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招标公告

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招标公告


校务公开资料

*******

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奖励办“关于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17〕7号)文件要求,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肖波齐老师主持的成果“纳米流体传热与传质特性分形分析”等9个项目,拟申报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现予以公示(具体内容附后)。公示期间若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公示时间:2017年9月15日—9月21日。

咨询电话:****-*******

监督举报电话:****-*******

三明学院科研处

2017年9月15日

一、项目名称:纳米流体传热与传质特性分形分析

推荐奖种: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肖波齐:(1)为本课题的唯一负责人,提出本项目的全部学术思想,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和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进展。(2)为相关各项基金的主持人。(3)是8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同时是代表性论文1,3,4,5,6,7,8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投入工作量占其总工作量的80%。

2、陈玲霞: 8篇代表作中,参与的文章为5篇,是代表性论文1,3,5,7,8的作者,参与本项目的部分实验数据分析。投入工作量占其总工作量的70%。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流体力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随着工农业和现代生活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用纳米流体技术是缓解该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围绕纳米流体传热与传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的机理研究、纳米流体沸腾换热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其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提出并建立了科学、崭新、完整的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的理论体系,构建了系统的传热传质方程。发现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纳米流体传热传质的规律与原因,构建了纳米流体传热交换机理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多种可行的纳米流体传热传质的定量计算方法与创新性的体系模型与处理技术,在影响纳米流体传热传质诸多因素之间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为研制高效的换热器和散热器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纳米流体传热与传质特性的分形理论和方法。该理论和方法包括纳米颗粒与沸腾表面活化穴尺度分布的分形标度律和概率密度函数,纳米流体能否用分形理论处理的判据,分形-蒙特卡罗计算方法等。

本项目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篇,中科院二区论文10篇,包括在Electrochim. Acta、Int. J. Heat Mass Transfer等国际能源与传热传质类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论文同时入选ESI热点论文(Hot Paper)(全球TOP0.1%)和ESI高被引论文;1篇代表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Scopus 数据库中,1篇代表作引用率在2012年该期刊所有发表论文中排名第一;8篇代表作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篇代表作被加拿大知名科技网站-工程进展作为亮点论文被特别报道;1篇代表作被可再生能源全球创新网站作为关键科学论文被特别报道;5篇论文被美国著名科技媒体-焦点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研究成果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在专著和综述中做独立章节介绍,被Nano Energy(影响因子:12.343)、Renew. Sus. Energ. Rev.(影响因子:8.05)等国际能源与传热传质类顶级期刊做正面引用和积极评价,如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蔡建超教授评价本项目的原创性时强调:肖波齐等人在纳米流体传热领域做了开创性的(ground-breaking)工作(评价见Int. J. Mod. Phys. C, 24:*******, 2013)。

本项目发表的8篇代表作,均被SCI收录,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篇,中科院二区论文4篇; 1篇代表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作他引215次(SCI他引204次)。

代表性论文目录:

1、Boqi Xiao*, Yi Yang, Lingxia Chen. Developing a novel form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fluids with Brownian motion effect by means of fractal geometry, Powder Technology, 2013, 239:409-414.

2、Boqi Xiao, Jintu Fan*, Feng Ding. Prediction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Energy & Fuels, 2012, 26(11):6971-6978.

3、Boqi Xiao*, Boming Yu, Zongchi Wang, Lingxia Chen. A fractal model for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s by convection in a pool,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45):4178-4181.

4、Boqi Xiao*, Jintu Fan*, Feng Ding. A fractal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permeabilities of fibrous gas diffusion layer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Electrochimica Acta, 2014, 134:222-231.

5、Boqi Xiao*, Guoping Jiang, Lingxia Chen. A fractal study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s,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0, 53(1):30-37.

6、Boqi Xiao*, Jintu Fan, Zongchi Wang, Xin Cai, Xige Zhao. Fractal analysis of gas diffusion in porous nanofibers, Fractals, 2015, 23(1):*******.

7、Boqi Xiao*, Jintu Fan, Guoping Jiang, Lingxia Chen. Analysis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in nanofluids, Acta Physica Sinica, 2012, 61(15):154401.

8、Boqi Xiao*, Songhua Gao, Lingxia Chen. A fractal model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of nanofluids at high heat flux including CHF, Fractals, 2010, 18(4):409-415.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开辟了流体力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学科交叉的新方向。该理论体系被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当做纳米流体传热与传质特性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成为定量化、精细化研究纳米颗粒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其性能的参数指标。

二、项目名称:畦栽青大豆小型采收机研制

推荐奖种:技术发明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

项目产品为畦栽青大豆小型采收设备,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研究获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3N0032)立项资助。项目就青大豆采收设备缺乏、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等现状,针对畦栽青大豆开展采收工艺及装备研究。项目产品由豆株收割、柔性脱荚、鼓风清洁和振动除杂子系统构成,实现青大豆采收过程的垄上豆株起拔、株上豆荚分离及杂质清洁,最后获得品相良好的青大豆产品。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表明,项目产品具有不扎破豆荚、伴生杂质少、采收损耗小等优点。其作业宽度与垄距匹配,适合南方地区高垄畦栽种植农艺青大豆采收作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和推广价值。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完成人
完成人单位
贡献

