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技术参数要求 |
1 | 10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0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2 | 11q23及DLEU1基因探针 | 11q23区域为MM中最常见的扩增区域;13q14为新发MM中常见的缺失区域 |
3 | 11号染色体探针(红色) | 11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4 | 12/D13S25基因探针 | 检测12号染色体(绿色)及D13S25(红色)数目异常 |
5 | 12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2号染色体三体是B-CLL中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提示总生存期下降,并且需要尽早治疗 |
6 | 13q探针(红色) | 13号染色体长臂数目检测 |
7 | 13号染色体检测探针 | 13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8 | 14/22号染色体探针 | 14和22号染色体数目探针 |
9 | 15q22及6q21基因探针 | 6q21在MM和CLL中会出现扩增;15q22在MM中存在扩增 |
10 | 15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5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11 | 16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6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12 | 17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7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13 | 18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18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14 | 1p和19q探针 | 胶质瘤风险评估指标,预后好;低级别胶质瘤的低高危分层指标之一 |
15 | 1q21(红)及1p36(绿)基因探针 | 1q21(红)及1p36(绿)数目检测探针 |
16 | 1q21和1p32基因探针 | 检测1q21和1p32数目异常 |
17 | 1q21和1p36基因探针 | 1q21扩增往往与MM的浸润表型相关,预后差,疾病进展快;在16%MM中可出现1p32-36的缺失,导致出现增殖性疾病 |
18 | 1q21基因探针(红色) | 1q21扩增往往与MM的浸润表型相关,预后差,疾病进展快 |
19 | 1q探针 | 1号染色体短臂数目检测 |
20 | 20q探针(红色) | 缺失预后好 |
21 | 21q探针(红色) | 21号染色体长臂数目检测 |
22 | 22q11探针(红色) | 22q11区域异常检测 |
23 | 2p探针(红色) | 2号染色体短臂数目检测 |
24 | 3/7/17/P16探针 | 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监测;血尿良恶性鉴别 |
25 | 3p探针 | 3号染色体短臂数目检测 |
26 | 3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3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27 | 4、10、17染色体计数探针 | 检测超二倍体,涉及4/10/17染色体的预后相对较佳 |
28 | 5q31(EGR1)基因探针 | 检测5q31数目异常 |
29 | 5q33/5q31/D7S486/D7S522/CSP8/D20S108/XY基因探针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 |
30 | 5q探针 | 5q缺失综合征是2000年WHO MDS新增的分子类型;沙利度胺对5q缺失异常者效果很好 |
31 | 6p探针(红色) | 6号染色体短臂数目检测 |
32 | 6q27(MLLT4)检测探针 | 6q大片段缺失(q25-qter)可见于84%良性乳腺肿瘤、64%可疑癌前病变、77%乳腺癌 |
33 | 6q探针 | 6q缺失是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异常,预后差,且可见于多种肿瘤 |
34 | 6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6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35 | 7q探针 | 预后较差,常易发生感染和向白细胞转化 |
36 | 7号/8号染色体探针 | 7号/8号染色体数目检测,可用于CTC捕获后的进一步鉴定 |
37 | 7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绿色) | 7号染色体数目检测 |
38 | 8p探针 | 8号染色体短臂数目检测 |
