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建设招标公告
院校建设招标公告
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申 报 书
学校名称(盖章):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举办方(主管部门):重庆市水利局
学校法人(签章):王顺克
填 表日期:2017年11月6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制
重 庆 市 财 政 局
二〇一七年十月
填 写 说 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申报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申报书正文一般采用仿宋体4号字、单倍行距。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
3.申报书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软皮装订成册。
4.除当前状态数据或特别注明外,数据计算时间:2014-2016年。
一、学校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 学校名称********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1">1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举办方 | □ 重庆市人民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 建校时间********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2">2 | 2004年5月 | |||||||||||
学校性质 | √公办□民办 | |||||||||||||
建校基础********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3">3 | 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 | |||||||||||||
通信地址 | 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大道东段801号 | |||||||||||||
法人代表 信 息 | 姓 名 | 王顺克 | 职 务 | 院长 | ||||||||||
办公室电话 | 传 真 | |||||||||||||
手 机 | 电子邮箱 | wangsk404000@163.com | ||||||||||||
联系人 信 息 | 姓名 | 文亚军 | 职 务 | 党政办公室主任 | ||||||||||
办公室电话 | 传 真 | |||||||||||||
手 机 | 电子邮箱 | ********66@qq.com | ||||||||||||
1-2 基本状态 | 示范校情况 | □国家示范校 | □国家骨干校 | □市级示范校 | √市级骨干校 |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时间 | 2016年2月1日(第二轮) | |||||||||||||
在校生 (人) | 合计 | 高职学生数 | 非高职学生数 | |||||||||||
9134 | 9134 | 0 | ||||||||||||
教职工 (人) | 合计 | 专任教师数 | 行政人员数 | 后勤人员数 | ||||||||||
526 | 325 | 173 | 28 | |||||||||||
合计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
293 | 93 | 150 | 50 | |||||||||||
合计 | 博士 | 硕士 | 其他 | |||||||||||
526 | 30 | 208 | 288 | |||||||||||
校舍面积 (m2) | 合计 | 教学用房 | 行政用房 | 学生宿舍 | ||||||||||
257225.93 | 135403.98 | 10766 | 81226.20 | |||||||||||
2016年 财务状况 (万元) (以报给主管部门财务数据为依据) | 收入合计 | 财政补助 拨款收入 | 教育事业 收入 | 科研事业收入 | 其它收入 | |||||||||
27103.69 | 12837.97 | 6751.14 | 594.17 | 6920.41 | ||||||||||
支出合计 | 教育事业 支出 | 行政管理 支出 | 科研事业 支出 | 后勤保障 支出 | ||||||||||
23166.07 | 10135.56 | 669.04 | 684.04 | 3570.94 | ||||||||||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
16.41% | 16798.52 | 102384.71 | ||||||||||||
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 | ( 5458.05 )万元 |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 | ( 0.598 )万元 | |||||||||||
高职招生情况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招生人数 | 3572 | 3911 | 3732 | |||||||||||
报到人数 | 2936 | 3508 | 3296 | |||||||||||
报到率(报到数/录取数) | 82.19% | 89.70% | 88.32% | |||||||||||
毕业生人数(人) | 2106 | 2526 | 2472 | |||||||||||
最终就业率 | 97.29% | 97.19% | 97.69% |
1-3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4">[4] | 获教学成果奖情况 | 国 家 级 | 2009年 | 0 | 市 级 | 2009年 | 0 | ||||||
2014年 | 0 | 2013年 | 1项 | ||||||||||
教师获奖励表彰人数:市级/国家级 | 59/3(人) | 专业建设项目: 市级/国家级 | 9/2(个) | ||||||||||
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市级/国家级 | 3/2(个) | 国家规划教材 | 0 | ||||||||||
实训基地项目: 市级/国家级 | 12/5(个) | 课程建设项目: 市级/国家级 | 8/0(门) | ||||||||||
教学改革项目: 市级/国家级 | 13/0(项) | 学生技能竞赛奖项:市级/国家级 | 50/2(项) | ||||||||||
教师教学大赛奖项:市级/国家级 | 4/0(项) | 国际合作项目数 | 2(个) | ||||||||||
1-4社会服务********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5">[5] | 横向项目到款数 (万元) | 352.53 | 纵向科研到款数(万元) | 85.7 | |||||||||
授权专利数(件) | 97 | 发明专利数 | 2 | ||||||||||
社会培训量(人日) | 102240 | 社会培训到款额(万元) | 600 | ||||||||||
1-5行动计划********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ref6">[6] | 任务 | 序号 | 工作任务(总计:25 个) | ||||||||||
RW-1 | 实施分类考试招生:(1)规范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研究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3)依据重庆市考试招生管理办法,完善学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模式;(4)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规范实施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5)2016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学院招生总数的60%左右,2017年以后将成为招生主渠道(占招生总数的80%左右);(6)深入研究制定学院应届毕业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拓宽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继续学习通道;(7)逐步扩大学院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适度提高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持续推进。 | ||||||||||||
RW-2 | 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1)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2)依据培养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学分的认定和积累;(3)2015年启动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从2016级开始逐步实施;(4)2017年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学习指南》和相应配套实施细则;(5)2018年初步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持续推进。 | ||||||||||||
RW-3 | 开展技能竞赛开展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校级技能竞赛,从中遴选项目参加重庆市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
RW-4 |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1)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依托行业办学优势,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2)力争在2017年与重庆水利类企业1-3家合作举办1所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深化校企合作;(3)开展建设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2017年启动建设,持续推进。 | ||||||||||||
RW-5 | 深化“行校企”合作:(1)2017年实施后示范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人力和资金环境,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2)启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重庆市水利水电行业职工培训中心项目,力争落住学院。2017启动,持续推进。 | ||||||||||||
RW-6 | 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1)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2)建立学院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3)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区服务;(4)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鉴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终身学习机会;持续推进。 | ||||||||||||
RW-7 | 依法治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持续推进。 | ||||||||||||
