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告

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告

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等相关规定,现将“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六枝特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城镇化率的同时也伴随着人口增长,生活垃圾产量也不断增加,给城镇卫生环境保持带来更大压力。如何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将成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六枝特区的城市生活垃圾也已成为日益严峻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六枝特区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但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目前仅有的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饱和,无力接收多余的生活垃圾。目前六枝特区生活垃圾均需外运至外县市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处理,本地区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迫在眉睫。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可实现垃圾重量减量80%左右,容积减量90%以上,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根本途径。

二、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建设地址:六枝特区塔山社区高峰村播埃村民组山口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本期建设规模为500t/d,配置1台500t/d炉排炉式垃圾焚烧炉和1台9MW纯冷凝机组。远期增加一台300t/d炉排炉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工艺。

服务范围:六枝特区全区所有自然村寨及居民区的生活垃圾。

项目的基本组成详见表1。

表1 项目基本组成一览表

规模

项目

单机容量及台数

处理规模

本期

1×500t/d

500t/d

主体工程

焚烧炉

1台500t/d往复式机械炉排炉

余热锅炉

1台余热锅炉

汽轮发电机组

1台9MW纯冷凝机组

配套

工程

物料运输

生活垃圾、炉渣、水泥、消石灰及飞灰全部采用汽车运输

点火系统

点火采用柴油。

供水系统

生活用水水源和生产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厂区附近地下水水源,循环供水采用机力通风塔循环供水方案

化学水制备

化学水处理采用两级反渗透+EDI除盐系统,能力为20t/h

环保

工程

烟气处理系统

每台焚烧炉分别串联一套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尿素)+半干法脱酸+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80m烟囱排放。并预留SCR 脱销工艺设备用地。配套建设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包括颗粒物、CO、SO2、HCl、NOX、流量、烟温等

废水处理系统

渗滤液、生活污水等:调节池+预处理+厌氧反应器UASB+ MBR+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规模300m3/d

设1个事故池,保持空置状态。设1个初期雨水池

除灰渣系统

采用灰渣分开处理系统。炉渣外售进行综合利用,炉渣不能综合利用时送生活垃圾场填埋。飞灰经螯合剂+水泥固化处理达(GB16889-2008)后,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恶臭处理系统

主厂房、垃圾坑均采用负压,燃烧所需一次风空气从垃圾坑中抽取送入炉膛燃烧,二次风空气从焚烧间抽取送入炉膛参与燃烧。非正常工况下,垃圾坑内的空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后通过屋顶应急排气筒排放。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实施洒水抑尘措施,使用清洁燃料,减少物料露天堆放,减小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机械选用低声级设备,并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32-2011)的规定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施工期生活垃圾收集送往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占地,临时占地及时复垦,恢复植被;施工期尽可能通过集中堆存等方式保护表层熟化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将其作为复垦、绿化和植被恢复用土;厂址与道路两侧排水设施与绿化同时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施工期要用种草、掩盖等措施,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

四、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源分析

(1)垃圾焚烧系统

本次项目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半干法+干法”组合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氮(SNCR)系统、旋转喷雾半干法、消石灰喷射、活性炭喷吸附系统、袋式除尘系统。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余热锅炉排出后进入冷却塔,随后进入反应塔进行脱酸反应,干粉喷射风机用来往布袋除尘器前的烟道内注入碱性干粉。在反应塔内消石灰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SO2、HCl等进行中和反应脱酸,之后的干性脱酸药剂喷射系统进一步去除酸性气体;通过活性炭喷射至反应塔的旋风分离器出口与布袋除尘器进口的烟道中,完成酸性气体脱除、二噁英类物质的吸附、重金属的吸附后,最后进入袋式除尘器,净化达标后的烟气由引风机送入高80m的烟囱排入大气。烟囱上设置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和烟气取样点,以便对烟气进行在线监测和环保部门的现场抽样检测。

(2)恶臭

垃圾贮坑:垃圾贮坑采用密封设计,维持垃圾贮坑负压,减少恶臭外逸;焚烧炉的一次风机从设置在垃圾库顶部的一次风抽气口抽取垃圾贮坑上部的空气,并将其送入焚烧炉作为燃烧空气供垃圾燃烧使用,在高温的焚烧炉内臭气污染物被燃烧、氧化、分解,同时使垃圾贮坑内形成微负压,有效的防止了臭气外逸。

