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50MW低风速风电-招标公告

陈集镇50MW低风速风电-招标公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9月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表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联系人孙*
通讯地址仪征市陈集镇立新村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11400
建设地点仪征市陈集镇汪云村、沙集村
立项审批部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苏发改能源发[2017]632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
占地面积23.2公顷(其中永久占地1.7,临时租地21.5)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52107.21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1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3%
评价经费
(万元)/投产日期2018年底
原辅材料及主要设施规格:
原辅材料:本项目利用风能资源发电,再输送至当地电网,属于清洁能源项目。
主要设施规格:本项目主要设施有风力发电机组、35kV箱式变电站、110kV升压站等。具体规格见风电场工程特性表(后文表格)。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
水(吨/年)375燃油(吨/年)
电(千瓦时/年)燃气(标立方米/年)
生物质颗粒其他(吨/年)
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属于清洁能源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风电场设有一座110kV 升压站,22台2.2MW风电机组,塔筒、箱式变压器等。
本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评价不包括在本次环评中。


工程内容及规模:
表1-1 风电场工程特性表
名称单位
(或型号)数量备注
风电场场址海拔高度m1m~2m
经度E:119°8.530′中心
纬度N:32°29.320′
年平均风速m/s5.14100m实测
风功率密度W/m2130.7
盛行风向NE-E
主 要 设 备风 电 场 主 要 机 电 设 备风 电 机 组台数台22
额定功率kW2200
叶片数片3
风轮直径m121
发电机类型双馈
切入风速m/s3
额定风速m/s9
切出风速m/s20
安全风速m/s52.5
轮毂高度m120
发电机额定功率kW2180
发电机功率因数+0.95~-0.95

感性0.9
额定电压V690
主要机
电设备箱式变压器台22
出线回路数
及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路1
电压等级kV110
土 建风电机
组基础台数台22
型式——扩展
地基特性桩基
箱式变压器基础台数台22
型式——混凝土框架
施工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m38.27施工
土石方回填万m338.72
新建检修道路km19.2
施工
期限总工期个月12
第一批机组发电月12
概算指标静态投资(不含送出工程投资)万元40572.86
工程动态投资(不含送出工程投资)万元41619.34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8382.82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8599.04
施工辅助工程万元964.8
机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29522.2
建筑工程万元6011.84
其他费用万元3474.43
基本预备费万元599.6
建设期利息万元1046.48

经济指标装机容量MW48.4
年上网电量GWh90.721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74.4
平均上网电价(不含增值税)元/kWh0.5128
平均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元/kWh0.6
盈利能力指标投资利税率%2.92
资本金净利润率%10.46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7.06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万元6837.71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8.53
资本金财务净现值万元500.67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11.35


1、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能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带动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当地电网的电源结构,推动江苏省风电事业的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积极开发建设本工程是必要的。

2、场址选择和工程规模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占地约23.2公顷,风电场境内多为田地及池塘,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风机布置考虑远离民居,升压站为本期新建,位于本期风电场的东北部。
综合本风电场场址条件、地区经济、电网以及风资源条件等因素,经计算比较,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200kW 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50MW。
3、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根据江苏仪征风电场工程的风能资源数据,计算出上述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的理论发电量。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表1-2 风电机组发电量及满负荷小时数估算表

型号叶轮
直径单机容量
(kW)轮毂
高度年上网发电量
(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
WTG1-2000115200012087.361820.0
WTG2-2200115220012085.931775.5
WTG3-2200121220012090.721874.4
WTG4-2000121200012089.631867.2
对比以上四种风电机组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知:四种机型的等效小时数分别为1820.0h、1775.5h,1874.4h、1867.2h。WTG1-2000机型和WTG2-2200机型年理论小时数较低,说明115直径风轮不适合本风电场风况特点,WTG3-2200机型的年等效小时数高于其它四种风力发电机组,但需要通过风电机组布置方案的比选后,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最终推荐适用于本风电场的机型及布置方案。

(2)风力发电机组布置
本风电场区域地势平坦,考虑到风电场道路、线路和资源等因素,在风电机组排布时,应尽量增大风机间距减少尾流影响。依据第二章风能资源中的风电场风能玫瑰图分析,本风电场主能风向稳定;布置风电机组时应考虑前后排影响,尽量与主能风向垂直。风电机组的布置需要根据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并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和安装条件优化选择机位。采用WindPRO3.0计算软件对风电机组点位进行优化布置,使风能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表1-3 风电机组各排布方案及不同轮毂高度发电量对比表

项目单位优化方案1优化方案2优化方案3优化方案4
布置方案4D*5D4D*5D5D*6D5D*6D
单机容量kW2000220022002000
台数台24222224
叶轮直径115115121121
装机容量MW4848.448.448
轮毂高度m100100100100
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655161317031698
轮毂高度m120120120120
排布效率%84.686.285.483.5
理论发电量GWh114.07112.04118.24116.58
年上网电量GWh87.3685.9390.7289.63
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20.01775.51874.41867.2
排名3412

上述四种机型的布置方案,用同一计算软件(WindPRO3.0)进行风能计算,根据各种机型优化布置后的发电量可知,WTG3机型的年上网发电量最高,从风资源角度,建议增加轮毂高度,对提高发电量比较明显,因此本工程推荐22台WTG3-2200机型排布方案,叶轮直径121米,轮毂高度120米。

(3)风电场发电量计算
根据各项估算,江苏仪征低风速风电场工程的年上网发电量见下表。

表1-4 江苏仪征风电场48.4MW工程的年上网发电量分析表
项目单位参数
台数台22
轮毂高度m120
理论年上网电量GW?h118.28
年理论满负荷小时数h2443.8
年上网电量GW?h90.72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74.4
装机容量MW48.4
容量系数-0.214


综上所述:江苏仪征48.4MW风电工程主导风能方向为NE和E,风能方向稳定,通过风资源分布图综合优化布置风电机组。结合本工程现场情况,通过各机型排布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最终确定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WTG3-2200机型,总装机容量为48.4MW。风电机组的优化布置方案年理论发电量为118.28GW?h,年上网电量为90.72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874.4h,容量系数为0.214。
4、电气接入系统及电气主接线
本项目110kV升压站规划开发容量50MW,接入系统方案拟为:本项目风电厂区内拟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拟采用一回110kV线路接入110kV变电站。
升压站规划拟建1台110/35kV主变压器,容量为50MVA。
本项目最终接入系统方案,应以本项目的“接入电力系统设计”及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的方案为准。
5、工程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是依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达到使用安全、方便和经济合理的目标。对重要设备采用重点对待的消防措施。
消防总体设计保证安全。消防是风电电站管理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一方面要考虑工程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要考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影响。在总体设计时,应按危险品火灾危险程度分区分类隔离,如油浸变压器、总事故贮油池等。
消防总体设计满足适用要求。所谓适用就是总体设计要能满足各种区域的使用要求。风力发电站内部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防火设计规范。
消防总体设计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经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体设计应使布局紧凑,既能保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电器之间必要的防火间距,又能节省用地,以减少建设投资;总体设计要有利于各种设施、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各种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提高劳动效率和风力发电电站的经济效益。
生产综合楼与35kV配电室、SVG室、GIS室、综合水泵房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之间相距较远,间距远大于10m,满足规范要求。
生产综合楼共一层,一层建筑面积约618m2。根据功能要求在中间部位、两端共设有直接对外出口,满足规范的要求。
通过对外交通公路,消防车可到达场区。场区内建筑物及构筑物前均设有道路,用于设备安装及检修并兼做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5m,而且场区内形成环行通道,道路上空无障碍物,满足规范要求。
6、土建工程
(1)风机基础
根据风电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风机荷载资料,确定本期工程风电机组塔架基础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扩展基础,基础底面直径为20m,桩长度为30m,桩型为PHC600AB130,每个机位初步定为43根。
根据地质资料,风机基础持力层为4层粉质黏土。在下阶段应进行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为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基坑开挖、回填及基础混凝土的施工应遵循风力发电机厂家提出的施工技术要求。
(2)110kV 升压站
110kV升压站为新建工程,站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镇,站址周围为规划的风场建设项目用地,交通条件一般。
站区建(构)筑物主要有生产综合楼、配电楼、GIS室、SVG室、综合水泵房、备品备件库及车库等。生产综合楼为一层建筑,内设置控制室、保护盘室、通信机房、宿舍、厨房等,建筑面积618.64m2;110kV GIS室为一层建筑,层高5.7m,建筑面积48.75m2;配电楼为一层建筑,层高5.7m,建筑内设置35kV配电间、400V配电间、蓄电池室等,建筑面积252.3m2;SVG室为一层建筑,层高5.5m,建筑面积为76.95m2;备品备件库及车库采用一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91.25m2 。
表1-5 建筑工程量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生产综合楼m2618.64一层框架
2配电楼m2252.3一层框架
3综合泵房m2150下部混凝土、上部砖混
4SVG室m276.95一层框架
5GIS室m248.75一层框架
6备品备件库及车库m2191.25一层框架
合计m22334.9

7、施工组织设计
(1)主体工程施工
本工程可以考虑采用600t 履带吊车作为主吊,另需配备两台辅吊,分别为一台100t 全液压汽车吊和一台50t 全液压汽车吊,100t 汽车吊主要用于风电机组部件的卸车、塔筒抬吊、转轮的组装,50t 全液压汽车吊用于辅助风电机组部件的卸车、转轮组装、转轮抬吊。
(2)工程征用地
范围主要包括:升压站征地、风电机组和箱式变压器基础占地、线路占地。其中:①22台风电机组和升压变压器征地面积合计7128m2;②升压站征地面积6800m2;③架空线路占地面积3100m2。征地合计17028m2。
(3)施工总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限时间紧,要抓住控制性关键项目,合理周密安排。下列为控制性关键项目。施工控制进度为:四通一平施工—所区建筑物施工--风电机组基础的开挖施工--风电机组混凝土基础施工--塔架的吊装--风电机组、叶片及轮毂的吊装,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

8、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及厂界周围300米土地利用现状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仪征水陆交通发达,长江、运河两条水路动脉以及横穿中南部的S353、G40、G328、S356沿江高等级公路与宁启铁路和纵贯南北的S333组成了密集水陆交通网。风电场进场可通过仪征市陈集镇333省道泗大公路转乡道进入风场。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
项目范围图:本项目风电机分布于陈集镇西北部;升压站位于荷花岗;项目范围图具体见附图2。
9、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工作制度:本项目年有效工作日为365天,两班制,每天工作24小时。
劳动定员:本项目定员10人。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