39 | 8号/17号染色体探针 | 8号/17号染色体数目检测,可用于CTC捕获后的进一步鉴定 |
40 | 8号/20q探针 | 8号(绿)和20q(红)数目检测 |
41 | 8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红色) | 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见于多种肿瘤中 |
42 | ALK(2p23)基因断裂探针 | NSCLC患者中ALK基因断裂阳性可适用于克唑替尼等药物的靶向治疗 |
43 | ALK、MET、ROS1基因探针 | 克唑替尼的作用靶标,打包检测 |
44 | AML/ETO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 | AML-M2b分型的标志,预后好 |
45 | AML1(21q22)基因断裂探针 | 急性白血病中基因断裂及易位预后较佳;扩增则预后差 |
46 | API2/MALT1融合基因t(11;18)探针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辅助诊断;阳性患者用抗生素治疗HP感染可能无效,应考虑其他治疗 |
47 | AR基因扩增检测探针 | 在1/3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存在(AR)基因扩增 |
48 | ASPSCR1/TFE3融合基因t(X;17)探针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辅助诊断 |
49 | ASS(9q34)基因探针(红色) | 缺失预后差 |
50 | ATM(11q22)基因探针 | del(11q)-CLL患者预后差,对烷化剂较为敏感 |
51 | AURKB(17p13)基因探针 | 扩增可预示多种肿瘤浸润性复发 |
52 | BCL2(18q21)基因断裂探针 | BCL6基因断裂可与MYC基因断裂和BCL2基因断裂用于三重打击淋巴瘤的诊断 |
53 | BCL2/IGH融合基因t(14;18)探针 | t(14;18)易位发生于85%滤泡性淋巴瘤及1/3的弥漫性淋巴瘤,预后较差 |
54 | BCL6(3q37)基因断裂探针 | BCL6基因断裂可与MYC基因断裂和BCL2基因断裂用于三重打击淋巴瘤的诊断 |
55 | BCL6/IGH融合基因 t(3; 14) 探针 | 检测BCL6/IGH基因是否发生融合 |
56 | BCOR(Xp11.4)基因断裂探针 | 用于软组织BCOR-CCNB3基因融合相关的去分化圆细胞肉瘤(非尤文氏)、婴儿原始粘液样间叶肿瘤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NS-PNETs)的其中一种分子分型“CNS HGNET-BCOR”(高级别神经上皮瘤伴BCOR基因异常) |
57 | BCOR/CCNB3融合基因inv(X)(p11.4;p11.22) 探针 | 用于软组织BCOR-CCNB3基因融合相关的去分化圆细胞肉瘤(非尤文氏)、婴儿原始粘液样间叶肿瘤诊断 |
58 | BRAF(7q34)基因断裂探针 |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一种分子分型,>75% PAs(毛细胞星形细胞瘤),~50% PMA(纤维性星形细胞瘤) |
59 | C19MC基因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法) | C19MC变异型胚胎性肿瘤伴多层菊形团(ETMR)或ETANTR的诊断;儿童CNS-PNETs的一种独特的侵袭性分型; |
60 | CAMTA1(1p36)基因断裂探针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辅助诊断,WWTR1-CAMTA1融合基因(t(1;13)(p36;q25))是其特征性融合基因 |
61 | CBFB(16q22)基因断裂探针 | AML-M4的辅助诊断,预后好 |
62 | CBFB/MYH11融合基因inv (16), t (16;16)探针 | 用于检测inv(16)(p13;q22),在AML-M4病人中发生率为20%;预后好 |
63 | CCND1(11q13)基因断裂探针 | CCND1(BCL1)基因断裂及易位可发生于白血病、MM及部分良性甲状腺肿瘤中 |
64 | CCND1(11q13)基因探针 | 扩增可预示多种肿瘤进展 |
65 | CCND1(BCL1)/IGH融合基因t(11;14)探针 | t(11;14)为MM中最常见的异常易位;辅助诊断套细胞淋巴瘤(MCL) |
66 | CCND3/IGH融合基因t (6;14)探针 | 大约40-60%的MM患者发生IGH基因断裂及易位,其中约4%为IGH与CCND3基因发生相互易位 |
67 | CDH1(16q22)基因探针 | 16q22区段异常检测 |
68 | CDKN2A(9p21)基因探针(红色) | ALL中最常见的异常之一;也可用于间皮瘤的辅助诊断 |
69 | CHIC2基因缺失(PDGFRA断裂)(4q12)探针 |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症(HES)中伊马替尼的作用靶标 |
70 | CIC(19q13)基因断裂探针 | CIC-DUX4融合基因(t(4;19)(q35;q13.1))是高级别未分化圆细胞肉瘤的一种分型(非尤文氏肉瘤),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具有高度侵袭性 |
