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工匠”宣讲活动入选我市宣传战线优秀创新项目
“大城工匠”宣讲活动入选我市宣传战线优秀创新项目
“大城工匠”宣讲活动入选我市宣传战线优秀创新项目 ****************3.png">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通报了第十一届“武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项目”名单,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武汉‘大城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等10项工作获评“优秀创新项目”。 为了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4月至9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武汉“大城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17名工匠代表组织成的报告团,分赴各区、行业战线、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共开展了42场巡回宣讲,近2万名干部职工现场聆听了“大城工匠”们的精彩演讲,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在宣讲人员上创新。古时的工匠主要是指手工业者中的杰出代表,发展到近现代,也多是集中于一线技术操作工人。然而,面对时代的召唤,面对武汉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紧迫需求,需要在工业、服务业乃至于高新技术、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培养和涌现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基于这些思考,在反复、筛选比较后,17名报告团成员中,既有钳工、镗工、纺织工等传统技术工人,也有疏捞工、刑侦民警、动漫分镜导演等不同行业、领域的工匠人物,还有坚守岗位、创新创效的“创新达人”。报告团成员中,10人曾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荣誉称号,全国技术能手4人,省市级首席技师、技术能手9人;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5岁,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在宣讲效果上创新。为了能使宣讲活动更好地感染和启迪听众,组织者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来打造和雕琢宣讲形式与内容。从宣讲稿的撰写开始,便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在几易其稿的基础上,又组织专家审核修改,特别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既要突出故事性,又要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听众不觉得枯燥、说教、乏味,这其中凝聚了报告团成员、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在背景视频的制作上,同样精益求精,通过情景再现、视觉特效,甚至动漫制作等方式,力求在内容和节奏上与文稿相呼应,为宣讲效果增光添彩,画龙点睛。 在宣讲氛围上创新。为了持续性地掀起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新热潮,提升广大职工的岗位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在组织巡回宣讲的同时,编辑出版了《大城工匠》报告文学集,并纳入第五季《雕塑大武汉》系列丛书。还在《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通讯等形式,大力宣传工匠人物和工匠精神。这种整合资源和力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举措,在全市营造了强大的弘扬工匠精神、学习工匠品质、争当工匠典型的浓厚氛围,有力激发了广大职工成长成才、追求卓越的新动力、新激情。 由于报告团的宣讲效果好,影响作用大,每场宣讲活动都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原计划35场的巡回宣讲安排不断被突破,直至增加到42场。现场听众也在报告会后深受感染、深受教育,积极抒发感受和体会。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精彩、生动、故事性强的报告会比较少见,不仅不会让人打瞌睡、溜号,反而非常吸引人、感动人和振奋人,调动了自己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情和积极性。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