表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仪征隶属江苏省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32°14′~32°36′,东经119°02′~119°22′之间,西接南京,东临扬州,南濒长江,北部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全市东西宽30km,南北长39km,总面积901km2,其中长江水域面积21.34km2。长江岸线27km,直顺稳定、深泓临岸,是理想的建港岸线,长江、运河两条大动脉以及贯穿市区北部的宁通高速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
1.地形、地貌、地质
本地区地处华北地台苏北褶陷区,位于古老而又处于稳定状态的长江破碎带上,构造位置属扬州——铜陵地震带的基底,由硬化固积较晚的柔软性岩类组成,可塑性大。扬子断裂带为挤压破碎带,不利能量积累,四周多为活动断裂的交汇处。境内地震频率相对较低,以弱震为主,并易受外地震波及影响。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为丘陵、平原、冈地三个地貌区。其中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区,地面高程3~10m;东北部为平岗丘陵区;西部为高冈丘陵区,地面高程15-70m,地势起伏较大,地貌较复杂,岭窄、冲短,小冲、小洼较多。
根据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显示,本地区地基土主要为中、下更新纪的下蜀组(Q2-3)亚粘土,呈黄褐色和黄棕色,厚度19.4~32.7m不等,土中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土的状态呈可塑—硬塑,属可—低压缩性土,土的工程性质良好。由东南向西北有深层灰色可塑亚粘土分布,层面埋深约11~14m,最深21m,最大厚度18m。含分解有机质,云母呈层状,一般属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质稍次。同时区域内还分布着拗沟型全新纪(Q4)亚粘土,呈黄褐色、浅灰色,可塑—软塑;个别地段出现淤泥质土,分布不均,厚度2~15.4m不等,工程性质变化较大,下部与下蜀组(Q2-3)粘土相接。下蜀组(Q2-3)下部为雨花组(N2~Q1)砂砾石层,厚度4.7~8.7m,颗粘以石英为主,磨园度好,分选性差,呈中密—密实状态,工程性质良好。
2.气候、气象
本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空气湿润,无霜期长。但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春秋季各为两个多月,冬夏季相对时间较长。台风、暴雨、连阴雨、干旱、低温、寒潮、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间有出现。
该地区全年东风最多,频率为11%,年平均风速3.3m/s,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034.7mm,相对湿度79%,年平均冰冻日数53天,日照时数2133.9小时。
3.水文
本地区分属长江水系,项目所在地的主要水体为东风河、向阳河等。向阳河为本项目纳污河流。
长江仪征段西起小河口,东至军桥闸,长27.6km,有仪征水道(小河口—世业洲洲头)和世业洲岔道。仪征段江面宽阔,江岸平直,岸线稳定。自潘家河下游依次建有仪征市取水口、仪化公司货运码头、南京港第六公司、青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真州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扬州自来水四厂取水口、瓜州镇取水口等设施。
仪征长江段,每天两次涨潮落潮,涨潮历时3小时多,落潮历时9小时多,1953-1987年平均高水位(基面为废黄河高程)5.97m,平均低水位0.37m,最高水位7.197m(1954年8月17日),最低水位-0.36m(1956年11月9日)。据大通水文站测量,年径流量9500亿m3,平均流量28800m3/s,流速在0.4-1.0m/s左右。最大洪峰流量92600m3/s,最小流量4620m3/s。

4.植被、生物多样性
区域内野生动物随着工业发展,经济开发,无论数量和种类都逐渐减少,现仅有少量野兔、蛇等小动物。
本地区植物类型主要有栽培植被、山地森林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四种植被类型。其中农业栽培植被面积最大,其余三种植被均属自然植被类型。
栽培植被:本地区为农业垦作区,有大面积的农业栽培植物。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水稻、油菜、棉花、大麦等,按季播种,多为一年两作,以稻麦两熟为主。
山地森林植被:包括针叶林、落地阔叶林、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其中落叶阔叶林为代表性林类,分布面积大,生长旺盛。
沼泽植被:江滩是低洼湿地多水地带,地下水位偏高,本区域沼泽植被类型分布于此。主要优势品种有草、芦苇、芦竹、荻和垂穗苔草等。其中草群落是江滩的地带性背景群落,分布于江滩的各个地段。芦苇群落是长江沿岸的主要群落类型,比较稳定,是代表性群落之一。荻群落分布面积较大,是草本群落,对水位的适应性最大。上述三种群落在整个江滩上分段分片镶嵌分布,构成了沿江草丛植被的主体。
水生植被:水生植被是非地带性植被,分布零散,发育不良。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本区水生植物群落可分为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
本地区长江段有经济鱼类50多种,总鱼类组成有120多种,渔业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该江段属国家保护动物有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种类有江豚、胭脂鱼和花鳗鲡。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经济结构
1、概况
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隶属江苏省扬州市,南濒长江,北依两淮,西界南京,东临扬州,下辖 9 个乡镇(其中建制镇 9 个),总面积 903km2。
仪征地处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现已被纳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和扬州城市“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仪征市着重培育做强“五大经济板块”,即:石化及物流仓储业板块、高新技术及船舶制造业板块、汽车及零部件板块、城市中心区板块、农村经济板块,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纺织、轻工为支柱,重点发展化工产业的格局,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 500 多家,形成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2、经济建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0.7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208.90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947元,比上年增加6314元,增长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5:55.0:40.5调整为4.5:53.9:41.6。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年末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数11726户,从业人员182109人,其中当年登记2862户,从业人员17359人;个体工商户登记数27377户,从业人员53354人,其中当年登记5652户,从业人员11410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城镇化率为53.69%,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获批国家火炬计划3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际合作计划1项、易购奖补计划1项,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争取项目资金2205万元。全年各类专利申请2995件,其中发明专利694件;专利授权163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建成省、扬州市级研发机构20家。推进校企合作交流,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科院等30多所高校院所来我市发布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百名专家应邀参加,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交流和项目签约,全年共签署产学研正式合作项目60项。
3、交通
(1)水路运输:区内拥有长江最大的石化港口-南京港仪征石化港区,现建有码头11座,大小泊位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个),最大可停靠7.5万吨级船舶,拥 有种类齐全的储罐群,总容积达20万m3,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区口岸、边防、商检等联检机构齐全,外籍船舶可直接靠岸进行装卸作业。
(2)铁路运输:规划中的园区专用铁路北接宁启铁路余家营站,东至园区中央大道,贯穿园区南北两大片区。
(3)公路运输:沿江高等级公路横穿园区,园区主干道--中央大道全长5公里,北与宁通高速公路相连,南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过江隧道相接。
(4)航空运输:园区西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分别约2.5小时、3.5小时车程。
二、教育、文化
2015年,仪征市完成新实验小学建设,新集镇、新城镇公办中心园基本竣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四中异地新建、仪化一小重建、实验幼儿园新建等工程扎实推进。省优质幼儿园比例63.89%,省实验小学比例 42.42%,省示范初中比例89.47%,分别比上年提高4.43、3.54和0.58个百分点。截止2015年,仪征市各类学校95所,其中:高中5 所,初中19所,小学33所,幼儿园36所。
三、城市荣誉
国家级:全国科技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际百强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省级:江苏省文明城市。
四、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已列入江苏省2017年度风电核准计划备选项目(见附件),且已取得仪征市规划局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见附件),故本项目符合用地要求。

表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2016年环境空气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表3-1 2016年大气年平均值

项 目平均值(μg/m3)标准(μg /m3)
SO22060
NO22040
PM107270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中的SO2、NO2的年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PM10的年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建筑施工产生颗粒物。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仪征地处长江下游,长江仪征段西起青山镇小河口渡口,东止朴席镇军桥闸,全长27km,平均流量达30000m3/s,流速在0.4~1.0m/s。长江仪征段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具有很强的稀释自净能力,其江岸平直,自潘家河下游依次建有仪征和仪化水厂水源地、仪化公司码头、南京港仪征港区等。长江仪征段水质污染物主要有来自上游客水中的污染物、仪化公司等沿江工业污染物、市区生活废水污染物等。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对长江仪征段监测,2016年长江仪征段水质年均值见表。
表3-2 长江仪征段水质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时段监测断面pHCODMn(mg/L)DO(mg/L)氨氮(mg/L)
年均值长江仪征段7.712.17.60.064
标准值Ⅲ类6~9651.0

根据监测结果,长江仪征段水质总体良好,pH、CODMn、氨氮、DO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无锡市中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12日对项目建设地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3 项目建设地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LeqdB(A)
监测点号昼间夜间标准值达标状况
Z1 50.541.61类 55/45达标
Z2 50.142.81类 55/45达标
Z3 52.741.61类 55/45达标
Z4 50.443.11类 55/45达标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均符合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噪声监测点位详见附图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
根据周边情况分析结果,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3-4 风电场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项目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保护级别
空气环境大张庄E135(距1#)约1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小卜家营W180(距1#)约20户
大强庄W300(距3#)约20户
桑家营S240(距4#)约30户
沙集村S270(距10#)约50户
船塘NW230(距13#)约20户
联合村S360(距11#)约30户
和平E251(距15#)1户
姜庄S400(距17#)约5户
荷花岗E500(距18#)约10户
小徐庄NW600(距20#)约10户
墩塘坎NE470(距22#)约10户
水环境长江仪征段S27000大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声环境大张庄E135(距1#)约10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小卜家营W180(距1#)约20户
大强庄W300(距3#)约20户
桑家营S240(距4#)约30户
沙集村S270(距10#)约50户
船塘NW230(距13#)约20户
联合村S360(距11#)约30户
和平E251(距15#)1户
姜庄S400(距17#)约5户
荷花岗E500(距18#)约10户
小徐庄NW600(距20#)约10户
墩塘坎NE470(距22#)约10户


表4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即SO2、NO2、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见表。
表4-1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μg/m3,除注明外)
评价因子浓度限值标准来源
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
SO250015060GB3095-2012
表1中二级标准
NO22008040
PM10/15070

2、地表水
根据《关于修订公布<扬州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扬政复[2004]11号文),本项目所在地长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标准限值具体见表。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pHCODNH3-NTPBOD5石油类
Ⅲ类6~9201.00.240.05

3、区域环境噪声
项目占地范围较广,项目区域内部分居民执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执行见表。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类别昼间(dB(A))夜间(dB(A))
15545

污染物排放标准1、环境空气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2、废水
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具体见表。
表4-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旱作(mg/L)
pH5.5~8.5
COD200
SS100
凯氏氮30
总磷10
3、厂界噪声
因项目所在地属于1类功能区;故其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表4-5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项目昼 间夜 间
15545

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
表4-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项目昼间夜间
标准值7055

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的要求,结合项目排污特征,确定总量控制因子为:
废水:COD、氨氮、TP、SS(特征因子);
固废:各种固体废物。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表。
表4-7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单位:t/a)
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预测排放量建议申请量
废水水量292292000
COD0.1170.117000
SS0.0590.059000
氨氮0.0180.018000
TP0.0050.005000
固废1.81.800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 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故不申请总量。
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为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表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一、施工期工程内容
风电场的建设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及安装,箱式变压器安装、线路架设施工、施工检修道路施工、升压站施工。
施工期主要工艺图所示。