71 | C-MET(7q31)基因探针 | 扩增预后差,阳性可适用于克唑替尼等药物的治疗 |
72 | COL1A1/PDGFB融合基因t (17;22)探针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辅助诊断 |
73 | CRLF2(Xp22 Yp11)基因断裂探针 | Ph-like ALL中50%病例发生CRLF2基因重排,与预后差相关 |
74 | CTNNB1(3p22)基因探针 | 检测3p22数目异常 |
75 | D13S25(13q14)探针(红色) | 多种血液肿瘤中可出现13q14区段缺失 |
76 | D7S522(7q31)基因探针 | MDS在7q31缺失异常预后较差 |
77 | DDIT3(12q13)基因断裂探针 | 黏液样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辅助诊断 |
78 | DLEU1(13q14)基因探针(红色) | 13q14纯合子或杂合子缺失是CLL中最常见的异常,且可见于多种肿瘤 |
79 | E2A(19p13)基因断裂探针 | E2A基因可与PBX1及HLF基因发生融合;预后差,且复发风险高 |
80 | EGFR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 | 筛选突变阴性NSCLC患者的TKIs治疗人群;基因突变/扩增都呈阳性的话TKIs用药疗效更佳 |
81 | EML4/ALK融合基因 t(2;2); inv(2) 探针 | NSCLC患者中EML4/ALK基因融合阳性可适用于克唑替尼等药物的靶向治疗 |
82 | ERCC1(19q13)基因探针 | 低水平ERCC1与顺铂化疗后长期生存率相关 |
83 | ERG(21q22)基因断裂探针 | 前列腺癌诊断、预后判断 |
84 | ESR1(6q25)基因探针 | ERS1扩增的乳腺癌患者用雌激素治疗药物(如他莫西芬)单药治疗的疗效显著 |
85 | ETV6(12p13)基因断裂探针 | 检测ETV6(TEL)是否与其他基因发生断裂和融合 |
86 | ETV6/AML1融合基因 t(12;21) 探针 | 儿童B-ALL中有20-25%的发生率;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
87 | ETV6/NTRK3融合基因t(12;15)探针 |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辅助诊断;见于分泌性乳腺癌,预后好,可与导管内癌相鉴别 |
88 | EVI1(3q26)基因断裂探针 | inv(3)(q21;q26)意味着预后差 |
89 | EWSR1(22q12)基因断裂探针 | Ewing(尤文)肉瘤的辅助诊断 |
90 | EWSR1/ATF1融合基因t(12;22)探针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辅助诊断 |
91 | EWSR1/CREB1融合基因t(2;22)探针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旧称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辅助诊断 |
92 | EWSR1/FLI1融合基因t (11;22)探针 | 骨外Ewing肉瘤的辅助诊断 |
93 | EWSR1/WT1融合基因t (11;22)探针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辅助诊断 |
94 | FGFR1(8p11)基因断裂探针 | PDGFRA、PDGFRB或FGFR1基因断裂异常,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为一新类,对伊马替尼治疗敏感 |
95 | FGFR1(8p11)基因探针 | 扩增与乳腺癌预后差相关 |
96 | FGFR1,PDGFRA,PDGFRB基因探针 | 骨髓增生性肿瘤中,此三靶标任一阳性都可适用于格列卫治疗 |
97 | FGFR2(10q26)基因断裂探针 | FGFR2基因断裂检测 |
98 | FGFR3/IGH融合基因t(4;14)探针 | t(4;14)(p16;q32)发生于10%MM患者中,该易位常规核型分析检测不出,预后差及对化疗反应差 |
99 | FKHR(13q14)基因断裂探针 |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辅助诊断 |
100 | FOXR2(Xp11)基因断裂探针 | 2016年《Cell》描述了CNS-PNETs新的分子分型,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包括“CNS NB-FOXR2”、“CNS-EFT-CIC”、“CNS HGNET-MN1”及“CNS HGNET-BCOR” |
101 | FRS2(12q15)基因探针 | 辅助诊断高分化脂肪肉瘤 |
102 | FUS(16p11)基因断裂探针 | 粘液性脂肪肉瘤,黏液性纤维肉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低度恶性纤维粘液肉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的辅助诊断 |
103 | GLI1(12q13)基因探针 | 12号染色体三体是B-CLL中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且可用以检测12q13-15区域的扩增 |