RW-8 |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1)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2)2015-2018年,每年组织培训学习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50人次;(3)力争引进1~3个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7年启动,持续推进。 | ||||||||||||
RW-9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健全学院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2)制定“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3)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4)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5)编制年度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完成相关制度的制定与修订;(6)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相结合,拓展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努力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7)2015~2018年,每年培养(准)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10人;(8)每年培育校级教学团队1~3个;(9)每个专业建立10人以上稳定的兼职教师库;2015年启动,持续推进。 | ||||||||||||
RW-10 |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1)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2)2015-2018年,每年重点建设2个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校级骨干专业,并适时申报市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3)每年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4)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2个;(5)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调整专业结构,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推进。 | ||||||||||||
RW-11 |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1)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2)2017年完成智慧校园建设;(3)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4)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5)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从中遴选参加重庆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6)将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7)三年开发及购买网络教学课程150门;持续推进。 | ||||||||||||
RW-12 | 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机制:(1)进一步系统设计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安排;(2)从专业设置入手规范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办学,加强学院的主导作用;(3)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4)2017年,完善水利职业教育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衔接教育和职工继续教育“立交桥”与“直通车”运行机制,积极助推水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 ||||||||||||
RW-13 | 服务行业经济发展:(1)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2)2016年,完成“全科水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为重庆市水利行业培养基层水利管理人才;(3)2015~2018年,新增水利大类专业3个,重点建设水利大类专业5个,改造传统专业2个;持续推进。 | ||||||||||||
RW-14 |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围绕重庆市“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专业(群)拓展;(2)2016年,学院将独立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3)2015~2018年,新增装备制造大类专业1个、电子信息大类专业2个,专业总数达8个;(4)重点建设专业2个,改造传统专业1个;持续推进。 | ||||||||||||
RW-15 |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2)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3)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4)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5)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学习指南》;(6)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7)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7)优化学院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每年举办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从中遴选参加重庆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启动,2016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0个,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017年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持续推进。 | ||||||||||||
RW-16 | 开展现代师徒制培养:(1)采取为企业“订单”培养的方式,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2)校企联合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并落实学生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 | ||||||||||||
RW-17 |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1)坚持以德为先,以水利精神、水文化为核心,以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校风,深入挖掘培育特色大学精神;(2)进一步打造“上善大讲堂”、迎新晚会、校园之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品牌精品,塑造行为文化;(3)科学规划校园建设,2017年,完成将水电专业元素、企业文化元素和特色融入楼宇建设,完成文化浮雕、文化长廊等文化景观和环境文化打造,实现环境育人;(4)2018年,完成校史展览馆建设,设计完善并全面应用学院形象识别系统,进一步优化官方网站建设,塑造并全面展示学院品牌形象,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和美誉度,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 | ||||||||||||
RW-18 | 完善学院治理结构:(1)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学院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能力;(2)制定并严格执行《大学章程》,积极推进依法办学;(3)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4)加强法制校园建设,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和自上而下的依法办事相结合的法制氛围;(5)参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设立学术委员会;(6)参照《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2015年启动,持续推进。 | ||||||||||||
RW-19 | 完善质量年报制度:(1)建立学院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重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填报和管理系统的建设;(2)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3)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4)实施2年一次的聘请第三方对学院教育质量评价,并编制教育质量评价报告;(5)充分发挥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学院建设、学院治理、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持续推进。 | ||||||||||||
RW-20 | 建立诊断改进机制:(1)加强分类指导,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学院每年开展自主诊断、切实改进工作;(3)组织开展用人单位对学院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改工作,从而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2017年启动,持续推进。 | ||||||||||||
RW-21 | 改进高职教师管理:(1)制定执行反映自身发展水平、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标准;(2)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3)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4)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 (5)制定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的规定;2017年底完成,持续推进。 | ||||||||||||