1
张锐戈
三明学院
项目负责人。提出畦栽青大豆采收工艺,通过豆株收割、柔性脱荚、鼓风清洁和振动除杂工序收获青大豆;提出双重柔性脱荚技术,实现青大豆无损、高效脱荚

2
肖荣辉
三明学院
负责项目研究的仿真计算、试验基地协调、技术改进。

3
苏志部
三明学院
负责项目研究中非标件加工。

4
罗斯进
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研究的整机结构参数计算,豆株收割、动力系统设计。

5
岳金喜
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研究的结构件参数计算,脱荚、清洁系统设计。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1
双谱主成分分析的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
张锐戈

2
特征矢量优化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张锐戈

3
滚动轴承双谱特征提取及变工况故障诊断
张锐戈

4
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过程振动特性研究
张锐戈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评审意见书:《畦栽青大豆小型采收机研制》(成果登记号:*******Y0150)

[2]发明专利:一种畦栽青大豆联合采收机,授权号:ZL********7632.X.

[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夹持式青豆起拔机的夹持机构,授权号:********9041.X.

[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夹持式青豆起拔机,授权号:********9207.8.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自2014年秋季开始在漳州青大豆种植基地开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产品相当于8个人工采摘的作业能力,折合每亩采收成本节省约300元;间接经济效益来看,项目产品能大幅度缩短青大豆采收周期,进而保证青大豆在80%左右成熟度时收获,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并取得较好收益。


三、项目名称:废弃轮胎裂解炭黑的高性能改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项目属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领域,项目针对现有的废弃轮胎裂解产生的炭黑(再生裂解炭黑)表面活性低、只能作为橡胶的填充剂,无法补强橡胶的特征,采用固相原位接枝技术对再生裂解炭黑进行高性能化改性,提高再生裂解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对橡胶的补强性能,使其达到工业半补强炭黑的性能要求。项目对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裂解炭黑的固相原位接枝技术、工艺优化、工业放大和产业化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1)炭黑的表面接枝是一种常用的和有效的化学改性手段,通过炭黑表面的高分子接枝改性,在其表面形成包裹的高分子层,可以改善其与高分子基体的相容性,提高含有炭黑的各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现有的聚合物接枝炭黑方法均是在溶液体系中进行,后处理过程繁琐,成本昂贵,限制了工业化应用的前景。本项目采用固相原位接枝技术,在超细粉磨的机械加工过程中,把抗氧剂或光稳定剂等有机物固相原位接枝到再生裂解炭黑粒子的表面,制备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橡胶补强性能与工业半补强炭黑完全相媲美的改性裂解炭黑。改性工艺无需溶剂,无污染、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连续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对再生裂解炭黑的固相原位接枝技术进行中试、工业放大实验,以改性再生裂解炭黑的表面特性和补强橡胶性能为指标,开发出一条以废弃轮胎制备高附加值的半补强工业炭黑的生产技术路线并工业化生产。通过与少量N220、N330工业炭黑复合,优化配方生产出满足各种橡胶制品需求的半补强炭黑产品N550G、N660G、N774G等。

(3)项目的特色是研究开发过程与生产相结合,成果的应用与产业化同步进行。应用本项目技术成果,明溪宝福再生资源开发中心截至2017年7月累计生产改性裂解炭黑新增产值8000多万元,获取利润3363万元,解决就业人口合计50人,校企合作制订了产品的企业标准。项目技术成熟稳定,在尤溪胜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也得到推广应用,并已工业化生产。

采用固相原位接枝技术对废弃轮胎裂解炭黑高性能化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系国内首创,突破了在溶液体系中接枝改性炭黑的局限性,解决了废弃轮胎资源再利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项目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绿色环保,产品附加值高,可以完全替代工业半补强炭黑,一举多得,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项目成果经由三明市科技局组织评审、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明溪县宝福再生资源开发中心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完成人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对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1
苏志忠
教授
三明学院
主持项目全面工作

2
林明穗
副教授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3
崔国星
教授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4
罗正根
中心主任
明溪宝福再生资源开发中心
主要完成人

5
王仁章
教授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6
张启卫
教授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7
肖旺钏
博士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8
黄葵
博士
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1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 /Modified Carbon Black Composite
苏志忠,黄葵,林明穗

2
改性炭黑对聚乳酸结晶的异相成核作用
苏志忠,方丽华,林明穗,陈训亮,罗明建,李新磅

3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炭黑的制备
林明穗,高珊珊,高杭洲,苏志忠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苏志忠、方丽华,一种再生裂解炭黑的固相接枝改性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5196.5

2、苏志忠,一种水性接枝改性炭黑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1410.X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通过与明溪宝福再生资源开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建立,形成产业化工业规模,2013年、2014年又推广应用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胜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2015和2016年与杭州中策集团签订了240吨/月的供售合同,取得良好成效。


四、项目名称:节能环保型尾矿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砌块技术研发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