104 | hWAPL(10q23)基因探针 | 宫颈癌特异性高表达基因,与癌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
105 | i(17q)探针 | 17q等臂染色体预后差 |
106 | IGH(14q32)基因断裂探针 | IGH基因断裂及易位类型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常见于ALL/MM/淋巴瘤;也可作为确诊MM的有利依据之一 |
107 | IRF4(6p25)基因断裂探针 | 原发皮肤渐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发生于咽淋巴环部位的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分子生物学表现为“IRF4断裂常见” |
108 | ITK/SYK融合基因t (5;9)探针 |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的一种重现性基因异常,用于辅助诊断 |
109 | JAK2(9p24)基因断裂探针 | Ph(-)的MPDs具有体细胞JAK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特征; 可辅助诊断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
110 | KMT2A(MLL)(11q23)基因断裂探针 | 多种肿瘤中阳性则预后差,治疗失败风险高 |
111 | KMT2A/AFF1融合基因t(4; 11) 探针 | ALL中最常见的与KMT2A相关的易位;治疗失败风险高 |
112 | KMT2A/MLLT3融合基因 t(9; 11) 探针 | 儿童AML、小于1岁的ALL患者中最常见的MLL重排方式;对化疗反应更敏感 |
113 | MAF/IGH融合基因t(14;16)探针 | t(14;16)(q32;q22)发生于2-6%原发性MM,与肿瘤的早期发生有关 |
114 | MAFB/IGH融合基因t(14;20)探针 | t(14;20)该易位发生于2%MM患者中,预后差 |
115 | MALT1(18q21)基因断裂探针 | 用于辅助诊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且与HP化疗方案的选择相关 |
116 | MALT1/IGH融合基因t(14;18)探针 | 检测IGH是否与MALT1发生融合 |
117 | MDM2(12q15)基因探针 | 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辅助诊断 |
118 | MDM4(1q32)基因探针 | MDM4扩增或/和过表达在65%的人成视网膜细胞瘤中出现,可作为该种肿瘤的特异性化疗靶标 |
119 | MLAA-34(13q14)基因探针 | 可能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相关 |
120 | MN1(22q12)基因断裂探针 | 2016年《Cell》描述了CNS-PNETs新的分子分型,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包括“CNS NB-FOXR2”、“CNS-EFT-CIC”、“CNS HGNET-MN1”及“CNS HGNET-BCOR” |
121 | MYB(6q23)基因断裂探针 | 约50%的腺样囊腺癌可出现MYB-NFIB融合基因异常,用于辅助诊断 |
122 | MYC(8q24)基因断裂探针 | 成熟B细胞急淋患者中MYC基因断裂意味着预后极差,且临床上体现为较为侵袭 |
123 | MYC(8q24)基因探针 | 扩增预后差,且可检8号多体 |
124 | MYC/IGH融合基因t(14;8)探针 | t(8;14)可用于辅助诊断伯基特淋巴瘤(75%发生率);指导高分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预后较差 |
125 | MYCN(2p24)基因探针 |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出现扩增则预后差 |
126 | MYEOV/IGH融合基因t(11;14)探针 | t(11;14)(q13;q32)在MM中有15-20%发生率,为常见的易位异常 |
127 | NCOA2(8q13)基因断裂探针 |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的辅助诊断 |
128 | NFIB(9p23-p22.3)基因断裂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法) | 约50%的腺样囊腺癌可出现MYB-NFIB融合基因异常,用于辅助诊断 |
129 | NTRK1(1q22-q23.1)基因断裂探针 | 肺腺癌中新的治疗靶标 |
130 | NUT(15q14)检测探针 | 中线癌的辅助诊断 |
131 | P53(17p13)基因探针 | 缺失预后差 |
132 | p53/D13S319/RB1/1q21/IGH基因探针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 |
133 | p53/RB1/ATM/CSP12/D13S25基因探针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预后分层及指导治疗 |