RW-22 |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1)建立专门教育研究机构;(2)发挥学院人才、信息、资源聚集的优势,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3)加强学院教育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4)加大投入支持相关研究工作;2016年完成研究机构的成立,持续推进。 | ||||||||||||
RW-23 |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1)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3)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4)高职院校按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2016年完成。 | ||||||||||||
RW-24 |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2)规范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3)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4)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扶持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5)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6)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持续推进。 | ||||||||||||
RW-25 | 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2)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4)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第二课堂,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6)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持续推进。 | ||||||||||||
项目 | 序号 | 工作项目(总计:9 个) | |||||||||||
XM-1 | 骨干专业建设:2016年获批4个市级骨干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务管理)立项建设,每个项目财政资金100万元,学院按1:1配套,建设总经费800万元。 | ||||||||||||
XM-2 | 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土工建材检测所、电气检测所、电子生产线、物业管理公司、建设工种培训基地),每个项目预算建设资金100万元,建设总经费500万元。 | ||||||||||||
XM-3 | 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院筹备申报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建设内容预算资金,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
XM-4 | 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6年,获批3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设项目,每个教学资源库预算资金600万元,建设总经费1800万元。 | ||||||||||||
XM-5 | 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获批5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文明在水之洲、电气安全技术、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功能及建筑构造分析)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预算资金40万元,建设总经费200万元。 | ||||||||||||
XM-6 | 建成一批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BIM建筑信息模型,预算建设资金100万元。 | ||||||||||||
XM-7 | 支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学院申报建设1个二级学院,预算建设资金100万元。 | ||||||||||||
XM-8 |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学院申报建设1个特色学院——丹田学院,预算资金100万元。 | ||||||||||||
XM-9 | 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院建设2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防汛抗旱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每个项目预算建设资金200万元,建设总经费400万元。 | ||||||||||||
专业开设情况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对接的产业 | |||||||||
1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水利大类 | 水利水电工程、江河堤防、水库治理 | ||||||||||
2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 水利大类 | 水库管理、蓄滞洪区建设、洪灾防治 | ||||||||||
3 |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 水利大类 | 水利施工、水利基础设施 | ||||||||||
4 | 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 | 水利大类 | 内河运输、治河工程 | ||||||||||
5 | 水政水资源管理 | 水利大类 | 水行政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 | ||||||||||
6 | 水务管理 | 水利大类 | 供水、排水、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 | ||||||||||
7 | 水利工程 | 水利大类 | 水利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工程 | ||||||||||
8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测、化工 | ||||||||||
9 | 机电排灌工程技术 | 水利大类 | 节水农业、农业规划、防汛抗旱 | ||||||||||
10 | 水土保持技术 | 水利大类 |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水源保护 | ||||||||||
11 | 工程商务 | 土木建筑大类 |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房地产 | ||||||||||
12 | 环境工程技术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技术 | ||||||||||
13 |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土壤修复 | ||||||||||
14 | 工程测量技术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工程技术服务、土木工程建筑 | ||||||||||
15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电力生产、电力运行维护 | ||||||||||
16 |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新能源、节能环保、火力发电 | ||||||||||
17 | 水电站与电力网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水力发电、节能环保 | ||||||||||
18 | 供用电技术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新能源、能源、电气设备制造、建筑、矿山 | ||||||||||
19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电力生产和供应、新能源、装备制造、交通 | ||||||||||
20 |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能源电力装备、电网、电力输送、电力工程施工 | ||||||||||
21 | 建设工程监理 | 土木建筑大类 |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房屋建筑 | ||||||||||
22 | 建筑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房屋建筑、房地产 | ||||||||||
23 | 建设工程管理 | 土木建筑大类 |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房屋建筑 | ||||||||||
24 | 工程造价 | 土木建筑大类 |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房屋建筑 | ||||||||||
25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安装、土木工程建筑 | ||||||||||
26 |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房屋建筑、金属制品 | ||||||||||
27 | 市政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 | ||||||||||
28 | 园林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 | ||||||||||
29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房地产、建筑装饰 | ||||||||||
30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工程咨询服务、城市基础设施 | ||||||||||
31 | 物业管理 | 土木建筑大类 | 房地产、商业服务 | ||||||||||
32 | 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 | 土木建筑大类 |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房地产、房屋建筑 | ||||||||||
33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供配电、楼宇自动化、智能建筑 | ||||||||||
34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交通运输大类 | 城市基础设施、公路运输 | ||||||||||
35 | 道路养护与管理 | 交通运输大类 | 城市基础设施、公路运输 | ||||||||||
36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装备制造大类 | 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材料 | ||||||||||
37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装备制造大类 | 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冶金 | ||||||||||
