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小路南隧洞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滇中引水工程小路南隧洞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1月18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小路南2号隧洞进口至2#支洞上游段长度4.6公里的隧洞在历经1800余个昼夜的艰苦鏖战后,终于迎来了贯通时刻。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标志着项目控制性线路施工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小路南2#隧洞作为滇中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09公里,断面面积为18.5平方米,坡度为1/1000米。该隧洞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在2号隧洞进口至2号支洞上游段,围岩类别多样,其中V特类围岩长度达505米,占比11%;Ⅴ类围岩长度1860米,占比40.3%;Ⅳ类围岩长度2002米,占比43.3%;而较为稳定的Ⅲ类围岩长度仅为250米,占比5.4%。该段大变形发生比例高达13.2%,掌子面溜坍、涌泥、突水等问题频发,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隧洞出渣采用有轨运输方式,由绞车牵引矿车上下作业,其斜坡段长达503米,平坡段长30米,整体高差184米,坡比高达39.28%,是滇中引水红河段的唯一一座大倾角斜井隧洞。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项目部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精心组织隧洞开挖和支护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方案,成功克服了阻碍掘进的一系列难题。通过采取“岩变我变”的支护体系,以短台阶快速成环法和三台阶临时横撑法进行施工,将初支封闭成环距离控制在9米左右,初支封闭时间控制在8天以内,从而有效减小了围岩的时间变形和跨度变形,控制了隧洞的整体变形。
同时,针对隧洞多次突发涌水的情况,项目部迅速组织参建各方进行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一方面优化现场用电设施和抽排水系统,确保抽排水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组织注浆堵水作业,为抽排水减小压力,降低了淹井风险。据统计,在掘进过程中,小路南2#隧洞2#支洞最大排水量达到了*****立方米/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项目部配备了充足的用电设施和排水设备。截至目前,已经损耗了168台水泵,才使得小路南2号隧洞进口至2号支洞上游段得以顺利贯通。此次贯通不仅为项目全线控制性线路的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投入到后续的施工工作中去。
云南网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马碧辉
标签: 引水工程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