风电场施工期主要工程内容
※生产工艺简述:
1、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和风电机组安装
(1)土石方工程:基础开挖前,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风电机位置后进行土石方开挖。机组基础开挖土方需用风镐配合,辅以人工整基坑,避免扰动原状土。基础石方用人工一风钻钻孔爆皮,人工及机械出渣。成形后续验槽,基础持力土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情况进行加强处理。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预留回填土堆放在施工场地处,多余弃土用于修筑检修道路及施工场地和填土。基坑根据土质考虑放坡,并确定是否需要边坡处。
(2)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本项目共设1个施工场地,位于升压站西侧,施工厂区内设HZS75型搅拌站1座,设备生产能力为75m3/h,并配2只100t散装水泥罐、1只50t粉煤灰罐。
基坑清槽、绑筋、支模、预埋基础环,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集成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灌,插入式混凝土振捣棒,每点振捣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基础的混凝土浇筑采取连续施工,一次完成,确保整体质量。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进行覆盖和运水车洒水养护,三天后可以拆模回填。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设备吊装。冬季封冻停止混凝土施工。回填土用推土机分层覆盖灰土砂石料,并碾压密实。位于坡度较大地点的基础用100mm厚混凝土罩面,留伸缩缝做2%流水坡度,多余的块石可压在基础上。
(3)风机安装
因为风电机组的塔身高度在80m,吊装上段及机舱、轮毂、叶片,以700t履带吊为主的吊机,起吊高度为80~90m,同时用一台100t的汽车吊配合。
塔架采用钢管塔架,按三段考虑。架立时采用700t履带式起重机将塔架逐节竖立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因为每个风机的塔架高度均在700m,为此,塔筒分三节制造、起吊和拼装。
a、塔筒(塔架)吊装:本工程共安装塔筒50套,用大型运输车辆将塔筒由制造厂运输到安装现场,摆放在吊车的旋转起吊半径内。吊装风机机组使用一辆700t履带式起重机与一辆100t汽车吊配合。塔筒吊装用一台100t汽车吊车吊住塔筒的底法兰处,另一台700t履带式起重机吊住塔筒的上法兰处,两个吊车同时起钩离开地面30cm后,700t吊车将塔筒就到基础预埋螺栓上,进行塔筒调平、测量塔筒的垂直度,再用力矩扳手将基础的每个螺栓紧固到力矩值,经检验无误后,送掉700t吊车的吊钩。塔筒的吊装采用分段吊装,由下至上逐节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
b、机舱的吊装:起吊机舱时,在机舱固定两根绳子(一根在低速轴,一根在发电机吊耳)用来定位和引导。将机舱吊至第三节塔筒以上至少1m,然后降低机舱直至偏航轴承里塔筒法兰50mm并用一根支杆将偏航轴承导向塔筒法兰,在偏航轴承90位置手工拧上四个螺栓进行定位。缓慢地将设备与塔筒顶部的螺栓孔对齐后就位,手工将所有双头螺栓全部旋入凸台。
c、叶片及轮毂的吊装: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叶片要在地面组装在轮毂上。用枕木将轮毂和叶片垫起呈水平状态。用吊车将叶片移向轮毂位置,调整角度按安装要求对接紧固。叶片和轮毂安装完毕后,将风机的吊装工具固定在叶片上,将工具固定在吊装风轮的起重机上并拉紧吊绳。在固定工具的叶片终端,系上带有至少150m导向的口袋的吊索。这些吊索在吊装过程中做导向和稳定作用。将支撑起重机的支撑吊索固定在第三个叶片的终端。将风轮吊装起距支撑以上至少50cm并从支撑台移开,然后固定轮毂的帽子,用主起重机继续吊装,用三根绳索系住三根叶片,一百年在起吊时控制叶片的移动方向。向下垂的一根叶片由100t汽车吊起吊,其他两个叶片用500t履带吊吊起,当风轮水平起吊离开地面后,由履带吊与汽车吊配合将风轮扳立起至叶片垂直地面,此时摘除汽车吊的吊具,用700t履带吊独立完成叶轮的吊装。吊装的同时用牵引绳控制叶片不要摆动。
风力发电机组采用700t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分件吊装。
吊装施工时间要尽量安排在风速不大的季节进行。吊装塔身下段,中段时风速不得大于12m/s,吊装塔身上段、机舱时风速不得大于8m/s,吊装轮毂和叶片时风速不得大于6m/s,有大雾、能见度低于100m时不得进行吊装。
2、箱式变压器
变压器基础通过现场浇注,有砼罐车运送,人工振捣,经过7~14h的养护期,达到相应的强度后即可进行设备安装。每台风电机组旁配有一台箱变压器,变压器由汽车运至风电机组旁,100t汽车吊吊装就位。
3、升压站及附属工程
本工程建设110kv升压站,站内建筑包括:综合楼、35kv内配电室等
(1)升压站建筑施工
综合楼为两层房屋建筑,房屋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梁浇筑——楼板吊装——室内外装修及给排水系统施工——电器设备就位安装调试。
基槽土方采用机械挖土(包括基础之间的地下电缆沟)。预留30mm厚原土用人工清槽,经验槽合格后,进行基础砼浇筑及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机土方回填。施工时,同时要做好各种管沟及预埋管道的施工及管线敷设安装,油气是地下电缆、管沟等隐蔽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配电装置区的施工:基槽土方采用机械挖土,预留30mm厚原土用人工清槽,经验槽合格后,进行基础险浇筑及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机土方回填。施工时,同时要做好各种管沟的隐蔽工程,以满足各种管线的排布及通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主变基础施工后构架吊装就位。柱脚与基础连接采用杯口插入式。构架就位后,用缆绳找正固定,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带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拆除临时固定措施及横梁吊装,最后交付安装施工。
(2)电气设备的安装
主变压器用吊车就位。吊装时索具必须检查合格,钢丝绳需系在邮箱的吊钩上。主变压器的安装程序为:施工准备——基础检查——设备开箱检车——起吊——就位——附件安装——绝缘油处理——真抠注油试验——试运行。35kv线路接线,与母线一同安装调试,分回路接线投产。
4、风电场道路
为满足施工运输要求,需对风机基础间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利用区域内原始场地地坪。道路坡度在结合场地地形和风机厂家关于设备运输要求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于地面不平、起伏较大的区域,应对部分高差较大不满足道路坡度要求的地面进行适当地修整。本工程场地属于海岸平原地貌,为第四纪全新世海陆交互沉积形成,地势起伏不大,道路坡度易为控制,风场施工安装期间道路坡度暂按最大为10%设计,在急转弯角的地方,坡度最大值为8%。同时应满足最小转弯半径50m 的要求,否则应局部加宽。
道路面层处理按碎石路面设计,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为:原土路基压实、15cm 厚天然砂砾垫层、19cm 厚碎石面层、4cm 厚砂砾磨耗层,路宽5.0m,路肩两边各0.5m。道路坡度在结合场地地形和风机厂家关于设备运输要求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场内新建道路总长约6.6km,需要拓宽道路总长约22km。其余道路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局部修整。
110kV 升压站内道路,为4m 宽混凝土道路,为满足防火需要,布置成环形,共1164m2。
二、运行期工程内容
风力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风力发电既无大气环境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不存在废渣堆放问题业。
风电场运营期工艺流程如下: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风力发电场生产原料是风能,产品是电能。
叶轮在风力作用下转动,经过齿轮的传动系统(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经初步升压后(升到35kV),进入风电场升压站进行二次升压,经升压后的电流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
风力发电机的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风速仪、风向仪、转速、温度、压力等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自动化程度高。当风力机或电网发生故障时,传感器能检测出故障部位,并预报故障点或故障类型,能及时刹闸停机,使风力机停止工作,保护风力机自身的安全。当10min 平均风速达到3m/s 以上时,盘闸松闸,叶轮开始转动,通过齿轮箱把低速变为高速,并带动发电机转动。当异步发电机转速达到1500r/min 时,发电机并网发电。当10min 平均风速达到20m/s 以上时,风力机自动停机,不受大风的危害。
三、其他产污环节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中会产生相应类别的污染物,公辅设施也会产生相应污染物,主要为升压站职工生活污水(W1)、厂区生活垃圾(S1)等。
四、清洁生产分析
风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既不通过消耗资源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
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
易能江苏仪征市大仪镇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MW,年上网发电量9060万kWh,
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9050t(火电煤耗按网供标煤耗
321g/kWh 计)。相应每年可减少燃煤所造成的多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硫
(SO2)443t,氮氧化合物(NOx)289t,烟尘118t,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
碳(CO2)90505t。此外还可节约大量传统火电厂用水,并能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
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主要污染工序:
施工期主要污染
1、废气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扬尘的影响。
○1平整场地、挖填土方,从而使施工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表层土壤裸露,遇风可产生扬尘。土方的临时堆放会对生活区产生影响。
○2堆放易产尘的建筑材料,如无围挡、随意堆放,会产生二次扬尘。
○3施工垃圾的清理会产生扬尘
○4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会劈坏地表植被,土壤裸露,造成二次扬尘
○5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料,随意放置会产生二次扬尘
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高,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的浮土可能扬起,经过类比调查,其影响范围可超过施工现场边缘外50m。
2、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运输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
建设期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见表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产生噪声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加3~8dB(A),一般不会超过10dB(A)。

表5-1 施工期噪声声源强度表(单位:dB(A))
序号声源名称噪声级
1推土机105
2打桩机115
3挖土机100
4吊车95
5运载车100
6混凝土搅拌机85
7压路机100

物料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值见表。


表5-2 交通运输车辆噪声(单位:dB(A))
施工阶段运输内容车辆类型声源强度
基础工程弃土外运大型载重车84~89
主体工程钢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载重车80~85
装饰工程各种装修材料及必备设备轻型载重卡车75~80

对此,在建筑施工期间向周围排放噪声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进行控制。施工期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深夜施工噪声扰民,另外,对施工场地平面布局时应将施工机械产噪设备尽量置于场地中央,进行合理布设,减少施工噪声对民众的污染影响。对因生产工艺要求和其它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以公告形式告知周边群众。
3、污水
施工期的水污染主要源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
工程施工废水其主要成分是含泥沙废水,若任意随地漫流,将会污染风电场周围环境,应对废水进行收集,在现场开挖简易池子对泥浆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尾水全部予以回用,可用于施工场地冲洗、工区洒水或施工机械冲洗等。
施工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和工作排放的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较小。项目拟在施工人员临时居所处建设临时生物化粪池一座,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COD 排放浓度小于150mg/L,但经处理后抽出漫灌周边耕地区域,对当地水环境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化粪池底部沉淀物可委托当地环卫专业部门定期抽出外运,堆肥处理。
4、固废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弃土弃渣等。生活垃圾以人均每天产生1kg计算,施工人数20人,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0.02t/d,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先利用已有道路上山进行风机基础的瓦房和浇筑,风机基础产生的挖方一部分用于风机周围的施工检修道路的填方,一部分用于吊装平台的修筑。箱变以及集电线路产生的挖方就近用于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
5、生态环境
本项目实际征占的临时用地及永久用地面积较少。该项目征占地总面积23.2公顷,其中永久占地为1.7公顷,临时用地21.5公顷。按土地所占地利用类型划分,主要为农田、草地。
施工期间,伴随风机基础开挖及填筑、道路开挖及填筑、集电线路敷设及剥离表土堆置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破坏地表形态,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会产生较强水土流失;工程自然恢复期,地表开挖、回填、平整等扰动活动基本结束,但由于距施工期结束时间较短,恢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未完全发挥,水土流失强度仍将高于建设前状况。
工程施工单元较为分散,水土流失影响范围较大,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包括:
(1)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场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将改变原有相对稳定的地表形态和结构,影响周边土地生产力;遇强降雨天气,扰动后的地表及堆置的松散物遭受强烈侵蚀,影响周边局部河道水质,甚至影响行洪。
(2) 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大面积扰动地表形态,改变区域自然景观和地表径流运动方式,其形成的裸露路基、路面以及两侧扰动区将产生水土流失,影响道路安全运行和周边农业生产环境。

