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实施方案

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实施方案



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

布拖县农牧局

二○一八年十月

目 录

一、编制目的……………………………………………1

二、基本概况……………………………………………1

三、基本原则……………………………………………4

四、建设内容及布局…………………………………5

五、实施进度……………………………………………5

六、资金使用安排………………………………………5

七、主要措施……………………………………………6

八、效益分析……………………………………………8

附:

1. 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农户花名册

2. 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物资采购清单

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

实施方案

一、编制目的

根据布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布拖县调整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的通知(布脱领发〔2018〕7号)的精神,为进一步指导好我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科学有序地推进项目深入实施,实现草原增绿、牧民增收、牧业增效,有效推进扶贫坚,按照国家、省、州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方案。

二、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

布拖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县,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30个乡(镇)、190个村、10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76万人。有彝、汉、藏、回、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96%,农业人口占89.5%。全县牧户19946户,牧民人口9.89万人。全县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耕地31.65万亩,林地84万亩,草地118万亩。县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地理环境复杂。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9%,立体气候显著。县境内最高的阿布择鲁山海拔3891米,最低的“三江”汇合口海拔仅535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自然灾害多发,干旱、低温、阴雨、霜冻、洪涝、泥石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县城海拔2385米,距州府西昌114公里。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

草地畜牧业是布拖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县内天然草地面积118.1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99万亩。天然草地分为10个类、16个组、17个型,以亚高山草甸草地和高寒灌丛草地为主,共占全县草地面积的49.78%。县内现有天然草地野生牧草102科,333属,603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共108属165种,占植物种类的27.36%。全县牧区草原退化面积达34.7万亩,占草原面积的29.4%。牧民增产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848亿元,其中:牧业产值 4.94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49元,其中:牧业收入3320元、占纯收入的42 %;全县四畜存栏达43.622万头(只),其中:猪存栏12.251万头、牛存栏4.617万头、羊存栏25.773万只、马存栏0.98万匹,草食畜存栏占 71.9 %;四畜出栏达23.836万头(只),其中:出栏肥猪 13.427万头、出栏肉牛 0.913万头、出栏肉羊 9.496万只,草食畜出栏占43.6 %;肉类总产量达1.1058万吨。

近年来,人工种草在我县得到有效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草场超载过牧和草畜矛盾。2017年,全县人工种草34.8万亩。主要措施为:一是充分利用冬闲地多的优势,采用与洋芋、玉米轮作,或与玉米、荞子、燕麦套作、间作的方式,大力种植一年生优良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全县完成粮草轮作光叶紫花苕19.9万亩;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实现饲草饲料品种多样化与季节性均衡供应目的出发,推广种植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等多年生优质牧草,全县多年生草地保留面积达2.9万亩;三是巩固元根、燕麦、荞子、豌豆等传统饲草料种植12万亩。人工种草的推广,使我县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成为历史。同时,草地生态保护措施得到不断加强,草场承包制度得到不断完善,草地鼠虫害防治取得明显进展,草原防火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7年底,全县99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平均亩产干草177公斤;紫花苜蓿面积0.6万亩,平均亩产干草1300公斤;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等其它多年生牧草面积 2.3万亩,平均亩产干草750公斤;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面积31.9万亩,平均亩产干草500公斤;加上其它饲草料,年利用饲草饲料总量31835.85万公斤,全县理论载畜48.46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52.26万个羊单位。超载3.8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7.8%。基本达到草畜动态平衡。

二、工作思路

紧扣脱贫攻坚和“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通过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改善牧民养殖条件,推行舍饲和半舍饲,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推进草畜平衡,增强抗灾保畜能力。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改善我县牧业生产条件,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科学饲养和经营水平,增加生产效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贫困牧民增收。

三、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草畜配套。

根据我县区域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的开发利用,为养而种,草畜配套,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妥善处理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综合考虑脱贫攻坚任务和草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人工种草优势和主打品种性能优势,合理布局种草基地,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产业、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人工种草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促进产业融合,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四)权责到位,统筹协调。

县农牧部门对项目实施负总责,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明确目标责任。结合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草畜配套,统筹各乡镇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

四、建设内容及布局

1、建设地点:

拖觉镇老久规村、乌依乡瓦黑村、沙洛乡拐乐村。

2、建设内容:

普及优良牧草品种,开展土地整理,建设1800亩优质高产的多年生、一年生人工饲草地。其中:拖觉镇老久规村1000亩、乌依乡瓦黑村500亩、沙洛乡拐乐村300亩。建设及购买所需围栏、草种、肥料等。 惠及185户贫困户。

