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
学校基本情况
衡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的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1999年3月,由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成立。2002年,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2017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凤凰卫视·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1685亩,西校区481亩。学校有本科专业58个。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学校前身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百余年来培养了近30万莘莘学子,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江华、陶铸、张经武、张平化、张际春、曾希圣、唐天际、周里、秦光荣、盛荣华等是我校校友的杰出代表。
目 录
********6">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7">(一)人才培养目标.............................................................. 1
********8">(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2
********9">(三)在校生规模................................................................ 3
********1">(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3
********3">1.招生规模.................................................................. 3
********4">2.生源质量.................................................................. 4
********5">3.招生专业及计划............................................................ 6
********6">4.招生报到情况.............................................................. 6
********7">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8
(一)********9">师资队伍.................................................................. 8
********0">(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2
********2">(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3
********4">(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4
********6">1.教学用房................................................................. 14
********7">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5
********8">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5
********9">4.信息资源................................................................. 15
********0">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6
********1">(一)专业建设................................................................. 16
********3">(二)课程建设................................................................. 16
********5">(三)教材建设................................................................. 17
********7">(四)实践教学................................................................. 17
********9">1.实验教学................................................................. 17
********1">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3">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7
********5">(五)创新创业教育............................................................. 18
********7">(六)教学改革................................................................. 18
********9">(七)校园文化................................................................. 19
********2">四、质量保障体系................................................................... 19
********3">(一)严格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19
********4">(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9
********5">(三)加强信息利用,购置质量保障系统。......................................... 22
********6">五、学生学习效果................................................................... 23
********8">(一)毕业情况................................................................. 23
********9">(二)就业情况................................................................. 23
********0">(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23
********1">(四)体质健康水平............................................................. 23
********2">(五)跨校与跨境交流........................................................... 23
********3">(六)学生学习成效............................................................. 24
********4">(七)学生学习满意度........................................................... 25
********5">六、特色发展-开放合作办学 协同育人 实现转型发展.................................... 26
(********6">一)凝炼办学特色,增强发展活力............................................... 26
(********7">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7
********8">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9
********0">(一)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 29
********1">(二)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29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学校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2.办学定位
办学总体定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地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研究生教育,多形式、多途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适度开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公费定向师范生前两年培养),努力拓展留学生教育。保持学生规模相对稳定,折合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7000人以内。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500人左右,研究生200人左右,留学生30人左右,成人继续教育学生(折合)500人左右。中职2000人左右。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身心健康、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基础教育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发展目标