运行期主要污染
1、废气
本项目运行期无废气产生。
2、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风机、变压器产生的噪声;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的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其中以风机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升压站噪声主要来源于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变压器内的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芯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噪声源强为90~103dB(A)。建设单位针对各噪声源噪声产生特点,经过绿化带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表1中1类标准。
3、固废
本项目定员10人,年生产365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天计算,则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安全处置。
本项目固体废物“三本帐”一览表见表

表5-3 本项目固体废物“三本帐”一览表
时期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
营运期生活垃圾1.81.80
4、废水
本项目废水为生活污水,生活用水量以人均0.1t/d计,共10人,年有效工作日365天计,则用水量为1.0t/d(365t/a);损耗以20%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8t/d(292t/a)。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该地污水管网未接通,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5、生态影响
风电场运行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影响有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作业。根据鸟类的习性,一般是在雾天和低云天气时,可能发生鸟类低空飞行碰撞风轮叶片的现象。但是,根据已运行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初步调查,风轮叶片集中飞鸟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风电场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小。风电场所在区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不会影响候鸟迁徙。
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在建厂前基本相同,对野生动物基本没有影响。

表6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类排放源
(编号)污染物
名称产生浓度
(mg/m3)产生量
(t/a)排放浓度
(mg/m3)排放速率
(kg/h)排放量
(t/a)排放去向
大气污染物////////
//产生量t/a排放量t/a
///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污染物名称废水量
(t/a)产生浓度
(mg/L)产生量
(t/a)灌溉浓度
(mg/L)灌溉量
(t/a)排放去向
COD2924000.1172000.059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SS2000.0591000.029
氨氮600.018300.009
总磷150.005100.003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营运期升压站升压站及架空线的辐射环境影响另行辐射环评,本次评价不包括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产生量
(t/a)处理处置量(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
生活垃圾1.81.8/0环卫公司
定期清运
噪声设备名称等效声级
(dB(A))所在车间
(工段)名称距最近厂界
位置m备注dB(A)
风机90~103dB(A)//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生态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期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场地平整、场内施工道路修建等施工活动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会产生较强水土流失;采取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减小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成的土壤侵蚀影响减少到最小。


表7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废气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废气、粉尘及扬尘将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在干燥和风速较大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会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中日均值150μg/Nm3的5-100倍。
运输车辆在沿线的道路扬尘量为1.40公斤/(公里?车辆),在工程开挖区和弃土堆放现场附近的道路扬尘量达到7.72公斤/(公里?车辆)。施工高峰期运输量大,车辆来往频繁时,存在道路扬尘污染。
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扬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因本项目施工期较长,伴随着土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将给附近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根据《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中扬尘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采取进一步的防治措施如下:(1)在施工工地设置密闭围挡,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2)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3)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4)应当对裸土地面进行覆盖、绿化或者铺装。
2、声环境影响分析
噪声是施工期主要的污染因子,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车辆及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都是噪声的产生源。根据有关资料将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见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很高,而且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更高,辐射范围亦更大。
施工噪声对周围地区声学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进行评价。


表7-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距设备10m处平均A声级dB(A)噪声限值dB(A)
昼间夜间
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6-827055
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0-82
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82-84
装修吊车、升降机等80-82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中低频噪声,因此在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预测模型可选用:
L2=L1-20lgr2/r1 (r2>r1)
式中L1、L2分别为距声源r1、r2处的等效A声级(dB(A));
r1、r2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
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L:
△L= L1- L2=20lgr2/r1
由上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
表7-2 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
距离(m)11050100150200250300400600
△L dB(A)0203440434648495257
若按噪声最高的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计算,工程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7-3 施工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值
混凝土搅拌机距离(m)10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
噪声值dB(A)84706461585655524947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超标范围在200m以内;夜间需在500m处才能达到施工作业噪声限值。据上述计算分析,该工程施工噪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
为了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敏感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
(2)采用液压桩,减少施工期打桩噪声和振动。

3、水环境影响分析
(1)生产废水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
(2)生活污水
施工期民工集中,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包括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
上述废污水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所以,施工期废水不能任意直排,其主要防治措施有:
①加强施工期管理,针对施工期污水产生过程不连续、废水种类较单一等特点,可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②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接管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物一起处置;
③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4、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将涉及到土地开挖、材料运输、基础工程、房屋建筑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因本项目施工历时较长,前后必然要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在施工现场,其日常生活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因其长期堆放而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进行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蚊虫苍蝇,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本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环卫所定期将之送往较近的垃圾场进行合理处置,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并且根据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措施。风电场厂址区以绿化为主,同时考虑与工程防护措施的协调,生态恢复、防护措施要围绕风电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1)风机场地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和草包装土拦挡;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原有占用耕地的场地交由地方复耕,其他绿化区域撒播草籽。
(2)升压站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排水管网、临时排水沟、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和草包装土拦挡;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种植乔灌草。
(3)集电线路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原有占用耕地的场地交由地方复耕,其他绿化区域撒播草籽。
(4)道路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绿化区域栽植乔草,对临时堆土采用编制布苫盖。
(5)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复耕。
(6) 管理措施
① 根据地质条件,控制场地平整的填筑边坡,避免雨天进行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② 临时堆土需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③ 施工完毕,施工迹地及时进行绿化措施。
采取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减小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成的土壤侵蚀影响减少到最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自然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讲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原料,不产生污染物,因此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表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主要污染物为SS、COD等。
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可以作为当地植被的绿化用水进行利用。由于污水产量较小,水中污染物以有机类成分为主,不含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污染物,污水抽出后浇灌周边植被,不会造成土壤板结、草皮枯死等现象,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2、固废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并进行卫生填埋处置。本项目固废经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不外排,因此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3、噪声
风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的噪声主要包括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我国环评工作者在风电场噪声预测时通常采用不考虑指向性的点声源模型估算风电场声场分布。另外,根据Makarewicz R(2011年)、翟国庆(2012年)研究成果,预测点距风电机组塔基水平距离大于2倍叶片长度,即1倍风轮直径时,风电机组叶片噪声符合点声源模型。本项目风轮直径为121m,噪声防护距离在200米以外,因此本项目环评采用点声源模型来确定噪声防护距离。
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MW 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120m,单机噪声功率等级为103dB(A)。由于风机间距较大,两台或两台以上风机的噪声叠加影响很小,因此可以只考虑单台风机的噪声影响。
考虑风机距地面较高(90m),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噪声影响预测仅考虑噪声的集合发散衰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选用公式如下:

其中: ——预测点(距离r)的噪声值,dB;
——噪声源的声功率级,dB;
——预测点与噪声源的距离(直线距离),m。
其中, =[x2+(h-1.2)2]0.5
x——预测点与风机底座的水平距离,m;
h——噪声源高度,此处为轮毂高度90m;
1.2——预测点高度,m。
单台风机噪声沿地面传播的衰减状况见下表。
表7-4 单台风机噪声沿地面传播的衰减状况表
距离(m)水平5090100200300390400500
直线102126134219313400410508
噪声值(dB)51.850.049.545.242.140.039.737.9
由预测结果可知,当风机正常运行时,水平距离300m处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根据噪声影响预测,为确保今后不发生扰民纠纷,建议设立噪声防护距离,统一定为“以风机座中心为原点、半径300m” 范围。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附近居民点较为分散,部分居民离风电场距离较近,本项目对300m范围内的居民(汪霸村2户、黄桥村8户、大强庄3户、沙集村3户,搬迁具体户数以实际测量结果为准)实行搬迁(详见搬迁承诺);同时本项目建议风电机组300m范围内不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4、生态影响
风电场运行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有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作业。根据鸟类的习性,一般是在雾天和低云天气时,可能发生鸟类低空飞行碰撞风轮叶片的现象。但是,根据已运行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初步调查,风轮叶片集中飞鸟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风电场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小。风电场所在区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不会影响候鸟迁徙。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在建厂前基本相同,对野生动物基本没有影响。
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表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
SS
氨氮
总磷化粪池预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固废生活生活垃圾由环卫公司清运零排放
噪声风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噪声源强≤90dB(A)。选择用低噪声设备,设备设置于室内,车间厂房隔声,距离衰减《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2/4类标准要求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根据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区治理,从风机场、升压站、集成电路、道路、施工生活区等方面加强管理,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
营运阶段,通过植树种草、补偿工程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加强综合管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1.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及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本项目总投资52107.2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2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0.23%,“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
表8-1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类别环保设施名称设计规模数量环保投资
(万元)效果备注
废水化粪池10m31个3简单生化处理
水土保持///115
排污口
设置雨水排口20t/h1个2规范化设置
清污分流
管网建设雨水管道1套―-雨污分流
合计―――120―
2.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排污口应根据省环保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化设置:
废水:厂区排水体制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实施,新建雨水排放口。
固体废物:设置专用堆放场,防止雨淋和地渗,并在醒目处设置标志

表9结论与建议
结论:
1、项目概况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项目总投资43410.14万元,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本项目风场占地约2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66m2,总装机容量约50MW,一次建成, 建设内容包括22台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升压站。
本项目工作人员10人,年工作365天,每天工作24h。
2、产业政策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改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本项目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及修改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本项目建设符合《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及江苏省产业政策。
3、规划相容性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拟建地风力资源相对充足,地势平坦,紧邻交通要道,运输条件较好,适合建立风电机组。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且距生态红线区域均较远,不会影响到生态红线区域,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本项目已列入江苏省2017年度风电核准计划备选项目,且已取得仪征市规划局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故本项目符合用地要求。
4、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中的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长江仪征段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为1类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5、达标排放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针对污染物排放特点,采取了较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各类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
(1)废气
本项目无废气产生。
(2)废水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3)固废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并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本项目固废经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不外排,因此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4)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风机运转噪声和升压站噪声。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MW 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为120m,典型风机声功率级在90~103dB(A);由预测结果可知,当风机正常运行时,水平距离300米处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根据噪声影响预测,为确保今后不发生扰民纠纷,建议设立噪声防护距离,统一定为“以风机座中心为原点、半径300m” 范围。建设单位必须对该范围内的居民实行搬迁,搬迁后风机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降低,附近声环境质量达标;同时本项目风电机组300m范围内不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6、本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无废气产生。
(2)地表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3)固废:
本项目固废妥善处置后实现零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4)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防治措施以距离衰减为主、建筑物隔声为辅,项目300m以外风机机组对周围噪声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7、清洁生产
本项目既不通过消耗资源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本项目建成后还可节约大量传统火电厂用水,并能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8、总量控制
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故不需要申请总量。
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为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符合规划,选址合理,针对污染物产生特点,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报告认为,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
1、建设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加强生产设施及防治措施运行,定期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保养检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要加强对环保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确保各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3、本次评价不包括本项目涉及的升压站辐射环境影响。