五、实施进度

2018年9月~2019年3月。

(1)2018年9~10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建设规划,逐级报批。组织技术培训。

(2)2018年11月,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管理制度。

(3)2018年11~12月,采购、调运草种和肥料,购置安装围栏。

(4)2019年1~3月,整地、播种、施肥。加强管护。

六、资金使用安排

项目资金来源于县调整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共90万元,其中:

1、围栏设施采购:

0.18万亩×50元/亩=9万元;

2、草种采购:

0.18万亩×150元/亩=27万元;

3、肥料采购:

0.18万亩×100元/亩=18万元;

4、整地补助(耕地、平整、播种、耙土):

0.18万亩×200元/亩=36万元;

(物资采购具体情况见附表)。

七、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在省州业务部门指导下,县农牧部门牵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目标责任制落实,严格逗硬奖惩。加强信息上传和经验交流,确保下情上知、信息畅通。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实情和最新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基层困难,着力破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2、强化科技支撑。

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人员培训,培养懂政策、熟业务的工作队伍,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广大牧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增强牧民参与项目实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3、加强资金监管。

按照中央、省有关管理办法,财政、农牧、监察、审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改进监管工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违规使用资金,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二)技术措施

人工草地均在海拔2600—3100米的耕地或轮歇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适当种植光叶紫花苕为主的一年生牧草。要求集中连片(500亩以上为宜),便于围栏管护。

(1)围栏:因地制宜布设安装围栏设施,对建设地块进行围栏封育。

(2)整地:翻耕、施底肥、整地、为种草创造良好的土质条件。

(3)适时播种:时间以春播为宜(4月-5月),秋播应在9月中旬前进行,草种选择多年生与一年生混播。

(4)施肥:使用复合肥在牧草出苗后处于分蘖期施肥。

(5)适时收贮:根据牧草的品种,选择晴天,适时刈割和收贮。

(三)运行与管理措施

(1)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在我县采取联户联建、共管共营的方式,由农牧部门指导组织建设。围栏、草种、化肥由农牧部门通过政府招标统一采购。牧户自行组织耕地、整地、播种和生产,经农牧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通过“一卡通”兑现整地补助费。

(2)检查验收。县财政、农牧部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逐个验收,形成自查验收报告。

(3)经营管理。联户建设、经营管理草场,制定围栏设施管护、禁牧管理、牧草收贮使用及建后运转经营的相关制度,通过共管共营,实现持续发展。

八、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我县天然草原分布在长江上游,是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构成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储氮等多种生态功能。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能有效保护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恢复植被,遏制退化。开展人工种草工作,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能有效解决长期导致草原生态恶化的超载过牧问题,草原可得到休养生息,退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度得到提高,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

2、防沙固土,涵养水源。草原植被的恢复,形成“生物地毯”,大幅度降低地表径流,减轻降水对表层土壤的冲刷,能有效防止风蚀、水蚀对地表的侵害。据有关资料,当草原植被盖度从60%提高到80%以上,涵水量可从3吨/亩提高到5吨/亩,全县0.18万亩项目实施区可利用草原年可增加涵水量0.36万吨;天然草地平均每亩泥沙流失可从1.3吨下降到0.3吨,全县项目区年可减少泥沙流失0.18万吨。将对保护国家水资源,保障长江水利资源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3、固碳储氮,净化空气。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其环境状况世界瞩目。凉山州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减少空气CO2浓度,提高储氮能力。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储氮能力把空气中的CO2和N2转化为有益人类的有机物,抑制温室效应,从而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能力。据有关资料,天然草原每亩年可固碳66-133公斤,我县项目实施区,年可增固碳5.5万公斤左右。

(二)经济效益。

开展人工草地建设0.18万亩,每亩新增鲜草1000公斤,年增产鲜草180<span style="font-family:仿宋_GB2312;font-family:楷体_GB2312;mso-ascii-font-family:仿宋_GB2312;panose-1:2" 1="" 6="" 9="" 3="" 1;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2312;mso-font-altcolor:#000000"="">万公斤,按照每公斤0.2元的价格测算,年可新增效益36万元。优质牧草为贫困村集体养殖合作社提供充足饲草料,可增强贫困户抗灾保畜能力和加快饲养管理方式转变与提质增效,从而加快脱贫步伐。

(三)社会效益。

我县属于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和难点地区。开展草人工种草,有利于改善我县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牧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为推进生态文明和彝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1.*******/********151*****866.xls">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农户花名册.xls

2.*******/********151*****632.xls">布拖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人工种草项目物资采购清单.xls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实施方案 种草 涉农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