38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装备制造大类 | 高端装备制造、交通、建筑、装备 | ||||||||||
39 | 应用电子技术 | 电子信息大类 | 电子、高端装备制造 | ||||||||||
4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电子信息大类 |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服务、软件 | ||||||||||
41 | 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 | 电子信息大类 | 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物联网 | ||||||||||
42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电子信息大类 | 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 ||||||||||
43 | 移动应用开发 | 电子信息大类 | 信息技术、数字创意、计算机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 ||||||||||
44 | 环境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大类 | 文化艺术、房地产 |
二、现有办学基础和优势特色概述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64年,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重庆市就业先进集体,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创新创业“双百”示范建设单位,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936亩,建筑面积257225.9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384.71 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458.05万元;建有95个校内实训基地、171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拥有多媒体教室88间;纸质图书56.4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720种,电子期刊13000种,电子图书资源40960GB,阅览室座位1200个。 现有专兼职教师517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360人;高级技术职称教师18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63名;“双师素质”教师278名;水利部首席技能导师2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名、教学新星4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重庆市优秀教师1名、重庆市优秀辅导员2名、重庆市“双千双师”教师3名、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3名、市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1+3”教学科研团队25个、专业带头人54人、骨干教师92名。 建有95个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76818.95平方米,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电气工程实训中心变配电实训室等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建设的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室等17个市级实训基地。在171家市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二、办学定位 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发展、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重庆经济发展的三大历史机遇,实施“稳定规模、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文化引领”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的发展战略,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以水利行业为背景、以水利水电专业为特色,多工程技术专业协调发展,为水利水电、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成为国内知名、重庆一流、具有国际办学视野的水利水电高等职业学院。 三、办学水平 学院建成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市级骨干专业4个,市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市财政支持建设专业3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22个。建有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立项市(部)级教改项目28项;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8%、专业对口率达到86%、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获重庆市就业先进集体。在校学生参加国家、部(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市(部)级奖项257项、市协会奖项42项,获市级以上表彰430余人次。 四、办学特色 专业特色优势明显。依托水利行业优势,构建了以水利、水电类专业为特色优势,以土木建筑、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资源环境与安全类专业为拓展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设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44个专业,其中13个专业在重庆市属于唯一设置。 行业办学特色突出。学院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办学优势,联合市水利局、区县水务局、市水投集团、市水电设计院等72个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重庆市水利行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充分发挥行业对专业规划与发展、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就业、行业培训与技术合作的指导作用,形成了学院与水利行业融合融通的合作办学格局。 水文化育人特色显著。设有水文化研究方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水文科普展览室,成立了重庆市水文化研究会,主办《巴渝水文化》期刊,举办全国性年度“巴渝水文化论坛”,开设《水文化导论》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开办“上善大讲堂论坛”,大力发掘、弘扬巴渝水文化,推动以水文化和水利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社会影响 服务行业效益突出。近三年来,学院培养毕业生7104人,其中为水利行业输送毕业生2368人;承接完成《重庆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铜梁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等4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到账经费3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9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99项。开设有6大类、40余项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种65个,开展职后培训21300余人次,到账经费600余万元。 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院是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单位、全国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重庆市水利行业干部培训中心、重庆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培训中心、重庆市水电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重庆市众创空间、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和首批创新创业“双百”示范建设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重庆市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指导帮助云南水校、贵州水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到校考察、学习1500余人次,近年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重庆日报、华龙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成果200余次。 |
三、总体建设目标、思路
学院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设置有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七个项目,其中“项目三、一流专业(群)建设”设5个子项目,“项目七、自选建设项目”设2个子项目。项目建设预算资金16805万元,其中,重庆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学院主管部门重庆市水利局投入2000万元,学院自筹13805万元。 一、总体建设目标 通过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一流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为重点,以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为特色,以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支撑,扩大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全面优化办学条件,激发办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师资、管理、办学条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全国一流,建成具有国际视野、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建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1项、市(部)级标志性成果180项。 