附件、附图:
附件1.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7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
附件2.营业执照
附件3.选址意见(含用地红线图)
附件4.监测资料
附件5.搬迁承诺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周围概况图
附图3 升压站平面布置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9月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表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联系人孙*
通讯地址仪征市陈集镇立新村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11400
建设地点仪征市陈集镇汪云村、沙集村
立项审批部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苏发改能源发[2017]632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
占地面积23.2公顷(其中永久占地1.7,临时租地21.5)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52107.21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1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3%
评价经费
(万元)/投产日期2018年底
原辅材料及主要设施规格:
原辅材料:本项目利用风能资源发电,再输送至当地电网,属于清洁能源项目。
主要设施规格:本项目主要设施有风力发电机组、35kV箱式变电站、110kV升压站等。具体规格见风电场工程特性表(后文表格)。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
水(吨/年)375燃油(吨/年)
电(千瓦时/年)燃气(标立方米/年)
生物质颗粒其他(吨/年)
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属于清洁能源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风电场设有一座110kV 升压站,22台2.2MW风电机组,塔筒、箱式变压器等。
本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评价不包括在本次环评中。


工程内容及规模:
表1-1 风电场工程特性表
名称单位
(或型号)数量备注
风电场场址海拔高度m1m~2m
经度E:119°8.530′中心
纬度N:32°29.320′
年平均风速m/s5.14100m实测
风功率密度W/m2130.7
盛行风向NE-E
主 要 设 备风 电 场 主 要 机 电 设 备风 电 机 组台数台22
额定功率kW2200
叶片数片3
风轮直径m121
发电机类型双馈
切入风速m/s3
额定风速m/s9
切出风速m/s20
安全风速m/s52.5
轮毂高度m120
发电机额定功率kW2180
发电机功率因数+0.95~-0.95

感性0.9
额定电压V690
主要机
电设备箱式变压器台22
出线回路数
及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路1
电压等级kV110
土 建风电机
组基础台数台22
型式——扩展
地基特性桩基
箱式变压器基础台数台22
型式——混凝土框架
施工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m38.27施工
土石方回填万m338.72
新建检修道路km19.2
施工
期限总工期个月12
第一批机组发电月12
概算指标静态投资(不含送出工程投资)万元40572.86
工程动态投资(不含送出工程投资)万元41619.34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8382.82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8599.04
施工辅助工程万元964.8
机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29522.2
建筑工程万元6011.84
其他费用万元3474.43
基本预备费万元599.6
建设期利息万元1046.48

经济指标装机容量MW48.4
年上网电量GWh90.721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74.4
平均上网电价(不含增值税)元/kWh0.5128
平均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元/kWh0.6
盈利能力指标投资利税率%2.92
资本金净利润率%10.46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7.06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万元6837.71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8.53
资本金财务净现值万元500.67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11.35


1、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能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带动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当地电网的电源结构,推动江苏省风电事业的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积极开发建设本工程是必要的。

2、场址选择和工程规模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华电福新仪征陈集50MW低风速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占地约23.2公顷,风电场境内多为田地及池塘,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风机布置考虑远离民居,升压站为本期新建,位于本期风电场的东北部。
综合本风电场场址条件、地区经济、电网以及风资源条件等因素,经计算比较,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200kW 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50MW。
3、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根据江苏仪征风电场工程的风能资源数据,计算出上述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的理论发电量。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表1-2 风电机组发电量及满负荷小时数估算表

型号叶轮
直径单机容量
(kW)轮毂
高度年上网发电量
(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
WTG1-2000115200012087.361820.0
WTG2-2200115220012085.931775.5
WTG3-2200121220012090.721874.4
WTG4-2000121200012089.631867.2
对比以上四种风电机组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知:四种机型的等效小时数分别为1820.0h、1775.5h,1874.4h、1867.2h。WTG1-2000机型和WTG2-2200机型年理论小时数较低,说明115直径风轮不适合本风电场风况特点,WTG3-2200机型的年等效小时数高于其它四种风力发电机组,但需要通过风电机组布置方案的比选后,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最终推荐适用于本风电场的机型及布置方案。

(2)风力发电机组布置
本风电场区域地势平坦,考虑到风电场道路、线路和资源等因素,在风电机组排布时,应尽量增大风机间距减少尾流影响。依据第二章风能资源中的风电场风能玫瑰图分析,本风电场主能风向稳定;布置风电机组时应考虑前后排影响,尽量与主能风向垂直。风电机组的布置需要根据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并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和安装条件优化选择机位。采用WindPRO3.0计算软件对风电机组点位进行优化布置,使风能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表1-3 风电机组各排布方案及不同轮毂高度发电量对比表

项目单位优化方案1优化方案2优化方案3优化方案4
布置方案4D*5D4D*5D5D*6D5D*6D
单机容量kW2000220022002000
台数台24222224
叶轮直径115115121121
装机容量MW4848.448.448
轮毂高度m100100100100
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655161317031698
轮毂高度m120120120120
排布效率%84.686.285.483.5
理论发电量GWh114.07112.04118.24116.58
年上网电量GWh87.3685.9390.7289.63
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20.01775.51874.41867.2
排名3412

上述四种机型的布置方案,用同一计算软件(WindPRO3.0)进行风能计算,根据各种机型优化布置后的发电量可知,WTG3机型的年上网发电量最高,从风资源角度,建议增加轮毂高度,对提高发电量比较明显,因此本工程推荐22台WTG3-2200机型排布方案,叶轮直径121米,轮毂高度120米。

(3)风电场发电量计算
根据各项估算,江苏仪征低风速风电场工程的年上网发电量见下表。

表1-4 江苏仪征风电场48.4MW工程的年上网发电量分析表
项目单位参数
台数台22
轮毂高度m120
理论年上网电量GW?h118.28
年理论满负荷小时数h2443.8
年上网电量GW?h90.72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1874.4
装机容量MW48.4
容量系数-0.214


综上所述:江苏仪征48.4MW风电工程主导风能方向为NE和E,风能方向稳定,通过风资源分布图综合优化布置风电机组。结合本工程现场情况,通过各机型排布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最终确定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WTG3-2200机型,总装机容量为48.4MW。风电机组的优化布置方案年理论发电量为118.28GW?h,年上网电量为90.72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874.4h,容量系数为0.214。
4、电气接入系统及电气主接线
本项目110kV升压站规划开发容量50MW,接入系统方案拟为:本项目风电厂区内拟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拟采用一回110kV线路接入110kV变电站。
升压站规划拟建1台110/35kV主变压器,容量为50MVA。
本项目最终接入系统方案,应以本项目的“接入电力系统设计”及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的方案为准。
5、工程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是依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达到使用安全、方便和经济合理的目标。对重要设备采用重点对待的消防措施。
消防总体设计保证安全。消防是风电电站管理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一方面要考虑工程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要考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安全影响。在总体设计时,应按危险品火灾危险程度分区分类隔离,如油浸变压器、总事故贮油池等。
消防总体设计满足适用要求。所谓适用就是总体设计要能满足各种区域的使用要求。风力发电站内部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防火设计规范。
消防总体设计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经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体设计应使布局紧凑,既能保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电器之间必要的防火间距,又能节省用地,以减少建设投资;总体设计要有利于各种设施、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各种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提高劳动效率和风力发电电站的经济效益。
生产综合楼与35kV配电室、SVG室、GIS室、综合水泵房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之间相距较远,间距远大于10m,满足规范要求。
生产综合楼共一层,一层建筑面积约618m2。根据功能要求在中间部位、两端共设有直接对外出口,满足规范的要求。
通过对外交通公路,消防车可到达场区。场区内建筑物及构筑物前均设有道路,用于设备安装及检修并兼做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5m,而且场区内形成环行通道,道路上空无障碍物,满足规范要求。
6、土建工程
(1)风机基础
根据风电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风机荷载资料,确定本期工程风电机组塔架基础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扩展基础,基础底面直径为20m,桩长度为30m,桩型为PHC600AB130,每个机位初步定为43根。
根据地质资料,风机基础持力层为4层粉质黏土。在下阶段应进行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为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基坑开挖、回填及基础混凝土的施工应遵循风力发电机厂家提出的施工技术要求。
(2)110kV 升压站
110kV升压站为新建工程,站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镇,站址周围为规划的风场建设项目用地,交通条件一般。
站区建(构)筑物主要有生产综合楼、配电楼、GIS室、SVG室、综合水泵房、备品备件库及车库等。生产综合楼为一层建筑,内设置控制室、保护盘室、通信机房、宿舍、厨房等,建筑面积618.64m2;110kV GIS室为一层建筑,层高5.7m,建筑面积48.75m2;配电楼为一层建筑,层高5.7m,建筑内设置35kV配电间、400V配电间、蓄电池室等,建筑面积252.3m2;SVG室为一层建筑,层高5.5m,建筑面积为76.95m2;备品备件库及车库采用一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91.25m2 。
表1-5 建筑工程量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生产综合楼m2618.64一层框架
2配电楼m2252.3一层框架
3综合泵房m2150下部混凝土、上部砖混
4SVG室m276.95一层框架
5GIS室m248.75一层框架
6备品备件库及车库m2191.25一层框架
合计m22334.9

7、施工组织设计
(1)主体工程施工
本工程可以考虑采用600t 履带吊车作为主吊,另需配备两台辅吊,分别为一台100t 全液压汽车吊和一台50t 全液压汽车吊,100t 汽车吊主要用于风电机组部件的卸车、塔筒抬吊、转轮的组装,50t 全液压汽车吊用于辅助风电机组部件的卸车、转轮组装、转轮抬吊。
(2)工程征用地
范围主要包括:升压站征地、风电机组和箱式变压器基础占地、线路占地。其中:①22台风电机组和升压变压器征地面积合计7128m2;②升压站征地面积6800m2;③架空线路占地面积3100m2。征地合计17028m2。
(3)施工总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限时间紧,要抓住控制性关键项目,合理周密安排。下列为控制性关键项目。施工控制进度为:四通一平施工—所区建筑物施工--风电机组基础的开挖施工--风电机组混凝土基础施工--塔架的吊装--风电机组、叶片及轮毂的吊装,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

8、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及厂界周围300米土地利用现状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仪征水陆交通发达,长江、运河两条水路动脉以及横穿中南部的S353、G40、G328、S356沿江高等级公路与宁启铁路和纵贯南北的S333组成了密集水陆交通网。风电场进场可通过仪征市陈集镇333省道泗大公路转乡道进入风场。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
项目范围图:本项目风电机分布于陈集镇西北部;升压站位于荷花岗;项目范围图具体见附图2。
9、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工作制度:本项目年有效工作日为365天,两班制,每天工作24小时。
劳动定员:本项目定员10人。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