134 | PAX3(2q36)基因断裂探针 |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中FKHR可与PAX3和PAX7发生融合 |
135 | PAX5/IGH融合基因t (9;14)探针 | 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重现性基因异常,也可见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用于辅助诊断 |
136 | PDGFRB(5q32)基因断裂探针 | BCR/ABL阴性的CMPDs中伊马替尼的作用靶标 |
137 | PD-L1 (9p24)基因扩增探针 |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重现性基因异常;PD-L1/2表达(IHC检测)及抗PD-L1/2治疗已写入NCCN NSCLC 2017V1版指南;内参ABL1基因 |
138 | PD-L2(9p24)基因扩增探针 |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重现性基因异常;PD-L1/2表达(IHC检测)及抗PD-L1/2治疗已写入NCCN NSCLC 2017V1版指南;内参ABL1基因 |
139 | PIK3CA(3q26)基因探针 | 肺鳞癌患者中基因扩增发生率较高,预后差 |
140 | PLAG1(8q21)基因断裂探针 | 辅助诊断脂肪母细胞瘤 |
141 | 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 | AML-M3分型的标志,预后好;指导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 |
142 | PPARγ(3p25)基因断裂探针 | 甲状腺滤泡癌诊断、鉴别诊断 |
143 | PRCC/TFE3融合基因t(X;1)探针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的其中一个分型 |
144 | PTEN(10q23)基因探针 | 缺失预后差 |
145 | RARA(17q21)基因断裂探针 | 检测RARA基因断裂及与其他基因相互易位 |
146 | RB1(13q14)基因探针(红色) | 检测13q14区段异常 |
147 | RB1/1q21基因探针 | 检测RB1(绿色)及1q21(红色)数目异常 |
148 | RELA(11q13)基因断裂探针 | 室管膜瘤的辅助诊断 |
149 | RET(10q11)基因断裂探针 | 发生于1-2%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适用于Vandetanib, Sorafenib和Sunitinib三种靶向药物治疗 |
150 | ROS1(6q22)基因断裂探针 | 阳性可适用于克唑替尼等药物的治疗 |
151 | SRD(1p36)基因探针 | 1p36是神经母细胞瘤最典型的遗传学改变,且可见于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
152 | SS18(18q11)(SYT)基因断裂探针 | 滑膜肉瘤辅助诊断 |
153 | TCF3/PBX1融合基因t(1;19)探针 | 检测t(1;19)易位 |
154 | TERC(3q26)基因探针 | 宫颈癌前病变预后判断 |
155 | TERT(5p15)基因断裂探针 | TERT基因断裂在神经母细胞瘤中发生率约20%,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
156 | TFE3(Xp11.2)基因断裂探针 | Xp11.2 易位型肾细胞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157 | TFEB(6p21)基因断裂探针 | 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分子分型 |
158 | TGFBR3/MGEA5融合基因t (1;10)探针 | 含铁血黄素沉着性纤维脂肪瘤性肿瘤、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
159 | TOP2A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 | 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标志物 |
160 | USP6(17p13)基因断裂探针 | 结节性筋膜炎的辅助诊断 |
161 | WT1(11p13)基因断裂探针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辅助诊断 |
162 | WWTR1(3q25)基因断裂探针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辅助诊断,WWTR1-CAMTA1融合基因(t(1;13)(p36;q25))是其特征性融合基因 |
163 | XY染色体计数探针 | XY染色体数目检测 |
164 | X染色体检测探针 | X染色体数目检测 |
165 | YWHAE(17p13)基因断裂探针 | 子宫内膜间质瘤的分子分型;儿童透明细胞肉瘤的分子分型 |
166 | Y染色体计数探针(红色) | Y染色体数目检测 |
167 | ZNF217(20q13)基因探针 | 扩增与肿瘤浸润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