开办以培养专业硕士为突破口的研究生教育,实现学校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和转型发展示范性的、区域内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师范院校,为建成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按照夯实基础专业、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58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9个占15.52%、理学专业13个占22.41%、文学专业10个占17.24%、法学专业3个占5.17%、经济学专业2个占3.45%、管理学专业5个占8.62%、教育学专业5个占8.62%、历史学专业1个占1.72%、农学专业1个占1.72%、艺术学专业9个占15.52%。其中,物理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另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FCD3_B1C7BC6E_15C0.png" height="303" vsbhref="vurl" vurl="/_vsl/78251FBA5ED391EFA0A8E*******FCD3/B1C7BC6E/15C0" vheight="303" v="506" orisrc="http://www.hynu.edu.cn/__local/7/82/51/FBA5ED391EFA0A8E*******FCD3_B1C7BC6E_15C0.png">
图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5750人,2016-2017学年本科在校生15198人。其中一年级3878人,二年级3820人,三年级3771人,四年级3729人。夜大(业余)学生数143人,函授学生数3996人。折合在校生16208.5人。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在校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 留学生 | 夜大(业余)学生数 | 函授学生数 |
15742 | 8 | 143 | 3996 |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1.招生规模
2017年,学校计划招生4277人(本科二批招生计划为3390人,公费定向师范生转段升学对口招生计划为887人),较2016年增加335人,51个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4277人,计划完成率100%。其中录取男生992人,女生3285人;录取师范生2104人(本科二批师范生录取1217人,公费定向师范生转段升学对口招生录取887人),非师范生2173人,师范生占新生总数的49.19%;外省录取912人,省内录取3365人。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为996人,实际录取991人,计划完成率99.50%,是全省公费定向师范生7个省级项目计划完成率最高的培养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单招报名146人,录取80人,其中运动健将1人,一级运动员20人,占26%;二级运动员59人,占74%。2017年首次招收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师范生,招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录取11人(湖南省5人、青海省6人)。
2.生源质量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8个,文科招生省份28个。湖南省生源质量:2017年省内文、理科投档线均超过省控线31分,在湖南省26所本科二批高校中,文科投档线排名第7位,与2016年持平;理科投档线排名第10位,比2016年上升2位。省内的专业志愿投档中,文科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英语(师范)、地理科学(师范)、教育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排在最后五位的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产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广告学。理科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物理学(师范);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排在最后五位的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师范)、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招生生源情况详见表2。
表2 本科招生生源情况
省份 | 批次 | 录取数 |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
江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3 | 15 | 0 | 458 | 422 | 0 | 60.46 | 55.07 | -- |
山东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0 | 9 | 0 | 483 | 433 | 0 | 36.2 | 40.44 | -- |
河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1 | 15 | 0 | 389 | 342 | 0 | 106.45 | 114.4 | -- |
湖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6 | 0 | 406 | 345 | 0 | 95 | 99.33 | -- |
湖南省 | 提前批招生 | 253 | 634 | 0 | 430 | 400 | 0 | 250.93 | 264.47 | -- |
湖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674 | 1,376 | 0 | 485 | 424 | 0 | 35.77 | 41.28 | -- |
广东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3 | 15 | 0 | 418 | 360 | 0 | 73.85 | 85.2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第二批次招生A | 23 | 28 | 0 | 387 | 318 | 0 | 124.43 | 121.75 | -- |
海南省 | 第一批次招生 | 27 | 44 | 0 | 578 | 539 | 0 | 63.4 | 59.27 | -- |
重庆市 | 第二批次招生A | 10 | 9 | 0 | 436 | 395 | 0 | 64.6 | 77 | -- |
四川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6 | 7 | 0 | 470 | 436 | 0 | 57 | 52.57 | -- |
北京市 | 第二批次招生A | 2 | 2 | 0 | 468 | 439 | 0 | 24 | 40.5 | -- |
天津市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5 | 0 | 401 | 395 | 0 | 58 | 38 | -- |
河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1 | 14 | 0 | 395 | 326 | 0 | 108.18 | 135.14 | -- |
山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8 | 9 | 0 | 452 | 400 | 0 | 22.63 | 14.33 | -- |
内蒙古自治区 | 第二批次招生A | 7 | 5 | 0 | 375 | 328 | 0 | 58.14 | 68 | -- |
辽宁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6 | 6 | 0 | 428 | 350 | 0 | 60 | 83.17 | -- |
吉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7 | 10 | 0 | 412 | 379 | 0 | 48.43 | 25.7 | -- |
黑龙江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7 | 0 | 400 | 335 | 0 | 46.6 | 69.14 | -- |
上海市 | 无批次招生 | 0 | 0 | 5 | 0 | 0 | 402 | -- | -- | 14.6 |
江苏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3 | 17 | 0 | 281 | 269 | 0 | 35.23 | 30.53 | -- |
浙江省 | 无批次招生 | 0 | 0 | 57 | 0 | 0 | 480 | -- | -- | 68.54 |
安徽省 | 第一批次招生 | 7 | 6 | 0 | 440 | 413 | 0 | 56.71 | 49.33 | -- |
福建省 | 提前批招生 | 8 | 9 | 0 | 380 | 333 | 0 | 73.75 | 83.22 | -- |
福建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2 | 22 | 0 | 380 | 333 | 0 | 84.08 | 73.95 | -- |
贵州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7 | 6 | 0 | 453 | 361 | 0 | 75.86 | 56.67 | -- |
云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8 | 11 | 0 | 465 | 410 | 0 | 66.38 | 78.42 | -- |