二、重点开展的项目任务及推进举措 (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建立支部和党员服务平台,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班子和队伍、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统战和群团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着力实施思政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统筹“八支队伍”上讲台,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合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基地、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创设“天天工程”“青春正能量”“红色记忆”育人品牌,创新“四合一”教育模式,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深化二级院系管理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办学活力;构建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优化绩效考核及分配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组建重庆水利水电职教集团,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1个现代学徒制特色二级学院、1个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成立25个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诊断与改进长效机制,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综合办学实力、社会声誉的全面提升。 (三)一流专业(群)建设 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专业1个,企业冠名合作培养订单班2个,建成7个市级骨干专业,建设10门市级、57门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主持、参与不少于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建成3个重庆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改扩建30个校内实训室,立项不少于19个市(部)级教改项目、58个创新创业竞赛项目,38个创业孵化培育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不少于8项、市(部)级竞赛奖不少于38项。把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特色优势的5个专业建设成为全国高职教育一流专业,带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20个专业共同发展,建成高职教育知名品牌专业,引领学院其他专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学院8大专业类群支撑行业产业发展能力,为水利水电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建设。 (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等9大工程,培养全国水利职教名师、教学新星4名,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培养专兼职专业带头人84名、骨干教师136名、“双师型”教师295名;培养引进博士30名,选派不少于20%的专任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培养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达到45%;建设市级教学团队2个;聘请水利部首席技能导师2名,打造名师团队25个;“1+3”教学科研团队30个,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建立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灵活开放培训体系;稳固发展和持续拓展“332221”(三会、三中心、两站、两刊、两所、一空间)行业特色技术技能积累平台,行校企协同持续推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团队5个,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开展各类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六)扩大合作与交流 完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制度体系,畅通校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选派教师前往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交流学习60余人次;赴国外访学、进修60余名;选送学生国外实习就业20余名;拓建海外实训基地2个,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入国际标准认证课程体系2个,全面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七)自选建设项目 1.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构建传承水文化育人理念体系,水文化育人环境体系,水文化教育资源体系,打造水文化特色活动品牌。构建百米水文化长廊、景观带、校史馆、水文科普展览馆、“兴水治水”浮雕墙、学生宿舍文化长廊;编写出版水文化育人教材,创建园植物科普园和巴渝水文化网站,开展特色水文化研究;做精做细“上善大讲堂”“巴渝水文化论坛”等特色活动品牌,谱写水文化传承、传播新篇章。 2.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升级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过程信息化系统、基于智慧管理的学生发展信息化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才培养质量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构建“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分析决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推动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
四、分项建设任务
4.1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项目通过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党的建设成效显著。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委的凝聚力、行政的公信力、班子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更加过硬,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意识形态工作稳定可控。近三年来,党委班子被评为先进领导集体,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员30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丰硕。教师政治素养全面提高,育人责任明显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基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备,“课堂+网络+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四级七维三测评”素质教育效果明显,“1+3”课堂协同育人特色鲜明。获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1项,立项市级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辅导教材6本,受市级表彰优秀辅导员4名,成功承办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德育研究会2017年年会。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增强班子成员的“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建设、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构建思政工作育人体系,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建设工程,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引领学院发展。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开展形式灵活的教育培训,建立支部和党员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健全配套制度,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班子和队伍、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统战和群团建设。 (二)着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统筹“8支队伍”上讲台,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合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以及课内外、校内外、行内外协同教学大格局,深度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动教法创新。 (三)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四)构建思政工作育人体系。实施“五大育人工程”,创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综合素质拓展基地、社团与实践活动基地;打造“天天工程”“青春正能量”“红色记忆”育人品牌;创新“四合一”教育模式,坚持组织有声音,课堂有引导,课余有活动,环境有熏陶,服务有关怀。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900万。通过项目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升队伍能力,创新方法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制度,全面提升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功能,建成市级标志性成果14项。 |