表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仪征隶属江苏省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32°14′~32°36′,东经119°02′~119°22′之间,西接南京,东临扬州,南濒长江,北部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全市东西宽30km,南北长39km,总面积901km2,其中长江水域面积21.34km2。长江岸线27km,直顺稳定、深泓临岸,是理想的建港岸线,长江、运河两条大动脉以及贯穿市区北部的宁通高速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
1.地形、地貌、地质
本地区地处华北地台苏北褶陷区,位于古老而又处于稳定状态的长江破碎带上,构造位置属扬州——铜陵地震带的基底,由硬化固积较晚的柔软性岩类组成,可塑性大。扬子断裂带为挤压破碎带,不利能量积累,四周多为活动断裂的交汇处。境内地震频率相对较低,以弱震为主,并易受外地震波及影响。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为丘陵、平原、冈地三个地貌区。其中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区,地面高程3~10m;东北部为平岗丘陵区;西部为高冈丘陵区,地面高程15-70m,地势起伏较大,地貌较复杂,岭窄、冲短,小冲、小洼较多。
根据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显示,本地区地基土主要为中、下更新纪的下蜀组(Q2-3)亚粘土,呈黄褐色和黄棕色,厚度19.4~32.7m不等,土中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土的状态呈可塑—硬塑,属可—低压缩性土,土的工程性质良好。由东南向西北有深层灰色可塑亚粘土分布,层面埋深约11~14m,最深21m,最大厚度18m。含分解有机质,云母呈层状,一般属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质稍次。同时区域内还分布着拗沟型全新纪(Q4)亚粘土,呈黄褐色、浅灰色,可塑—软塑;个别地段出现淤泥质土,分布不均,厚度2~15.4m不等,工程性质变化较大,下部与下蜀组(Q2-3)粘土相接。下蜀组(Q2-3)下部为雨花组(N2~Q1)砂砾石层,厚度4.7~8.7m,颗粘以石英为主,磨园度好,分选性差,呈中密—密实状态,工程性质良好。
2.气候、气象
本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空气湿润,无霜期长。但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春秋季各为两个多月,冬夏季相对时间较长。台风、暴雨、连阴雨、干旱、低温、寒潮、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间有出现。
该地区全年东风最多,频率为11%,年平均风速3.3m/s,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034.7mm,相对湿度79%,年平均冰冻日数53天,日照时数2133.9小时。
3.水文
本地区分属长江水系,项目所在地的主要水体为东风河、向阳河等。向阳河为本项目纳污河流。
长江仪征段西起小河口,东至军桥闸,长27.6km,有仪征水道(小河口—世业洲洲头)和世业洲岔道。仪征段江面宽阔,江岸平直,岸线稳定。自潘家河下游依次建有仪征市取水口、仪化公司货运码头、南京港第六公司、青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真州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扬州自来水四厂取水口、瓜州镇取水口等设施。
仪征长江段,每天两次涨潮落潮,涨潮历时3小时多,落潮历时9小时多,1953-1987年平均高水位(基面为废黄河高程)5.97m,平均低水位0.37m,最高水位7.197m(1954年8月17日),最低水位-0.36m(1956年11月9日)。据大通水文站测量,年径流量9500亿m3,平均流量28800m3/s,流速在0.4-1.0m/s左右。最大洪峰流量92600m3/s,最小流量4620m3/s。

4.植被、生物多样性
区域内野生动物随着工业发展,经济开发,无论数量和种类都逐渐减少,现仅有少量野兔、蛇等小动物。
本地区植物类型主要有栽培植被、山地森林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四种植被类型。其中农业栽培植被面积最大,其余三种植被均属自然植被类型。
栽培植被:本地区为农业垦作区,有大面积的农业栽培植物。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水稻、油菜、棉花、大麦等,按季播种,多为一年两作,以稻麦两熟为主。
山地森林植被:包括针叶林、落地阔叶林、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其中落叶阔叶林为代表性林类,分布面积大,生长旺盛。
沼泽植被:江滩是低洼湿地多水地带,地下水位偏高,本区域沼泽植被类型分布于此。主要优势品种有草、芦苇、芦竹、荻和垂穗苔草等。其中草群落是江滩的地带性背景群落,分布于江滩的各个地段。芦苇群落是长江沿岸的主要群落类型,比较稳定,是代表性群落之一。荻群落分布面积较大,是草本群落,对水位的适应性最大。上述三种群落在整个江滩上分段分片镶嵌分布,构成了沿江草丛植被的主体。
水生植被:水生植被是非地带性植被,分布零散,发育不良。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本区水生植物群落可分为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
本地区长江段有经济鱼类50多种,总鱼类组成有120多种,渔业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该江段属国家保护动物有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种类有江豚、胭脂鱼和花鳗鲡。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经济结构
1、概况
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隶属江苏省扬州市,南濒长江,北依两淮,西界南京,东临扬州,下辖 9 个乡镇(其中建制镇 9 个),总面积 903km2。
仪征地处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现已被纳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和扬州城市“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仪征市着重培育做强“五大经济板块”,即:石化及物流仓储业板块、高新技术及船舶制造业板块、汽车及零部件板块、城市中心区板块、农村经济板块,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纺织、轻工为支柱,重点发展化工产业的格局,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 500 多家,形成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2、经济建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0.7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208.90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947元,比上年增加6314元,增长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5:55.0:40.5调整为4.5:53.9:41.6。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年末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数11726户,从业人员182109人,其中当年登记2862户,从业人员17359人;个体工商户登记数27377户,从业人员53354人,其中当年登记5652户,从业人员11410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城镇化率为53.69%,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获批国家火炬计划3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际合作计划1项、易购奖补计划1项,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争取项目资金2205万元。全年各类专利申请2995件,其中发明专利694件;专利授权163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建成省、扬州市级研发机构20家。推进校企合作交流,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科院等30多所高校院所来我市发布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百名专家应邀参加,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交流和项目签约,全年共签署产学研正式合作项目60项。
3、交通
(1)水路运输:区内拥有长江最大的石化港口-南京港仪征石化港区,现建有码头11座,大小泊位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个),最大可停靠7.5万吨级船舶,拥 有种类齐全的储罐群,总容积达20万m3,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区口岸、边防、商检等联检机构齐全,外籍船舶可直接靠岸进行装卸作业。
(2)铁路运输:规划中的园区专用铁路北接宁启铁路余家营站,东至园区中央大道,贯穿园区南北两大片区。
(3)公路运输:沿江高等级公路横穿园区,园区主干道--中央大道全长5公里,北与宁通高速公路相连,南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过江隧道相接。
(4)航空运输:园区西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分别约2.5小时、3.5小时车程。
二、教育、文化
2015年,仪征市完成新实验小学建设,新集镇、新城镇公办中心园基本竣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四中异地新建、仪化一小重建、实验幼儿园新建等工程扎实推进。省优质幼儿园比例63.89%,省实验小学比例 42.42%,省示范初中比例89.47%,分别比上年提高4.43、3.54和0.58个百分点。截止2015年,仪征市各类学校95所,其中:高中5 所,初中19所,小学33所,幼儿园36所。
三、城市荣誉
国家级:全国科技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际百强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省级:江苏省文明城市。
四、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已列入江苏省2017年度风电核准计划备选项目(见附件),且已取得仪征市规划局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见附件),故本项目符合用地要求。

表3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2016年环境空气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表3-1 2016年大气年平均值

项 目平均值(μg/m3)标准(μg /m3)
SO22060
NO22040
PM107270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中的SO2、NO2的年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PM10的年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建筑施工产生颗粒物。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仪征地处长江下游,长江仪征段西起青山镇小河口渡口,东止朴席镇军桥闸,全长27km,平均流量达30000m3/s,流速在0.4~1.0m/s。长江仪征段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具有很强的稀释自净能力,其江岸平直,自潘家河下游依次建有仪征和仪化水厂水源地、仪化公司码头、南京港仪征港区等。长江仪征段水质污染物主要有来自上游客水中的污染物、仪化公司等沿江工业污染物、市区生活废水污染物等。
根据仪征市环境监测站对长江仪征段监测,2016年长江仪征段水质年均值见表。
表3-2 长江仪征段水质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时段监测断面pHCODMn(mg/L)DO(mg/L)氨氮(mg/L)
年均值长江仪征段7.712.17.60.064
标准值Ⅲ类6~9651.0

根据监测结果,长江仪征段水质总体良好,pH、CODMn、氨氮、DO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无锡市中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12日对项目建设地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3 项目建设地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LeqdB(A)
监测点号昼间夜间标准值达标状况
Z1 50.541.61类 55/45达标
Z2 50.142.81类 55/45达标
Z3 52.741.61类 55/45达标
Z4 50.443.11类 55/45达标

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均符合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噪声监测点位详见附图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
根据周边情况分析结果,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3-4 风电场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项目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保护级别
空气环境大张庄E135(距1#)约1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小卜家营W180(距1#)约20户
大强庄W300(距3#)约20户
桑家营S240(距4#)约30户
沙集村S270(距10#)约50户
船塘NW230(距13#)约20户
联合村S360(距11#)约30户
和平E251(距15#)1户
姜庄S400(距17#)约5户
荷花岗E500(距18#)约10户
小徐庄NW600(距20#)约10户
墩塘坎NE470(距22#)约10户
水环境长江仪征段S27000大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声环境大张庄E135(距1#)约10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小卜家营W180(距1#)约20户
大强庄W300(距3#)约20户
桑家营S240(距4#)约30户
沙集村S270(距10#)约50户
船塘NW230(距13#)约20户
联合村S360(距11#)约30户
和平E251(距15#)1户
姜庄S400(距17#)约5户
荷花岗E500(距18#)约10户
小徐庄NW600(距20#)约10户
墩塘坎NE470(距22#)约10户


表4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即SO2、NO2、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见表。
表4-1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μg/m3,除注明外)
评价因子浓度限值标准来源
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
SO250015060GB3095-2012
表1中二级标准
NO22008040
PM10/15070

2、地表水
根据《关于修订公布<扬州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扬政复[2004]11号文),本项目所在地长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标准限值具体见表。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pHCODNH3-NTPBOD5石油类
Ⅲ类6~9201.00.240.05

3、区域环境噪声
项目占地范围较广,项目区域内部分居民执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执行见表。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类别昼间(dB(A))夜间(dB(A))
15545

污染物排放标准1、环境空气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2、废水
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具体见表。
表4-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旱作(mg/L)
pH5.5~8.5
COD200
SS100
凯氏氮30
总磷10
3、厂界噪声
因项目所在地属于1类功能区;故其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表4-5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项目昼 间夜 间
15545

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
表4-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项目昼间夜间
标准值7055

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的要求,结合项目排污特征,确定总量控制因子为:
废水:COD、氨氮、TP、SS(特征因子);
固废:各种固体废物。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表。
表4-7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单位:t/a)
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预测排放量建议申请量
废水水量292292000
COD0.1170.117000
SS0.0590.059000
氨氮0.0180.018000
TP0.0050.005000
固废1.81.800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 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故不申请总量。
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为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表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一、施工期工程内容
风电场的建设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及安装,箱式变压器安装、线路架设施工、施工检修道路施工、升压站施工。
施工期主要工艺图所示。