本成果所属技术领域为建筑学、硅酸盐矿物学、资源环境学。

尾矿是我国目前产出量最大、堆存量最多的固体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巨大的安全隐患,尾矿综合利用率不到14%,综合利用率低、利用量小成为尾矿综合利用必须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同时,我过还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的问题,作为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的建筑业的节能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建筑墙体节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尾矿固体废弃物应用于建筑节能难题,历经5年重点攻关和技术集成,建立了尾矿微粉活性化关键技术并在水泥和混凝土中推广应用,研发出了节能50%以上的尾矿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砌块。该成果经不同的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如下:

1.在铅锌铁尾矿微粉活性化、选矿废石生产混凝土骨料工艺方面实现新突破。采用铁矿或铅锌矿的尾矿,使用30-50wt.%的水泥熟料或10-20 wt.%的熟石膏作为助磨剂,经过高频振动、研磨后制备活化尾矿微粉,其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对其活化处理制备活性化尾矿微粉,对其活性指数、耐久性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使用选矿废石生产混凝土骨料,产品可达到II类指标要求。

2.多渠道拓展了活性化尾矿微粉及选矿废石破碎骨料在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以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水泥、混凝土、砂浆产业有机链接为路径,以尾矿专用成套装备为重点,以尾矿微粉专用矿物功能性材料和尾矿微粉专用活化系统为核心,研发出了基于碱激发的尾矿微粉绿色水泥、尾矿微粉自保温混凝土、尾矿微粉自保温砂浆等新产品并推广应用,引领并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

3.进行了多排孔砌块的孔型布局优化。对390 mm×190 mm×190 mm砌块取4种三排孔、对390 mm×240 mm×190 mm砌块取三排孔或四排孔的孔型布局进行研究,开孔率分别为29.4%、24.6%、30.2%、31.6%、45.7%、31.6%和33.3%,通过数值分析和试验测试,选出了合适的孔型布局方案。

4.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饰一体化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和节能环保型多排孔自保温全再生混凝土砌块,实现了尾矿和选矿废石或废旧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砌块的导热系数,实现了墙体节能50%甚至65%以上的节能目标,提高了建筑墙体的节能水平。

成果经推广应用,获得经济效益3526.84万元,年消纳尾矿和废石35~45万吨,尾矿微粉的活性超过80%,可广泛应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尾矿自保温混凝土的28d强度19MPa,导热系数0.43 W/(m?K);尾矿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的标号超过MU5.0,采取适当措施,砌块墙体能达到50%甚至65%以上的节能标准。形成企业和地方标准1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4篇(EI 2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名,引进教授3名和博士1名,晋升高级职称2名。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刘纪峰主要贡献

(1)作为项目负责人,协调项目研发各项事宜

(2)进行了不同破碎工艺对再生骨料性能影响的相关试验测试以及砌块孔型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

(3)负责项目研发知识产权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4)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2、张会芝 主要贡献

(5)项目主要完成人。依托项目研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晋升副教授职称

(6)实现项目升级,获批2016年福建省引导性项目1项

(7)进行孔型优化数值模拟和砌块砌体结构试验等,以主要完成人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篇

(8)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3、彭其雨 主要贡献

(9)主持多台套铅锌铁尾矿微粉活性化仪器设备研发

(10)以主要完成人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对本项目科技创新中第一至第三的主要创新内容做出主要贡献

(11)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4、李生钉 主要贡献

(12)项目主要完成人

(13)对本项目科技创新中第一至第二的主要创新内容做出主要贡献

(14)作为主要发明人申报并获得授权多项活性化尾矿微粉生产相关的国家专利,主持完成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15)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5、崔秀琴主要贡献

(16)项目主要完成人。

(17)实现项目升级,获批2017年福建省引导性项目1项

(18)进行活性化尾矿微粉掺加量对水泥胶砂性能影响的系列实验研究,发表论文2篇,以主要完成人申报专利3项,负责完成“工程材料与结构加固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及验收

(19)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6、田尔布主要贡献

(20)项目主要完成人。依托项目研发,晋升副教授职称

(21)实现项目升级,以主要参与人获批福建省引导性项目2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22)进行了尾矿微粉自保温砌块砌体热工性能的实验测试,以主要完成人发表研究论文2篇;

(23)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7、曾武华 主要贡献
(25)项目主要完成人

(26)主要负责尾矿微粉自保温砌块砌体结构抗震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

(27)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达到50%以上。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刊名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
发表时间
SCI、EI收录情况
他引次数
作者:排序/姓名

1
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墙体传热性能
建筑材料学报
0.85
2016,19(2):304-309
2016-04-15
EI收录
2
通讯作者:2/郑建岚; 第一作者:1/张会芝;

2
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热工性能研究
工程力学
0.95
2015,32(5):51-56)
2015-05-15
EI收录
4
通讯作者:1/郑建岚; 作者:2/张会芝

3
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孔型优化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0.64
2015,48(6):799-805+14
2015-12-15
未收录
0
通讯作者:2/郑建岚; 第一作者:1/张会芝;

