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镇关于泰州市溱潼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年的公示

溱潼镇关于泰州市溱潼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年的公示

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泰州市溱潼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规划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与弘扬溱潼优秀文化传统,保护和塑造古镇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溱潼镇委托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泰州市溱潼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目前,该规划已完成阶段性成果,现将该规划进行公示,以便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次规划公示期为30天,自2025年1月14日起至2025年2月13日止。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时间内向我单位反馈。

联系电话:0523-********;联系地址: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民政府。

一、规划范围

保护规划范围为泰州市溱潼镇行政辖区,镇域总面积约118.9平方千米。

历史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溱潼城南社区、城北社区,以及鸭蛋垛和水都市场,总面积为54.2公顷。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三、保护目标

(1)保障名镇特色与遗存价值的持续性。保持与延续溱潼名镇的商贸古镇和人文古镇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将溱潼建设成为具有里下河地区独特性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生态湿地型历史名镇和文旅强镇。

(2)保持古镇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重点保护溱潼的风貌完整性和保护遗产的整体环境和氛围,保持原有临水而居的格局特征和建筑风貌,促进生态环境与溱潼八景等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展示和名镇特色与资源价值。

(3)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确保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得以真实呈现。

(4)维护历史镇区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完善历史镇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四、保护原则

(1)尊重历史,应保尽保。尊重溱潼镇发展历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价值;保护历史遗存真实性和历史环境整体性。

(2)活化利用,合理整合。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和遗产价值的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合理整合溱潼镇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资源更多更好地活起来、用起来。

(3)统筹协调,包容发展。统筹和协调名镇保护与镇域、镇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实现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生活需求的可持续包容发展。

五、保护内容

(1)保护古镇及传统村落和溱湖湿地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河湖水体格局与环境。

(2)保护各级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历史镇区1处,历史文化街区1处,历史地段1处,中国传统村落1处,江苏省传统村落5处,各级文保单位20个,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处,传统风貌建筑176处,历史街巷20条,古树名木20株,古井若干处。

(3)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国家级1项,江苏省级3项,泰州市级2项,姜堰区级4项。

六、镇域保护格局

保护溱潼镇独特的水乡农耕和渔业文明、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存,构建“一区,双核,两带,多点”的镇域保护格局。

1. 一区:即原“溱潼镇域”片区,是历史文化名镇全域保护规划的中心片区。

要求向镇域保护展示空间体系延展和衔接,并与泰州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总格局相衔接。

2. 双核:“双核”是溱潼名镇特色与价值资源富集的重点保护区域。

(1)溱潼古镇“历史人文核”,以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要求整体保护历史镇区的自然水系与景观环境、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文物古迹与街巷肌理等。

(2)溱湖“湿地生态核”,以自然湿地景观为特色,是“溱湖风景名胜区”的主体组成部分,要求重点保护喜鹊湖和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与古镇协同保护与发展。

3. 两带:即历史文化记忆和展示体验作用的水道和绿道,包括姜溱河文化体验带、湖镇大道-溱湖大道文旅绿带;以泰东河、姜溱河等人文水道为依托的游览和展示水道,以湖镇大道、溱湖大道等为依托的文旅纽带。要求对其重点进行生态修复、保育和环境美化。

4. 多点:即西陈庄村、三里泽村、龙港村、洲南村、湖南村和冯庄村6个传统村落。 结合乡村振兴,整治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特色风貌,挖掘和传承、塑造和展示传统农耕文化。

七、历史镇区保护

1. 保护范围:

历史镇区保护范围为城北社区和城南社区。由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2. 保护对象:

(1) 保护历史镇区“一环、两轴、两河、多点”的传统格局。

一环:历史镇区四面环绕的滨水开放空间及放射状水系。

两轴:鹿鸣大街空间发展轴、溱南路-小溱湖巷-学习巷历史文化轴。

两河:南夹河、北夹河分别横贯城南社区和城北社区。

多点:街巷网络空间节点,及有序分布的溱潼八景等人文景观。

(2) 保护历史镇区临水而居、布局紧凑,青砖小瓦、建筑精致的历史风貌。

(3)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与溱南路历史地段。

(4) 依法保护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要素。包括文物保护单位14处,传统风貌建筑176栋,以及历史街巷、古树名木和古井等。

3. 保护要求与措施

(1)保护历史镇区周边河道网络与滨水岸线形态特色,重塑滨水开放空间景观和绿地游憩场所。结合当代使用功能需要,疏通南夹河,意向性塑造北夹河,将其古镇传统格局的保护传承与古镇文旅的发展和人居空间特色的提升相结合。

(2)进一步整治鹿鸣大街、后街,完善和提升沿街建筑形象,整治广告店招,优化提升公共空间。

(3)重塑溱潼历史上的“溱潼八景”景观。新增四大景点,与传统溱潼八景共同构成新时代“溱潼十二景”,彰显和丰富溱潼文化元素,展现市井风俗、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等社会人文风情。

(4)历史镇区内的各类建设应加强依法控制和管理。整改和更新与古镇历史风貌不协调的非保护性建筑与环境,严格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的可开发更新的建筑体量、高度与和开发强度等,使其与古镇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相协调。

(5)优化和调整用地结构与布局,服务于古镇格局的重塑与风貌保护,为古镇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公共设施空间的配置创造条件。

(6)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优化商业业态,鼓励特色化经营。以绿地景园、滨水空间和街巷体系为基础,构建连续、绿色、步行优先的开放空间网络。

八、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

1. 保护范围

(1)绿树院-院士旧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至安乐巷,南至后街,东至先进巷,西至更新巷,面积约4.5公顷。

(2)溱南路历史地段保护范围面积约2.08公顷。

2. 保护内容与保护要求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载体和环境。不得新建和扩建与遗产保护无关或有损于遗产保护的建筑、场地和设施。

(2)历史地段要保护修缮好不可移动文物和传统风貌建筑,梳理街道整治街面铺装和沿街建筑,提升溱南路慢行旅居功能。

(3)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网络和合院式建筑空间肌理以及地域建筑特色。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要素,定期修缮和维护各类文物古迹,使其延年益寿。

九、传统村落保护要求

1. 保护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1个:湖南村;江苏省传统村落5个:西陈庄村、三里泽村、洲南村、冯庄村、龙港村。

2. 保护要求:

(1)保护传统村落的产、居、人文、生态协调共生的水乡聚落与格局形态,完整保护村落文保单位、传统建筑等物质文化遗存和周边自然景观环境,保护乡村风貌历史文脉,挖掘和塑造传统村落特色空间和公共场所。

(2)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并制定保护管理规定,提出传统资源保护以及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的措施。保护村落内古井、埠头、历史水系、古树等环境要素。

(3)保护村落的民间文化与传统习俗,对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保护、合理利用。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 保护名录:

保护溱潼镇各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泰州市级、姜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项。

2.保护要求:

重点加强对溱潼会船、溱潼砖瓦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鼓励、支持传统文化和技艺交流活动,保留传统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建立传承机制,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和保障传承人和教育研究机构开展传承活动。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尚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民俗习惯、特色产业、节庆活动、名人事迹等,也要进行挖掘和传承,并结合镇村文旅活动与场所进行展示。

附件:镇域文化遗产分布图.jpg

历史镇区保护区划总图.jpg

镇域文化遗产保护结构图.jpg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4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名镇保护规划 历史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