发展为一大集镇。
地名含义:丁姓旗官所在的屯堡。

镇宁山

Zhènnínɡ Shān

山川

1671年

位于县境东部

县级

著名山川名

地名来历: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安庄卫并镇宁州之前历称东坡山。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安陆使吴复筑纳吉城池时于坡西麓黑洞旁建城隍庙,以护入城之玉带河;1395年吏目赵贵扩建;1498年吏目刘琮改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州牧卞廷槐因探悉不到“东坡曾游 ,便依赵昌“州名命之”改东坡山为镇宁山。
地名含义:山方圆几十里,生长灌木丛林,是镇宁县最高的山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地名 保护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