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招标公告

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招标公告

建设项目已受理项目公告 项目名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 昌平区北沙河北岸,马满路南侧 公示时间: 2009-4-25至2009-5-5
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
1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地理位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昌平区北沙河北岸,马满路南侧。东距八达岭高速路约1.2公里,北距六环路约4公里。项目四至范围:北沙河以北,马满路以南,原京包高速路以东,沙河西区十八号路以西。
总投资:245743.10万元,新校区建设资金以学校现有校区土地置换为主,不足部分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
工程情况:拟规划建设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总用地面积为817800m2;总建设用地面积为503500m2,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314300m2,其中,代征道路用地面积约153700m2,代征绿化用地面积约160600m2。规划总建筑面积422800 m2。项目先期建筑规模为363134m2。具体建设内容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科研设施、体育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地下建筑。
12.2 区域规划的合理性评述
(1)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昌平新城规划范围内的中关村创新基地,规划地块为教育科研用地,符合北京市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定位。
(2)选址合理性
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北部地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将马满路以南部分规划为高等教育用地,主要安排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中国北京软件管理学校。本项目符合选址要求。
(3)产业定位相符性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2007年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的产业分类,本项目属于33大类中的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4)市政基础设施依托条件
交通:项目开发建设区北侧紧临北六环和昌平新城,东面八达岭高速公路、西侧为京包路,规划的马满路和原京包路、踩河南路均为城市主干路,区位优势明显。
本项目范围内的规划地块路网系统由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三级组成。内外部交通条件和依托条件比较好。
供水:规划该地区自来水由沙河地下水厂、沙河地表水厂、昌平地表水厂联合供给。规划在沙河组团西北部地区用地范围内新建一座沙河地下水厂,并沿主要市政道路修建供水干线。项目供水条件不存在问题。
排水:根据昌平新城规划,在项目以东约5km处新建北沙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3万吨/日,预计2009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0年建成,远期处理规模为9万吨/日。根据本项目的进展程度,2010-2013年以后可完成进行建设,因此北沙河污水厂完全有能力接纳本项目的排水。排水和污水市政条件可以满足本工程的需求。
供气:规划自八达岭高速路的现状高压B(2.5兆帕)天然气管线接引支线,在中关村创新基地规划用地内建设一座高压B(2.5兆帕)调压站,同时配套建设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创新中路和马满路的天然气管道2009年开始前期工作,预计届时可满足本项目的燃气需要。
供热:本地区应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本项目拟建模块锅炉采暖,可满足自身需要。
12.3 项目区周围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本次评价监测时段项目区NO2、SO2小时浓度值及日均浓度值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 3095-96)中的二级标准;监测时段TSP日均浓度、PM10日均浓度均有超表现象,超标率分别为23.81%、28.57%,超标原因为项目区处于北京市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地表受人为活动扰动影响较大。
(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
项目区南侧紧邻北沙河,其水质分类为Ⅳ类,北沙河流经项目区段河流干枯无水,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网站公布的2008年12月历史数据,北沙河水质为Ⅴ3类;东坨河及中直渠现状有少量水,但水质较差,呈恶臭状态。地表水体质量一般。
(3)地下水现状调查
本评价共布设三个监测点位,其中硝酸盐浓度Pi值均超过《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北沙河北侧总硬度Pi值超过Ⅲ类标准,其他各项评价指标均小于1,可满足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是项目区市政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各村庄及村镇企业排放的污水目前都排放到地表,由于渗透对当地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
(4)声环境状况
项目区现状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1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相应的1类区标准,规划主干路和次干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项目区北边界1#监测点昼间不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的限值要求。超标原因为项目区北边界受现状乡村路满马路的影响。
其余噪声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说明项目区声环境较好,
12.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扬尘影响:施工中由于房屋拆迁、平整土地、挖地基等,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在施工中只要采取必要的覆盖和撒水降尘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施工噪声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在厂界四周设置围挡,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3)施工期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为24t/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简易生化处理池处理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二级限值后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施工固体废物:集中收集运至指定的消纳地点,不在施工场地随意堆放,在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不大。
12.4.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后采用燃天然气采暖炉供暖,本项目将建设2组规模为20t/h的天然气燃气锅炉。通过15m高烟囱进行排放。本项目因燃烧天然气取暖排放的NOx、CO、SO2、烟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轻。
由估算模式计算出的锅炉排放的NO2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最大,为6.30%,项目燃气模块锅炉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比较小,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2)噪声影响分析
区内拟建噪声源对环境影响很小,可以满足校区厂界达标要求。
营运期周边拟建主干路昼间距离机动车道104m范围内交通噪声达1类标准,夜间距离机动车道279m范围内交通噪声1类标准。
根据拟建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平面布置可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与道路之间有30m城市绿化带隔离,与机动车道的距离为50-60m,因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周边三条拟建城市主干路将对拟建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需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拟靠近马满路建设的文学院、工学院、理学院、管学院;拟靠近原京包路建设的研发中心、教室公寓;拟靠近踩河南路建设的学生公寓临路第一排房屋安装隔声窗等措施后,道路的建设营运将对校区的影响不大。
(3)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用地周边现状没有市政污水管网,地表水环境较差,根据规划,该地区需要建完善的污水配套管线,由马满路市政主干线进入沙河污水处理厂,本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Cr113.128t/a, BOD57.1t/a,SS30.7t/a。
北沙河污水厂完全有能力接纳处理本项目排放污水,因此,本项目所排污水可得有效处理,对当地的水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影响。
