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一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兰大一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12月5日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了解到,12月1日-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寻找安妮裕固族儿童文化教育”项目获大赛金奖,兰州大学公益创业协会“益举两得——文化传承与网店助残”项目、兰州大学七色花团队“七色花”农村留守儿童变色童年关爱计划项目分别荣获银奖,兰州大学文化行者“文化小巷”项目获铜奖。至此,兰州大学在前三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共荣获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2项。

  获得铜奖的兰州大学文化行者“文化小巷”项目在两个古村落选取规模较小和文化集中的小巷,召集居民历史调查小组记录古民居遗迹,制作移动地图折页、历史步行砖等向公众展示城市故事变迁;青少年教育小组带领小记者走访记忆遗迹,绘制“大城小巷POP”等,深化青年一代对城市遗迹的新感受;文化友好小组推广计划,与试点社区合作开展“小巷i故事”认领计划等居民活动,协助社区居民认同、保护并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相关

  兰大“寻找安妮”拯救裕固族文化遗产

  每日甘肃网12月6日讯(西部商报记者熊园) “住破庙,睡床板,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只要我们走过的地方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有一点点改变,我们就很欣慰了。”兰大文化行者“寻找安妮裕固族儿童文化教育”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兰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大三学生的李雷雷告诉记者,该项目启动6年有余,不但扩大了裕固族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还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传承民族语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裕固族是中国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裕固族民歌、传统礼仪等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儿童对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缺失使得其传承出现严重断层。

  李雷雷告诉记者:“2010年,学校组织学生去肃南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裕固族儿童脱离牧区在城镇定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已很少使用本民族语言,从而逐渐导致了它的衰亡;裕固族儿童不会本民族语言,不能使用基本礼仪式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家庭与学校主动向裕固族儿童传授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比例也非常低,致使儿童学习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机会严重缺失,以民族语言为载体的口述文化遗产岌岌可危。”

  李雷雷称,调研结束后,学校就启动了尝试从根本上推动裕固族语言和文化保护、教育和传承的“寻找安妮”—少数民族儿童语言传承计划。该计划从2011年开始,重点普及裕固族日常生活、基础礼仪、节日、神灵自然词汇,辅以会话练习和生活情景模拟,促进中小学教师、老年协会成员等教学力量加入;充分整合并发挥“童声合唱团”教学优势,利用裕固族童谣、神话传说和创作剧本等排练裕固族文化舞台剧;统筹并深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对民族语言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民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概率。

  “肃南一中的裕固族学生铁翼是最早参加寻找安妮项目的学生,通过这几年的学习,铁翼不仅自己学会了裕固族的语言,还变身小老师开始教学弟学妹们裕固族的歌曲。”李雷雷笑称,通过项目的推进,当地出现了不少和铁翼一样的孩子,而且当地的人也越来越意识到民族的文化才是瑰宝。而这些转变都让负责项目的同学和老师更加有动力。

  “2014年大一开始,我就加入了兰大文化行者,通过这个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让我收获许多的感动。”李雷雷告诉记者,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有意识的自觉加入到“文化行者”的项目中来,通过田野调查、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推广、公益服务、国际交流等形式投身西部,尤其是甘肃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西部商报记者熊园)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青年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