垃圾卸料大厅:垃圾卸料大厅门口设置空气幕,阻隔卸料大厅内臭气外溢。

焚烧炉停炉时的除臭方案:垃圾贮坑内设置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当锅炉全部停运时,自动开启除臭系统,将臭气送入除臭系统的活性炭除臭装置过滤确保达到国家恶臭排放标准后外排。

渗滤液收集间、污水处理站的送排风:渗滤液池为密闭结构,渗滤液收集间、污水处理站调节池、污泥压滤间等房间设置机械进风和机械出风系统,出风排至垃圾贮坑,通过一次风机吸入焚烧炉内燃烧、分解。同时设置除臭风管,在停炉时通过活性炭除臭装置后达到排放标准后外排。排风机兼作事故排风机。

其他措施:加强对垃圾转运站与垃圾运输过程的管理,垃圾运输车辆采用专用密闭式的垃圾运输车辆,防止飞扬散落,跑冒滴漏,并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期对沿途运输道路进行冲洗,减少沿途运输道路臭味的聚集。

在厂内设置清洁设施,定期清洗厂内垃圾运输道路。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污染性初期雨水和垃圾渗滤液采用“预处理+ UASB厌氧反应器+ MBR膜系统+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工艺,废水处理达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全部回用不外排。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建立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渗滤液经处理达标后回用;废水全部收集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在场内垃圾运输道路和栈桥两侧设置专门的渗滤液收集沟道,将遗洒渗滤液收集后进入渗滤液处理站处理;雨水引排市政雨水管道;渗滤液调节池至少可以储存1-3天的渗滤液产生量。

②垃圾贮坑、化粪池、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处理站、渣池和飞灰仓的构筑物均采用混凝土池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池壁池底加涂防腐、防水涂料,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污水管道施工应严格符合规范要求,接口严密、平顺,填料密实,管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避免发生破损污染地下水。

③加强施工管理,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在厂区周围建设完善的防洪系、排水系统,加强维护,严格控制周围地表水进入厂区。

④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拟在焚烧厂房上游1000米内设1监测井,厂内设置1监测井,下游1000米内设置1个监测井,每季监测一次以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一旦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发生异常,应及时通知有关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⑤炉渣和飞灰均采用密闭储运,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对地下水基本无影响。

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灰渣: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渣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飞灰:

本项目飞灰经稳定化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后,运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飞灰稳定化采用螯合剂稳定化方法。

(3)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站和渗滤液处理站少量污泥,脱水至80%后,用污泥泵泵送至垃圾进料斗,随垃圾一起入炉燃烧。项目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进入自身垃圾焚烧系统。

5、噪声

(1)采用工艺先进、噪声小的机械设备,设备采购合同中提出设备噪声的限制要求,从噪声源头控制。

(2)对高噪音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如在高压蒸汽紧急排放口、风机进口、余热锅炉安全阀排气和点火排汽口、主蒸汽母管排汽口都装有小孔消声器;发电机设备外加噪音隔离罩;风机进出口加装橡胶接头等振动阻尼器;水泵等基础设减振垫,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的传播。

(3)提高自动控制水平,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的参数检测和自控运行做到无需要人员在现场工作。检修时应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时间作出相应规定以减少人员受噪声危害。

(4)主厂房合理布置,噪声源相对集中,控制室、操作间采用隔音的建筑结构。总图合理布局并加强厂区绿化,充分利用厂内建筑物的隔声作用,利用绿化带降低噪声,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加大车辆行驶管理力度,如限制鸣笛和车速来降低交通噪声。

采取以上措施,且经过厂房建筑的隔声、空气的吸收以及噪声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后,厂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3类区要求。

五、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

(1)项目建成后,公众最关心当地的环境问题(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

(2)建设项目采取的环境影响预防和减缓措施是否可行;

(3)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否可以接受;

(4)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有益影响的确认(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家庭收入等);

(5)对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总体看法和意见;

(6)其它意见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1、通过电话反映:

业主单位:六枝特区龙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果联系电话:135*****966

环评单位:贵州中咨环科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赖炯萍联系电话(兼传真):****-********

2、写信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

六枝特区龙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六枝特区天顺汽摩机电城11幢3层

贵州中咨环科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217号邮编:550081

3、电子信箱:环评单位邮箱:fairyhell@163.com。

七、环评报告等资料获取

环评报告简本及项目相关资料可从以下地方获取:

(1)六枝特区龙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六枝特区天顺汽摩机电城11幢3层

(2)贵州中咨环科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217号

八、公示时间:2018年4月15日-4月30日。(15天)


六枝特区龙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4月15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发电 生活垃圾焚烧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