风电场施工期主要工程内容
※生产工艺简述:
1、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和风电机组安装
(1)土石方工程:基础开挖前,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风电机位置后进行土石方开挖。机组基础开挖土方需用风镐配合,辅以人工整基坑,避免扰动原状土。基础石方用人工一风钻钻孔爆皮,人工及机械出渣。成形后续验槽,基础持力土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情况进行加强处理。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预留回填土堆放在施工场地处,多余弃土用于修筑检修道路及施工场地和填土。基坑根据土质考虑放坡,并确定是否需要边坡处。
(2)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本项目共设1个施工场地,位于升压站西侧,施工厂区内设HZS75型搅拌站1座,设备生产能力为75m3/h,并配2只100t散装水泥罐、1只50t粉煤灰罐。
基坑清槽、绑筋、支模、预埋基础环,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集成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灌,插入式混凝土振捣棒,每点振捣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基础的混凝土浇筑采取连续施工,一次完成,确保整体质量。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进行覆盖和运水车洒水养护,三天后可以拆模回填。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设备吊装。冬季封冻停止混凝土施工。回填土用推土机分层覆盖灰土砂石料,并碾压密实。位于坡度较大地点的基础用100mm厚混凝土罩面,留伸缩缝做2%流水坡度,多余的块石可压在基础上。
(3)风机安装
因为风电机组的塔身高度在80m,吊装上段及机舱、轮毂、叶片,以700t履带吊为主的吊机,起吊高度为80~90m,同时用一台100t的汽车吊配合。
塔架采用钢管塔架,按三段考虑。架立时采用700t履带式起重机将塔架逐节竖立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因为每个风机的塔架高度均在700m,为此,塔筒分三节制造、起吊和拼装。
a、塔筒(塔架)吊装:本工程共安装塔筒50套,用大型运输车辆将塔筒由制造厂运输到安装现场,摆放在吊车的旋转起吊半径内。吊装风机机组使用一辆700t履带式起重机与一辆100t汽车吊配合。塔筒吊装用一台100t汽车吊车吊住塔筒的底法兰处,另一台700t履带式起重机吊住塔筒的上法兰处,两个吊车同时起钩离开地面30cm后,700t吊车将塔筒就到基础预埋螺栓上,进行塔筒调平、测量塔筒的垂直度,再用力矩扳手将基础的每个螺栓紧固到力矩值,经检验无误后,送掉700t吊车的吊钩。塔筒的吊装采用分段吊装,由下至上逐节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
b、机舱的吊装:起吊机舱时,在机舱固定两根绳子(一根在低速轴,一根在发电机吊耳)用来定位和引导。将机舱吊至第三节塔筒以上至少1m,然后降低机舱直至偏航轴承里塔筒法兰50mm并用一根支杆将偏航轴承导向塔筒法兰,在偏航轴承90位置手工拧上四个螺栓进行定位。缓慢地将设备与塔筒顶部的螺栓孔对齐后就位,手工将所有双头螺栓全部旋入凸台。
c、叶片及轮毂的吊装: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叶片要在地面组装在轮毂上。用枕木将轮毂和叶片垫起呈水平状态。用吊车将叶片移向轮毂位置,调整角度按安装要求对接紧固。叶片和轮毂安装完毕后,将风机的吊装工具固定在叶片上,将工具固定在吊装风轮的起重机上并拉紧吊绳。在固定工具的叶片终端,系上带有至少150m导向的口袋的吊索。这些吊索在吊装过程中做导向和稳定作用。将支撑起重机的支撑吊索固定在第三个叶片的终端。将风轮吊装起距支撑以上至少50cm并从支撑台移开,然后固定轮毂的帽子,用主起重机继续吊装,用三根绳索系住三根叶片,一百年在起吊时控制叶片的移动方向。向下垂的一根叶片由100t汽车吊起吊,其他两个叶片用500t履带吊吊起,当风轮水平起吊离开地面后,由履带吊与汽车吊配合将风轮扳立起至叶片垂直地面,此时摘除汽车吊的吊具,用700t履带吊独立完成叶轮的吊装。吊装的同时用牵引绳控制叶片不要摆动。
风力发电机组采用700t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分件吊装。
吊装施工时间要尽量安排在风速不大的季节进行。吊装塔身下段,中段时风速不得大于12m/s,吊装塔身上段、机舱时风速不得大于8m/s,吊装轮毂和叶片时风速不得大于6m/s,有大雾、能见度低于100m时不得进行吊装。
2、箱式变压器
变压器基础通过现场浇注,有砼罐车运送,人工振捣,经过7~14h的养护期,达到相应的强度后即可进行设备安装。每台风电机组旁配有一台箱变压器,变压器由汽车运至风电机组旁,100t汽车吊吊装就位。
3、升压站及附属工程
本工程建设110kv升压站,站内建筑包括:综合楼、35kv内配电室等
(1)升压站建筑施工
综合楼为两层房屋建筑,房屋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梁浇筑——楼板吊装——室内外装修及给排水系统施工——电器设备就位安装调试。
基槽土方采用机械挖土(包括基础之间的地下电缆沟)。预留30mm厚原土用人工清槽,经验槽合格后,进行基础砼浇筑及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机土方回填。施工时,同时要做好各种管沟及预埋管道的施工及管线敷设安装,油气是地下电缆、管沟等隐蔽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配电装置区的施工:基槽土方采用机械挖土,预留30mm厚原土用人工清槽,经验槽合格后,进行基础险浇筑及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机土方回填。施工时,同时要做好各种管沟的隐蔽工程,以满足各种管线的排布及通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主变基础施工后构架吊装就位。柱脚与基础连接采用杯口插入式。构架就位后,用缆绳找正固定,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带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拆除临时固定措施及横梁吊装,最后交付安装施工。
(2)电气设备的安装
主变压器用吊车就位。吊装时索具必须检查合格,钢丝绳需系在邮箱的吊钩上。主变压器的安装程序为:施工准备——基础检查——设备开箱检车——起吊——就位——附件安装——绝缘油处理——真抠注油试验——试运行。35kv线路接线,与母线一同安装调试,分回路接线投产。
4、风电场道路
为满足施工运输要求,需对风机基础间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利用区域内原始场地地坪。道路坡度在结合场地地形和风机厂家关于设备运输要求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于地面不平、起伏较大的区域,应对部分高差较大不满足道路坡度要求的地面进行适当地修整。本工程场地属于海岸平原地貌,为第四纪全新世海陆交互沉积形成,地势起伏不大,道路坡度易为控制,风场施工安装期间道路坡度暂按最大为10%设计,在急转弯角的地方,坡度最大值为8%。同时应满足最小转弯半径50m 的要求,否则应局部加宽。
道路面层处理按碎石路面设计,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为:原土路基压实、15cm 厚天然砂砾垫层、19cm 厚碎石面层、4cm 厚砂砾磨耗层,路宽5.0m,路肩两边各0.5m。道路坡度在结合场地地形和风机厂家关于设备运输要求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场内新建道路总长约6.6km,需要拓宽道路总长约22km。其余道路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局部修整。
110kV 升压站内道路,为4m 宽混凝土道路,为满足防火需要,布置成环形,共1164m2。
二、运行期工程内容
风力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风力发电既无大气环境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不存在废渣堆放问题业。
风电场运营期工艺流程如下: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风力发电场生产原料是风能,产品是电能。
叶轮在风力作用下转动,经过齿轮的传动系统(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经初步升压后(升到35kV),进入风电场升压站进行二次升压,经升压后的电流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
风力发电机的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风速仪、风向仪、转速、温度、压力等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自动化程度高。当风力机或电网发生故障时,传感器能检测出故障部位,并预报故障点或故障类型,能及时刹闸停机,使风力机停止工作,保护风力机自身的安全。当10min 平均风速达到3m/s 以上时,盘闸松闸,叶轮开始转动,通过齿轮箱把低速变为高速,并带动发电机转动。当异步发电机转速达到1500r/min 时,发电机并网发电。当10min 平均风速达到20m/s 以上时,风力机自动停机,不受大风的危害。
三、其他产污环节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中会产生相应类别的污染物,公辅设施也会产生相应污染物,主要为升压站职工生活污水(W1)、厂区生活垃圾(S1)等。
四、清洁生产分析
风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既不通过消耗资源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
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
易能江苏仪征市大仪镇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MW,年上网发电量9060万kWh,
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9050t(火电煤耗按网供标煤耗
321g/kWh 计)。相应每年可减少燃煤所造成的多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硫
(SO2)443t,氮氧化合物(NOx)289t,烟尘118t,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
碳(CO2)90505t。此外还可节约大量传统火电厂用水,并能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
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主要污染工序:
施工期主要污染
1、废气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扬尘的影响。
○1平整场地、挖填土方,从而使施工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表层土壤裸露,遇风可产生扬尘。土方的临时堆放会对生活区产生影响。
○2堆放易产尘的建筑材料,如无围挡、随意堆放,会产生二次扬尘。
○3施工垃圾的清理会产生扬尘
○4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会劈坏地表植被,土壤裸露,造成二次扬尘
○5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料,随意放置会产生二次扬尘
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高,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的浮土可能扬起,经过类比调查,其影响范围可超过施工现场边缘外50m。
2、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运输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
建设期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见表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产生噪声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加3~8dB(A),一般不会超过10dB(A)。

表5-1 施工期噪声声源强度表(单位:dB(A))
序号声源名称噪声级
1推土机105
2打桩机115
3挖土机100
4吊车95
5运载车100
6混凝土搅拌机85
7压路机100

物料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值见表。


表5-2 交通运输车辆噪声(单位:dB(A))
施工阶段运输内容车辆类型声源强度
基础工程弃土外运大型载重车84~89
主体工程钢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载重车80~85
装饰工程各种装修材料及必备设备轻型载重卡车75~80

对此,在建筑施工期间向周围排放噪声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进行控制。施工期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深夜施工噪声扰民,另外,对施工场地平面布局时应将施工机械产噪设备尽量置于场地中央,进行合理布设,减少施工噪声对民众的污染影响。对因生产工艺要求和其它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以公告形式告知周边群众。
3、污水
施工期的水污染主要源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
工程施工废水其主要成分是含泥沙废水,若任意随地漫流,将会污染风电场周围环境,应对废水进行收集,在现场开挖简易池子对泥浆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尾水全部予以回用,可用于施工场地冲洗、工区洒水或施工机械冲洗等。
施工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和工作排放的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较小。项目拟在施工人员临时居所处建设临时生物化粪池一座,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COD 排放浓度小于150mg/L,但经处理后抽出漫灌周边耕地区域,对当地水环境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化粪池底部沉淀物可委托当地环卫专业部门定期抽出外运,堆肥处理。
4、固废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弃土弃渣等。生活垃圾以人均每天产生1kg计算,施工人数20人,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0.02t/d,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先利用已有道路上山进行风机基础的瓦房和浇筑,风机基础产生的挖方一部分用于风机周围的施工检修道路的填方,一部分用于吊装平台的修筑。箱变以及集电线路产生的挖方就近用于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
5、生态环境
本项目实际征占的临时用地及永久用地面积较少。该项目征占地总面积23.2公顷,其中永久占地为1.7公顷,临时用地21.5公顷。按土地所占地利用类型划分,主要为农田、草地。
施工期间,伴随风机基础开挖及填筑、道路开挖及填筑、集电线路敷设及剥离表土堆置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破坏地表形态,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会产生较强水土流失;工程自然恢复期,地表开挖、回填、平整等扰动活动基本结束,但由于距施工期结束时间较短,恢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未完全发挥,水土流失强度仍将高于建设前状况。
工程施工单元较为分散,水土流失影响范围较大,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包括:
(1)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场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将改变原有相对稳定的地表形态和结构,影响周边土地生产力;遇强降雨天气,扰动后的地表及堆置的松散物遭受强烈侵蚀,影响周边局部河道水质,甚至影响行洪。
(2) 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大面积扰动地表形态,改变区域自然景观和地表径流运动方式,其形成的裸露路基、路面以及两侧扰动区将产生水土流失,影响道路安全运行和周边农业生产环境。