4
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49
2015,28(2):308-312
2015-02-10
未收录
1
通讯作者:1/张会芝; 作者:2/刘纪峰,3/崔秀琴

5
再生保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
0.57
2013,2:68-70+4
2013-02-10
未收录
8
通讯作者:1/张会芝; 作者:2/连跃宗

6
基于总功效系数法的自保温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0.26
2017,43(2):112-115+20
2017-04-15
未收录
0
通讯作者:1/张会芝; 作者:2/闫艳红,3/崔秀琴

7
尾矿微粉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保温性能研究
混凝土
0.84
2015,:6:124-126
2015-06-15
未收录
0
通讯作者:2/田尔布; 第一作者:1/黄永泉; 作者:3/黄发源,4/王逢朝,5/刘晓娟

8
铅锌尾矿微粉掺入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宿州学院学报
0.32
2015,30(10):100-103
2015-10-15
未收录
2
通讯作者:1/崔秀琴; 作者:2/田尔布,3/曾武华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授权专利名称
授权号
国(区)别
状态
序号:权利人
序号:发明人

1
发明专利
装饰一体化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及其制造方法
ZL ********46053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刘纪峰,2 : 张会芝,3 : 魏四成,4 : 崔秀琴,5 : 连跃宗

2
发明专利
一种环保型活性尾矿微粉复合浆液及其应用
ZL ********58283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刘纪峰,2 : 张会芝,3 : 李生钉,4 : 林生利,5 : 崔秀琴,6 : 田尔布,7 : 连跃宗

3
发明专利
全机制砂再生混凝土配料及其预制盾构隧道管片
ZL ********71423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刘纪峰,2 : 张会芝,3 : 连跃宗

4
实用新型
节能环保型多排孔自保温全再生混凝土砌块
ZL ********32572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刘纪峰,2 : 张会芝,3 : 李生钉,4 : 崔秀琴,5 : 连跃宗,6 : 林生利

5
实用新型
一种砌块孔型优化的模拟试验装置
ZL ********29190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张会芝,2 : 刘纪峰,3 : 崔秀琴

6
发明专利
生产尾矿微粉、干混砂浆和填充胶结料的设备及工艺
ZL 2015 1 *******. 1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3 : 陈亨铺,4 : 李生许,5 : 李振佑,6 : 林生利,7 : 吴建胜

7
实用新型
一种金属尾矿粉磨的带有散料辊的供料装置
ZL 2014 2 *******. 9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
1 : 李生钉,2 : 彭其雨,3 : 李生白,4 : 吴建胜

8
实用新型
一种金属尾矿粉磨机的料斗落料及刮料装置
ZL 2014 2 0079 048. 1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
1 : 李生钉,2 : 彭其雨,3 : 李生白,4 : 吴建胜

9
实用新型
一种金属尾矿粉磨机的磨辊散料装置
ZL 2014 2 *******. 4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
1 : 李生钉,2 : 彭其雨,3 : 李生白,4 : 吴建胜

10
实用新型
一种尾矿粉磨机供料装置的集料斗
ZL 2014 2 *******. 7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
1 : 李生钉,2 : 彭其雨,3 : 李生白,4 : 吴建胜

11
实用新型
挂壁双频节能磨
ZL 2015 2 *******. 2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

12
实用新型
生产尾矿微粉、干混砂浆和填充胶结料的设备
ZL 2015 2 *******. 7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3 : 陈亨铺,4 : 李生许,5 : 李振佑,6 : 李生利,7 : 吴建胜

13
实用新型
尾矿微粉的生产设备
ZL 2015 2 *******. 6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3 : 陈亨铺,4 : 李生许,5 : 李振佑,6 : 林生利,7 : 吴建胜

14
实用新型
一种烘干、研磨、选粉一体化生产设备
ZL 2015 2 0047892. 0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3 : 陈亨铺

15
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振动式节能磨
ZL 2015 2 0047463
中国
有效
1 : 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2 : 李生白
1 : 李生白,2 : 李生钉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致力于多渠道实现铅锌铁尾矿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破碎尾矿碎石生产粗、细骨料,并活性化尾矿微粉替代部分水泥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及自保温砌块,实现了建筑墙体节能水平的提高。项目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佳的经济性和社会、环保等多重效益,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致力于尾矿资源化利用的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国家863 计划“典型尾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示范基地、“福建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等荣誉,通过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对尾矿微粉的批量生产及其高性能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在福建三明、泉州、广东云浮、四川甘洛、河南三门峡、湖南保靖等地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年消化铅锌铁尾矿废弃物30-4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福建闽新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造、销售粒化高炉矿渣粉及商品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多孔砖、粉煤灰砖;销售石灰石、粘土、建筑材料等,是三明地区的建材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应用活性化尾矿微粉混凝土及生产销售自保温砌块,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产品已经在多地企业推广应用,成果的推广利用提升了尾矿混凝土研究、生产和工程应用的技术水平,提升了房屋建筑节能的技术水平,经企业推广应用,年消纳铅锌铁尾矿35~45万吨,累计新增利税3526.84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五、项目名称:新型网络化智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项目于2013年获得福建省对外合作产业化重大支撑项目(2013I1101,80万元)的资助。项目针对传统病死畜禽处理方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病毒、恶臭、污水等)难题,研发的系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能够将病死畜禽尸体高效、清洁的回收为可再利用的有机肥料。项目基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IA-PA技术,设计了无线网络化信息物理系统,实现了远程全数字化监控和网络化生产管理;采用智能传感器及分布式多点温度自动感知融合技术,实现机内温度高精度、均衡感知,有效提高降解、发酵和杀菌效果;针对大型且带有坚硬骨骼的牛、马等病死畜禽尸骸的高效、快速切割问题,设计了新型组合式破碎斩击机构;采用悬浮床、活性炭过滤技术设计了尾气处理装置,实现尾气的无色、无昧、无烟、无毒排放。项目所开发的系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项目符合农机行业两化融合、绿色、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专家评审,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姓名
文化程度
所学专业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对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1
任雯
博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副教授
三明学院
项目负责人