陕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6 | 6 | 0 | 457 | 397 | 0 | 20.5 | 17.67 | -- |
甘肃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9 | 9 | 0 | 458 | 408 | 0 | 24.11 | 19 | -- |
青海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6 | 4 | 0 | 421 | 356 | 0 | 16.83 | 13.5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第二批次招生A | 7 | 8 | 0 | 487 | 408 | 0 | 18 | 6.38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第二批次招生A | 8 | 10 | 0 | 375 | 333 | 0 | 91 | 76.5 | -- |
3.招生专业及计划
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优化了各专业招生计划数,结合各专业省内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就业率、转专业申请率等情况综合考虑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分配,适当兼顾各专业的办学效益,科学编制了本科二批招生计划,51个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并停招7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动画,动物科学,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新批准的软件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4.招生报到情况
2017年二本报到率达98.99%,比2016年高出0.54%,其中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知识产权等26个专业报到率达到100%。
表3本科生招生、录取、报到情况
序号 | 专业 | 招生计划数 | 实际录取数 | 实际报到数 | 报到率(%) |
1 | 财务管理 | 131 | 131 | 131 | 100.00% |
2 | 思想政治教育 | 69 | 69 | 69 | 100.00% |
3 | 历史学 | 87 | 87 | 87 | 100.00% |
4 | 知识产权 | 41 | 41 | 41 | 100.00% |
5 | 汉语言文学 | 216 | 216 | 216 | 100.00% |
6 | 编剧出版学 | 45 | 45 | 45 | 100.00% |
7 | 汉语国际教育 | 47 | 47 | 47 | 100.00% |
8 | 广告学 | 74 | 74 | 74 | 100.00% |
9 | 英语 | 142 | 142 | 142 | 100.00% |
10 | 统计学 | 40 | 40 | 40 | 100.00% |
11 | 地理信息科学 | 38 | 38 | 38 | 100.00% |
12 | 化学 | 172 | 172 | 172 | 100.00% |
13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9 | 39 | 39 | 100.00% |
14 | 网络工程 | 35 | 35 | 35 | 100.00% |
15 | 应用心理学 | 50 | 50 | 50 | 100.00% |
16 | 教育技术学 | 50 | 50 | 50 | 100.00% |
17 | 学前教育 | 43 | 43 | 43 | 100.00% |
18 | 教育学 | 51 | 51 | 51 | 100.00% |
19 | 生物科学 | 183 | 183 | 183 | 100.00% |
20 | 电子信息工程 | 85 | 85 | 85 | 100.00% |
21 | 网络与新媒体 | 41 | 41 | 41 | 100.00% |
22 | 音乐学 | 130 | 130 | 130 | 100.00% |
23 | 舞蹈学 | 28 | 28 | 28 | 100.00% |
24 | 美术学 | 60 | 60 | 60 | 100.00% |
25 | 体育教育 | 121 | 121 | 121 | 100.00% |
26 | 运动训练 | 80 | 80 | 80 | 100.00% |
27 | 地理科学 | 166 | 166 | 165 | 99.40% |
28 | 物理学 | 236 | 236 | 234 | 99.15% |
2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24 | 224 | 222 | 99.11% |
30 | 商务英语 | 91 | 91 | 90 | 98.90% |
31 | 电子商务 | 90 | 90 | 89 | 98.89% |
32 | 新闻学 | 78 | 78 | 77 | 98.72% |
33 | 视觉传达设计 | 70 | 70 | 69 | 98.57% |
34 | 翻译 | 56 | 56 | 55 | 98.21% |
35 | 音乐表演 | 55 | 55 | 54 | 98.18% |
36 | 环境设计 | 100 | 100 | 98 | 98.00% |
37 | 法学 | 98 | 98 | 96 | 97.96% |
38 | 经济学 | 90 | 90 | 88 | 97.78% |
3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5 | 45 | 44 | 97.78% |
4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 | 86 | 86 | 84 | 97.67% |
41 | 化学生物学 | 41 | 41 | 40 | 97.56% |
42 | 旅游管理 | 80 | 80 | 78 | 97.50% |
43 | 应用化学 | 40 | 40 | 39 | 97.50% |
44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78 | 78 | 76 | 97.44% |
45 | 环境工程 | 39 | 39 | 38 | 97.44% |
4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76 | 76 | 74 | 97.37% |
47 | 软件工程 | 71 | 71 | 69 | 97.18% |
48 | 物联网工程 | 33 | 33 | 32 | 96.97% |
4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1 | 91 | 88 | 96.70% |
5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0 | 40 | 38 | 95.00% |
51 | 绘画 | 60 | 60 | 57 | 95.00% |
5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5 | 45 | 42 | 93.33% |
近年来,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适应学校教学及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一支生师比合理适中、学历构成优良、年龄结构较为恰当、职称构成合理、学缘结构优势明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
1.教师数量与生师比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799人、外聘教师20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903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26.03%。按折合学生数16208.5计算,生师比为17.95:1。
2.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1)职称构成
近年来申报高级、中级的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通过率逐年上升。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6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0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42%。
(2)学历构成
经过多年“重培强引”,现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3人,比例达到21.65%,具有硕士学位456人,比例达到57.07%,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年龄结构
通过近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合理的“金字塔”式教师队结构,35岁以下的238人,占29.79%。
表4 2016-2017学年教师总数
学年 | 专任教师数 | 外聘教师数 | 折合教师总数 | 生师比 |
本学年 | 799 | 208 | 903 | 17.95 |
表5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 专任教师 | 外聘教师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总计 | 799 | / | 208 | / | |
职称 | 正高级 | 82 | 10.26 | 96 | 46.15 |
其中教授 | 78 | 9.76 | 77 | 37.02 | |
副高级 | 225 | 28.16 | 54 | 25.96 | |
其中副教授 | 189 | 23.65 | 9 | 4.33 | |
中级 | 329 | 41.18 | 18 | 8.65 | |
其中讲师 | 294 | 36.8 | 0 | 0 | |
初级 | 28 | 3.5 | 1 | 0.48 | |
其中助教 | 20 | 2.5 | 0 | 0 | |
未评级 | 135 | 16.9 | 39 | 18.75 | |
最高学位 | 博士 | 173 | 21.65 | 104 | 50 |