运行期主要污染
1、废气
本项目运行期无废气产生。
2、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风机、变压器产生的噪声;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的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其中以风机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升压站噪声主要来源于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变压器内的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芯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噪声源强为90~103dB(A)。建设单位针对各噪声源噪声产生特点,经过绿化带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表1中1类标准。
3、固废
本项目定员10人,年生产365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天计算,则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安全处置。
本项目固体废物“三本帐”一览表见表

表5-3 本项目固体废物“三本帐”一览表
时期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
营运期生活垃圾1.81.80
4、废水
本项目废水为生活污水,生活用水量以人均0.1t/d计,共10人,年有效工作日365天计,则用水量为1.0t/d(365t/a);损耗以20%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8t/d(292t/a)。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该地污水管网未接通,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5、生态影响
风电场运行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影响有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作业。根据鸟类的习性,一般是在雾天和低云天气时,可能发生鸟类低空飞行碰撞风轮叶片的现象。但是,根据已运行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初步调查,风轮叶片集中飞鸟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风电场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小。风电场所在区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不会影响候鸟迁徙。
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在建厂前基本相同,对野生动物基本没有影响。

表6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类排放源
(编号)污染物
名称产生浓度
(mg/m3)产生量
(t/a)排放浓度
(mg/m3)排放速率
(kg/h)排放量
(t/a)排放去向
大气污染物////////
//产生量t/a排放量t/a
///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污染物名称废水量
(t/a)产生浓度
(mg/L)产生量
(t/a)灌溉浓度
(mg/L)灌溉量
(t/a)排放去向
COD2924000.1172000.059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SS2000.0591000.029
氨氮600.018300.009
总磷150.005100.003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营运期升压站升压站及架空线的辐射环境影响另行辐射环评,本次评价不包括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产生量
(t/a)处理处置量(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
生活垃圾1.81.8/0环卫公司
定期清运
噪声设备名称等效声级
(dB(A))所在车间
(工段)名称距最近厂界
位置m备注dB(A)
风机90~103dB(A)//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生态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期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场地平整、场内施工道路修建等施工活动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层结构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将会产生较强水土流失;采取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减小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成的土壤侵蚀影响减少到最小。


表7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废气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废气、粉尘及扬尘将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在干燥和风速较大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会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中日均值150μg/Nm3的5-100倍。
运输车辆在沿线的道路扬尘量为1.40公斤/(公里?车辆),在工程开挖区和弃土堆放现场附近的道路扬尘量达到7.72公斤/(公里?车辆)。施工高峰期运输量大,车辆来往频繁时,存在道路扬尘污染。
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扬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因本项目施工期较长,伴随着土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将给附近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根据《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中扬尘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采取进一步的防治措施如下:(1)在施工工地设置密闭围挡,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2)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3)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4)应当对裸土地面进行覆盖、绿化或者铺装。
2、声环境影响分析
噪声是施工期主要的污染因子,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车辆及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都是噪声的产生源。根据有关资料将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见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很高,而且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更高,辐射范围亦更大。
施工噪声对周围地区声学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进行评价。


表7-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距设备10m处平均A声级dB(A)噪声限值dB(A)
昼间夜间
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6-827055
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0-82
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82-84
装修吊车、升降机等80-82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中低频噪声,因此在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预测模型可选用:
L2=L1-20lgr2/r1 (r2>r1)
式中L1、L2分别为距声源r1、r2处的等效A声级(dB(A));
r1、r2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
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L:
△L= L1- L2=20lgr2/r1
由上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
表7-2 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
距离(m)11050100150200250300400600
△L dB(A)0203440434648495257
若按噪声最高的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计算,工程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7-3 施工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值
混凝土搅拌机距离(m)10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
噪声值dB(A)84706461585655524947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超标范围在200m以内;夜间需在500m处才能达到施工作业噪声限值。据上述计算分析,该工程施工噪声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
为了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敏感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
(2)采用液压桩,减少施工期打桩噪声和振动。

3、水环境影响分析
(1)生产废水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
(2)生活污水
施工期民工集中,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包括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
上述废污水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所以,施工期废水不能任意直排,其主要防治措施有:
①加强施工期管理,针对施工期污水产生过程不连续、废水种类较单一等特点,可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②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接管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物一起处置;
③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4、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将涉及到土地开挖、材料运输、基础工程、房屋建筑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因本项目施工历时较长,前后必然要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在施工现场,其日常生活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因其长期堆放而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进行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蚊虫苍蝇,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本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环卫所定期将之送往较近的垃圾场进行合理处置,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并且根据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措施。风电场厂址区以绿化为主,同时考虑与工程防护措施的协调,生态恢复、防护措施要围绕风电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1)风机场地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和草包装土拦挡;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原有占用耕地的场地交由地方复耕,其他绿化区域撒播草籽。
(2)升压站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排水管网、临时排水沟、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和草包装土拦挡;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种植乔灌草。
(3)集电线路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临时堆土采取编制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原有占用耕地的场地交由地方复耕,其他绿化区域撒播草籽。
(4)道路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绿化区域栽植乔草,对临时堆土采用编制布苫盖。
(5)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前,表土剥离;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覆土、复耕。
(6) 管理措施
① 根据地质条件,控制场地平整的填筑边坡,避免雨天进行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② 临时堆土需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③ 施工完毕,施工迹地及时进行绿化措施。
采取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减小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成的土壤侵蚀影响减少到最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自然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讲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原料,不产生污染物,因此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表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主要污染物为SS、COD等。
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可以作为当地植被的绿化用水进行利用。由于污水产量较小,水中污染物以有机类成分为主,不含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污染物,污水抽出后浇灌周边植被,不会造成土壤板结、草皮枯死等现象,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2、固废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并进行卫生填埋处置。本项目固废经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不外排,因此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3、噪声
风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的噪声主要包括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我国环评工作者在风电场噪声预测时通常采用不考虑指向性的点声源模型估算风电场声场分布。另外,根据Makarewicz R(2011年)、翟国庆(2012年)研究成果,预测点距风电机组塔基水平距离大于2倍叶片长度,即1倍风轮直径时,风电机组叶片噪声符合点声源模型。本项目风轮直径为121m,噪声防护距离在200米以外,因此本项目环评采用点声源模型来确定噪声防护距离。
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MW 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120m,单机噪声功率等级为103dB(A)。由于风机间距较大,两台或两台以上风机的噪声叠加影响很小,因此可以只考虑单台风机的噪声影响。
考虑风机距地面较高(90m),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噪声影响预测仅考虑噪声的集合发散衰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选用公式如下:

其中: ——预测点(距离r)的噪声值,dB;
——噪声源的声功率级,dB;
——预测点与噪声源的距离(直线距离),m。
其中, =[x2+(h-1.2)2]0.5
x——预测点与风机底座的水平距离,m;
h——噪声源高度,此处为轮毂高度90m;
1.2——预测点高度,m。
单台风机噪声沿地面传播的衰减状况见下表。
表7-4 单台风机噪声沿地面传播的衰减状况表
距离(m)水平5090100200300390400500
直线102126134219313400410508
噪声值(dB)51.850.049.545.242.140.039.737.9
由预测结果可知,当风机正常运行时,水平距离300m处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根据噪声影响预测,为确保今后不发生扰民纠纷,建议设立噪声防护距离,统一定为“以风机座中心为原点、半径300m” 范围。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附近居民点较为分散,部分居民离风电场距离较近,本项目对300m范围内的居民(汪霸村2户、黄桥村8户、大强庄3户、沙集村3户,搬迁具体户数以实际测量结果为准)实行搬迁(详见搬迁承诺);同时本项目建议风电机组300m范围内不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4、生态影响
风电场运行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有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作业。根据鸟类的习性,一般是在雾天和低云天气时,可能发生鸟类低空飞行碰撞风轮叶片的现象。但是,根据已运行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初步调查,风轮叶片集中飞鸟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风电场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小。风电场所在区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不会影响候鸟迁徙。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在建厂前基本相同,对野生动物基本没有影响。
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表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
SS
氨氮
总磷化粪池预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固废生活生活垃圾由环卫公司清运零排放
噪声风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噪声源强≤90dB(A)。选择用低噪声设备,设备设置于室内,车间厂房隔声,距离衰减《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2/4类标准要求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根据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区治理,从风机场、升压站、集成电路、道路、施工生活区等方面加强管理,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地的生态影响。
营运阶段,通过植树种草、补偿工程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加强综合管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1.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及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本项目总投资52107.2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2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0.23%,“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
表8-1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类别环保设施名称设计规模数量环保投资
(万元)效果备注
废水化粪池10m31个3简单生化处理
水土保持///115
排污口
设置雨水排口20t/h1个2规范化设置
清污分流
管网建设雨水管道1套―-雨污分流
合计―――120―
2.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排污口应根据省环保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化设置:
废水:厂区排水体制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实施,新建雨水排放口。
固体废物:设置专用堆放场,防止雨淋和地渗,并在醒目处设置标志

表9结论与建议
结论:
1、项目概况
华电福新仪征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项目总投资43410.14万元,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本项目风场占地约2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66m2,总装机容量约50MW,一次建成, 建设内容包括22台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升压站。
本项目工作人员10人,年工作365天,每天工作24h。
2、产业政策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改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本项目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及修改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本项目建设符合《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及江苏省产业政策。
3、规划相容性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仪征市陈集镇西北部,拟建地风力资源相对充足,地势平坦,紧邻交通要道,运输条件较好,适合建立风电机组。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且距生态红线区域均较远,不会影响到生态红线区域,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本项目已列入江苏省2017年度风电核准计划备选项目,且已取得仪征市规划局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故本项目符合用地要求。
4、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中的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长江仪征段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为1类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5、达标排放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针对污染物排放特点,采取了较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各类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
(1)废气
本项目无废气产生。
(2)废水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3)固废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8t/a,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并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本项目固废经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不外排,因此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4)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风机运转噪声和升压站噪声。本工程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2MW 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为120m,典型风机声功率级在90~103dB(A);由预测结果可知,当风机正常运行时,水平距离300米处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应标准。根据噪声影响预测,为确保今后不发生扰民纠纷,建议设立噪声防护距离,统一定为“以风机座中心为原点、半径300m” 范围。建设单位必须对该范围内的居民实行搬迁,搬迁后风机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降低,附近声环境质量达标;同时本项目风电机组300m范围内不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6、本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无废气产生。
(2)地表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3)固废:
本项目固废妥善处置后实现零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4)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防治措施以距离衰减为主、建筑物隔声为辅,项目300m以外风机机组对周围噪声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本工程不涉及生态红线区域,在认真落实各项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该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7、清洁生产
本项目既不通过消耗资源释放污染物、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问题,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本项目建成后还可节约大量传统火电厂用水,并能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8、总量控制
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t/a,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故不需要申请总量。
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为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符合规划,选址合理,针对污染物产生特点,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报告认为,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
1、建设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加强生产设施及防治措施运行,定期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保养检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要加强对环保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确保各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3、本次评价不包括本项目涉及的升压站辐射环境影响。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环评 风电 风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