2
黄友星
大学
机械设计
高级工程师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及产业化推广

3
赖森财
大学
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副教授
三明学院
控制系统设计

4
吴龙
博士
机械设计
教授
三明学院
项目指导、机械设计

5
刘建军
博士
农机设计制造
副教授
三明学院
机械设计、整机测试

6
严积淼
大学
机械设计
工程师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

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刊名
论文名称
年,卷
发表时间
收录情况
作者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Distributed Robust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Wireless Neural Control
2015,13(5)
2017-05-09
SCI收录
第一作者:1/任雯; 作者:2/胥布工

2
控制与决策
基于标准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分布式无线网络化控制
2015,30(4)
2015-04-04
EI收录
第一作者:1/任雯; 作者:2/胥布工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Distributed Estimation Fusion and Control with Packet Losses for 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2014
2014-03-13
SCI收录
第一作者:1/任雯; 作者:2/胥布工

4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ed H∞ Control for a Class of Lurie Type Nonlinear Systems
2014
2014-05-05
SCI收录
第一作者:1/任雯; 作者:2/胥布工

5
三明学院学报
基于双输入双输出液位控制模型的分布式无线控制网络研究
2016,33(4)
2016-08-20
其他
第一作者:1/任雯;

6
三明学院学报
基于测速发电机的宽范围实时测速算法研究
2015
2015-12-20
其他
第一作者:1/赖森财; 作者:2/任雯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序号
类别
名称
授权号
国别
状态
权利人
发明人

1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机实时转速宽范围精确测速方法
ZL201410807143.3
中国
有效
1 : 三明恒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三明学院转让)
1 : 赖森财,2 : 任雯

2
实用新型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机控制系统
ZL201620061128.3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任雯,2 : 赖森财

3
外观设计
液晶显示控制器面板
ZL201120037905.8
中国
有效
1 : 三明学院
1 : 任雯,2 : 赖森财

4
实用新型
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的组合式破碎刀具
ZL201420230990.3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张应林,2 : 连升

5
实用新型
双螺旋有机废弃物处理机
ZL201320582537.4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陈丽锦,2 : 连升

6
实用新型
有机废弃物发酵槽的加热装置
ZL201320286132.6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2 : 财团法人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
1 : 沈瑲藤

7
实用新型
有机废弃物酦酵处理的废气处理装置
ZL201320088684.6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沈瑲藤

8
实用新型
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用振动筛
ZL201521039947.X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连升

9
实用新型
高速发酵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的装料装置
ZL201320276090.8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李开标

10
实用新型
酦酵处理设备有机废弃物的倾入装置
ZLZL201320088698.8
中国
有效
1 : 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1 : 沈瑲藤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在实施期不断研发、完善产品功能、规格型号、提升质量,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三个产品型号省级农机推广鉴定(FCW22、FCW22W、FCW5W)的生产企业。因为产品的质量稳定、技术先进而荣获“2014年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是省内唯一一家于2014年初被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推向全国示范试点的项目,也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授予2014年度农牧行业最佳无害化处理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项目名称:低排放低油耗汽油发动机气缸套研发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项目属于机械科学技术的铸造工艺与装备领域,为福建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014C0015)项目《汽油机低排放低油耗全铝发动机气缸套产业化》(2014-2016),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三等奖、深圳赛区优秀奖的创新成果。2013年8月11日经福建省科技厅组织评审,项目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三明学院、福建汇华集团东南汽车缸套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完成人
贡献

1
吴龙
第一完成人

2
刘建军
第二完成人

3
高浩
第三完成人

4
黄云树
第四完成人

5
张清伟
第五完成人

6
纪贤灿
第六完成人

7
魏茂金
第七完成人

8
王孝鹏
第八完成人

9
谢培庆
第九完成人

10
闻霞
第十完成人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1
气缸套离心铸造凝固数值模拟研究
高浩/吴龙/艾子健

