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城区居家养老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及整改结果的公告

关于上城区居家养老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及整改结果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上城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17年3月6日至2017年6月15日,对上城区居家养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上城区是浙江省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区,作为老城区只有18平方公里,人口有近35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6万人,占30.3%;我区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切实解决“养老难”问题,从2005年起在全省率先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新路子,推出以“养老在家中,我们来帮你”的居家养老“惠民工程”。几年下来成效显著,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老服务员的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6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对象6028人,全年提供服务时间490215小时,政府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1214.55万元,其中区级承担728.73万元,街道承担485.82万元。开展居家养老家电类和水电类统筹保修服务和居家医疗服务,家电水电统保全年签约3866户,2016年提供水电维修服务3629次。居家医疗服务签约920户。

二、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居家养老工作。一是完善政策制度。我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政策,陆续出台《上城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完善养老服务内容,落实养老服务保障,全面完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二是深入拓展养老服务体系内容,细化养老服务内容。我区全面实施家电类和水电类的统筹保修服务,面向9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每月2次的医疗签约服务,截止目前,已签约1456户,居家医疗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人数131157人次。三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大挖掘养老资源力度,通过调整、置换,新建等方式推进社区照料机构建设,2016年全区54个社区全面建设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四是广大居民对我区实行居家养老这一“民心工程”普遍表示拥护和感激,90%的老人对服务质量表示满意,解决了许多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

同时,审计调查也反映,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认定标准门槛太高、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时间不足和人员调动频繁等不足和缺陷。

三、审计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居家养老服务准入标准设定过高。《杭州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规定,养老服务对象条件必须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在3000元/月及以下,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但随着物价上涨,大多数老人退休工资都已达到3000元以上。2016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对象6028人,仅占全区60岁以上老人的5.6%,受益老人比例偏少。故上述养老服务对象条件准入标准设置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将大多数退休老人排除在外,群众意见很大,也给社区认定工作带来困难。

(二)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管理服务不够完善。部分社区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尽合理,设备不够齐全,服务不够周到,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有的场地分散、无空调,无厕所,无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除委托第三方运营的社区中心外,有30%的照料中心无专职工作人员,开放时间短,占60%的社区照料中心没有做到每天8小时开放,有老人来才开门,有的下午才开放棋牌活动。大部分照料中心无服务记录,无法计算总体服务人数;服务项目较少,主要是棋牌文娱活动,缺少量血压、体检、养生讲座等医疗保健内容,上门活动的老人不多,本次审计调查有32家照料中心无人活动,占59%;老年食堂数量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目前全区共17家老年食堂,仅占全部54个社区的31%;有的街道只有1-2个老年食堂,老年人腿脚不灵,跨社区就餐距离较远不方便,而送餐数量质量又有待提高。

(三)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存在不足。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调,方法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大多数仅限于清洁卫生,其他诸如洗衣服、烧菜、聊天、陪其看病配药、购物等多样化服务较少。提供的服务存在质量问题,有老人反映有的服务人员偷工减料,实际服务时间不到规定时间;服务时不讲不做;工作无头绪,态度生硬;沟通欠佳,语气不够温柔和蔼;双休日不提供服务,有的春节前后不提供服务。服务人员调动较频繁,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社会化服务专业人才缺少,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四)应急呼叫服务系统使用绩效不佳。2011年10月区民政局与久天商务服务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等3家单位签订协议支付“一键通”呼叫服务费5年合计429万元,2014年10月区民政局与蓝谷科技公司、电信杭州市分公司2家单位签订协议提供智慧养老呼叫中心服务,到2016年底共支付服务费733.69万元,但不少老人和服务对象普遍反映呼叫反应不灵,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产生救急作用,投入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

(五)专业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养老机构15家,其中公建民营11家,民办4家,拥有床位1196张,在院老人555人,平均入住率46.4%,其中入住率低于50%的有6家。主要原因是新建不久、专业康复治疗针对群体人数较少、山坡路陡不便、沿高架桥声音吵杂、湖滨敬老院装修后价格提高、医疗网点条件差,部分养老院没有医务室等。

四、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结果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出台《上城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要提高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根据区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我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特殊审批机制。针对高龄老人与低龄老人同住或与残疾子女同住情况的老年人、以及月均收入高于3000元,但需常年医疗开支,医疗开支后实际收入低于3000元/月的老年人,通过特殊审批流程,给予帮扶和关心。根据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服务内容,把老人需求数量多、专业性强的服务内容单独分离出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化的上门服务项目,不断充实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建立每月走访调查、每年第三方测评制度,并根据服务满意率情况,实行整改、扣违约金、解除协议等举措,用经济杠杆,调动养老服务实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

区民政局出台制度要求各街道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服务管理,每个街道必须打造1-2个高质量的养老照料中心,区级下拨300万元作为重点扶持资金,建成馒头山、徐家埠和崔家巷3家功能齐全、面积较大的街道级综合型照料中心。同时,不断优化服务运营模式,照料中心建设由原先政府自建的模式逐步转变为PPP模式,政府给予场地保障和资金扶持,向第三方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前全区已有30家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

今年智慧养老服务终端按照《关于开展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杭民发〔2016〕310号)要求,由全市统一公开招投标确定服务商,按照《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监管考核办法(试行)》(杭民发〔2016〕354号)对服务商进行监督管理,推行满意度考评与结算经费挂钩,督促服务商做好服务工作。

推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3家省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和1个社会化培训点,今年培训养老护理员190人,奠定养老护理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基础。每年组织全区养老服务护理人员技能大赛,开展“最美护理员”评选等活动。增设养老护理员长期服务津贴等补助,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稳定发展,吸引医护专业人员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信息内容]>end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调查 审计 政策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