硕士 | 456 | 57.07 | 27 | 12.98 | |
学士 | 136 | 17.02 | 69 | 33.17 | |
无学位 | 34 | 4.26 | 8 | 3.85 |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238 | 29.79 | 17 | 8.17 |
36-45岁 | 377 | 47.18 | 35 | 16.83 | |
46-55岁 | 167 | 20.9 | 95 | 45.67 | |
56岁及以上 | 17 | 2.13 | 61 | 29.33 |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2、图3、图4。
********3C13AE61C0EB3297_E*******_728C.png" height="317" vsbhref="vurl" vurl="/_vsl/D03A689D********3C13AE61C0EB3297/E*******/728C" vheight="317" v="575" orisrc="http://www.hynu.edu.cn/__local/D/03/A6/89D********3C13AE61C0EB3297_E*******_728C.png">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C9D1CF419D40881B14DA_1C824366_8707.png" height="303" vsbhref="vurl" vurl="/_vsl/FB748*******C9D1CF419D40881B14DA/1C824366/8707" vheight="303" v="568" orisrc="http://www.hynu.edu.cn/__local/F/B7/48/*******C9D1CF419D40881B14DA_1C824366_8707.png">
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460C10964C********8_2AFA8C4C_82EE.png" height="303" vsbhref="vurl" vurl="/_vsl/08481********460C10964C********8/2AFA8C4C/82EE" vheight="303" v="568" orisrc="http://www.hynu.edu.cn/__local/0/84/81/********460C10964C********8_2AFA8C4C_82EE.png">
图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通过实施“教学名师支持计划”、“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建设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主讲教师队伍。学校举办各类培训10余次,参培教职工800余人次,选派优秀教师到境内外进修交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23人。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75,占总课程门数的48.21%;课程门次数为1526,占开课总门次的38.7%。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51,占总课程门数的13.83%;课程门次数为357,占开课总门次的9.05%。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32,占总课程门数的12.78%;课程门次数为325,占开课总门次的8.24%。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08,占总课程门数的39.01%;课程门次数为1229,占开课总门次的31.17%。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30,占总课程门数的34.71%;课程门次数为1099,占开课总门次的27.87%。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87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07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81.31%。
图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图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3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3人,占比为1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46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52.87%。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93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53.4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6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760.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653.02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754.05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388.58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14.83元,生均实习经费为479.01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7。
图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根据2016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1443,980.05m2,产权占地面积为1443,980.05m2,绿化用地面积为577592.02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58,755.76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243517.4m2,其中教室面积88151.24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94822.76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15215.54m2,学生宿舍面积为221979m2,体育馆面积15645.86m2。拥有运动场12个,面积达到73235.59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5750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91.68(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5.48(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36.67(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5.46(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6.02(m2/生),生均宿舍面积14.09(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99(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4.65(m2/生)。
表6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 总面积(平方米) | 生均面积(平方米) |
占地面积 | 1443980.05 | 91.68 |
建筑面积 | 558755.76 | 35.48 |
绿化面积 | 577592.02 | 36.67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243517.4 | 15.46 |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 94822.76 | 6.02 |
宿舍面积 | 221979 | 14.09 |
体育馆面积 | 15645.86 | 0.99 |
运动场面积 | 73235.59 | 4.65 |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566.6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96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866.7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22.57%。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388台(套),合计总值7738.47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796台(套),总值1837.76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5742人计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4915.81元。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7个。