2
“蘑菇头”气缸套生产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a
吴龙/高浩/刘建军

3
“蘑菇头” 气缸套气动喷洒系统的改进设计
吴龙/高浩/刘建军

4
基于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气缸套离心铸造研究
吴龙/高浩/刘建军

? 离心“蘑菇头”气缸套对石墨形态的试验影响研究
刘建军/吴龙/高浩

5
基于多目标优化遗传搜索算法的切削条件合理选择的研究
闻霞/吴龙/晋芳伟

6
电子横移伺服LQR 最优控制器设计
闻霞/吴龙/晋芳伟

7
基于ANSYS 的分级机主轴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夏尔冬/吴龙/王春荣/晋芳伟

8
基于SVM 的中频感应电炉自动浇注系统设计
王春荣/黄凌山/吴龙/高浩/夏尔冬

9
基于VERICUT 的数控加工仿真检测与修正
邱丽梅/熊昌炯/吴龙/任雯

10
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仿真研究
王孝鹏/陈秀萍/纪联南/吴龙

11
轴向式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喷嘴调节机理分析
卢隆辉/刘建军/吴龙

12
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的1/4整车主动悬架仿真研究
王惠敏/吴龙

13
PCB板热特性分析与研究
邓志勇/洪昊/吴龙/林美兰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申请、授权项目名称
授权号

一种中频感应电炉自动浇注控制系统
ZL201320541787.3

一种缸套离心铸造无绝热垫挡板
ZL201420494108.6

一种用于自动化离心铸造机的抓取清扫一体化装置
ZL201420494103.3

缸套铸造机护罩用全密封集成除尘装置
ZL201420493875.5

一种用于离心铸造机的缸套抓取机构
ZL201420494088.2

一种用于内撑夹具的推拉机构
ZL201420493847.3

一种缸套毛坯自动冷却输送装置
ZL201420494156.5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在于2013年起开始在福建汇华集团东南汽车缸套有限公司逐步改进现场工艺与设备并进行产业应用。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经福建省检验研究院产品检验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No.5)的科技查新,缸套外圆面上层麻点形状为正置的伞状或针状,高度为0.5-1.1 mm,单位面积为15-65个/cm2,中层为小的麻点状突起,高度为0.2-0.5mm,底层为波浪状,0.05-0.15mm高。1.6米长的缸套毛坯一次生产10个缸套成品。缸套内孔通过PVD 涂层技术,减少尾气排放。抗拉强度大于350MPa,A型石墨组织达到100%,建成一条年产80万只低排放低油耗汽车缸套生产线,累计销售收入2160万元,累计净利润630.18万元,累计交纳税收:317.52万元,累计创汇250万美圆,新增就业21人,满足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绿色高端制造。经专家评审,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七、项目名称:毛竹林资源信息管理关键技术及土壤肥力保持机制研究与示范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森林经营管理领域,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竹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2012BAD23B0404)》、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国家级推广项目《竹资源信息化管理及其遥感监测技术示范([2012]3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RS技术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2008J0117)》和国家农业948项目《竹资源动态监测技术引进(2006425)》的研究及后续深化成果,2017年7月5日经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评审,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竹藤中心、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完成人
完成人单位
贡献

1
刘健
福建农林大学
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指导、统筹项目进度安排及成果转化,负责项目研究中竹资源光谱信息系统的构建、毛竹林地土壤肥力保持机制的确定等

2
余坤勇
福建农林大学
负责项目研究的基于“光谱片层—面向纹理类”的竹资源遥感识别技术的构建、毛竹林地立地质量等级的遥感判定等,协助统稿。

3
范少辉
国际竹藤中心
负责项目研究的竹资源高光谱数据遥感识别、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等,协助开展项目技术培训。

4
官凤英
国际竹藤中心
负责项目研究的毛竹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关键基础、高光谱窗口+多光谱面的竹资源遥感识别技术等,协助项目技术成果推广。

5
姚雄
福建农林大学
负责项目研究中土壤肥力遥感估测模型的建立、毛竹林地土壤肥力保持机制的构建等。

6
王帆
福建农林大学
负责模型验证与分析,协助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

7
李增禄
三明学院
负责部分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

8
邓洋波
福建农林大学
负责基础数据的收集、竹资源调查要素的地基遥感识别技术研究工作。

9
陈樟昊
福建农林大学
负责基础数据的收集、毛竹林土壤肥力模型的建立等工作。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1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s in Moso bamboo forests in Yongan City, China
官凤英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Stocks in Moso Bamboo Forests in Subtropical China
范少辉(通讯作者)

3
毛竹林 HJ-1HIS 专题信息的响应与识别
刘健

4
基于 HJ-1 影像与地形因子的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研究
余坤勇(通讯作者)

5
“基于片层-面向类” 的竹林信息提取算法与应用分析
余坤勇

6
毛竹林光谱特征及其与典型植被光谱差异分析
官凤英

7
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纹理特征量构建研究
刘健

8
南方地区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研究
余坤勇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评审意见书:《毛竹林资源信息管理关键技术及土壤肥力保持机制研究与示范》(成果登记号:9352017Y0141)

[2]软件著作登记:光谱信息管理系统[简称:sps]1.0.0.1,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299297号,登记号:2016SR120680.