4.2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本项目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依法治校,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全面提升院校治理能力,激发办学活力。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构建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驱动,逐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搭建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近年来,学院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畅通民主管理和监督渠道,汇编各类规章制度300余个;与7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训条件共建共享、招生就业服务保障和社会服务运行保障“五大机制”。校企合作开展“华信订单班”、“博通冠名班”等定向培养,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130余个;组建质量管理处,初步建立“8字形”质量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机制;制定“1+15”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良好局面;积极争取市教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支持,“十二五”获得市级资金支持1.4亿元。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机制,全面深化治理综合改革,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办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院办学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完善师生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争创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二)深化院系管理改革。建立三方共建学院机制,完善二级院系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组建市级水利水电职教集团,创建“永川区高新技术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与重庆智绘点途公司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珠海丹田物业公司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二级学院。 (四)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质量保证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常态化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 (五)完善绩效考核及分配体系。分类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标准,动态核定二级部门编制,完善分配制度,优化分配体系,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12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形成市级标志性成果4项。 |
4.3一流专业(群)建设 一流专业(群)建设项目设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建设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技术和智能制造5个专业群建设子项目。通过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与共享型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实训实习条件、社会服务能力、学生成长与发展、扩大合作与交流等7个模块的系统化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学院主动适应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从满足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入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水利类为重点,电力、建筑类为支撑,智能制造类为补充”的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等8个大类20个专业类44个高职教育专业。其中,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13个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高专教育唯一设置的专业。 2012年以来,学院全面实施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建设(2015年1月通过验收)、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2017年5月通过验收)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在产教融合专业发展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级省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按照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一流专业(群)的要求,全面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抓手,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建设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5个专业,建设成为全国高职教育一流专业;带动5个专业群其他20个专业共同发展,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知名品牌专业;引领学院其他专业改革发展,促进专业内涵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学院8大专业类群支撑行业产业发展能力。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运用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成立25个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建立1个现代学徒制二级学院、1个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开设2个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和1个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成7个市级骨干专业,立项19个市(部)级教改项目;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58个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培育38个创业孵化项目;开展教学质量年度诊断与改进,形成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二)课程与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专业空间、课程空间和教师空间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聚合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主持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参与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建成3个重庆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10门重庆市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并按照市级标准建成57门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公开出版1本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全国水利“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教学团队建设。选派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实践。培养50名专业带头人(其中25名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106名骨干教师、161名“双师型”教师;建立181人的兼职教师库;培养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3个,培养市(部)级职教名师、教学新星达到9名,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5名;建立25个教学团队工作室。 (四)教学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水利水电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新建18个校内实训室,改扩建12个校内实训室;5个重点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31个。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技术服务管理机制,校企共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设5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建成2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立项68项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及3项应用技术推广项目,科研及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633万元,应用技术推广为企业创造效益3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达到5项。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达到22个,社会培训总量达23600人次,社区服务3000人次,社会培训收入730万元。对口支援7所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培训师生380余人。 (六)学生成长与发展。完善学生成长过程跟踪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重庆市、全国水利教育协会等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及综合素质比赛。学生获得8项国家级、58项重庆市级、38项水利部级技能竞赛奖项,获得17项重庆市级科技文体活动奖项。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率86%、用人单位满意率98%以上。 (七)扩大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行业机构合作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选派60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拓展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遴选优势特色专业学生开展国际交流,推荐学生到国外企业实习实训和就业,培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经费预算与效益 经费预算766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把5个重点专业群25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专业,建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7项、市(部)级标志性成果131项,更好地为水利水电行业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4.4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本项目通过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及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达到一流师资队伍水平。