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馆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宣传片及传承实践教学片
宁夏文化馆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宣传片及传承实践教学片
2004年,中国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非遗公约》),今年是中国作为缔约国开展非遗保护行动21周年。为切实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要求,促进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公众宣传传播,增强公众非遗保护意识,助推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宁夏文化馆精心筹划制作宁夏山花儿、宁夏民间器乐、宁夏刺绣、二毛皮制作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5部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宣传片,对上述国家级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价值特点、传承脉络、工序流程及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还推出宁夏剪纸传承实践教学片,由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亲自教学,扩大宁夏剪纸传承实践覆盖面。
宁夏非遗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千百年来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目前,宁夏共有2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花儿(宁夏山花儿)、春节(西吉春官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系列宣传片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宁夏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加强非遗保护数字化建设,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近年来,我馆切实履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职责,出版发行、编印制作《乡村振兴中的非遗技艺——宁夏刺绣精品图录》等多部非遗保护研究丛书,形成大量珍贵的图文档案资料;举办非遗理论培训班、实训班等,加强传承人群梯队建设;组织开展宁夏非遗区外交流、非遗产品创意转化等活动,提升宁夏非遗品牌效应,加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宁 夏 山 花 儿
花儿(宁夏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产生于六盘山区,并在宁夏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代表性民歌形式。山花儿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徒歌,相合歌,立唱歌)的特征。《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即其先声。史籍乐志中记述其特点为“一唱众和,恰似顾曲之周郎,三句一叠,酷似跳月之苗俗”。复合性、多元性文化使其呈现着更多过渡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山花儿作为人们愉悦自我、怡情解闷、吐纳情感的一种自娱性山野歌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浑厚的文化内涵。
宁夏山花儿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0余名。近年来,各位传承人积极传徒授艺,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等非遗传播弘扬活动,推动山花儿民歌艺术与当下艺术要素的融合与创新。
审校:陈姝江
复审:崔娜
终审:赵明琴 韩桦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宁夏
宁夏
宁夏
宁夏
宁夏
宁夏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