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3830m2,阅览室座位数314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757552册,当年新增68424册,生均纸质图书108.43册。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1169214册,数据库24个。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110198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6486413次。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31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500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12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3000GB。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学校按照夯实基础专业、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我校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部级优势专业。当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51个,停招的校内专业分别是:动物科学,物流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学,动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4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7人,所占比例为97.92%,获得博士学位的27人,所占比例为56.25%。
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7所示。
表7 全校各学科2016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 必修课学分比例 | 选修课学分比例 |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 学科 | 必修课学分比例 | 选修课学分比例 |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
经济学 | 77.75 | 22.25 | 27.46 | 理学 | 81.10 | 18.90 | 28.14 |
法学 | 80.42 | 19.58 | 25.72 | 工学 | 79.73 | 20.27 | 30.37 |
教育学 | 79.14 | 20.86 | 28.42 | 农学 | 76.83 | 23.17 | 25.00 |
文学 | 79.37 | 20.46 | 29.75 | 管理学 | 79.84 | 20.16 | 27.19 |
历史学 | 77.25 | 22.75 | 27.54 | 艺术学 | 77.96 | 22.04 | 32.86 |
我校已建设有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课程1门。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815门、3943门次。
(三)教材建设2016年,共出版教材6种(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表8 2016年本校教师出版教材情况一览表
教材名称 | 教师姓名 | 出版社 | ISBN |
电磁场理论及专题 | 张登玉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978-7-81128-995-4 |
有机化学 | 冯泳兰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5-17864-1 |
密码学及安全应用 | 唐四薪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42330-0 |
Web标准网页设计与PHP | 唐四薪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44144-1 |
photoshop智能手机UI设计 | 叶经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978-115-42374-0 |
色彩构成(第2版) | 叶经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42953-1 |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229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229门。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51人,具有高级职称12人,所占比例为23.5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6人,所占比例为70.59%。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本学年共开设了2705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362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49.72%。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7.14人。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8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8574人次。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机构1个,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2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53人,至今有1044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培训。
设立创业实习基地1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1个,开展创业培训项目1个。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1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4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课程2门。开展创新创业讲座15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40万元。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个(其中创新2个)。
(六)教学改革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
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的国家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22项,建设经费达213.80万元,其中国家级18.00万元,省部级195.80万元。
表9
2016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 国家级项目数 | 省级项目数 | 总数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1 | 3 | 4 |
其他项目 | 0 | 5 | 5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1 | 5 | 6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0 | 3 | 3 |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0 | 3 | 3 |
我校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3个,参与学生245人次。
(七)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共有语言文学类、公益综合类、文艺科技类、运动竞技类学生社团61个,全年举办文化、学术讲座185场,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344项。
1.文化活动
表10 校园文化活动情况
项目 | 数量(个) | |
文化、学术讲座 | 总数 | 185 |
其中:校级 | 17 | |
院(系)级 | 168 | |
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 | 总数 | 344 |
省级项目 | 37 | |
学校项目 | 307 |
2.学生社团
表11 学生社团情况
社团类别 | 语言文学类社团 | 公益综合类社团 | 文艺科技类社团 | 运动竞技类社团 | 总数 |
社团个数 | 13 | 8 | 22 | 18 | 61 |
参与人次数 | 872 | 711 | 1680 | 919 | 4182 |
(一)严格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衡阳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规定》、《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和《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团管理办法》等文件,顺应审核评估、专业评价和师范认证的要求,研究制定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校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运行机制,使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延伸到教学各环节、各相关因素,通过组织教学检查、教学巡查、领导听课、课堂教学评估、专项检查(试卷、毕业论文)等方式落实质量监控。