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建立了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结构科学合理,现有博士30名,硕士208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3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研人员4人,有水利部首席技能导师2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名、教学新星4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重庆市优秀教师2名、重庆市优秀辅导员2名、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3名、重庆市“双千双师”教师3名,骨干教师92名、专业带头人54人,“双师素质”教师278人,有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和校级“1+3”科研团队25个,接受国际化培训155人,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围绕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内培外引”为手段,以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撑的“人才金字塔”,建设教师职业发展中心并配套相应激励机制,培养一支师德高、专业强、业务精、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实施教师管理优化工程。优化教师管理制度19项,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管理等制度20项。 (二)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组织教师集体学习12场次,举办形势报告、成就图片展、热点辨析、网上答疑等活动10场次,培育教师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通过学习《高等教育法》以及师德师风制度,严明纪律纯净课堂政治风气;举办讲座30场、技能大赛30项,进修和交流300人次,夯实教师知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铸就教师“仁爱之心”。评选校级“关爱学生”标兵等优秀教师90名。 (三)实施高层次人才“内培外引”工程。培养博士不少于10名,引进博士不少于20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5%。 (四)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选评水利部职教名师、教学新星4名,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聘请水利部首席技能导师2名、企业行业名师25名,建设名师团队25个。 (五)实施“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与20家企业联合建立顶岗锻炼基地,遴选295名教师参加不少于6个月/人的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专任教师的90%以上。重庆市“双师双千”教师12名。 (六)实施中青教师培养工程。支持30名教师攻读研究生,高级职称达到130人,专业带头人达到84人,骨干教师达到136人。 (七)实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工程。完善兼职教师聘、管、用办法,健全兼职教师培训机制。建立190人以上兼职教师库,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学比例达50%,具备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00%。 (八)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工程。建成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科技创新团队10个、“1+3”科研团队30个。 (九)实施国际化培训工程。与国(境)外6所学校联合办学,派遣60名教师到海外访学进修,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2871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建设优质院校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建成市级标志性成果10项。 |
4.5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本项目通过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全面提升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学院立足水利行业,服务社会,在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服务水利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重庆市水利行业干部培训中心、市水电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水资源科学研究所等行业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培育“水生态保护”“巴渝水文化”等特色科技创新团队;面向行业广泛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社会服务,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创新发展基础扎实;承接科技服务项目40余项,开展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21300余人次,社会服务到账额1000余万元,获授权专利97项,出版著作20余部,完成纵向科研项目3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咨政课题研究成果1项。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立足行业,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前沿趋势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牢固树立服务需求导向,以提升科技创新质量为核心,以促进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健全技术服务制度与政策,与水利行业紧密对接,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反哺人才培养。利用水利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干部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灵活开放培训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规范和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技术推广等社会服务。 (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稳固发展和持续拓展行业特色技术技能积累平台,行校企协同搭建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巴渝水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重庆水电建筑科技众创空间、防汛抗旱和水利信息2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公共实训平台、5个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并建成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水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市级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建成特色科技创新团队5个,其中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协同创新能力。 (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面向行业开展应用技术推广、社会培训、技术服务、职业资格鉴定与社区教育,培训及技能鉴定27000人次,社区服务3000人次,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到款额1400万元以上。获市级应用技术推广项目1项,授权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立项市级科研项目30项,获科技、学术、创新创业等奖项10项以上。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155万元,不含列入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平台建设经费。通过项目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创新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孵化出一批卓越成果,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7项,市(部)级标志性成果44项。 |