[3]软件著作登记: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1.0.0.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277600号,登记号:2016SR098983.

[4]软件著作登记:竹资源信息管理系统1.0(单机版),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561249号,登记号:2016SR382633.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构建了毛竹林资源遥感识别技术体系、毛竹林地土壤肥力遥感估测及保持机制措施,有效地改进了当前林业基层竹资源调查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判定方法和技术,丰富了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经营相关基础理论。成果已在福建省相关林业基层单位推广应用,基层应用反映项目技术成果应用符合当前所推广各县市的具体情况,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产、学、研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反馈,不仅提升了林业基层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良好地验证了项目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竹资源项目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八、项目名称: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研究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主要完成单位:中机铸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是否留学归国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陈先富

1972.01
其他
硕士研究生

中机铸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再生砂回收工艺设计)

2


肖旺钏

1979.05
副高
博士研究生

三明学院
再生砂工艺优化、浸泡液研究

3
叶永

1971.06
中级
本科

中机铸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再生砂回收工艺标准制定和产品质量监控

4
李奇勇

1971.08
正高
本科

三明学院
硅酸钠回收、废水循环利用

5
田尔布

1981.04
副高
硕士

三明学院
再生砂性能测定

? ? ? ? ? ? ? ? ? ?

项目简介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由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资助,为2014年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项目名称“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研究”,项目编号2014Y0035,属于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已于2017年5月26日通过验收。此外,本项目还得到省科技厅创新资金和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资助。

中国是铸造大国,2015年中国铸件产量已达到5000 万吨,每生产1 吨合格铸件,要产生1~1.3 吨废砂,铸造废弃砂的排放堆积,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硅砂的有限资源,同时增加了铸造的生产成本。水玻璃作为铸造用石英砂的粘结剂,经过铸造过程的高温作用后,在废弃砂表面形成硅胶层而不能重复使用,废弃水玻璃砂的回收率为20%~30%,造成我国每年铸造水玻璃砂的废弃量超过3000万吨。因此,废弃砂再生利用是我国水玻璃砂型铸造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针对水玻璃废弃砂的再生回收问题,建立了一条可年产10万吨的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生产线,实现了废弃砂和铸造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此外,本项目以再生砂为原料,开发了陶瓷彩砂新产品,产品替代天然彩砂,用于建筑外墙的真石漆、环氧地坪、透水砖面料等,进一步提高再生砂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主要创新

铸造砂表面的水玻璃作为粘结剂硬化后形成硅胶层,硅胶层在经过铸造过程超过1500℃的高温作用后,形成光滑的硬化膜,该膜很难通过普通的化学法和物理法除去,此外还含有废铁屑、铬矿砂等杂质。本项目开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常温下快速软化废弃砂表面硅胶层的浸泡液,并设计了砂粒与废渣圆筒分离筛送机、砂粒与硅胶物搅拌分离装置、砂粒硅胶物硬度分离装置、砂粒与磁性物质磁选分离装置、砂粒与粉尘风力分离装置、矿粒多层分级机等,通过以上装置的集成,建立了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玻璃铸造废弃砂高质、低成本再生体系,实现了水玻璃铸造废弃砂有效再生利用。

推广应用情况

经过项目的实施,新增产值5000多万元、利润858万元、税收256万元,增加就业人员150多人,开展技术培训200余人次,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此外,以再生砂为原料,开发了陶瓷彩砂新产品,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可日产10吨彩砂,预计一年后可实现批量生产,建立可日产100吨,年产2万吨的新生产线。以目前市场价计,再生砂每吨180元,彩砂每吨均价1500元,附加值增加数倍,预计未来3年可实现新增产值超过2亿元。


九、项目名称:改性单体法合成长丝专用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新工艺研究

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三明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

1、项目背景

聚四氟乙烯用作工程塑料,可制成管、棒、带、板、薄膜等。在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军工、航天、环保和桥梁等国民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火力发电、钢铁、铝材、冶金、化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烟气排放是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烟气的主要成分为烟尘尘、SO2、NO、HCl、CO、CO2,氟化物、水分等。一般情况下烟气的温度是140-240℃。用于这些烟气过滤的滤材必须具有优良的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性,采取纯聚四氟乙烯织网的方式可满足滤网的性能要求。但是通常聚四氟乙烯由于分子量太低,所制备长丝纺织成过滤网力学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目前仅有少部分企业垄断长丝专用超高分子量生产PTFE的技术,且大部分主要采取乳液聚合的方式开展;而该聚合方法常用的全氟辛酸类表面活性剂为环境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且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已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各国政府都相继制定了限制使用的规定。因此亟需开发无污染环保型新工艺方法合成超高分子量PTFE以满足当前滤材环保领域的应用。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的开展旨在采取改性单体法结合非全氟辛酸类表面活性剂,合成长丝专用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探讨优化,最终获取成熟的生产长丝专用超高分子量PTFE的生产工艺,该技术打破了高附加值PTFE的生产技术的垄断,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主要创新