(1)扎实做好听课评课活动,督教督学。每位校级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5节,全年须听所联系的二级学院每位老师至少一节课。听课后当即与上课老师交流,一周内书面反馈评价意见到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评课重点包括:教学内容是否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培养;是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是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否有效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是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
(2)开展教学检查、教学巡查。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会同教务处、校教学督导团联合开展教学巡查,教学巡查发现的问题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求说明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3)开展多项教学评估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项评估。根据《衡阳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每年年末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以学生评价为主,按学生评分占60%,校级督导、系级督导评分各占20%计算。
学生评教覆盖面为91.08%,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97.92%。同行、督导评教覆盖面为99.86%,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94.71%。校领导评教覆盖面为99.87%,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及以上的占99.88%。如下图所示。
图8 本学年评教情况
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迎评审核评估,教务处、质量监控中心开展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基础性评估,从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特色项目等七个方面全面评估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并对评估结果良好的二级学院进行奖励。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听课看课、现场访谈、召开师生座谈会、查阅材料等流程,全面地检查了二级学院教学基础性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评估期间,专家组调阅了446本试卷、416份毕业论文,听了66位教师的课,访谈了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部分教师和学生。专家深入二级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指导,对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阅,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此次基础性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序推进了学校审核评估整体工作。
校企(地)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专项评估。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转型办、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联合开展了校企(地)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专项评估,强化校企(地)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4)实行质量监控及时反馈制度。学校构建了教学督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信息员四位一体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反馈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解决。2017年,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开始实行“问题实时通报”制度,将督导团在教学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通报,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提高了检查的效度。对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认定并处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充分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信息利用,购置质量保障系统。结合我校实际,以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购置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系统包含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审核评估、院系评估、教学质量数据分析等模块,实现了教学状态数据可视化常态检测。在完成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各类数据、报表的统计任务的同时,对趋势变化进行分析,助推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核心竞争力。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2017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864人,实际毕业人数3745人,毕业率为96.92%,学位授予率为96.82%。
(二)就业情况
截至2017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11%。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教育行业,占39.79%,其次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3.48%。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152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97%。
(四)体质健康水平
本学年,不及格人数为103人,达标率为99.28%。
(五)跨校与跨境交流
1.合作办学
我校高度重视与国(境)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016年至2017年度,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大河谷分校继续开展教师交流与学生交流的合作项目,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并派代表团分别出访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高校,与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泰北皇家理工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美国杜鲁门大学、新西兰旅游学院与英国格罗斯泰斯特主教大学六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或学生交换项目协议。
表12 2016——2017学年度与国外合作办学情况
项目 | 数量 |
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总数 | 14 |
其中,学术机构 | 12 |
行业机构和企业 | 2 |
2.学生交流
我校2016-2017学年的学生交流项目主要包含韩国亚洲大学交换生项目、台湾东南科技大学交换生项目、国家汉办赴国(境)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大河谷分校师生来访交流项目。2016-2017学年,我校交流本科生共计51人,其中本校到境外的有34人,境外来本校交流的学生共17人。
表13 2016-2017学年学生交流情况
项目 | 数量 |
当年交流本科生数 | 51 |
本校到境外 | 34 |
境外到本校 | 17 |
(六)学生学习成效
2016-2017学年,全校有786人次参与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6-2017学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业竞赛获奖1119人,占学生人数的7.4%。
表14 本科生学习成果
项目 | 内容 |
学科竞赛获奖 | 206 |
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 | 29 |