4.6扩大合作与交流 本项目通过丰富校际合作内容,拓展校际合作渠道,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成果互利,全面推动学院发展。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学院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机构,完善了干部互派锻炼、专业带头人互派交流、客座教授长期聘任、资源共建共享等合作办学保障机制,与30余家市内外一流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组织中层干部前往黄河水院、广东水院、常州工程职院等挂职锻炼8人,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200余人次,聘任兄弟院校专家60余人。主持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并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全市高职院校零的突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口帮扶7所中职学校,云南水校、贵州水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优势,吸纳企事业单位70余家,组建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中国水利职教集团、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等,聘任水利部首席技能导师2人,实现毕业生海外就业17人。依托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中德职业教育产教合作联盟,成功接洽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学项目,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生互访、澳大利亚TAFE学院合作办学。聘请德国专家来校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培训,受训教师达70%。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办学理念为目标,以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开发与共享、人才培养和交流为重点,建立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机制,搭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平台和通道,全面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竞争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完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师资培训、教师出国技术服务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健全专家交流等系列制度。 (二)畅通校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杨凌职院、黄河水院等组建校际联盟,进一步拓宽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实现合作共赢。加大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互派力度,年选派干部锻炼5名、专业带头人互派培训10名。 (三)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组建重庆水利水电职教集团、中国水利教育学会水文化研究会,提升《巴渝水文化》期刊质量,搭建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教委、永川区政府三方共建学院机制。 (四)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赴国外访学进修60名以上,拓展师资队伍国际视野。 (五)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与国外优质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交换生、短期访学、暑期游学、海外实习实践、短期社团文化交流等多种合作培养方式,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年派出学生10人以上。组织申报“3+1”专升本、“3+2”专本硕连读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入国际标准认证课程体系2个。 (六)开展国际化技术服务。与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工程方签署协议,建立海外实训基地2个,年选送10名学生实习或就业。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500万。通过项目建设,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学院国内外知名度。 |
4.7自选建设项目 子项目1. 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 本项目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水文化特色育人体系,以“若水”文化建“上善”校园;加强师生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十三五”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完善;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明晰;校训、三风、校徽等文化标识已成雏形;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基础扎实;水文化研究会等教育研究平台成效凸显;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获全国全市文艺展演奖项50余项、文体竞赛奖项150余项,成功创建并保持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水文化为统领,以水文化育人环境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水文化育人体系,以“若水”文化建“上善”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构建传承水文化育人理念体系。以水文化为统领,丰富校训、校风等核心文化标识内涵,系统构建水文化育人理念体系成果和载体;发挥其教育功能,将其融入师生工作和生活,成为师生精神追求,在精神层面指引人。 (二)构建水文化育人环境体系。突出水文化主体地位,构建百米水文化长廊、景观带、校史馆、水文科普展览馆、“兴水治水”浮雕墙、学生宿舍文化长廊,用其内隐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潜移默化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实现环境文化感召人。 (三)构建水文化教育资源体系。将优秀企业文化等植入其中,构建特色实践育人文化体系,编写出版水文化育人教材,创建校园植物科普园和巴渝水文化网站,开展特色水文化研究,鼓励师生参加文化艺术创作和竞赛,实现教育行为规范人。 (四)打造水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融水文化教育于日常教育,做精做细“上善大讲堂”“巴渝水文化论坛”等特色活动品牌,开展水文化教育、研究与传播,传承创新水文化。 四、经费预算及效益 经费预算800万元。建设期末,水文化育人理念体系成果丰硕,水文化育人环境、教育资源体系完备,新时代水利人才培养更加深入,水文化传承创新谱写新篇章。创建国家级成果1项、市(部)级成果4项。 子项目2. 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 本项目通过构建“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分析决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支撑服务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学院是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学院投入千余万元建成了扎实的校园网络软硬件基础,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已具雏形。搭建了高教社数字化教学平台、泛雅综合学习平台、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师资管理平台、教学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课堂管理信息化平台、宿舍文化建设管理平台、学生“1+X+0”综合素质考核平台、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等28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应用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融合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信息化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分析决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推动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信息化硬件设施升级。通过升级网络核心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改造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云服务数据中心,为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全面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二)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云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平台、智慧教室、实训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三)基于智慧管理的学生发展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学业素质发展、职业素质发展、个性素质发展、社会素质发展等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发展全过程管理信息化。 (四)基于大数据的人才培养质量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建设。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新建和升级改造一批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教务、科研、学生管理等子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业务管理系统全面融合;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为学院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经费预算与效益 经费预算350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体系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全面建成重庆市智慧校园,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 |
五、举办方(主管部门)支持承诺
****************8.png">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1">1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校名的请一并填写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2">2指学校独立设置并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3">3指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即合并或升格前的学校名称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4">[4]数据计算时间2014-2016年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5">[5]数据计算时间2014-2016年
********9/filerecv/%E9%87%8D%E5%BA%86%E5%B8%82%E4%BC%98%E8%B4%A8%E9%AB%98%E7%AD%89%E8%81%8C%E4%B8%9A%E9%99%A2%E6%A0%A1%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7%94%B3%E6%8A%A5%E4%B9%A6.doc" name="_ftn6">[6]依据当年向市教委、教育部所报任务和项目
标签: 院校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