项目排水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2005)中排入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标准限值,因此排水对河流水体影响不大。
(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位于昌平区沙河水厂的地下水防护区,该项目位置处在拟建沙河地下水厂的周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的下游,随着本项目及沙河组团其它项目的实施,该地区的市政条件会得到明显改善,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市政管网的渗漏措施,保证污水不影响到地下水质。市政污水管网渗漏不会对沙河地下水厂构成直接污染威胁。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学校师生产生的的生活垃圾和医院产生的医疗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2488t,厨余垃圾产生量为622t,其中一般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泥为33.811t/a,按照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医院废物产生量为26.125t/a,实验室废物产生量为2.441t/a,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污泥产生量为0.42t/a,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施污泥产生量为0.059t/a,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
同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上述危险固体废弃物单独存放,采用密闭罐装,防治废物外泄,防止污染当地地下水。
采取上述措施后并得到安全处置后,固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
12.5.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2.5.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对行驶于园区的车辆应减速或限速行驶;
(2)地面停车场做到绿化与停车一并考虑,可采用铺设预留孔结构水泥砌砖进行处理,孔中可栽种木芙蓉、夹竹桃、山茶等灌木和狗牙根等草本植物,这样即可以防尘降噪,又可以美化环境。
(3)食堂油烟排放按照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规定。采用油烟净化器(净化率为85%)进行处理后至餐厅楼顶排放。
(4)取暖锅炉采用天然气锅炉拟采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来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氮氧化物的降低率可达到50%以上。天然气锅炉经高15m烟囱排放,天然气燃烧废气可以满足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2)中的新建锅炉的排放浓度限值。
(5)机电工程实验室(共有7个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经过通风橱引至实验室楼顶经活性炭吸附后(去除率90%)排放,实验室大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本项目其它院系实验室产生废气量极少,安装排风扇即可。
12.5.2.2废水治理措施
(1)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处理后水质为COD<500mg/L, BOD5<250mg/L, SS<100 mg/L。
(2)游泳池按照《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 14:89)进行设计,游泳池水质达到《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中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因此游泳池排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
(3)医院废水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进行一级强化处理,医院污水处理流程为“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
(4)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清洗排水经过混凝池处理后排放,除机电工程学院外,其它实验用水为一般性盥洗用水,使用化粪池处理即可。
(5)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后排放,产生的废水可以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北沙河污水处理厂。
(6)如污水处理厂和本项目在时间上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则需要项目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设施。
12.5.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机动车辆的管理,外来车辆应尽量停放在园区入口处项目外的停车场,不得随意进入园区,尽量减少区内的噪声源;
(2)由于有两条城市支路穿过本项目(十七号路和九号路),本项目限制通过项目区车辆行驶速度,以控制在30km/h为宜,尽量降低噪声源强。
(3)将各类泵设于泵房内,采取基础减振措施。
(4)食堂油烟净化装置风机置于食堂的楼顶,并加装隔声罩,风道进出口处加装消声器。
(5)中央空调冷却塔的位置合理规划,冷却塔四周用隔声百叶将冷却塔包围进行减噪。
(7)实验室的通风设备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产噪设备,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确保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8)本项目四周临近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项目合理规划,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红线外50m范围内不修建敏感建筑(宿舍楼、教学楼等),同时,临近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敏感建筑(宿舍楼、教学楼等)安装隔声窗,隔声量在30dB以上。
(9)由于本项目部分仪器设备(精密仪器)对于震动要求较高,震动量较大时对仪器设备有损害并且影响其精度,因此,这部分仪器设备要安排在一楼,并安排在背向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一侧。
12.6 公众参与
建设单位于2009 年 3 月 25 日 起至 2009 年 4 月 7 日,共计10个工作日,通过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站和现场粘贴公告的方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于2009年4月8日~2009年4月21日,共计10个工作日,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站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两次公示期间没有人发表反对意见。
本项目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119份,结果表明,100%的群众不反对项目建设,其中75.6%的被调查者(90人)同意项目的建设,22.7%的被调查者(27人)对项目的建设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人反对项目的建设。我们采信大部分人的意见,认为本项目从环境的角度看是可行的。
12.7 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制定详尽可行的环境管理条例,重点落实施工期的环境管理计划。建立和实施施工队伍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与施工单位签定合同中要包括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聘请施工中的环境监理部门,按照环境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内容签定监理协议,以确保施工作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少限度。
12.8 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北京市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项目,符合北京市和昌平新城的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可加快整个昌平新城和沙河组团的建设,加速发展沙河组团西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公示期间,公众可以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联系人: 朱亚媛 联系电话: ********
环评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联系人: 张微 联系电话: ********
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采取信函、传真或留言方式,向我局提出建设项目审批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注明“对某项目环评审批的意见或建议”,并留下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电话、或者邮箱等),以便我们及时答复反馈。
受理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传真电话: ********
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4号 邮政编码: 100044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