学科竞赛获奖省部级 | 156 |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 786 |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国家级 | 0 |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省部级 | 63 |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 | 127 |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国家级 | 2 |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省部级 | 125 |
表15 应届本科生升学情况
总数 | 考研录取 | 出国(境)留学 |
329 | 327 | 2 |
(七)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6-2017学年,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满意以上比例达到97.92%。
表16 学生评教满意率
项目 | 覆盖比例(%) | 优 (90分及以上) | 良好 (89-75分) | 中 (74-60分) | 差 (60分以下) |
学生评教 | 91.08% | 85.85% | 12.07% | 1.91% | 0.17% |
同行评教 | 99.86% | 45.87% | 48.84% | 5.23% | 0.06% |
专家评教 | 99.87% | 56.22% | 43.66% | 0.12% | 0 |
六、特色发展-开放合作办学 协同育人 实现转型发展
以“培养优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坚持机制创新、协同推进,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坚持合作实效、突出特色”为原则,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以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
(一)凝炼办学特色,增强发展活力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主动融入地方,对接行业企业,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一是推陈出新、内部激活、强身健体,坚持内涵发展。学校聚焦学科科研、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等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和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对现有的10个学科门类的56个本科专业进行结构调整,依托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14个省部级特色专业,组建了6个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学校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国字号”项目立项数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包括省级首批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在内的25个省级平台。学校依托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基地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条件优势,注重应用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上下贯通、左右逢源、内引外联,推进转型发展。“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学校党委认识到,高校转型发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全面设计转型发展战略,整体规划转型发展,重点推动“六个转变”:办学模式从“传统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培养目标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培养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培养模式从“产教疏离”向“产教融合” 转变;教师队伍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学生发展从“就业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在转型过程中,学校抢抓机遇,创新意识,先行先试,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发展模式上的“变道超车”。
一是通过实施“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举措,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产学相长、校企共赢”的融合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学院办大学,企业进学校,实训课堂到企业”的格局。学校与308家单位开展了合作,现有包括“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凤凰卫视·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在内的省部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8个,与合作企业共建共管了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和深圳通拓国际电商学院2个二级学院,开设了卓越酒店经理人班、深圳深软订单班等6个特色订单班,引资创建了深圳通拓电商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东莞佳睦外贸校内实训基地等2个校内企业实训基地,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入学即就业,学员即职员”的特色。
二是通过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积极构建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培养共同体,推动双方教师交流、互派,协同培养符合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的复合型教师。现与省内14所名优特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先后选派112位在职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聘请100多名中小学校长、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等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学校作为湖南省初中教师培养基地、农村初中教师公费定向生培养单位,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湖南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唯一承办单位。是湖南省“卓越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仅衡阳市中小学中,1/2以上校长、2/3以上骨干教师是我校校友。
三是大力实施项目驱动和目标管理,积极推行学院办大学,充分调动部门和教师积极性,激发改革发展活力。学校投入300万元立项建设10个校级重点学科,投入240万元建设120门优质课程,投入300万元与10余所省级示范中学共同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师范专业校校合作项目”,投入210万元立项建设14个转型发展项目。对项目管理实行滚动机制,严格预算和验收,条件合格一个立项一个,立项后不建设或建设达不到目标的项目进行淘汰,动真格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一)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
学校信息化经过“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搭建了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在教学管理、数字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教学大数据挖掘充分利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一要根据“双一流”创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审核评估、专业评估和师范专业认证这五大工程优化教学信息环境,整合现有的数字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二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二)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将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一要注重引进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要聘请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二要多形式为“双师型”教师成长创造一些培养平台和载体。利用校内的各种实训场所和条件对教师进行技术能力及技术理论培训,组织中青年教师持久地学习技术技能;要积极拓展通过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渠道,可以通过与企业多形式合作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及推广,努力为教师多争取一些较长期和系统的培养机会。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