(1)采用环境友好的分散剂

常规的聚四氟乙烯树脂分散生产需要用到全氟辛酸(PFOA)为散剂,但是PFOA有环境危害性,在美国和欧盟已经禁用,但是我国PFOA替代品技术研究较为滞后,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因技术所限,仍然使用PFOA为分散剂。本项目采用环境友好的全氟烷氧基羧酸(全氟-2, 5-二甲基-3,6-二氧杂壬酸铵)代替PFOA为分散剂,所得分散树脂的性能达到或超过用PFOA的产品。

(2)采用复合改性单体和分步加入提高分散树脂分子量

乙烯基和丙烯基类改性单体竞聚率低,加入的量要达到一定值后才能参与共聚,使分子量增加,单独加入乙烯基类改性单体,使用量较大,会影响力学性能。由此,本项目在聚合初期先加入少量竞聚率高的乙烯基醚类单体,使分子量增加到4000万左右,然后释放压力,抽去剩余单体,然后加入另一改性单体继续反应直至聚合完成,结果得到粒径分布窄、分子量达到6000万的分散树脂,可有效降低糊状挤塑压力,提高压缩比,改善挤出收缩率,提高树脂的机械性能。

4、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已建立一条可年产2000吨长丝专业聚四氟乙烯的生产线1条,实现年产1500吨,2016年至2017年6月实现增加产值9375.4亿元,新增利润1866.08万元。项目执行期内,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3篇。新增就业150人,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三农化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三明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序号
完成人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对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1
徐万鑫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福建三农化学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提出,方案的拟定,项目执行人员,物资,财务的协调,以及项目整体运行的保障,同时针对项目运行过程出现的状况和结果及时进行判断分析探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正,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2
念保义
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
作为项目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和项目的执行人员,主要负责三明学院参与合作人员的组织,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实验场所的准备;同时参与了项目运行中聚合工艺优化部分实验项目的开展,并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实验结果,对其进行研判、分析和指导中试工艺的开发以及最终投产工艺的拟定。

3
徐美燚
副总程师(高级工程师)
福建三农化学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的执行人员,主要负责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改性单体的筛选,包括诸多改性单体使用情况的前期文献调研,种类遴选以及最终使用单体的甄选和结构优化,同时负责改性单体使用过程实验的执行,包括不同类型改性单体投料对最终实验的结果的影响等实验的开展,同时负责该部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4
程 伟
质量管理部部长(工程师)
福建三农化学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项目的执行人员,主要负责项目成熟运行之后工艺标准的拟定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的设定。

5
赵 炎
博士(讲师)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
作为项目的参与执行人员,主要负责该项目中引发剂体系的甄选工作,包括不同引发剂的选择以及实验项目的开展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且形成最终实验报告结果。

6
肖旺钏
系副主任(副教授)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
作为项目执行成员,主要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关原料纯度的检测把关,以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测试表征,并及时综合分析反馈,同时协助分析样品不达标的原因,参与改正方案拟定。

7
李奇勇
院长(教授级高工)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
作为项目的执行人员,主要负责该项目运行过程的清洁生产,生产过程废弃物稳定剂等的循环利用技术开发等。

代表性论文目录

? 题目
刊物

1
全氟烷氧基羧酸在四氟乙烯

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2
纤维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

3
聚四氟乙烯聚合反应爆聚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石化技术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编号
专利名称
类别

EPN34778-2
一种提高PTFE分散乳液粘度的方法
发明

EPN34779-2
一种PTFE 乳液的浓缩方法
发明

EPN35486-1
一种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生产残液联合回收利用方法
发明

EPN35602-1
一种六氟丙烯生产中裂解气的自动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

EPN35621-2
一种六氟丙烯生产裂解气的双线精馏方法及精馏设备
发明

EPN35635-2
一种六氟丙烯生产中裂解气的脱水方法及脱水装置
发明

EPN35672-2
一种六氟丙烯生产中裂解气的自动除尘方法及装置
发明

EPN36599-1
悬浮法聚四氟乙烯树脂捣碎洗涤装置
实用新型

EPN36709-1
一种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的干燥方法和干燥系统
发明

EPN37577-1
一种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脱除酸性方法
发明

EPN37805-1
一种聚四氟乙烯制备装置和方法
发明

EPN37806-1
一种聚四氟乙烯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

EPN50038
一种含氟功能膜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聚合系统和聚合方法
发明

EPN50039
一种含氟功能膜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

EPN50024
制造过滤毡用短纤维的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EPN50025
制造基布用长纤维的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EPN50060
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

EPN50061
六氟丙烯生产装置中脱轻塔塔顶六氟丙烯回收方法及装置
发明

EPN50468
一种四氟乙烯精制方法
发明

EPN50719.1
一种全氟辛酸的回收方法和系统
发明

EPN50720-1
一种全氟辛酸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

EPN50995
冷冻机油回收系统
发明

EPN50996
冷冻机油回收系统
实用新型

编号
案件名称
类别

EPN34778-2
一种提高PTFE分散乳液粘度的方法
发明

EPN34779-2
一种PTFE 乳液的浓缩方法
发明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学院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